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风芯体、汽车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65093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暖风芯体、汽车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暖风芯体包括换热体和分流体,换热体形成有前后向间隔设置的入流换热体以及出流换热体,入流换热体以及出流换热体内均形成有前后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换热通道,入流换热体以及出流换热体的多个换热通道的左端相互连通,入流换热体以及出流换热体至少其中之一为分流换热体,分流体设于分流换热体的右端,分流体内形成有分流腔,分流腔的右侧壁形成有多个连通口,分流腔的左侧壁呈开口设置以连通于分流换热体的多个换热通道,多个连通口沿前后向间隔设置,可选择切换多个连通口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连通至外界管路,如此避免散热过于集中在暖风芯体中心,导致温度不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暖风芯体、汽车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特别涉及一种暖风芯体、汽车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暖风芯体是汽车空调系统的零部件之一,主要用于驾驶室内空调采暖。原理是通过铝制的芯体对流经内部的发动机冷却液进行换热,在鼓风机的作用下将热气通过出风口吹出,现有技术由于暖风进出水口集中在储液罐中间位置,导致换热过程中暖风芯体温度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暖风芯体、汽车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由于暖风进出水口集中在储液罐中间位置,导致换热过程中暖风芯体温度不均匀。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暖风芯体,包括:换热体,形成有前后向间隔设置的入流换热体以及出流换热体,所述入流换热体以及所述出流换热体内均形成有前后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换热通道,所述入流换热体以及所述出流换热体的多个换热通道的左端相互连通,所述入流换热体以及所述出流换热体至少其中之一为分流换热体;以及,分流体,设于所述分流换热体的右端,所述分流体内形成有分流腔,所述分流腔的右侧壁形成有多个连通口,所述分流腔的左侧壁呈开口设置以连通于所述分流换热体的多个换热通道,多个所述连通口沿前后向间隔设置,可选择切换所述多个连通口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连通至外界管路。可选地,所述入流换热体以及所述出流换热体均设置为分流换热体;所述分流体对应两个所述分流换热体设置两个。可选地,所述入流换热体以及所述出流换热体均设置为分流换热体;所述暖风芯体还包括汇流体,所述汇流体内形成有汇流腔,所述汇流腔连通两个所述分流换热体的多个换热通道,所述汇流腔内还设置有扰流板,所述扰流板用以将所述入流换热体以及所述出流换热体的多个换热通道的左端对应相互连通。可选地,所述扰流板包括:分隔主体,沿前后向延伸设置且夹设于所述汇流体的左端和右端之间;以及,两个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沿左右向延伸设置且沿前后向间隔布设,两个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汇流体的右端,两个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分隔主体相连。可选地,两个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分隔主体连接处圆滑过渡。可选地,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管道之间还设置有翅片。可选地,多个所述连通口中包括调节口,所述调节口设置有电磁阀。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出汽车空调系统,所述汽车空调系统包括:温度感应装置,安装于驾驶室室内,用于获取驾驶室室内的温度;暖风芯体,包括换热体和分流体,所述换热体形成有前后向间隔设置的入流换热体以及出流换热体,所述入流换热体以及所述出流换热体内均形成有前后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换热通道,所述入流换热体以及所述出流换热体的多个换热通道的左端相互连通,所述入流换热体以及所述出流换热体至少其中之一为分流换热体,所述分流体设于所述分流换热体的右端,所述分流体内形成有分流腔,所述分流腔的右侧壁形成有多个连通口,所述分流腔的左侧壁呈开口设置以连通于所述分流换热体的多个换热通道,多个所述连通口沿前后向间隔设置,可选择切换所述多个连通口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连通至外界管路,所述暖风芯体的多个所述连通口中包括调节口,所述调节口设置有电磁阀;控制装置,与所述温度感应装置和所述电磁阀电连接。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汽车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汽车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驾驶室室内的实时温度;当所述实时温度低于第一预设温度,控制所述电磁阀开启对应的所述调节口;当所述实时温度高于第二预设温度,控制所述电磁阀关闭对应的所述调节口。可选地,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为15℃,和/或,所述第二预设温度为2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因为所述入流换热体以及所述出流换热体至少其中之一为分流换热体,所述分流换热体的右端设置有分流体,所述分流体内形成有分流腔,所述分流腔的右侧壁形成有多个连通口,所述分流腔的左侧壁呈开口设置以连通于所述分流换热体的多个换热通道,多个所述连通口沿前后向间隔设置,如此设置,通过多个连通口向多个所述换热通道内注入换热液或者将多个所述换热通道的换热液通过多个所述连通口排出,使得换热均匀,避免换热过程中暖风芯体温度过于集中,且可选择切换所述多个连通口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连通至外界管路,使得所述暖风芯体的流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控,效果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暖风芯体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暖风芯体(一个角度)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图1中暖风芯体(另一个角度)的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暖风芯体是汽车空调系统的零部件之一,主要用于驾驶室内空调采暖。原理是通过铝制的芯体对流经内部的发动机冷却液进行换热,在鼓风机的作用下将热气通过出风口吹出,现有技术由于暖风进出水口集中在储液罐中间位置,导致换热过程中芯体温度不均匀。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暖风芯体、汽车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由于暖风进出水口集中在储液罐中间位置,导致换热过程中芯体温度不均匀,图1至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暖风芯体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暖风芯体100包括换热体1和分流体2,所述换热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暖风芯体,其特征在于,包括:/n换热体,形成有前后向间隔设置的入流换热体以及出流换热体,所述入流换热体以及所述出流换热体内均形成有前后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换热通道,所述入流换热体以及所述出流换热体的多个换热通道的左端相互连通,所述入流换热体以及所述出流换热体至少其中之一为分流换热体;以及,/n分流体,设于所述分流换热体的右端,所述分流体内形成有分流腔,所述分流腔的右侧壁形成有多个连通口,所述分流腔的左侧壁呈开口设置以连通于所述分流换热体的多个换热通道,多个所述连通口沿前后向间隔设置,可选择切换所述多个连通口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连通至外界管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暖风芯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换热体,形成有前后向间隔设置的入流换热体以及出流换热体,所述入流换热体以及所述出流换热体内均形成有前后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换热通道,所述入流换热体以及所述出流换热体的多个换热通道的左端相互连通,所述入流换热体以及所述出流换热体至少其中之一为分流换热体;以及,
分流体,设于所述分流换热体的右端,所述分流体内形成有分流腔,所述分流腔的右侧壁形成有多个连通口,所述分流腔的左侧壁呈开口设置以连通于所述分流换热体的多个换热通道,多个所述连通口沿前后向间隔设置,可选择切换所述多个连通口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连通至外界管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风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流换热体以及所述出流换热体均设置为分流换热体;
所述分流体对应两个所述分流换热体设置两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风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流换热体以及所述出流换热体均设置为分流换热体;
所述暖风芯体还包括汇流体,所述汇流体内形成有汇流腔,所述汇流腔连通两个所述分流换热体的多个换热通道,所述汇流腔内还设置有扰流板,所述扰流板用以将所述入流换热体以及所述出流换热体的多个换热通道的左端对应相互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暖风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包括:
分隔主体,沿前后向延伸设置且夹设于所述汇流体的左端和右端之间;以及,
两个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沿左右向延伸设置且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昕宋心雷闫彬张中刚章志才崔建维高琦龙任建华朱俊峰赵继杨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