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风式机房专用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64813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一种冷风式机房专用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多组机架、室外温湿度传感器、室内温湿度传感器、空调机组、静压箱、多条送风道、新风系统和中央控制器;室内温湿度传感器、室外温湿度传感器分别安装于机房内外,并分别生成第一温湿度信号、第二温湿度信号;空调机组包括机柜、送风机、新风电动调节阀、回风电动调节阀、过滤系统、湿膜系统、制冷系统和空调控制器;静压箱与机柜的所述送风口之间通过可控风阀连接;每条所述送风道的一端均与所述静压箱相连,另一端分别与多组所述机架相对应;所述送风道设置于所述通讯设备的下端,且与所述通讯设备的可调进风口相连通;所述新风系统与所述空调机组的所述新风口相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风式机房专用空调系统
本技术涉及空调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冷风式机房专用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机房空调大多数采用上送风方式或下送风方式,由于热气自然向上升腾,冷气下沉形成空气对流,当空调送出的冷风与热源气流方向一致时,加速了空气流动,有利于热源的温度降温,因此,下送风方式要优于上送风方式。对空调而言,空调送风方向与机房内冷热气流分布的对流一致,可以减少气流的阻力,加速冷热转换效率,节省压缩机工作时间,降低空调电耗,起到节能降耗效果。虽然下送风方式优于上送风方式,但送风不准确也会在不同程度上造成效率低下,达不到节能效果。目前,虽然大部分机房都采用下送风方式,但仍有不理想的效果出现,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第一,地板下送风,由于设备采用下走线,导致地板下各种走线纵横交错,影响空调送风效果;第二,机房采用空调下端加装静压箱送风,空调送出的冷风从静压箱设定的出风口直接吹向机房的每列通讯设备,虽然设备采用了上走线方式,但是送出的冷风也只是先将机房内温度下降后,再间接地给设备降温,达到设备温度不再提高的效果。此外,现有技术中的机房空调采用全新风空调机组加除湿机、加湿器和加热器组成一个系统,全新风空调机负责将房间温度进行控制,通过除湿器及加湿器的开启调节房间湿度,但因采用的大都是电加热进行温度调节,既不节能,控制精度也不能满足房间温湿度要求,且因不是一个控制系统,机组运行可靠性得不到保障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冷风式机房专用空调系统既保证机房内恒温恒湿的作业环境,也能够实现精确送风,达到节能降耗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冷风式机房专用空调系统,能够满足机房内恒温恒湿要求,且智能化调控,精确送风,可达到节能降耗的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冷风式机房专用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多组机架,多组所述机架并列排布;机房内的通讯设备安装于多组所述机架上;室外温湿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机房外,生成第一温湿度信号;室内温湿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机房内,生成第二温湿度信号;空调机组,所述空调机组包括机柜、送风机、新风电动调节阀、回风电动调节阀、过滤系统、湿膜系统、制冷系统和空调控制器;所述机柜的下端开有送风口;所述机柜的上端设有混合腔,所述混合腔的相邻表面上分别开有新风口和回风口;所述送风机安设于所述机柜内,且所述送风机的出风口位置与所述送风口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新风电动调节阀设置于所述机柜的所述新风口处;所述回风电动调节阀设置于所述机柜的所述回风口处;所述过滤系统安装在所述机柜内,且与所述新风口的位置相对;所述湿膜系统安装在所述机柜内,并位于所述过滤系统的下方;所述制冷系统安装在所述机柜内,且与所述送风机的位置相对;所述制冷系统包括预冷单元和深冷单元,所述预冷单元与所述深冷单元顺次连接;所述空调控制器分别与送风机、新风电动调节阀、回风电动调节阀、过滤系统、湿膜系统和制冷系统电性连接;所述空调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温湿度信号和所述第二温湿度信号控制所述新风电动调节阀和所述回风电动调节阀的开度;静压箱,所述静压箱与所述机柜的所述送风口之间通过可控风阀连接;多条送风道,每条所述送风道的一端均与所述静压箱相连,另一端分别与多组所述机架相对应;所述送风道设置于所述通讯设备的下端,且与所述通讯设备的可调进风口相连通;新风系统,所述新风系统与所述空调机组的所述新风口相连通;中央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室外温湿度传感器、室内温湿度传感器、空调机组和新风系统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湿度信号和所述第二温湿度信号控制所述空调机组和所述新风系统的开启大小及其关闭。优选的,所述冷风式机房专用空调系统还包括远程监控器,所述远程监控器与所述中央控制器之间采用RS485通讯连接。优选的,所述过滤系统包括自洁式过滤筒。优选的,所述混合腔内还设有预热设备,将从所述新风口进入的新风预热。优选的,所述新风电动调节阀和所述回风电动调节阀均选用双层铝合金电动密闭风阀。优选的,所述新风系统包括新风机;所述新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空调机组的新风口相连通。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新风机选用离心式EC风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冷风式机房专用空调系统还包括变频器,所述变频器与所述新风机连。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冷风式机房专用空调系统,采用精密空调和新风系统的双系统协同设置,远程监控管理,具备空调新风系统双机切换功能,可利用冬、春、秋三季及夏季早晚时段的室外低温与室内所产生的热量进行交换,节能环保低碳,且智能化模式,人性化设计,操作简单,同时,一方面,还可高效过滤空气中的粉尘、细菌、二氧化碳、一氧化氮、甲醛、二甲苯、异味和烟雾颗粒物等有害气体,避免室内空气二次交叉污染,并具有独特的防雾霾功能,另一方面,对机房内空气进行处理,使机房内气体保持一定流速,防止尘埃沉积,并及时将悬浮于空气中的尘埃滤除掉。此外,将空调系统送出的制冷风量通过可控制的风道送到通讯设备的下端或侧端,最大程度地利用空调系统送出的冷量和风量,与通讯设备的发热量进行交换,有效避免通讯设备出现高温或局部过热现象的发生,以降低空调系统无效部分的制冷功率,达到降耗节能。精确送风不仅能够迅速给通讯设备降温,而且还可以改善机房维护人员作业环境。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冷风式机房专用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冷风式机房专用空调系统的空调机组和新风系统部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冷风式机房专用空调系统的部分空调机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冷风式机房专用空调系统的静压箱部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冷风式机房专用空调系统的结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提供的冷风式机房专用空调系统,采用精密空调和新风系统的双系统协同设置,远程监控管理,具备空调新风系统双机切换功能,既能满足机房内恒温恒湿要求,又可智能化调控,精确送风,达到节能降耗的效果。可以理解的是,下述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图1、图2、图3、图4、图5分别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冷风式机房专用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空调机组和新风系统部分示意图、部分空调机组示意图、静压箱部分示意图和结构框图。结合图1-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冷风式机房专用空调系统包括:多组机架23、室外温湿度传感器1、室内温湿度传感器2、空调机组3、新风系统4、中央控制器5、远程监控器19、静压箱25和多条送风道26。具体的,本申请主要用于冷风式机房,其中,为便于机房内通讯设备24的安置,机房内设有多组机架23,优选的,多组机架23并列排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风式机房专用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n多组机架,多组所述机架并列排布;机房内的通讯设备安装于多组所述机架上;/n室外温湿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机房外,生成第一温湿度信号;/n室内温湿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机房内,生成第二温湿度信号;/n空调机组,所述空调机组包括机柜、送风机、新风电动调节阀、回风电动调节阀、过滤系统、湿膜系统、制冷系统和空调控制器;/n所述机柜的下端开有送风口;所述机柜的上端设有混合腔,所述混合腔的相邻表面上分别开有新风口和回风口;/n所述送风机安设于所述机柜内,且所述送风机的出风口位置与所述送风口的位置相对应;/n所述新风电动调节阀设置于所述机柜的所述新风口处;/n所述回风电动调节阀设置于所述机柜的所述回风口处;/n所述过滤系统安装在所述机柜内,且与所述新风口的位置相对;/n所述湿膜系统安装在所述机柜内,并位于所述过滤系统的下方;/n所述制冷系统安装在所述机柜内,且与所述送风机的位置相对;所述制冷系统包括预冷单元和深冷单元,所述预冷单元与所述深冷单元顺次连接;/n所述空调控制器分别与送风机、新风电动调节阀、回风电动调节阀、过滤系统、湿膜系统和制冷系统电性连接;所述空调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温湿度信号和所述第二温湿度信号控制所述新风电动调节阀和所述回风电动调节阀的开度;/n静压箱,所述静压箱与所述机柜的所述送风口之间通过可控风阀连接;/n多条送风道,每条所述送风道的一端均与所述静压箱相连,另一端分别与多组所述机架相对应;所述送风道设置于所述通讯设备的下端,且与所述通讯设备的可调进风口相连通;/n新风系统,所述新风系统与所述空调机组的所述新风口相连通;/n中央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室外温湿度传感器、室内温湿度传感器、空调机组和新风系统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湿度信号和所述第二温湿度信号控制所述空调机组和所述新风系统的开启大小及其关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风式机房专用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
多组机架,多组所述机架并列排布;机房内的通讯设备安装于多组所述机架上;
室外温湿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机房外,生成第一温湿度信号;
室内温湿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机房内,生成第二温湿度信号;
空调机组,所述空调机组包括机柜、送风机、新风电动调节阀、回风电动调节阀、过滤系统、湿膜系统、制冷系统和空调控制器;
所述机柜的下端开有送风口;所述机柜的上端设有混合腔,所述混合腔的相邻表面上分别开有新风口和回风口;
所述送风机安设于所述机柜内,且所述送风机的出风口位置与所述送风口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新风电动调节阀设置于所述机柜的所述新风口处;
所述回风电动调节阀设置于所述机柜的所述回风口处;
所述过滤系统安装在所述机柜内,且与所述新风口的位置相对;
所述湿膜系统安装在所述机柜内,并位于所述过滤系统的下方;
所述制冷系统安装在所述机柜内,且与所述送风机的位置相对;所述制冷系统包括预冷单元和深冷单元,所述预冷单元与所述深冷单元顺次连接;
所述空调控制器分别与送风机、新风电动调节阀、回风电动调节阀、过滤系统、湿膜系统和制冷系统电性连接;所述空调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温湿度信号和所述第二温湿度信号控制所述新风电动调节阀和所述回风电动调节阀的开度;
静压箱,所述静压箱与所述机柜的所述送风口之间通过可控风阀连接;
多条送风道,每条所述送风道的一端均与所述静压箱相连,另一端分别与多组所述机架相对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侠雷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捷莱特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