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道自动爬升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4706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机械领域,公开一种井道自动爬升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其中井道自动爬升装置包括爬架,爬架的顶部用于安装负载;支撑机构,与爬架固定连接,支撑机构能伸入井道内壁的预留孔内并与预留孔卡紧,爬架上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支撑机构,支撑机构中至少有两个能分别固定于不同楼层的井道内壁上;顶升组件,顶升组件与爬架连接,用于驱动爬架升降。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高井道自动爬升装置的承载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道自动爬升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井道自动爬升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爬架又叫提升架,能沿着建筑物往上攀升或下降,爬架具有许多优点:一是不必翻架子;二是免除了脚手架整体的拆装工序,一次组装后能够用到施工完毕,且不受建筑物高度的限制,极大的节省了人力和材料。爬架在高层建筑中极具发展优势。目前的井道自动爬升装置采用单层支撑结构,导致支撑力臂小,承载力不足。更进一步地,由于不同楼层的井道的混凝土凝结时间不一样,能够提供的承载力上限也不一样,越靠近上层的井道能够提供的承载力的上限越小,由于当前的建筑施工效率提升明显,每个楼层的施工时间有所缩短,往往当上层需要使用爬架时,下层井道的混凝土仍未达到足够的强度来单独支撑爬架。如何提高井道自动爬升装置的承载力,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道自动爬升装置,能够提高井道自动爬升装置的承载能力;提供一种井道自动爬升装置的工作方法,使井道自动爬升装置能够实现自动爬升的效果。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井道自动爬升装置,包括:爬架,所述爬架的顶部用于安装负载;支撑机构,与所述爬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机构能伸入井道内壁的预留孔内并与所述预留孔卡紧,所述爬架上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中至少两个能分别固定于不同楼层的所述井道内壁上;顶升组件,所述顶升组件与所述爬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爬架升降。进一步地,所述爬架包括:第一框架,顶部用于安装负载,所述第一框架上设置有不少于两个所述支撑机构,所述第一框架上的所述支撑机构中至少有两个能分别固定于相邻楼层的所述井道内壁上;第二框架,套设于所述第一框架外,所述第二框架上设置有所述支撑机构,所述顶升组件能驱动所述第一框架相对所述第二框架升降。进一步地,所述顶升组件包括:双作用液压缸,所述双作用液压缸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框架连接,上端与所述第一框架连接,所述双作用液压缸的两端的最大距离不小于楼层高度的两倍。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腿,所述支撑腿固定于井道自动爬升装置的爬架上,所述支撑腿的端部能伸入井道内壁的预留孔内并张开,以与所述预留孔卡紧。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腿包括:伸缩骨架,与所述爬架连接,所述伸缩骨架能伸长或缩短;张紧板,与所述伸缩骨架的端部转动连接;及张紧驱动组件,所述张紧驱动组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张紧板向所述伸缩骨架的外侧转动,以与所述预留孔抵接。进一步地,所述张紧驱动组件包括:楔形件,所述楔形件滑动连接于所述伸缩骨架,所述楔形件的楔形面与所述张紧板滑动接触,以驱动所述张紧板转动;张紧驱动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楔形件滑动。进一步地,所述伸缩骨架包括:外筒,与所述爬架固定连接;内筒,滑动设于所述外筒内,所述张紧驱动组件位于所述内筒内;及伸缩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外筒内,用于驱动所述内筒相对所述外筒滑动。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机构与所述爬架通过顶升件连接,所述顶升件能够驱动所述支撑机构沿纵向移动,以调整所述支撑机构的高度。进一步地,所述伸缩骨架的端部的相邻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张紧板。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井道内壁上的所述预留孔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检测组件包括:距离传感器,朝向井道内壁设置,用于探测所述井道内壁上的所述预留孔;和/或接触检测件,设于支撑腿的端部,用于探测所述井道内壁上的所述预留孔。进一步地,所述接触检测件包括轻触开关和弹性片,所述弹性片的一端与所述轻触开关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井道内壁抵接,所述井道内壁能够使所述弹性片发生弹性形变以触发所述轻触开关。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两个连杆,所述支撑腿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腿和两个所述连杆形成井字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导向轮,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撑腿上,所述导向轮与所述井道内壁滚动接触。进一步地,还包括:辅助支撑机构,装设于所述爬架上,所述辅助支撑机构配置为在所述井道自动爬升装置静止时与所述井道内壁抵接,为所述井道自动爬升装置提供辅助支撑。进一步地,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沿纵向设置,所述支撑件的下端与所述爬架顶部固定连接,用于支撑负载。还提供一种井道自动爬升装置的工作方法,采用上述的井道自动爬升装置,包括:S1:在井道内布置所述井道自动爬升装置,所述井道自动爬升装置中的所述爬架顶部支撑负载;S2:所述顶升组件将部分所述爬架顶升至上一楼层;S3:至少两个所述支撑机构中,有至少一个伸入上一层楼层中的所述井道内壁的所述预留孔内并卡紧,另有至少一个伸入下一楼层中的所述井道内壁的所述预留孔内并卡紧。进一步地,所述在井道内布置所述井道自动爬升装置具体包括:将所述爬架置于所述井道的地面上;所述爬架上的各个所述支撑机构与所述井道内壁对应位置的所述预留孔卡紧。进一步地,所述顶升组件将所述爬架顶升至上一楼层具体包括:所述爬架的第一框架上的各个所述支撑机构均缩回所述预留孔外;所述顶升组件将所述第一框架顶升至上一楼层。进一步地,所述S3后还包括:所述爬架上的第二框架上的所述支撑机构缩回所述预留孔外;所述顶升组件将所述第二框架提升至预设高度;所述第二框架上的所述支撑机构伸入所述井道内壁在所述预设高度上对应的所述预留孔内并卡紧。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机构与所述预留孔卡紧具体包括:所述支撑机构上的支撑腿的端部伸入所述井道内壁的所述预留孔内并张开,以与所述预留孔卡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井道自动爬升装置包括爬架,爬架中包括第一框架,第一框架上固定有多层支撑机构,上述的支撑机构能够同时固定于不同楼层的井道内壁上,使第一框架得到多层混凝土墙的共同支撑,增大了支撑力臂,提升了承载力。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井道自动爬升装置采用能够自动张开卡紧的支撑机构,可以提高井道自动爬升装置与墙体固定的效率和可靠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支撑机构的局部示意图;图2是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支撑腿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井道自动爬升装置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一框架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井道自动爬升装置在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道自动爬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爬架,所述爬架的顶部用于安装负载;/n支撑机构(1),与所述爬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机构(1)能伸入井道内壁(13)的预留孔(14)内并与所述预留孔(14)卡紧,所述爬架上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支撑机构(1),所述支撑机构(1)中至少有两个能分别固定于不同楼层的所述井道内壁(13)上;/n顶升组件,所述顶升组件与所述爬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爬架升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道自动爬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爬架,所述爬架的顶部用于安装负载;
支撑机构(1),与所述爬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机构(1)能伸入井道内壁(13)的预留孔(14)内并与所述预留孔(14)卡紧,所述爬架上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支撑机构(1),所述支撑机构(1)中至少有两个能分别固定于不同楼层的所述井道内壁(13)上;
顶升组件,所述顶升组件与所述爬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爬架升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道自动爬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架包括:
第一框架(5),顶部用于安装负载,所述第一框架(5)上设置有不少于两个所述支撑机构(1),所述第一框架(5)上的所述支撑机构(1)中至少有两个能分别固定于相邻楼层的所述井道内壁(13)上;
第二框架(6),套设于所述第一框架(5)外,所述第二框架(6)上设置有所述支撑机构(1),所述顶升组件能驱动所述第一框架(5)相对所述第二框架(6)升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道自动爬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组件包括:
双作用液压缸(7),所述双作用液压缸(7)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框架(6)连接,上端与所述第一框架(5)连接,所述双作用液压缸(7)的两端的最大距离不小于楼层高度的两倍。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井道自动爬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1)包括支撑腿(2),所述支撑腿(2)固定于井道自动爬升装置的爬架上,所述支撑腿(2)的端部能伸入井道内壁(13)的预留孔(14)内并张开,以与所述预留孔(14)卡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井道自动爬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2)包括:
伸缩骨架,与所述爬架连接,所述伸缩骨架能伸长或缩短;
张紧板(24),与所述伸缩骨架的端部转动连接;及
张紧驱动组件,所述张紧驱动组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张紧板(24)向所述伸缩骨架的外侧转动,以与所述预留孔(14)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井道自动爬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驱动组件包括:
楔形件(23),所述楔形件(23)滑动连接于所述伸缩骨架,所述楔形件(23)的楔形面与所述张紧板(24)滑动接触,以驱动所述张紧板(24)转动;
张紧驱动件(26),被配置为驱动所述楔形件(23)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井道自动爬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骨架包括:
外筒(22),与所述爬架固定连接;
内筒(21),滑动设于所述外筒(22)内,所述张紧驱动组件位于所述内筒(21)内;及
伸缩驱动件(25),设置于所述外筒(22)内,用于驱动所述内筒(21)相对所述外筒(22)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井道自动爬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骨架的端部的相邻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张紧板(24)。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井道自动爬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1)还包括:
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井道内壁(13)上的所述预留孔(14)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井道自动爬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包括:
距离传感器(41),朝向井道内壁(13)设置,用于探测所述井道内壁(13)上的所述预留孔(14);和/或
接触检测件(42),设于支撑腿(2)的端部,用于探测所述井道内壁(13)上的所述预留孔(14)。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井道自动爬升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佟力陈顺德黄威龙张细刚邢万庆王龙方贵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