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陶瓷金属化的烘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4906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陶瓷金属化的烘干装置,其包括外壳、伺服电机、工件、炉体以及依次设置在炉体内部的传送机构、干燥机构及回收机构,通过所述伺服电机提供动力,经所述传送机构中的滑动槽带动滑动链条,带动所述干燥机构移动,达到移动所述工件的需求,所述干燥机构包括与所述滑动链条凹槽配合的收容体、设置于所述收容体外壁表面的凸块和设置于所述收容体外壁和内壁之间的发热体,所述发热体对所述收容体进行加热,所述收容体通过导热的方式,使所述工件均匀受热,快速干燥,且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自动化程度高,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陶瓷金属化的烘干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烘干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陶瓷金属化过程的烘干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陶瓷优良的导电性能,目前电力半导体器件大部分采用陶瓷管壳进行封接,为了实现这一封接,需要在陶瓷的端面牢固粘附一层金属薄膜,简称为陶瓷金属化。由于陶瓷材料表面结构与金属材料表面结构不同,焊接往往不能润湿陶瓷表面,也不能与之作用而形成牢固的黏结,因而陶瓷与金属的封接是一种特殊的工艺方法,即金属化的方法:先在陶瓷表面牢固的黏附一层金属薄膜,从而实现陶瓷与金属的焊接。陶瓷金属化的步骤为:先对金属化的陶瓷产品进行煮沸、干燥,再采用丝网印刷网版将涂膏涂覆在陶瓷表面,再进行烧结,在烧结后的陶瓷表面电镀上金属层,最后进行焊接与检测。在第一个步骤中,由于现有技术为对陶瓷产品进行集中处理,导致需要进行金属化的陶瓷产品无法完全干燥,不能使陶瓷均匀受热,在后续过程中造成无法完成高品质的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受热均匀且快速干燥的用于陶瓷金属化的烘干装置。一种用于陶瓷金属化的烘干装置,所述烘干装置包括外壳、伺服电机、工件、炉体以及依次设置在所述炉体内部的传送机构、干燥机构及回收机构,所述炉体固定于所述外壳内部,所述传送机构包括多个环形固定架、滑动槽、滑动链条及多个第一凹槽,所述环形固定架与所述炉体相连接,所述滑动槽设置于所述环形固定架上,所述滑动链条与所述滑动槽相配合,所述第一凹槽均匀分布在所述滑动链条中,所述干燥机构包括收容体、加热体和凸块,所述收容体包括外壁和内壁,所述凸块设置于所述收容体的外壁底部中心,所述凸块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配合,所述加热体设置于所述外壁与所述内壁之间,所述回收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传送机构运动方向一端的立方体,所述伺服电机设置于所述外壳外部的一侧,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滑动链条相连接,所述工件设置于所述收容体内。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环形固定架包括第一侧杆、第二侧杆、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侧杆与所述第二侧杆在水平方向相互平行,所述第一侧杆与所述第二侧杆处于同一竖直平面,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的形状为大小相等的弧形。所述收容体为杯型,所述收容体的高度高于所述工件的最大长度。所述收容体的材料为导热率高的导热材料。所述第一凹槽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收容体的最大长度。所述加热体为发热金属丝,且均匀设置在所述外壁与所述内壁之间。所述立方体的一侧设置有一第二凹槽。所述立方体的材料为隔热材料。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单独加热的收容体对工件进行烘干,可以确保每个工件都充分加热,有益于工件均匀受热;收容体采用导热率高的导热材料,有益于热量的传播,降低热量散失;每个收容体及内部的加热体为独立的,有益于进行装置的更换和维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烘干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烘干装置的俯视图。附图标记:1、外壳;11、干燥机构开关;12、伺服电机开关;2、伺服电机;3、炉体;31、箱门;311、第一提手;4、传送机构;41、环形固定架;411、第一侧杆;412、第二侧杆;413、第一端;414、第二端;42、滑动槽;43、滑动链条;44、第一凹槽;5、干燥机构;51、收容体;511、外壁;512、内壁;52、加热体;53、凸块;6、回收机构;61、立方体;611、第二凹槽;612、第二提手;7、工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烘干装置包括外壳1、伺服电机2、工件7、炉体3以及依次设置在炉体3内部的传送机构4、干燥机构5及回收机构6,炉体3固定于外壳1内部,传送机构4包括多个环形固定架41、滑动槽42、滑动链条43及多个第一凹槽44,环形固定架41与炉体3相连接,滑动槽42设置于环形固定架41上,滑动链条43与滑动槽42相配合,第一凹槽44均匀分布在滑动链条43中,干燥机构5包括收容体51、加热体52和凸块53,收容体51包括外壁511和内壁512,凸块53设置于收容体51的外壁511底部中心,凸块53与第一凹槽44相配合,加热体52设置于外壁511与内壁512之间,回收机构6包括设置于传送机构4运动方向一端的立方体61,伺服电机2设置于外壳1外部的一侧,伺服电机2的输出端与滑动链条43相连接,工件7设置于收容体51内。外壳1设置有干燥机构开关11、伺服电机开关12,干燥机构开关11及伺服电机开关12设置于外壳1外部的一侧。炉体3包括箱门31和第一提手311,箱门31设置于炉体3相对的两侧,箱门31的方向与滑动链条43运动的方向一致。第一提手311设置于箱门31远离传送机构4的一侧,第一提手311的材料为隔热材料,可以防止操作员在拉开箱门31时被高温烫伤。箱门31采用可透视材料,有益于方便观察烘干装置的内部情况。环形固定架41包括第一侧杆411、第二侧杆412、第一端413和第二端414,第一侧杆411与第二侧杆412在水平方向相互平行,第一侧杆411与第二侧杆412处于同一竖直平面,第一端413与第二端414的形状为大小相等的弧形。滑动槽42设置于环形固定架41的表面,滑动链条43设置于滑动槽42中,第一凹槽44均匀分布于滑动链条43中。收容体51用于收容工件7,收容体51包括外壁511和内壁512,外壁511与内壁512之间具有空腔,收容体51的外壁511底部中心处设置有凸块53,凸块53与第一凹槽44相配合,使收容体51固定于滑动链条43上,收容体51的材料为导热率良好的导热材料,有益于热量传递,降低热量的散失。加热体52设置于外壁511与内壁512之间,加热体52的温度为100摄氏度-300摄氏度。在本实施例中,加热体52为发热金属丝,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加热体52可以为发热膜等。在本实施例中,收容体51为杯型,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收容体51可以为正方体、圆柱体等。立方体61包括第二凹槽611和第二提手612,第二凹槽611设置于立方体61的一侧,且第二凹槽611的容积大于工件7的体积。第二提手612设置于立方体61相邻于第二凹槽611的两面。立方体61的材料为隔热材料。在本实施例中,立方体61的作用是收集完成烘干的工件7,减少收集工件7花费的时间,且采用隔热材料,防止工人烫伤,并且更容易在收集完成后及时取走已经烘干的工件7。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将烘干装置连接电源,打开箱门31,将需要进行烘干的工件7放置于收容体51内,按下干燥机构开关11,关闭箱门31。当加热体52温度达到100摄氏度至300摄氏度之间时,按下伺服电机开关12,伺服电机2带动滑动链条43缓慢沿滑动槽42进行顺时针方向运动,收容体51通过凸块53与设置于滑动链条43上的第一凹槽44进行配合,收容体51跟随滑动链条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陶瓷金属化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装置包括外壳(1)、伺服电机(2)、工件(7)、炉体(3)以及依次设置在所述炉体(3)内部的传送机构(4)、干燥机构(5)及回收机构(6),所述炉体(3)固定于所述外壳(1)内部,所述传送机构(4)包括多个环形固定架(41)、滑动槽(42)、滑动链条(43)及多个第一凹槽(44),所述环形固定架(41)与所述炉体(3)相连接,所述滑动槽(42)设置于所述环形固定架(41)上,所述滑动链条(43)与所述滑动槽(42)相配合,所述第一凹槽(44)均匀分布在所述滑动链条(43)中,所述干燥机构(5)包括收容体(51)、加热体(52)和凸块(53),所述收容体(51)包括外壁(511)和内壁(512),所述凸块(53)设置于所述收容体(51)的外壁(511)底部中心,所述凸块(53)与所述第一凹槽(44)相配合,所述加热体(52)设置于所述外壁(511)与所述内壁(512)之间,所述回收机构(6)包括设置于所述传送机构(4)运动方向一端的立方体(61),所述伺服电机(2)设置于所述外壳(1)外部的一侧,所述伺服电机(2)的输出端与所述滑动链条(43)相连接,所述工件(7)设置于所述收容体(51)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陶瓷金属化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装置包括外壳(1)、伺服电机(2)、工件(7)、炉体(3)以及依次设置在所述炉体(3)内部的传送机构(4)、干燥机构(5)及回收机构(6),所述炉体(3)固定于所述外壳(1)内部,所述传送机构(4)包括多个环形固定架(41)、滑动槽(42)、滑动链条(43)及多个第一凹槽(44),所述环形固定架(41)与所述炉体(3)相连接,所述滑动槽(42)设置于所述环形固定架(41)上,所述滑动链条(43)与所述滑动槽(42)相配合,所述第一凹槽(44)均匀分布在所述滑动链条(43)中,所述干燥机构(5)包括收容体(51)、加热体(52)和凸块(53),所述收容体(51)包括外壁(511)和内壁(512),所述凸块(53)设置于所述收容体(51)的外壁(511)底部中心,所述凸块(53)与所述第一凹槽(44)相配合,所述加热体(52)设置于所述外壁(511)与所述内壁(512)之间,所述回收机构(6)包括设置于所述传送机构(4)运动方向一端的立方体(61),所述伺服电机(2)设置于所述外壳(1)外部的一侧,所述伺服电机(2)的输出端与所述滑动链条(43)相连接,所述工件(7)设置于所述收容体(5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培福曹建平曹建辉刘平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新华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