一种烟支用气雾产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6390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烟支用气雾产生装置,包括圆柱管本体,在圆柱管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单向阀,在圆柱管本体内设置有球形部,在圆柱管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有过滤装置;在圆柱本体的内壁上设置有螺旋导流结构,球形部由多孔材质制备。本技术方案通过气雾产生装置的设计,卷烟的烟气在通过吸食后,通过单向阀进入到圆柱管本体内,并被球形部的多孔结构吸收,再通过过滤装置的过滤,不仅过滤出烟气中的颗粒物等有害组分,而且初期香气浓度高的烟气在进入气雾产生装置内及球形部后,形成一种缓释结构,即球形部内的高浓度香气在以后的抽吸过程中,逐渐与后续的烟气混合,实现了整个烟支吸食过程中的香气相对稳定,提高了吸食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烟支用气雾产生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卷烟
,特别是指一种烟支用气雾产生装置,用于提高烟支吸食过程中的香气混合。
技术介绍
卷烟香气的主要来源于烟草本身具有的香味,但是烟草本身的香味不能满足吸食者对香味的需求,现卷烟企业为了适应吸食者的吸食感官,均会在卷烟中通过添加香料的方式以实现卷烟香气的改善。现技术的加香方式通常是在烟丝中加香、在滤棒中加香,通过在滤棒中加入爆珠加香,现已经有技术提出在卷烟纸中加香的方式来提高卷烟中的香气丰富度。这些种加香方式虽然能够提高卷烟的香气,但是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就是在吸食过程中,初始的香气浓度较高,有时甚至有香气浓度过高影响吸食感,随着吸食的进行,香气的浓度越来越淡,至后期基本感觉不到香气存在的问题,影响吸食感官的稳定性。如何保证卷烟在整支的吸食过程中香气的稳定性,一直是本领域在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烟支用气雾产生装置,以解决现技术卷烟在吸食过程中,不能保证香气浓度稳定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烟支用气雾产生装置,包括圆柱管本体,在所述圆柱管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单向阀,在所述圆柱管本体内设置有球形部,在所述圆柱管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有过滤装置;在所述圆柱本体的内壁上设置有螺旋导流结构,所述球形部由多孔材质制备。优选的,所述球形部为圆球形、梭形或椭圆形,且所述球形部为梭形或椭圆形时,在所述球形部的外面表设置有纵向凹槽。优选的,所述球形部包括由相同材质制备的球形部外壳及球形部芯部,所述球形部外壳包裹所述球形部芯部,所述球形部外壳的孔隙率小于所述球形部芯部的孔隙率,所述球形部外壳的孔径小于球形部芯部的孔径。优选的,所述球形部的最小直径与所述圆柱管本体的内径相同。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为过滤膜或过滤用贴纸。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的中部向所述圆柱管本体内设置有凸起部。优选的,在所述过滤装置的中部设置有十字形的切口。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的周边与中部的厚度不同;所述过滤装置的周边与中部的通透率不同;所述过滤装置的周边与中部的弹性系数不同。优选的,所述螺旋导流结构为螺旋导流凹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方案通过气雾产生装置的设计,卷烟的烟气在通过吸食后,通过单向阀进入到圆柱管本体内,并被球形部的多孔结构吸收,再通过过滤装置的过滤,不仅过滤出烟气中的颗粒物等有害组分,而且初期香气浓度高的烟气在进入气雾产生装置内及球形部后,形成一种缓释结构,即球形部内的高浓度香气在以后的抽吸过程中,逐渐与后续的烟气混合,实现了整个烟支吸食过程中的香气相对稳定,提高了吸食感。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圆柱管本体内侧设置螺旋导流凹槽结构,使得进入到气雾产生装置内的烟气产生螺旋运动,与通过球形部的无序烟气会产生混合并带动烟气的流动变化,烟气的流动变化提高了烟气中香气的混合,另一方面,有利于对吸入到球形部内的含有高浓度香气的烟气的虹吸,有利于补充吸食后期的香味的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烟支用气雾产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烟支用气雾产生装置的过滤装置端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球形部为椭圆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烟支用气雾产生装置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圆柱管本体,2、单向阀,3、球形部,4、过滤装置,11、螺旋导流结构,31、纵向凹槽,41、凸起部,42、十字形的切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如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烟支用气雾产生装置,包括圆柱管本体1,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圆柱管本体的材质为轻质材质制备,比如塑料材质或纸制材质,也可以采用轻金属材质,通常从安全角度出发,优选纸制材质,采用轻金属材质通常导致烟支重量较高,且产生浪费。在圆柱管本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螺旋导流结构11,在本实施例中,螺旋导流结构为螺旋导流凹槽,用于对进入气雾产生装置内的烟气的外围部分产生引导,以提高与其它部分相对无序的烟气的混合度。在本技术方案,虽然在吸食过程中,吸食者会有一个吸力,但该吸力对烟气通过球形部至过滤装置吸出气雾产生装置之前,依然存在大量的无序方向的烟气,并且吸食者在吸食动作间隙,更是促进烟气在气雾产生装置内的混合。在圆柱管本体1的一端设置有单向阀2,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单向阀采用常规技术的单向阀,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不再对单向阀进行说明,所有能够使用的单向阀均可以应用。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球形部3的材质通常采用质轻的棉球,其材质可以为现常规的滤芯用的纤维经过压缩后制备,或者是植物纤维或纸经过压缩制备,还可以是其它轻质多孔材料制备。球形部整体为圆球形、梭形或椭圆形,其中梭形或椭圆形较圆球形的球形部的体积加大,另一方面,梭形或椭圆形对吸入过滤器内的烟气会有流速的变化,更有利于减小吸阻。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球形部3为梭形或椭圆形时,在球形部的外面表设置有纵向凹槽31。此部分的技术方案当烟气在纵向槽内进行流动,特别是吸食动作中,烟气的流速产生变化,对球形部本体内的空间的高浓度香气的烟气产生一种虹吸现象,但是因为球形部外壳的孔隙率的设计,使得仅能有部分的高浓度香气的烟气被抽出与后续的烟气混合,来实现烟气中香气的浓度的稳定。球形部包括由相同材质制备的球形部外壳及球形部芯部,球形部外壳包裹球形部芯部,球形部外壳的孔隙率小于球形部芯部的孔隙率,球形部外壳的孔径小于球形部芯部的孔径。这样的球形部本体的结构,因为球形部外壳与球形部芯部的密度差,使得球形部本体的容积增大,再结合球形部外壳的孔径及孔隙率均小于球形部芯部的孔径及孔隙率,其在容纳了最初的含有高浓度香气的烟气外,其对后续的香气浓度降低的烟气进入到球形部本体内有一定的阻碍。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球形部的直径与圆柱管本体的内径相适应,在本实施例中,球形部的直径与圆柱管本体的内径相同,能够保证进入气雾产生装置内的烟气全部经过球形部。在圆柱管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有过滤装置4。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过滤装置为过滤膜或过滤用贴纸。过滤装置的中部向圆柱管本体内设置有凸起部41,这样的结构使得烟气在经过过滤装置时,因为过滤装置的凸起,使得烟气以不同的方向通过过滤装置,最后在口腔中形成不同的方向烟气的混合,使得对吸食者的口腔内各部位的冲击保持稳定,进而带给吸食者整个烟气稳定的感觉。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在过滤装置的中部设置有十字形的切口42,此部分结构的设计能够保证减少烟气在过滤器内的吸阻。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过滤装置的周边与中部的厚度不同,在通常情况下,周边的厚度大于中部的厚度。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过滤装置的周边与中部的通透率不同,在通常情况下,周边的通透率小于中部的通透率,由于周边的通透率小,且通过过滤装置的烟气方向基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烟支用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管本体,在所述圆柱管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单向阀,在所述圆柱管本体内设置有球形部,在所述圆柱管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有过滤装置;/n在所述圆柱本体的内壁上设置有螺旋导流结构,所述球形部由多孔材质制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支用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管本体,在所述圆柱管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单向阀,在所述圆柱管本体内设置有球形部,在所述圆柱管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有过滤装置;
在所述圆柱本体的内壁上设置有螺旋导流结构,所述球形部由多孔材质制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支用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部为圆球形、梭形或椭圆形,且所述球形部为梭形或椭圆形时,在所述球形部的外面表设置有纵向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支用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部包括由相同材质制备的球形部外壳及球形部芯部,所述球形部外壳包裹所述球形部芯部,所述球形部外壳的孔隙率小于所述球形部芯部的孔隙率,所述球形部外壳的孔径小于球形部芯部的孔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支用气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适洲童福强胡世龙胡硕陈永芳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