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6226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惯性测量装置,包括:惯性测量单元;安装座,安装座包括本体部、多个第一支撑部以及多个第二支撑部,多个第一支撑部和多个第二支撑部均与本体部连接;其中,多个第一支撑部均凸出于本体部设置,多个第一支撑部的远离本体部的一端均设有第一支撑面,多个第一支撑面均与惯性测量单元接触以对惯性测量单元进行支撑;多个第二支撑部均凸出于本体部设置,多个第二支撑部的远离本体部的一端均具有第二支撑面,以通过使多个第二支撑面与外部的安装基体接触以将安装座安装于安装基体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惯性测量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惯性测量单元的安装精度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惯性测量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惯性测量仪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惯性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惯性测量装置在自动驾驶车辆中被广泛采用,当车辆行驶于隧道等场景时,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信号较弱,难以满足对车辆的位置、航行以及速度等信息的测量。在这些场景下,惯性测量装置能够替代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进而提供车辆的姿态、位置、航向、速度等参数,保证行车安全。为了保证参数获取的精确性,满足自动驾驶需求,惯性测量装置内的惯性测量单元在安装时对安装有较为苛刻的要求,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在外壳等结构上设置定位槽对惯性测量单元进行定位,或直接采用紧固件将惯性测量单元固定于一整个定位面上。采用这种安装结构的惯性测量单元的安装精度较差,难以满足自动驾驶的精度要求,进而对行车安全带来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惯性测量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惯性测量单元的安装精度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惯性测量装置,包括:惯性测量单元;安装座,安装座包括本体部、多个第一支撑部以及多个第二支撑部,多个第一支撑部和多个第二支撑部均与本体部连接;其中,多个第一支撑部均凸出于本体部设置,多个第一支撑部的远离本体部的一端均设有第一支撑面,多个第一支撑面均与惯性测量单元接触以对惯性测量单元进行支撑;多个第二支撑部均凸出于本体部设置,多个第二支撑部的远离本体部的一端均具有第二支撑面,以通过使多个第二支撑面与外部的安装基体接触以将安装座安装于安装基体上。进一步地,至少两个第一支撑部上设有第一定位结构,惯性测量单元与各个第一定位结构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二定位结构,各个第一定位结构与各个第二定位结构一一对应地配合;其中,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中的一者为第一定位销另一者为第一定位孔;和/或,至少两个第二支撑部上设有第三定位结构,当安装座安装于安装基体时,各个第三定位结构与安装基体上的各个第四定位结构一一对应地配合;其中,第三定位结构和第四定位结构中的一者为第二定位销另一者为第二定位孔。进一步地,惯性测量装置包括:防护盖,与安装座连接,安装座与防护盖之间形成安装腔,惯性测量单元设置于安装腔内;半导体制冷片,半导体制冷片与安装座和/或防护盖接触。进一步地,半导体制冷片设置于安装腔内,安装座上设有定位槽,半导体制冷片嵌设在定位槽内。进一步地,半导体制冷片具有第一换热面和第二换热面,第一换热面与安装座接触,惯性测量装置包括辅助换热件,辅助换热件与第二换热面接触;辅助换热件上设有多个第一换热翅片。进一步地,惯性测量装置包括风扇,风扇设置于安装腔内。进一步地,半导体制冷片、辅助换热件以及风扇均设置于惯性测量单元与安装座之间。进一步地,半导体制冷片设置于安装腔内并与安装座接触;安装座的远离安装腔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二换热翅片。进一步地,安装座的导热系数不小于200W(/m·K);防护盖的导热系数不高于0.5W(/m·K)。进一步地,惯性测量装置包括隔热垫,隔热垫设置于安装座的朝向安装腔的一侧面;隔热垫的与半导体制冷片对应的位置处设有避让孔。进一步地,惯性测量装置包括:温度检测元件,设置于安装腔内以检测安装腔内的温度;控制器,与温度检测元件和半导体制冷片均电连接,以根据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信号控制半导体制冷片的工作。进一步地,安装座上设有环形密封槽,防护盖上设有环形密封面;惯性测量装置包括密封圈,密封圈设置于环形密封槽内,密封圈与环形密封面压紧接触。进一步地,防护盖上设有透气孔,透气孔处装有透气阀。进一步地,惯性测量装置包括:防护盖,与安装座连接,安装座与防护盖之间形成安装腔,惯性测量单元设置于安装腔内;第一电路板,惯性测量单元电连接于第一电路板;信号处理单元,用于对惯性测量单元的数据进行处理;第二电路板,与防护盖连接,信号处理单元电连接于第二电路板;辅助连接结构,将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电连接。进一步地,辅助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插接配合部,设置于第一电路板;第二插接配合部,设置于第二电路板;当防护盖与安装座连接时,第一插接配合部与第二插接配合部配合;当防护盖与安装座分离时,第一插接配合部与第二插接配合部分离。进一步地,辅助连接结构为板对板连接器,第一插接配合部和第二插接配合部中的一者为公端另一者为母端;安装座上设于第五定位结构,防护盖上设有第六定位结构,以在防护盖与安装座相互靠近时,通过第五定位结构和第六定位结构对防护盖和安装座进行相对定位。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惯性测量装置包括:惯性测量单元;安装座,安装座包括本体部、多个第一支撑部以及多个第二支撑部,多个第一支撑部和多个第二支撑部均与本体部连接;其中,多个第一支撑部均凸出于本体部设置,多个第一支撑部的远离本体部的一端均设有第一支撑面,多个第一支撑面均与惯性测量单元接触以对惯性测量单元进行支撑;多个第二支撑部均凸出于本体部设置,多个第二支撑部的远离本体部的一端均具有第二支撑面,以通过使多个第二支撑面与外部的安装基体接触以将安装座安装于安装基体上。通过在安装座的本体部上设置多个第一支撑部和多个第二支撑部,通过多个第二支撑部的第二支撑面将安装座安装在安装基体上,通过多个第一支撑部的第一支撑面将惯性测量单元定位在安装座上,从而可以准确且稳定地将惯性测量单元固定于安装基体。由于采用多个第一支撑部对惯性测量单元进行支撑,且采用多个第二支撑部对安装座进行支撑,这种采用多个小面定位的方式与现有的采用定位槽或一整个定位面进行定位的方式相比,能够有效地避免过定位的情况,保证惯性测量单元的安装精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惯性测量单元安装精度差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惯性测量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惯性测量装置的实施例的一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惯性测量装置的实施例的另一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惯性测量装置的实施例的安装座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惯性测量装置的实施例的安装座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惯性测量单元;2、安装座;21、本体部;22、第一支撑部;221、第一支撑面;222、第一定位结构;223、第二连接孔;23、第二支撑部;231、第二支撑面;232、第三定位结构;233、第一连接孔;24、定位槽;25、第二换热翅片;27、第五定位结构;28、第四连接孔;29、环形密封槽;3、防护盖;31、第六定位结构;32、连接耳;321、第三连接孔;33、环形密封面;4、半导体制冷片;5、辅助换热件;6、风扇;7、温度检测元件;8、第一电路板;9、第二电路板;10、辅助连接结构;101、第一插接配合部;102、第二插接配合部;11、透气阀;12、连接器;13、隔热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惯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惯性测量单元(1);/n安装座(2),所述安装座(2)包括本体部(21)、多个第一支撑部(22)以及多个第二支撑部(23),多个所述第一支撑部(22)和多个所述第二支撑部(23)均与所述本体部(21)连接;/n其中,多个所述第一支撑部(22)均凸出于所述本体部(21)设置,多个所述第一支撑部(22)的远离所述本体部(21)的一端均设有第一支撑面(221),多个所述第一支撑面(221)均与所述惯性测量单元(1)接触以对所述惯性测量单元(1)进行支撑;多个所述第二支撑部(23)均凸出于所述本体部(21)设置,多个所述第二支撑部(23)的远离所述本体部(21)的一端均具有第二支撑面(231),以通过使多个所述第二支撑面(231)与外部的安装基体接触以将所述安装座(2)安装于所述安装基体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惯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惯性测量单元(1);
安装座(2),所述安装座(2)包括本体部(21)、多个第一支撑部(22)以及多个第二支撑部(23),多个所述第一支撑部(22)和多个所述第二支撑部(23)均与所述本体部(21)连接;
其中,多个所述第一支撑部(22)均凸出于所述本体部(21)设置,多个所述第一支撑部(22)的远离所述本体部(21)的一端均设有第一支撑面(221),多个所述第一支撑面(221)均与所述惯性测量单元(1)接触以对所述惯性测量单元(1)进行支撑;多个所述第二支撑部(23)均凸出于所述本体部(21)设置,多个所述第二支撑部(23)的远离所述本体部(21)的一端均具有第二支撑面(231),以通过使多个所述第二支撑面(231)与外部的安装基体接触以将所述安装座(2)安装于所述安装基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惯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支撑部(22)上设有第一定位结构(222),所述惯性测量单元(1)与各个所述第一定位结构(222)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二定位结构,各个所述第一定位结构(222)与各个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一一对应地配合;其中,所述第一定位结构(222)和第二定位结构中的一者为第一定位销另一者为第一定位孔;和/或,
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支撑部(23)上设有第三定位结构(232),当所述安装座(2)安装于所述安装基体时,各个所述第三定位结构(232)与所述安装基体上的各个第四定位结构一一对应地配合;其中,所述第三定位结构(232)和所述第四定位结构中的一者为第二定位销另一者为第二定位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惯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惯性测量装置包括:
防护盖(3),与所述安装座(2)连接,所述安装座(2)与所述防护盖(3)之间形成安装腔,所述惯性测量单元(1)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
半导体制冷片(4),所述半导体制冷片(4)与所述安装座(2)和/或所述防护盖(3)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惯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4)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安装座(2)上设有定位槽(24),所述半导体制冷片(4)嵌设在所述定位槽(24)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惯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4)具有第一换热面和第二换热面,所述第一换热面与所述安装座(2)接触,所述惯性测量装置包括辅助换热件(5),所述辅助换热件(5)与所述第二换热面接触;所述辅助换热件(5)上设有多个第一换热翅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惯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惯性测量装置包括风扇(6),所述风扇(6)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惯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4)、所述辅助换热件(5)以及所述风扇(6)均设置于所述惯性测量单元(1)与所述安装座(2)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惯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4)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安装座(2)接触;所述安装座(2)的远离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育坚陈日松崔留争黄仁通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小马慧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