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剥皮机碾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4485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剥皮机碾压装置,包括上下相对设置形成碾压通道的筒体,筒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仿穿山甲背部上半部分侧截面的仿生凸点,仿生凸点之间设置有间隙。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筒体上设置仿穿山甲背部上半部分侧截面的仿生凸点,从而进一步提高茎秆分离能力,同时减小茎叶附着在筒体上,节省了停机清理时间;同时,该上下筒体各以不同的速度同向,茎秆随着筒体的转动被带入两筒体间隙,从而茎秆受剪切、撕拉等的作用而达到麻皮和麻骨分离的目的,进一步避免了茎叶在筒体上附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剥皮机碾压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麻类作物加工
,具体为一种剥皮机碾压装置。
技术介绍
黄麻和红麻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其茎秆高2-5米左右,茎粗2-4厘米左右,麻皮经过沤制后可作为一种特殊的纤维,有着广泛的用途;其麻骨经粉碎后可以作为有机基质,种植食用菌等。随着我国纺织业的发展,环保意识的日益加深,自然包装纤维回归,及黄、红麻类功能产品及综合利用研发深入开展,市场的需求将日益增长,黄红麻鲜茎的剥制加工水平是影响整个产业发展的走势之关键。中国专利CN201952528U公开了一种中小型固定式红麻剥皮机,其中,前压辊上均匀分布有8个波齿,波齿高10-15cm,压辊上固定有12根帮条。在碾压工作过程中,由于压辊带波齿和帮条,茎叶容易附着在筒体上,造成打滑或缠绕,碾压效果不明显;进一步,如果缠绕积累过多,需要停机清理,费时费工,对后续的工作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剥皮机碾压装置,从而解决上述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剥皮机碾压装置,包括上下相对设置形成碾压通道的筒体,所述筒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仿穿山甲背部上半部分侧截面的仿生凸点,所述仿生凸点之间设置有间隙。进一步的,所述仿生凸点的外轮廓曲面的拟合曲线方程数学式为:Z=X·e(-x2-y2),其中,x=0、0.1或1;y=0、0.1或1,单位为mm。进一步的,所述仿生凸点沿着所述筒体的轴向按螺旋线排列。进一步的,所述螺旋线的螺旋角度为10°-15°。进一步的,上下的所述筒体以不同的速度同向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筒体上设置仿穿山甲背部上半部分侧截面的仿生凸点,从而进一步提高茎秆分离能力,同时减小茎叶附着在筒体上,节省了停机清理时间;同时,该上下筒体各以不同的速度同向,茎秆随着筒体的转动被带入两筒体间隙,从而茎秆受剪切、撕拉等的作用而达到麻皮和麻骨分离的目的,进一步避免了茎叶在筒体上附着,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负担,节约生产成本,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公开的剥皮机碾压装置的筒体的主视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公开的剥皮机碾压装置的主视示意图。图例说明:1、筒体;2、仿生凸点;3、链轮;4、驱动轴;5、机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剥皮机碾压装置,包括上下相对设置形成碾压通道的筒体1,其中,筒体1中部固接的轴均枢接在机架5上,其中一个筒体1的轴为驱动轴4,驱动轴4的端部固接有链轮3,通过链轮3驱动旋转碾压,下侧的筒体筒体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仿穿山甲背部上半部分侧截面的仿生凸点2,仿生凸点2之间设置有间隙,从而一侧的仿生凸点2与另一侧的间隙啮合,从而,通过仿生凸点2提高茎秆分离能力,同时减小茎叶附着在筒体1上,节省了停机清理时间。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数字化拟合的方式,仿生凸点2的外轮廓曲面的拟合曲线方程数学式为:Z=X.e(-x2-y2),其中,x=0、0.1或1;y=0、0.1或1,单位为mm;从而实现仿生凸点2的精确批量加工。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循环碾压过程茎秆的受力均匀和向后运动,仿生凸2点沿着筒体1的轴向按螺旋线排列,螺旋设置类似于斜齿工作原理,目的是为了增加筒体1对茎秆的碾压效果,增强茎秆受剪切、撕拉等的作用,使得皮骨分离更好,根据经验螺旋角为10°-15°。其中,螺旋角太小,起不到螺旋的效果,螺旋角太大,对轴承和主轴产生很打的分力,同时加工难度也较大。进一步,为了增加单位长度仿生凸点2对茎秆的碾压次数,螺旋头数选择为4。螺旋升角由下式确定:其中,M是筒体1的喂入口宽度,D是筒体1的直径,θ是仿生凸点2对应筒体1的圆周角。在本实施例中,上下的筒体1以不同的速度同向转动,即差速同向转动,从而茎秆受剪切、撕拉等的作用而达到麻皮和麻骨分离的目的,进一步避免了茎叶在筒体1上附着。其中,在1个工作小时内,分别用仿生压辊与普通压辊做了茎叶附着力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如下(附着次数越多,说明碾压效果越差):以上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专利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剥皮机碾压装置,包括上下相对设置形成碾压通道的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仿穿山甲背部上半部分侧截面的仿生凸点(2),所述仿生凸点(2)之间设置有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剥皮机碾压装置,包括上下相对设置形成碾压通道的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仿穿山甲背部上半部分侧截面的仿生凸点(2),所述仿生凸点(2)之间设置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剥皮机碾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凸点(2)的外轮廓曲面的拟合曲线方程数学式为:
Z=X·e(-x2-y2),其中,x=0、0.1或1;y=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兰吕江南李尉霞刘佳杰向伟颜波文庆华龙超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