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光端机调制解调相关技术领域,包括接线端子、电源模块、转换模块、发射调频模块、接收调节模块和光模块,转换模块通过接线端子与电源模块相连通;转换模块并联连接有发射调频模块和接收调节模块;发射调频模块和接收调节模块同时连接到光模块;接线端子设置有两个进线端和两个出线端;接线端子的两个进线端之间依次连接有第一电解电容、降压芯片、稳压二极管、电感、第二电解电容、第三电解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稳压芯片和第四电解电容;本技术方案可提供一种可解决现有技术中电路复杂、元器件数量多且传输距离短的调制解调电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速远距离光端机调制解调电路
本技术涉及光端机调制解调相关
,具体涉及一种低速远距离光端机调制解调电路。
技术介绍
在传统工业控制领域及轨道交通监控领域等低速数据光传输的应用中,传输距离仅限于20km内。光模块不能传输具有突发式信号特点的低速数据,即线路上不能长时间维持在"0"或"1"的状态,必须加上编码/解码(调制/解调)电路,本方案根据这一特性,设计出实现低速远距离通信的光通信方案,本方案电路简单,元器件数量极少,传输距离远,纯硬件电路转换,延迟低,适用于0~6M通信信用场景,实现低速信号远距离的传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速远距离光端机调制解调电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调制解调电路复杂、元器件数量多且传输距离短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速远距离光端机调制解调电路,包括接线端子、电源模块、转换模块、发射调频模块、接收调节模块和光模块,所述转换模块通过接线端子与电源模块相连通;所述转换模块并联连接有发射调频模块和接收调节模块;所述发射调频模块和接收调节模块同时连接到所述光模块;所述接线端子设置有两个进线端和两个出线端;所述接线端子的两个进线端之间依次连接有第一电解电容、降压芯片、稳压二极管、电感、第二电解电容、第三电解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稳压芯片和第四电解电容,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稳压二极管、第二电解电容、第三电解电容、第二电阻和第四电解电容均通过导线与接地端相连接;所述接线端子的两个出线端之间依次连接有第三电阻、瞬态抑制二极管、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电平转换芯片、第一无级电容和触发器,所述第四电阻、电平转换芯片、第一无级电容和触发器均通过导线接地连接;所述发射调频模块由第一有源晶振、第二有源晶振和模拟开关组成;所述转换模块的一个出线端通过导线与模拟开关相连接,所述模拟开关的两个接口分别通过第一有源晶振和第二有源晶振均与接地端相连接;所述接收调节模块由第六电阻、精密运算放大器、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和第二无级电容组成;所述转换模块的出线端通过导线依次与第六电阻、精密运算放大器和第二无级电容相串联连接;所述精密运算放大器的连接端分别经过第七电阻、第九电阻后与接地端相连接;所述转换模块和第二无级电容的出线端均通过导线连接到光模块。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源模块、转换模块、发射调频模块和接收调节模块还分别通过线路电性连接有电源指示灯、无光故障指示灯、发送指示灯和接收指示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电解电容采用参数为100μF/50V的电解电容;所述第二电解电容和第三电解电容均采用参数为470μF/10V的电解电容。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感采用参数为22μH的电感。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选用1K电阻型号。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降压芯片具体采用型号为XL1509的DCDC降压芯片;所述稳压芯片具体采用型号为SPX3819的LDO稳压芯片。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平转换芯片采用型号为MAX3485的转换芯片;所述触发器采用型号为NC7SZ14M5型号芯片。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精密运算放大器采用LM321型号系列的放大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光模块采用型号为84M光电转换模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方案由电接线端子、电源模块、转换模块、发射调频模块、接收调节模块和光模块各部分构成,电源模块输入范围7.5到24V,实现了宽范围供电方案;本技术方案的电平转换模块可实现将设备侧通信总线信号转换成调制解调电路所需电平信号,比如配置为RS485转UART,或将配置为RS232转UART,或将RS422转UART,可转换类型多样;本技术方案的发射调频和接收调节模块部分通过采用设置的双晶振生成两列方波,再通过使用模拟开关根据状态切换不同的频率驱动光模块;通过上述信号解调电路接收光模块转换输出信号,滤波电路将检测到的信号输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接线端子;2、电源模块;3、转换模块;4、发射调频模块;5、接收调节模块;6、光模块;7、第一电解电容;8、降压芯片;9、稳压二极管;10、电感;11、第二电解电容;12、第三电解电容;13、第一电阻;14、第二电阻;15、稳压芯片;16、第四电解电容;17、接地端;18、第三电阻;19、瞬态抑制二极管;20、第四电阻;21、第五电阻;22、电平转换芯片;23、第一无级电容;24、触发器;25、第一有源晶振;26、第二有源晶振;27、模拟开关;28、第六电阻;29、精密运算放大器;30、第七电阻;31、第八电阻;32、第九电阻;33、第二无级电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低速远距离光端机调制解调电路,包括接线端子1、电源模块2、转换模块3、发射调频模块4、接收调节模块5和光模块6,转换模块3通过接线端子1与电源模块2相连通;转换模块3并联连接有发射调频模块4和接收调节模块5;发射调频模块4和接收调节模块5同时连接到光模块6。接线端子1设置有两个进线端和两个出线端;接线端子1的两个进线端之间依次连接有第一电解电容7、降压芯片8、稳压二极管9、电感10、第二电解电容11、第三电解电容12、第一电阻13、第二电阻14、稳压芯片15和第四电解电容16,第一电解电容7、稳压二极管9、第二电解电容11、第三电解电容12、第二电阻14和第四电解电容16均通过导线与接地端17相连接。接线端子1的两个出线端之间依次连接有第三电阻18、瞬态抑制二极管19、第四电阻20、第五电阻21、电平转换芯片22、第一无级电容23和触发器24,第四电阻20、电平转换芯片22、第一无级电容23和触发器24均通过导线接地连接。发射调频模块4由第一有源晶振25、第二有源晶振26和模拟开关27组成;转换模块3的一个出线端通过导线与模拟开关27相连接,模拟开关27的两个接口分别通过第一有源晶振25和第二有源晶振26均与接地端相连接。接收调节模块5由第六电阻28、精密运算放大器29、第七电阻30、第八电阻31、第九电阻32和第二无级电容33组成;转换模块3的出线端通过导线依次与第六电阻28、精密运算放大器29和第二无级电容33相串联连接;精密运算放大器29的连接端分别经过第七电阻30、第九电阻32后与接地端相连接;转换模块3和第二无级电容33的出线端均通过导线连接到光模块6。电源模块2、转换模块3、发射调频模块4和接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速远距离光端机调制解调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接线端子(1)、电源模块(2)、转换模块(3)、发射调频模块(4)、接收调节模块(5)和光模块(6),所述转换模块(3)通过接线端子(1)与电源模块(2)相连通;所述转换模块(3)并联连接有发射调频模块(4)和接收调节模块(5);所述发射调频模块(4)和接收调节模块(5)同时连接到所述光模块(6);所述接线端子(1)设置有两个进线端和两个出线端;所述接线端子(1)的两个进线端之间依次连接有第一电解电容(7)、降压芯片(8)、稳压二极管(9)、电感(10)、第二电解电容(11)、第三电解电容(12)、第一电阻(13)、第二电阻(14)、稳压芯片(15)和第四电解电容(16),所述第一电解电容(7)、稳压二极管(9)、第二电解电容(11)、第三电解电容(12)、第二电阻(14)和第四电解电容(16)均通过导线与接地端(17)相连接;所述接线端子(1)的两个出线端之间依次连接有第三电阻(18)、瞬态抑制二极管(19)、第四电阻(20)、第五电阻(21)、电平转换芯片(22)、第一无级电容(23)和触发器(24),所述第四电阻(20)、电平转换芯片(22)、第一无级电容(23)和触发器(24)均通过导线接地连接;所述发射调频模块(4)由第一有源晶振(25)、第二有源晶振(26)和模拟开关(27)组成;所述转换模块(3)的一个出线端通过导线与模拟开关(27)相连接,所述模拟开关(27)的两个接口分别通过第一有源晶振(25)和第二有源晶振(26)均与接地端相连接;所述接收调节模块(5)由第六电阻(28)、精密运算放大器(29)、第七电阻(30)、第八电阻(31)、第九电阻(32)和第二无级电容(33)组成;所述转换模块(3)的出线端通过导线依次与第六电阻(28)、精密运算放大器(29)和第二无级电容(33)相串联连接;所述精密运算放大器(29)的连接端分别经过第七电阻(30)、第九电阻(32)后与接地端相连接;所述转换模块(3)和第二无级电容(33)的出线端均通过导线连接到光模块(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速远距离光端机调制解调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接线端子(1)、电源模块(2)、转换模块(3)、发射调频模块(4)、接收调节模块(5)和光模块(6),所述转换模块(3)通过接线端子(1)与电源模块(2)相连通;所述转换模块(3)并联连接有发射调频模块(4)和接收调节模块(5);所述发射调频模块(4)和接收调节模块(5)同时连接到所述光模块(6);所述接线端子(1)设置有两个进线端和两个出线端;所述接线端子(1)的两个进线端之间依次连接有第一电解电容(7)、降压芯片(8)、稳压二极管(9)、电感(10)、第二电解电容(11)、第三电解电容(12)、第一电阻(13)、第二电阻(14)、稳压芯片(15)和第四电解电容(16),所述第一电解电容(7)、稳压二极管(9)、第二电解电容(11)、第三电解电容(12)、第二电阻(14)和第四电解电容(16)均通过导线与接地端(17)相连接;所述接线端子(1)的两个出线端之间依次连接有第三电阻(18)、瞬态抑制二极管(19)、第四电阻(20)、第五电阻(21)、电平转换芯片(22)、第一无级电容(23)和触发器(24),所述第四电阻(20)、电平转换芯片(22)、第一无级电容(23)和触发器(24)均通过导线接地连接;所述发射调频模块(4)由第一有源晶振(25)、第二有源晶振(26)和模拟开关(27)组成;所述转换模块(3)的一个出线端通过导线与模拟开关(27)相连接,所述模拟开关(27)的两个接口分别通过第一有源晶振(25)和第二有源晶振(26)均与接地端相连接;所述接收调节模块(5)由第六电阻(28)、精密运算放大器(29)、第七电阻(30)、第八电阻(31)、第九电阻(32)和第二无级电容(33)组成;所述转换模块(3)的出线端通过导线依次与第六电阻(28)、精密运算放大器(29)和第二无级电容(33)相串联连接;所述精密运算放大器(29)的连接端分别经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全林,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沃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