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发光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和双向发光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65428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15
本申请提供一种双向发光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和双向发光系统,该双向发光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共享电极层,其用于传输电子或空穴;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设置于所述共享电极层的上方,所述第二电极层设置于所述共享电极层的下方,所述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的极性相同,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共享电极层的极性不同;第一量子点发光层和第二量子点发光层,所述第一量子点发光层设置于所述共享电极层和第一电极层之间,所述第二量子点发光层设置于所述共享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发光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和双向发光系统
本申请涉及量子点发光二极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向发光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和双向发光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均只能单向发光,通常结构为顶部发光或底部发光,但目前还不存在双面交替发光的量子二极管来适用于更多的应用场景(例如车载显示、商业显示以及会展显示等),急需一种双向发光的量子点二极管来适用于更多的场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向发光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和双向发光系统,用以解决急需一种双向发光的量子点二极管来适用于更多的场景的问题。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向发光的量子点二极管,包括:共享电极层,其用于传输电子或空穴;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设置于所述共享电极层的上方,所述第二电极层设置于所述共享电极层的下方,所述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的极性相同,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共享电极层的极性不同;第一量子点发光层和第二量子点发光层,所述第一量子点发光层设置于所述共享电极层和第一电极层之间,所述第二量子点发光层设置于所述共享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在上述设计的双向发光的量子点二极管中,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的极性相同,共享电极层和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的极性不同,使得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连接直流电源的同一端、共享电极层连接直流电源的另一端之后,直流电源会分别向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同时传输电子或空穴,共享电极层则接收到直流电源传输的不同于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接收到的空穴或电子,使得第一量子点发光层和第二量子点发光层能够从两端分别注入电子和空穴,进而在第一量子点发光层和第二量子点发光层内部反应进而实现量子点二极管的双向发光,打破了量子点二极管只能单向发光的壁垒,解决了急需一种双向发光的量子点二极管来适用于更多的场景的问题,提高了量子点二极管的适用性。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共享电极层为阴极金属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均为阳极金属层。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量子点发光层包括设置于所述共享电极层上的第一电子传输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电子传输层上的第一发光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发光层上的第一空穴传输层;所述第二量子点发光层包括设置于所述共享电极层下的第二电子传输层、设置于所述第二电子传输层下的第二发光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发光层下的第二空穴传输层;所述第二电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二空穴传输层;所述第一电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空穴传输层上,所述第二空穴传输层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极层上。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量子点发光层还包括第一空穴注入层,所述第一空穴注入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一空穴传输层之间;所述第二量子点发光层还包括第二空穴注入层,所述第二空穴注入层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极层和第二空穴传输层之间。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共享电极层为金属反光电极层。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共享电极层为阳极金属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均为阴极金属层。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量子点发光层包括设置于所述共享电极层上的第三空穴传输层、设置于所述第三空穴传输层上的第三发光层、设置于所述第三发光层上的第三电子传输层;所述第二量子点发光层包括设置于所述共享电极层下的第四空穴传输层、设置于所述第四空穴传输层下的第四发光层、设置于所述第四发光层下的第四电子传输层;所述第一电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三电子传输层上,所述第四电子传输层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极层上。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量子点发光层还包括第三空穴注入层,所述第三空穴注入层设置于所述共享电极层和所述第三空穴传输层之间;所述第二量子点发光层还包括第四空穴注入层,所述第四空穴注入层设置于所述共享电极层和第四空穴传输层之间。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量子点发光二极管还包括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所述第二电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上,所述第一透明基板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上。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向发光系统,所述双向发光系统包括如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向发光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以及直流电源,所述直流电源的第一极性端与所述共享电极层连接,所述直流电源的第二极性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连接,所述直流电源的第一极性端的极性与所述共享电极层的极性相同,所述直流电源的第二极性端的极性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的极性相同。上述设计的双向发光系统,通过使用前述设计的量子发光二极管与直流电源配合进而形成双向发光的系统,打破了量子点二极管只能单向发光的壁垒,解决了急需一种双向发光的量子点二极管来适用于更多的场景的问题,提高了量子点二极管的适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向发光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第一结构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向发光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与直流电源连接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正置结构的双向发光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第一结构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正置结构的双向发光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与直流电源连接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正置结构的双向发光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第二结构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倒置结构的双向发光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第一结构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倒置结构的双向发光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与直流电源连接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倒置结构的双向发光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第二结构图;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向发光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第二结构图;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向发光系统的结构图。图标:1-双向发光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2-直流电源;10-共享电极层;101-金属反光电极层;20-第一电极层;30-第二电极层;40-第一量子点发光层;401-第一电子传输层;402-第一发光层;403-第一空穴传输层;404-第一空穴注入层;405-第三空穴传输层;406-第三发光层;407-第三电子传输层;408-第三空穴注入层;50-第二量子点发光层;501-第二电子传输层;502-第二发光层;503-第二空穴传输层;504-第二空穴注入层;505-第四空穴传输层;506-第四发光层;507-第四电子传输层;508-第四空穴注入层;60-第一透明基板;70-第二透明基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第一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向发光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用于解决目前市面上不存在双向发光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问题,进而使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向发光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n共享电极层,其用于传输电子或空穴;/n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设置于所述共享电极层的上方,所述第二电极层设置于所述共享电极层的下方,所述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的极性相同,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共享电极层的极性不同;/n第一量子点发光层和第二量子点发光层,所述第一量子点发光层设置于所述共享电极层和第一电极层之间,所述第二量子点发光层设置于所述共享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发光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共享电极层,其用于传输电子或空穴;
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设置于所述共享电极层的上方,所述第二电极层设置于所述共享电极层的下方,所述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的极性相同,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共享电极层的极性不同;
第一量子点发光层和第二量子点发光层,所述第一量子点发光层设置于所述共享电极层和第一电极层之间,所述第二量子点发光层设置于所述共享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共享电极层为阴极金属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均为阳极金属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量子点发光层包括设置于所述共享电极层上的第一电子传输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电子传输层上的第一发光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发光层上的第一空穴传输层;
所述第二量子点发光层包括设置于所述共享电极层下的第二电子传输层、设置于所述第二电子传输层下的第二发光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发光层下的第二空穴传输层;所述第二电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二空穴传输层;
所述第一电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空穴传输层上,所述第二空穴传输层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极层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量子点发光层还包括第一空穴注入层,所述第一空穴注入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一空穴传输层之间;所述第二量子点发光层还包括第二空穴注入层,所述第二空穴注入层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极层和第二空穴传输层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共享电极层为金属反光电极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能文管子豪骆意勇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福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