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防砂环境的宽幅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4850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用于防砂环境的宽幅泵,泵轴自一端至另一端外侧依次套接一个下泵头轴承支架、若干第一活动机构、若干第二活动机构、若干第一活动机构、一个隔离套、一个泵止环、一个上泵头轴承支架,以泵轴靠近下泵头轴承支架的一端为入口端,以泵轴靠近上泵头轴承支架的一端为出口端,泵轴出口端的外接至电机的转动轴,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防砂环境的宽幅泵,采用模块化设计,能够用在防砂环境、能够取代防砂组合泵,设置轴承级导壳机构,能够通过流量自动调节,从而适应不同流量环境工作,提高了泵的泛用性,因为采用模块化设计,容易安装,如果有部位损坏,便于直接替换零件,达到方便修理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防砂环境的宽幅泵
本专利技术属于潜油泵
,尤其是涉及用于防砂环境的宽幅泵。
技术介绍
现有经典的全浮动泵中,潜油泵因为无法有效平衡上止推力和下止推力导致泵只能在一个比较窄的范围运转,压紧泵解决了下止推力的平衡问题,使流量范围在小流量区域得到扩展,大流量范围没有可靠的设计来有效平衡向上轴向力,进而使泵在大排量运转时运转寿命大幅缩短,为了满足市场的在宽幅度运转的需求,我们设计出新的潜油泵,新的潜油泵结构依然非常简单,容易修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用于防砂环境的宽幅泵,以解决现有的潜油泵无法处理宽幅运转的问题,导致使用寿命低等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用于防砂环境的宽幅泵,包括上泵头轴承支架、下泵头轴承支架、泵轴、第一活动机构、第二活动机构、泵止环、隔离套和套壳,泵轴自一端至另一端外侧依次套接一个下泵头轴承支架、若干第一活动机构、若干第二活动机构、若干第一活动机构、一个隔离套、一个泵止环、一个上泵头轴承支架,以泵轴靠近下泵头轴承支架的一端为入口端,以泵轴靠近上泵头轴承支架的一端为出口端,泵轴出口端的外接至电机的转动轴,泵壳套接至第一活动机构、第二活动机构外壁,且处于下泵头轴承支架和上泵头轴承支架之间;第二活动机构包括短把叶轮、轴承级导壳机构、第三导流圈和第四导流圈,短把叶轮和第三导流圈均类似于中空圆台结构,第四导流圈类似于中空圆柱结构,短把叶轮、轴承级导壳机构依次套接至泵轴,且短把叶轮和轴承级导壳机构交叠设置,短把叶轮位于入口端的一侧,短把叶轮的外侧安装第三导流圈,轴承级导壳机构的外侧安装第四导流圈,第三导流圈处于第四导流圈内部,相邻两组的第二活动机构的第三导流圈与第四导流圈卡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活动机构包括叶轮、导壳、第一导流圈、第二导流圈、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第一导流圈、导壳和叶轮均类似于中空圆台结构,第二导流圈类似于中空圆柱结构,导壳套接至叶轮外侧的出口端,叶轮和导壳交叠设置,叶轮的出口端安装第二圆环,导壳的入口端设有与第二圆环卡接的第二限位槽,叶轮的外侧安装第一导流圈,导壳的外侧安装第二导流圈,第一导流圈处于第二导流圈内部,第一导流圈外壁的入口端设有第一限位槽,第二导流圈内壁安装第一圆环,且第一圆环位于出口端的一侧,相邻两组的第一活动机构的第一导流圈和第二导流圈卡接,第一活动机构的第一导流圈与相邻一组第二活动机构的第四导流圈卡接,第一活动机构的第二导流圈与相邻一组第二活动机构的第三导流圈卡接。进一步的,所述轴承级导壳机构包括轴承级导壳、第一轴承套、第二轴承套、第一轴瓦、第二轴瓦和限位块,第一轴承套、第二轴承套、第一轴瓦和第二轴瓦均为中空圆柱结构,轴承级导壳类似于中空圆台结构,第一轴承套、第二轴承套依次套接至短把叶轮出口端的泵轴上,第一轴瓦套接至第一轴承套外侧,第二轴瓦套接至第二轴承套外侧,轴承级导壳内壁的入口端、出口端分别套接至第一轴瓦的外侧、第二轴瓦的外侧,且轴承级导壳内壁中心位置安装限位块,限位块位于第一轴瓦和第二轴瓦之间,轴承级导壳也位于短把叶轮的出口端。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轴承套之间第二轴承套设有第三间隙,第一轴承套外侧的出口端设有第五限位槽,第二轴承套外侧的入口端设有第六限位槽,第一轴瓦位于所述第五限位槽内部,且与所述第五限位槽内壁设有第一间隙,第二轴瓦位于所述第六限位槽,且与所述第六限位槽内壁设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三间隙、所述第五限位槽与所述第六限位槽组成键槽。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活动机构还包括第四圆环,短把叶轮的出口端安装第四圆环,轴承级导壳的入口端设有与第四圆环卡接的第四限位槽。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活动机构还包括第三圆环,第四导流圈内壁安装第三圆环,第三圆环位于出口端的一侧,第三导流圈入口端设有第三限位槽。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第三限位槽、第四限位槽、所述第五限位槽、所述第六限位槽均为环形槽。进一步的,所述下泵头轴承支架通过第一轴承套接至泵轴的入口端,上泵头轴承支架通过第二轴承套接至泵轴的出口端。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防砂环境的宽幅泵具有以下优势:(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防砂环境的宽幅泵,采用模块化设计,能够用在防砂环境、能够取代防砂组合泵,设置轴承级导壳机构,能够通过流量自动调节,从而适应不同流量环境工作,提高了泵的泛用性和使用寿命,因为采用模块化设计,容易安装,如果有部位损坏,便于直接替换零件,达到方便修理的目的。(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防砂环境的宽幅泵,叶轮和导壳用于引流,短把叶轮、轴承级导壳用于引流,限位块既用于隔开第一轴瓦和第二轴瓦,也用于推动第一轴瓦和第二轴瓦,所述键槽供轴承级导壳、第一轴瓦和第二轴瓦在其内部水平运动,达到自动调节流量的效果,也提高了使用寿命。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用于防砂环境的宽幅泵的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活动机构和泵轴连接关系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二活动机构和泵轴连接关系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上泵头轴承支架;2-下泵头轴承支架;3-泵轴;4-第一活动机构;41-叶轮;42-导壳;43-第一导流圈;44-第二导流圈;45-第一限位槽;46-第一圆环;47-第二圆环;48-第二限位槽;5-第二活动机构;51-短把叶轮;52-轴承级导壳机构;521-轴承级导壳;522-第一轴承套;523-第二轴承套;524-第一轴瓦;525-第二轴瓦;526-第四限位槽;527-限位块;53-第三导流圈;54-第四导流圈;55-第三限位槽;56-第三圆环;57-第四圆环;6-泵止环;7-隔离套;8-泵壳。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防砂环境的宽幅泵,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泵头轴承支架(1)、下泵头轴承支架(2)、泵轴(3)、第一活动机构(4)、第二活动机构(5)、泵止环(6)、隔离套(7)和套壳(8),泵轴(3)自一端至另一端外侧依次套接一个下泵头轴承支架(2)、若干第一活动机构(4)、若干第二活动机构(5)、若干第一活动机构(4)、一个隔离套(7)、一个泵止环(6)、一个上泵头轴承支架(1),以泵轴(3)靠近下泵头轴承支架(2)的一端为入口端,以泵轴(3)靠近上泵头轴承支架(1)的一端为出口端,泵轴(3)出口端的外接至电机的转动轴,泵壳(8)套接至第一活动机构(4)、第二活动机构(5)外壁,且处于下泵头轴承支架(2)和上泵头轴承支架(1)之间;/n第二活动机构(5)包括短把叶轮(51)、轴承级导壳机构(52)、第三导流圈(53)和第四导流圈(54),短把叶轮(51)和第三导流圈(53)均类似于中空圆台结构,第四导流圈(54)类似于中空圆柱结构,短把叶轮(51)、轴承级导壳机构(52)依次套接至泵轴(3),且短把叶轮(51)和轴承级导壳机构(52)交叠设置,短把叶轮(51)位于入口端的一侧,短把叶轮(51)的外侧安装第三导流圈(53),轴承级导壳机构(52)的外侧安装第四导流圈(54),第三导流圈(53)处于第四导流圈(54)内部,相邻两组的第二活动机构(5)的第三导流圈(53)与第四导流圈(54)卡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防砂环境的宽幅泵,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泵头轴承支架(1)、下泵头轴承支架(2)、泵轴(3)、第一活动机构(4)、第二活动机构(5)、泵止环(6)、隔离套(7)和套壳(8),泵轴(3)自一端至另一端外侧依次套接一个下泵头轴承支架(2)、若干第一活动机构(4)、若干第二活动机构(5)、若干第一活动机构(4)、一个隔离套(7)、一个泵止环(6)、一个上泵头轴承支架(1),以泵轴(3)靠近下泵头轴承支架(2)的一端为入口端,以泵轴(3)靠近上泵头轴承支架(1)的一端为出口端,泵轴(3)出口端的外接至电机的转动轴,泵壳(8)套接至第一活动机构(4)、第二活动机构(5)外壁,且处于下泵头轴承支架(2)和上泵头轴承支架(1)之间;
第二活动机构(5)包括短把叶轮(51)、轴承级导壳机构(52)、第三导流圈(53)和第四导流圈(54),短把叶轮(51)和第三导流圈(53)均类似于中空圆台结构,第四导流圈(54)类似于中空圆柱结构,短把叶轮(51)、轴承级导壳机构(52)依次套接至泵轴(3),且短把叶轮(51)和轴承级导壳机构(52)交叠设置,短把叶轮(51)位于入口端的一侧,短把叶轮(51)的外侧安装第三导流圈(53),轴承级导壳机构(52)的外侧安装第四导流圈(54),第三导流圈(53)处于第四导流圈(54)内部,相邻两组的第二活动机构(5)的第三导流圈(53)与第四导流圈(54)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防砂环境的宽幅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机构(4)包括叶轮(41)、导壳(42)、第一导流圈(43)、第二导流圈(44)、第一圆环(46)和第二圆环(47),第一导流圈(43)、导壳(42)和叶轮(41)均类似于中空圆台结构,第二导流圈(44)类似于中空圆柱结构,导壳(42)套接至叶轮(41)外侧的出口端,叶轮(41)和导壳(42)交叠设置,叶轮(41)的出口端安装第二圆环(47),导壳(42)的入口端设有与第二圆环(47)卡接的第二限位槽(48),叶轮(41)的外侧安装第一导流圈(43),导壳(42)的外侧安装第二导流圈(44),第一导流圈(43)处于第二导流圈(44)内部,第一导流圈(43)外壁的入口端设有第一限位槽(45),第二导流圈(44)内壁安装第一圆环(46),且第一圆环(46)位于出口端的一侧,相邻两组的第一活动机构(4)的第一导流圈(43)和第二导流圈(44)卡接,第一活动机构(4)的第一导流圈(43)与相邻一组第二活动机构(5)的第四导流圈(54)卡接,第一活动机构(4)的第二导流圈(44)与相邻一组第二活动机构(5)的第三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山刘立新赵玉东王雅然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百成油田采油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