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46707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07
本申请涉及一种旋转接头,涉及连接件的技术领域,其包括外壳、进水管、出水管与密封机构,密封机构包括第一压缩弹簧、第二压缩弹簧、摩擦片与第一密封圈,出水管伸入壳体内的一端的外周面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摩擦片设置在壳体内,且摩擦片与限位块远离出水管的一端抵接,第一压缩弹簧套设在进水管外,且第一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摩擦片和后端盖抵接,第一密封圈套设在出水管外,且第一密封圈与限位块抵接,第二压缩弹簧也套设在出水管外,且第二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密封圈与前端盖抵接。本申请能够在出水管发生轴向滑移时,使限位块与第一密封圈保持抵紧,进而提高旋转接头的密封性,减轻出水管发生轴向滑移时旋转接头的漏水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接头
本申请涉及连接件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旋转接头。
技术介绍
连续铸钢技术是一种促使钢水成型的新方法。作为钢厂生产的核心环节,连铸技术在钢厂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因此连铸系统的稳定性及高效性在整个生产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连铸辊作为整个连铸系统中直接与钢坯表面接触的工作单元,主要起到输送热钢的作用。目前的连铸辊多为空心设置,在输送热钢时向连铸辊内通入冷却液,以降低连铸辊的温度,在连通连铸辊与冷却水管时,连铸辊需转动而冷却水管保持不动,因此需要使用旋转接头连通连铸辊与冷却水管。参照图1,目前的旋转接头大都包括外壳1、进水管2、出水管3与密封机构4,外壳1包括壳体11、前端盖12与后端盖13,壳体11中部的周面上开设有出水口14,前端盖12与后端盖13分别固定连接在外壳1的两端,进水管2穿设在壳体11内,且进水管2穿过前端盖12与后端盖13,出水管3套设在进水管2的外,且出水管3仅穿过前端盖12,出水管3伸入壳体11内的一端与壳体11内部连通,密封机构4包括第一压缩弹簧41、摩擦片42与第一密封圈43,出水管3伸入壳体11内的一端的外周面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1,摩擦片42设置在壳体11内,且摩擦片42与限位块31远离出水管3的一端抵接,第一压缩弹簧41套设在进水管2外,且第一压缩弹簧41的两端分别与摩擦片42、后端盖13抵接,第一密封圈43套设在进水管2外,且第一密封圈43的两端分别与前端盖12、限位块31抵接。在连接时,出水管3远离限位块31的一端与连铸辊同轴固定连接,使出水管3与壳体11发生相对转动。进水管2穿设如连铸辊内,冷却水从进水管2处进入连铸辊,在连铸辊内的水位高于出水管3时,冷却水从出水管3中进入壳体11内,之后冷却水从壳体11内排出,完成一次水循环。而在连铸辊转动时,出水管3与壳体11相对转动,在第一压缩弹簧41的作用下,限位块31抵紧在第一密封圈43上,进而完成出水管3与壳体11之间的转动密封。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连铸辊在转动时容易发生轴向偏移,而当连铸辊朝向壳体滑移时,限位块与第一密封圈之间便会产生缝隙,如此便降低了旋转接头的密封性,使旋转接头发生漏水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转接头,能够提高旋转接头的密封性,减轻了旋转接头漏水现象。本申请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旋转接头,包括外壳、进水管、出水管与密封机构,所述外壳包括壳体、前端盖与后端盖,所述前端盖与所述后端盖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的两端,所述壳体中部的周面上开设有出水口,所述进水管穿设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进水管穿过所述前端盖与所述后端盖,所述出水管套设在所述进水管外,且所述出水管的一端穿过所述前端盖后与所述壳体内部连通,所述密封机构包括第一压缩弹簧、第二压缩弹簧、摩擦片与第一密封圈,所述出水管伸入所述壳体内的一端的外周面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摩擦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摩擦片与所述限位块远离所述出水管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一压缩弹簧套设在进水管外,且所述第一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摩擦片和所述后端盖抵接,所述第一密封圈套设在所述出水管外,且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限位块抵接,所述第二压缩弹簧也套设在所述出水管外,且所述第二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密封圈与前端盖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接头与连铸辊连接时,进水管穿设在连铸辊内,使进水管与连铸辊内的空腔连通,出水管与连铸辊同轴固定连接,而且出水管也与连铸辊内的空腔连通,之后从进水管内便可向连铸辊内注水,且当连铸辊内的水位高于出水管后,连铸辊内的水便会从出水管中排出到壳体内,并再经由出水口流出壳体;在连铸辊转动时,出水管与壳体发生相对转动,在第一压缩弹簧与第二压缩弹簧的共同作用下,限位块始终抵紧在第一密封圈上,且在连铸辊带动出水管发生轴向滑移时,限位块也能与第一密封圈抵紧,如此提高旋转接头的密封性,减轻了出水管发生轴向滑移时旋转接头的漏水现象。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密封机构还包括推力轴承,所述推力轴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压缩弹簧抵接,所述推力轴承的另一端与所述前端盖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出水管转动时,限位块为第一密封圈提供摩擦力,使第一密封圈与壳体内壁发生相对转动,此时在推力轴承的作用下,降低了第二压缩弹簧所受的扭转力,进而提高了第二压缩弹簧弹力的稳定性,使得第一密封圈与限位块可以更加紧密的贴合,减轻了出水管转动时旋转接头的漏水现象。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块靠近所述第一密封圈的一端设置呈圆台型,且所述限位块靠近所述第一密封圈的一端的直径小于远离所述第一密封圈一端的直径,所述第一密封圈靠近所述限位块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块适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压缩弹簧与第二压缩弹簧的作用下,使限位块与第一密封圈贴合更加紧密,进而提高了限位块与第一密封圈之间的水密性,同时在第一压缩弹簧与第二压缩弹簧的作用下,第一密封圈的外周面能够与壳体的内周面贴合更紧密,提高了壳体与第一密封圈之间的水密性,减轻了出水管转动时旋转接头的漏水现象。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外周面上沿自身的周向开设有支撑环槽,所述支撑环槽内卡接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同轴转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轻了第一密封圈与壳体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第一密封圈更容易与壳体发生相对转动,减轻了第一密封圈与壳体之间的揉搓现象,提高了第一密封圈的寿命,减轻了出水管转动时旋转接头的漏水现象。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密封机构还包括角接触球轴承,所述角接触球轴承套设在所述出水管的外周面上,所述角接触球轴承的外圈穿设在所述壳体的内周面上,且所述角接触球轴承的外圈与所述第一密封圈抵接,所述角接触球轴承的内圈与所述第二压缩弹簧远离所述前端盖的一端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角接触球轴承对出水管和壳体内周面进行了同轴校准,提高了出水管与壳体内周面的同轴度,在出水管转动时,使出水管与壳体的内周面之间的跳动幅度较小,进而减轻了第一密封圈在自身轴向上的跳动,使第一密封圈周向的各部位磨损更均匀,进而提高了第一密封圈的寿命,同时提高了第一密封圈的密封效果。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外壳上还设置有用于调整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限位块之间压力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多个第一调节螺栓,多个所述第一调节螺栓均与所述前端盖螺纹连接,且多个所述第一调节螺栓沿所述出水管的轴心均布设置,所述第一调节螺栓穿过所述前端盖后与所述推力轴承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第一调节螺栓即可控制推力轴承与前端盖之间的间距,如此便可调整第一压缩弹簧与第二压缩弹簧之间的压缩量,从而调整第一密封圈与限位块之间的压力,在第一密封圈受到一定磨损后,提高第一压缩弹簧与第二压缩弹簧的压缩量,即可再次保持第一密封圈与限位块之间的密封性,进而提高了第一密封圈的使用寿命。本申请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进水管(2)、出水管(3)与密封机构(4),所述外壳(1)包括壳体(11)、前端盖(12)与后端盖(13),所述前端盖(12)与所述后端盖(13)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11)的两端,所述壳体(11)中部的周面上开设有出水口(14),所述进水管(2)穿设在所述壳体(11)内,且所述进水管(2)穿过所述前端盖(12)与所述后端盖(13),所述出水管(3)套设在所述进水管(2)外,且所述出水管(3)的一端穿过所述前端盖(12)后与所述壳体(11)内部连通,所述密封机构(4)包括第一压缩弹簧(41)、第二压缩弹簧(44)、摩擦片(42)与第一密封圈(43),所述出水管(3)伸入所述壳体(11)内的一端的外周面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1),所述摩擦片(42)设置在所述壳体(11)内,且所述摩擦片(42)与所述限位块(31)远离所述出水管(3)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一压缩弹簧(41)套设在进水管(2)外,且所述第一压缩弹簧(4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摩擦片(42)和所述后端盖(13)抵接,所述第一密封圈(43)套设在所述出水管(3)外,且所述第一密封圈(43)与所述限位块(31)抵接,所述第二压缩弹簧(44)也套设在所述出水管(3)外,且所述第二压缩弹簧(4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密封圈(43)与前端盖(12)抵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进水管(2)、出水管(3)与密封机构(4),所述外壳(1)包括壳体(11)、前端盖(12)与后端盖(13),所述前端盖(12)与所述后端盖(13)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11)的两端,所述壳体(11)中部的周面上开设有出水口(14),所述进水管(2)穿设在所述壳体(11)内,且所述进水管(2)穿过所述前端盖(12)与所述后端盖(13),所述出水管(3)套设在所述进水管(2)外,且所述出水管(3)的一端穿过所述前端盖(12)后与所述壳体(11)内部连通,所述密封机构(4)包括第一压缩弹簧(41)、第二压缩弹簧(44)、摩擦片(42)与第一密封圈(43),所述出水管(3)伸入所述壳体(11)内的一端的外周面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1),所述摩擦片(42)设置在所述壳体(11)内,且所述摩擦片(42)与所述限位块(31)远离所述出水管(3)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一压缩弹簧(41)套设在进水管(2)外,且所述第一压缩弹簧(4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摩擦片(42)和所述后端盖(13)抵接,所述第一密封圈(43)套设在所述出水管(3)外,且所述第一密封圈(43)与所述限位块(31)抵接,所述第二压缩弹簧(44)也套设在所述出水管(3)外,且所述第二压缩弹簧(4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密封圈(43)与前端盖(12)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机构(4)还包括推力轴承(45),所述推力轴承(4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压缩弹簧(44)抵接,所述推力轴承(45)的另一端与所述前端盖(12)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31)靠近所述第一密封圈(43)的一端设置呈圆台型,且所述限位块(31)靠近所述第一密封圈(43)的一端的直径小于远离所述第一密封圈(43)一端的直径,所述第一密封圈(43)靠近所述限位块(31)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块(31)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43)的外周面上沿自身的周向开设有支撑环槽(431),所述支撑环槽(431)内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修太刘丙学刘圣善张良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义豪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