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电芯片及其应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5524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放电芯片及其应用电路,包括电源管理单元、电阻检测模块、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第一电阻R1、第一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以及第八引脚;电源管理单元的一端与第一引脚电连接,电源管理单元的一端与第八引脚电连接;电阻检测模块的一端与第一引脚以及第四引脚电连接,电阻检测模块的另一端与第五引脚以及第八引脚电连接;第一场效应管的D极与第五引脚电连接,第一场效应管的G极与第一驱动器电连接,第一场效应管的S极与第二场效应管的S极电连接;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放电芯片及其应用电路,解决浪涌能量对放电芯片的冲击损伤,保护放电芯片使其工作更可靠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放电芯片及其应用电路
本技术涉及半导体芯片
,尤其涉及一种放电芯片及其应用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半导体工艺的持续发展,集成电路的尺寸越来越小,电路的抗雷击,防浪涌显得尤为重要。因场效应管集成工艺问题,放电芯片的极限电压只能做到1Kv以下。在电路应用时,整机国标一般测试1Kv,但整机厂一般内控标准会高于1Kv,其电路应用的可靠性有风险。随着电磁兼容测试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电容的容值会越来越大,对放电芯片的过流能力要求会越来越高,对应芯片的成本上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放电芯片及其应用电路,解决浪涌能量对放电芯片的冲击损伤,保护放电芯片使其工作更可靠稳定。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放电芯片,包括电源管理单元、电阻检测模块、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第一电阻R1、第一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以及第八引脚;所述电源管理单元的一端与第一引脚电连接,所述电源管理单元的一端与第八引脚电连接;所述电阻检测模块的一端与第一引脚以及第四引脚电连接,所述电阻检测模块的另一端与第五引脚以及第八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D极与第五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G极与所述第一驱动器电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S极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S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G极与所述第二驱动器电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D极与第四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与所述第二驱动器电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与所述第二驱动器之间的电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S极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D极之间的电路连通;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第五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一场效应管的D极电连接。优选的,还包括第二电阻R2,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与第四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二场效应管的S极电连接。优选的,还包括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所述第二引脚和所述第三引脚与电阻检测模块电连接。优选的,还包括第六引脚和第七引脚;所述第六引脚和所述第七引脚与电阻检测模块电连接。一种放电芯片应用电路,还包括零线接线端、火线接线端、电容C、第三电阻R3以及上述的放电芯片;所述放电芯片与所述电容C并联,所述放电芯片的一端与所述零线接线端电连接,所述放电芯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火线接线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与零线接线端ACN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放电芯片电连接。优选的,还包括第四电阻R4,所述第四电阻R4的一端与火线接线端ACL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放电芯片电连接。本申请采用上述结构,在放电芯片与电路之间接入保护电路的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在放电芯片内部设置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对放电芯片起到保护作用,防止浪涌能量对放电芯片造成冲击损伤,使放电芯片工作更可靠稳定。附图说明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是本技术放电芯片实施例1的内部电路连接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放电芯片实施例2的内部电路连接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应用电路实施例1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应用电路实施例2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其中:电源管理单元1、电阻检测模块2、第一驱动器3、第二驱动器4、第一场效应管5、第二场效应管6、第一引脚7、第四引脚8、第五引脚9、第八引脚10、第二引脚11、第三引脚12、第六引脚13、第七引脚1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例1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放电芯片,包括电源管理单元1、电阻检测模块2、第一驱动器3、第二驱动器4、第一场效应管5、第二场效应管6、第一电阻R1、第一引脚7、第四引脚8、第五引脚9、以及第八引脚10。所述电源管理单元1的一端与第一引脚7电连接,所述电源管理单元1的一端与第八引脚10电连接。所述电阻检测模块2的一端与第一引脚7以及第四引脚8电连接,所述电阻检测模块2的另一端与第五引脚9以及第八引脚10电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5的D极与第五引脚9电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5的G极与所述第一驱动器3电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5的S极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6的S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6的G极与所述第二驱动器4电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6的D极与第四引脚8电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3与所述第二驱动器4电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3与所述第二驱动器4之间的电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5的S极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6的D极之间的电路连通。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第五引脚9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一场效应管5的D极电连接。采用这种结构,设置第一电阻R1能够在第一场效应管5和第五引脚9之间形成保护电路,能够解决浪涌能量对第一场效应管5的冲击损伤,保护第一场效应管5使其工作更可靠稳定。优选的,还包括第二引脚11和第三引脚12;所述第二引脚11和所述第三引脚12与电阻检测模块2电连接。优选的,还包括第六引脚13和第七引脚14;所述第六引脚13和所述第七引脚14与电阻检测模块2电连接。采用这种结构,设置第二引脚11、第三引脚12、第六引脚13和第七引脚14能够提供多个接入或输出引脚,提高芯片的连接搭载能力。实施例2参阅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电阻R2,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与第四引脚8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二场效应管6的S极电连接。采用这种结构,设置第二电阻R2能够在第二场效应管6和第四引脚8之间形成保护电路,能够解决浪涌能量对第二场效应管6的冲击损伤,保护第二场效应管6使其工作更可靠稳定。实施例3参阅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零线接线端、火线接线端、电容C、第三电阻R3以及上述的放电芯片;所述放电芯片与所述电容C并联,所述放电芯片的一端与所述零线接线端电连接,所述放电芯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火线接线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与零线接线端ACN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放电芯片电连接。采用这种结构,在放电芯片与零线接线端ACN之间接入第三电阻R3,形成保护电路,能够解决浪涌能量对放电芯片的冲击损伤,保护放电芯片使其工作更可靠稳定。实施例4参阅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四电阻R4,所述第四电阻R4的一端与火线接线端ACL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放电芯片电连接。采用这种结构,在放电芯片与火线接线端ACL之间接入第四电阻R4,形成保护电路,能够解决浪涌能量对放电芯片的冲击损伤,保护放电芯片使其工作更可靠稳定。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技术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技术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技术的其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放电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管理单元、电阻检测模块、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第一电阻R1、第一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以及第八引脚;/n所述电源管理单元的一端与第一引脚电连接,所述电源管理单元的一端与第八引脚电连接;/n所述电阻检测模块的一端与第一引脚以及第四引脚电连接,所述电阻检测模块的另一端与第五引脚以及第八引脚电连接;/n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D极与第五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G极与所述第一驱动器电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S极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S极电连接;/n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G极与所述第二驱动器电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D极与第四引脚电连接;/n所述第一驱动器与所述第二驱动器电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与所述第二驱动器之间的电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S极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D极之间的电路连通;/n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第五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一场效应管的D极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放电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管理单元、电阻检测模块、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第一电阻R1、第一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以及第八引脚;
所述电源管理单元的一端与第一引脚电连接,所述电源管理单元的一端与第八引脚电连接;
所述电阻检测模块的一端与第一引脚以及第四引脚电连接,所述电阻检测模块的另一端与第五引脚以及第八引脚电连接;
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D极与第五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G极与所述第一驱动器电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S极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S极电连接;
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G极与所述第二驱动器电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D极与第四引脚电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器与所述第二驱动器电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与所述第二驱动器之间的电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S极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D极之间的电路连通;
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第五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一场效应管的D极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放电芯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电阻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少国梁宝锋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维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