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燃气管道的电熔鞍型管件及其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64923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燃气管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目标管道与分支管道的连接或对目标管道上的孔隙进行封堵的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燃气管道的电熔鞍型管件及其加工方法。所述电熔鞍型管件包括用于与目标管道连接的底座,所述底座为带开口的环套结构,所述鞍形面位于带开口的环套结构的内侧,所述带开口的环套结构由注塑成型的闭合的环套结构在设开口处断开形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熔鞍型管件的鞍形焊接面平整,无凹陷缺陷,能与目标管道紧密贴合,电熔焊接效果好,密封性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燃气管道的电熔鞍型管件及其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气管道
,尤其涉及目标管道与分支管道的连接或对目标管道上的孔隙进行封堵的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电熔鞍型管件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聚乙烯电熔鞍型管件在燃气管道领域应用广泛,主要用于在目标管道适当的位置连接分支管道,或者用于封堵目标管道上的孔隙。常见电熔鞍型管件包括电熔鞍型旁通管件、电熔鞍型直通管件、电熔鞍型封堵管件等,其中电熔鞍型旁通管件,一般内置有钻孔刀具,多用于目标管道燃气的输送不便于停断,而需要在目标管道带气的前提下完成分支管道的连接的情况。电熔鞍型管件一般由上部的主体和下部的鞍型底座两大部分组成,主体内设有空腔结构,主体上设有用于与分支管道连接的接口,鞍型底座用于与目标管道进行连接,一般是鞍型底座与一半环形的抱箍配合(两者通过一侧铰链连接另一侧螺栓连接的方式,或者两侧均螺栓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将电熔鞍型管件固定到目标管道上。鞍型底座朝下的凹面为与目标管道外壁贴合的鞍形面,鞍形面顶部设有与主体内腔连通的孔,鞍形面上围绕与主体内腔连通的孔的一个环形区域为焊接面,所述焊接面内部布置有电热丝。进行电熔焊接时,对电热丝通电,通过电热丝的加热功能,将孔周围的鞍形面及与之贴合的目标管道壁面熔化并粘合在一起,进而实现鞍型管件与目标管道的密封连接。在电熔焊接的过程中,孔周围的鞍形面与目标管道壁面之间的贴合程度,直接影响鞍型管件与目标管道密封连接的成功率。现有的电熔鞍型管件的加工方法,是将鞍型底座和主体或主体的一部分一体注塑成型。基于现有电熔鞍型底座的结构设计,在冷却的过程中,鞍形面自由地向远离模具柱面的方向收缩,鞍形面的收缩过程不再受到模具柱面的约束,导致鞍形面凸凹不平。进而导致鞍型底座与目标管道表面贴合不紧密、有缝隙的问题,这就容易导致电熔焊接强度不足,焊接面密闭性差,致使焊接失败或者留下易泄漏的安全隐患。尤其对于在目标管道带气的前提连接分支管道的情况来说,一旦鞍型管件的鞍形面与目标管道密封连接失败,将不得不截断目标管道气源,进行抢救维修,这将造成重大损失。而且,根据注塑原理,鞍形面上对应鞍型底座与主体连接的部位具有更大的收缩量,鞍形面该处的平整度则更差,然而,该处恰恰是鞍型底座与目标管道进行电熔焊接的部位,正是影响鞍型底座与目标管道能否成功地密封连接的关键部位。因此,基于现有鞍型底座的结构设计加工而获得的鞍型管件,在与目标管道进行连接时失败率很高。为了获得平整度更好的鞍形面,现有的一种设置电热丝的方式是:预制电热丝圈,所述电热丝圈为内部布置有电热丝的盘状塑料件,然后通过二次注塑形成鞍型管件。因为在二次注塑时,电热丝圈只被熔融的塑料加热到软化的状态,而不是会加热到熔融的状态,由电热丝圈的表面构成的鞍形面部分,平整度要好很多。但是,一方面电热丝圈从软化到重新冷却变硬过程中,其表面同样难免发生变形。另一方面,电热丝圈对应的部位,刚好是鞍型底座与主体连接的部位,二次注塑时,电热丝圈的内侧与新的注塑材料熔接,在冷却过程中,电热丝圈会受到鞍型底座及主体部分材料收缩的牵拉作用,在这种作用下,其电热丝圈的表面也难免发生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电熔鞍型管件的鞍型底座的鞍形面平整度差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电熔鞍型管件的底座结构,其于这种结构可以获得平整度较好的鞍形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熔鞍型管件,包括用于与目标管道连接的底座,所述底座具有与目标管道外壁贴合的鞍形面,鞍形面上设有用于与目标管道外壁电熔焊接的焊接面,所述焊接面内部布置有电热丝,所述电热丝布置于一预制的电热丝圈内,所述电热丝圈为盘状塑料件,通过二次注塑的方式嵌于鞍形面上。电热丝圈的外露表面构成鞍形面的一部分,所述焊接面位于电热丝圈的外露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为带开口的环套结构,所述鞍形面位于带开口的环套结构的内侧,所述带开口的环套结构由注塑成型的闭合的环套结构在设开口处断开形成,所述环套结构的开口处设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开口两侧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电熔鞍型管件由上部的主体和下部的所述的底座构成,主体内设有空腔,所述鞍形面上设有与主体内腔连通的孔,鞍形面上围绕与主体内腔连通的孔的一个环形区域为所述焊接面。所述电热丝圈中央设一个孔,该孔即为鞍形面上设置的与主体内腔连通的孔。通常情况下,所述底座并不是单独注塑成型后,再与主体进行机械连接的,而是与主体或者主体的一部分一体注塑成型。例如:电熔鞍型直通管件,主体为一段竖向直管,可以直接与底座一体注塑成型;电熔鞍型封堵管件,主体为一段较短的柱型封帽,也可以直接与底座一体注塑成型;而电熔鞍型旁通管件,其主体的结构则相对复杂,其主体的基础部分可以与底座一体注塑,而钻孔刀具、盖帽等其它部件则需另外加工后再与基础部分进行装配形成主体。本专利技术将现有的电熔鞍型管件底座的鞍型结构改进为改带开口的圆环形的环套结构。在二次注塑时,底座以一个闭合的环套结构注塑成型,然后再在设开口处断开形成带开口的环套结构。由于环套结构在二次注塑时是闭合结构,在注塑冷却的过程中,环套结构因材料收缩有整体上内径缩小的趋势,这会对电热丝圈构成朝向模具柱面的压力,使电热丝圈在从软化至冷却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与模具的柱面贴合,因此最后成型的焊接面,具有非常好的平整度和光滑度。由于,本专利技术的电熔鞍型管件底座的焊接面相比于传统电熔鞍型管件的鞍型底座的焊接面平整度显著提高。因此,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电熔鞍型管件底座的焊接面能够与目标管道外壁更紧密地贴合,焊接面空隙存在概率大幅减小,电熔焊接后的密闭性更有保障,能有效避免泄漏情况发生。尤其对于在目标管道带气的前提下连接分支管道的情形,有效地降低了鞍型管件与目标管道之间的焊接失败率,进而避免重大工程损失。作为优选,所述环套结构的内壁呈圆柱面结构,所述鞍形面为环套结构的内壁靠近顶部的一部分。进一步的,所述环套结构的开口设置在过其水平中心面的一侧。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结构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为开口两侧向外突出的带有螺栓孔的紧固台面。作为优选,所述紧固台面上下侧设有2–4对凸台,螺栓孔设置在凸台处。这种结构让鞍型底座的紧固安装可选地不再需要用到金属压条之类的紧固件,而是将螺栓直接拧在PE材质的有孔的凸台上,减少了安装的操作步骤和所需零件数量。作为优选,所述底座的环套结构有一部分比其它部分薄。这使得环套结构更易于被打开,以方便套装在目标管道上。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环套结构以其水平中心面为界,上半部分较厚,下半部分较薄。环套下半部分较薄,可以使环套结构更容易打开套装在目标管道上,同时也节省了聚乙烯材料;上半部分较厚则确保了鞍型底座焊接区域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环套结构的下半部分外壁设置若干条加强筋。这可以在保持环套下半部分较薄的前提下提升其结构强度。作为优选,所述底座的环套结构的下半部分宽度较窄,而上半部分的宽度从水平中心面起到最高点逐渐增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燃气管道的电熔鞍型管件,包括用于与目标管道连接的底座,所述底座具有与目标管道外壁贴合的鞍形面,鞍形面上设有用于与目标管道外壁电熔焊接的焊接面,所述焊接面内部布置有电热丝,所述电热丝布置于一预制的电热丝圈内,所述电热丝圈为盘状塑料件,通过二次注塑的方式嵌于鞍形面上,电热丝圈的外露表面构成鞍形面的一部分,所述焊接面位于电热丝圈的外露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为带开口的环套结构,所述鞍形面位于带开口的环套结构的内侧,所述带开口的环套结构由注塑成型的闭合的环套结构在设开口处断开形成,所述环套结构的开口处设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开口两侧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燃气管道的电熔鞍型管件,包括用于与目标管道连接的底座,所述底座具有与目标管道外壁贴合的鞍形面,鞍形面上设有用于与目标管道外壁电熔焊接的焊接面,所述焊接面内部布置有电热丝,所述电热丝布置于一预制的电热丝圈内,所述电热丝圈为盘状塑料件,通过二次注塑的方式嵌于鞍形面上,电热丝圈的外露表面构成鞍形面的一部分,所述焊接面位于电热丝圈的外露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为带开口的环套结构,所述鞍形面位于带开口的环套结构的内侧,所述带开口的环套结构由注塑成型的闭合的环套结构在设开口处断开形成,所述环套结构的开口处设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开口两侧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熔鞍型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熔鞍型管件由上部的主体和下部的所述的底座构成,主体内设有空腔,所述鞍形面上设有与主体内腔连通的孔,鞍形面上围绕与主体内腔连通的孔的一个环形区域为所述焊接面,所述电热丝圈中央设一个孔,该孔即为鞍形面上设置的与主体内腔连通的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熔鞍型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套结构的内壁呈圆柱面结构,所述鞍形面为环套结构的内壁靠近顶部的一部分;
所述环套结构的开口设置在过其水平中心面的一侧;
所述连接结构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为开口两侧向外突出的带有螺栓孔的紧固台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熔鞍型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环套结构有一部分比其它部分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熔鞍型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环套结构以其水平中心面为界,上半部分较厚,下半部分较薄;下半部分外壁设置若干条加强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熔鞍型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环套结构下半部分宽度较窄,而上半部分的宽度从水平中心面起到最高点逐渐增大。


7.一种用于燃气管道的电熔鞍型管件加工方法,所述电熔鞍型管件包括用于与目标管道连接的底座,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志强童津金孙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恒元精工管阀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