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同时直观世界各国当地时间,并与时辰同步的全天候环球子午钟表。由驱动机构、拨针装置、机芯、壳、指针及定、动表盘等组成。此钟特征是:改变了现有钟表的转速,使分轮与时轮的传动比为24∶1,有定、动两个表盘。定盘上有小时24等分、分秒60等分、时辰12等分、天候8等分和昼夜日分五种刻度。动盘上有七洲四洋环球径纬图,周边有全球划分的24个时区及相应地名。时钟可随环球时盘随动定位察看各国时间。本钟表一钟两制,全天候环球计时,可当地理教具,彻底免去了世界多钟显示和各国时差换算之劳。适应新世纪日常生活及各部门一切外事活动的计时需要。(*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直观世界24个时区全天候时间和日期的计时钟表——全天候环球子午钟表。
技术介绍
现有的钟表,不论是机械式三针钟表,还是石英式三针钟表,都是由驱动机构、拨针装置、机心、指针、表盘及壳体组成,其钟表盘上的时间都是按12小时计时的,一个昼夜的时间,时针必须要转两圈才能完成,导致表盘在同一天时间内,盘面上要出现两个相同时值和两个相同时位的钟点。因此,必须要用“上午时间”和“下午时间”的划分,来辨别同一天中两个相同易混的重复钟点,难以区分全天候中的各个天候时分;尤其是现有的钟表在计时功能上,都局限于单一时区范围计时,不能将全世界所有时区的时间,同时放在一个钟表上显示。新世纪的人们,时间观念越来越强,世人为了掌握外国的时间,要用多个钟表排列在一起按各国时差来对照显示。尽管如此,此法也不能普及于大众之间,更不能随身携带,同时换算起来也十分麻烦。显然,现有的计时钟表已不能满足人们现实生活上多信息、广交往、快节奏的计时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让当今世人在全球范围内交往、出行旅游和通讯方便,随时随地能掌握世界各国当地时间和国际统一日期的变更情况,用24小时全天候环球方式计时,且能满足我国八亿,农民和各族老百姓需要的与传统子午时辰同步的全天候环球子午钟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它打破了现有钟表的陈旧计时模式,根据地球自转时表面受太阳光照时间不同的差异而导致的明暗面,形成了昼夜的时空原理,采用环球计时法,将现有钟表的机心改速,把传动系中的分轮轴齿,跨轮齿轮、跨轮轴齿和时轮的齿数改变,使其分轮与时轮的传动比由12∶1改为24∶1,即分轮转一周,时轮转1/24周,让时轮与地球自转同速,使全球时间和钟表盘面上的钟点同步;除改速外,本技术还在钟表盘上,配合有一定、一动两个钟表盘面其定盘;是把现有表盘12小时刻度,改为全天候24小时刻度,并增设了天候时分、时辰和昼夜日分刻度;其动盘,是把现有时针改为转盘随时轮旋转,它是用24根时针代表地球24个时区的环球时区盘;时针改为可任意拨动并随时区盘从动的定位时针。通过以下对本技术全天候环球子午钟表的一实施例结合其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阐明本技术的目的、具体结构特征和优点;其中附图为图1是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全天候环球子午钟表机心传动系传动关系示意图;图2是全天候环球子午钟表的定、动钟表盘面和指针结构主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是一种由驱动机构、拨针装置、机心、指针、定、动钟表盘及壳体组成的全天候环球子午钟表,其特征在于机心传动系(图1)中的分轮轴齿(a)与时轮齿轮(d)的传动比为24∶1;钟表盘(图2)上有定盘(5)与环球时盘(26)两个盘面其定盘(5)盘面上有分秒(12)、小时(24)、时辰(3)、天候时分(28)、昼夜日分(8)五种刻度线;环球时盘(26)盘面上,有以南极为核心的七洲四洋地理位置环球经纬图(23),经纬图周边有24根时针,代表全球24等分时区及相应地名标志(21),其环球时盘(26)与机心中的时轮(d)连接;机心中增设的时针复轮(e)与定位时针(7)连接,定位时针(7)可随环球时盘(26)从动和任意拨位,针颈部有窥视窗孔。本技术各部分的主要技术特征与结构关系包括所述的机心传动系统(图1),是本技术的驱动、传动和控速部件,位于钟表后面的心脏部位,它不同于现有钟表的机心,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心传动系中的分轮轴齿(a)、跨轮齿轮(b)、跨轮轴齿(c)和时轮齿轮(d)的传动比为b.d/a.c=24/1,即是分轮轴齿(a)转24周,时轮齿轮(d)转一周,其中时轮(d)是本技术环球时盘(26)的专用轮;在时轮(d)与分轮(a)的中间新增一时针复轮(e),它与时轮(d)紧配合随其从动,并与新增一拨针轮(f)相啮合任拨定位时针(7)定位,原有的拨针装置(g)不变,改为拨盘装置,其余部件仍和现有钟表相同。所述的定盘(5)即固定的钟表盘,位于机心和指针的中间位置,它是本技术代表大自然时空中全天候客观时段的特色部件,不同于现有钟表的表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定盘(5)盘面上有五种显示时间阶段的刻度线,共处在一个同心圆的三个刻度圈内其中,一分、秒刻度线(12)位于最外圈为60等分,分、秒的始点与现有钟表相同在太阳恒位(1)上;一小时刻度线(24)位于中圈为24等分,以奇数为点偶数为号标明时数,其时的始点在分、秒始点垂直180度的零点(正子时)位置(29)上;一时辰刻度线(3)为12等分,其位置是十二时辰按顺序依次嵌插在分、秒刻度(12)中的各5分、秒点上,为首的子时在零点(29)位置;一天候时分刻度线(28)包含在时刻度(24)之中为4短4长8等分,其4短候有子夜(28)、早晨(6)、中午(15)和晚上(22)4个天候时分,各占2小时,在定盘(5)上按上下左右四个90度直角定位,刻度内用细条斜纹显示;4长候有凌晨(11)、上午(4)、下午(18)和夜间(25)4个天候时分,各占4小时,4长候互插于4短候之间定位,刻度内用白底色显示;全天8个天候时分互不同位无重叠时值,其子夜时分(28)为全天之首,时位在23点至1点之间与子时同位,其各天候时分依序顺时针推排其上;一昼夜日分刻度线(8)位于内圈为2等分,从6点至18点之间有一条横贯的地平线(8)为昼夜分界线,地平线(8)以上半圆面为向阳的白昼区(16),地平线(8)以下半圆面为背阳的黑夜区(13)用细线纹标示,从轴心垂直至零点位(29),有一条半径垂线为日期分界线(14);在盘面最上方的午时标记上,有一象征太阳恒位的光芒圈(1)。所述的环球时盘(26),是本技术开创环球计时的关键部件,位于定盘(5)和指针的中层部位,其特征在于包括环球时盘(26)是代替现有时针安装在时轮(d)上并随其旋转的时区盘,时盘(26)中部有一以地球南极为核心的七洲四洋地理位置环球经纬图(23),图上标有12条等分经线由轴心向周边外伸,各线经度30度角间隔;其中0度经线为本初子午线(19),180度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10);从图心向外还有5个同心圆的纬线圈与经线组成网络,其中第三圈为赤道圈(9),各圈间距相当30度纬度,七洲四洋按经纬度位置标示其上;在环球经纬图(23)的外围有24等分的时区标志(21),其标志均用时针形状造型,形成24个时区针同时计时状态,各时区标志(21)上均按图内经度标有相应的时区号和地名代表;24时区以0度本初子午线(19)为零时区(中时区),与其相应的地名代表为伦敦,其余时区以此为界各分东、西按序排列在相应的时区标志(21)内;中时区以东和以西依序各划分东1-12区和西1-12区,并用两种底色辨别,与其相应的图面也各分东(17)、西(2)两个半球,180度经线处是东、西12区的汇合时区,以惠灵顿标注地名,经线上面有国际日期变更线(10)的醒目标志;七大洲图面以洲分七色显示无雷同,各洲、洋标有名称和各时区代表地的方位点。所述的定位时针(7),是和现有钟表一样用于指示小时值的标志部件,位于紧靠环球时盘(26)的外层面,但不同于现有钟表上的时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时针(7)是可在环球时盘(26)的24个时区上,任意锁定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驱动机构、拨针装置、机心、指针、定、动钟表盘及壳体组成的全天候环球子午钟表,其特征在于:机心传动系中的分轮轴齿(a)与时轮齿轮(d)的传动比为24∶1;钟表盘上有定盘(5)与环球时盘(26)两个盘面;其定盘(5)盘面上有分秒(12)、小时(24)、时辰(3)、天候时分(28)、昼夜日分(8)五种刻度线;环球时盘(26)盘面上,有以南极为核心的七洲四洋地理位置环球经纬图(23),经纬图周边有24根时针,代表全球24等分时区及相应地名标志(21),其环球时盘(26)与机心中的时轮(d)连接;机心中增设的时针复轮(e)与定位时针(7)连接,定位时针(7)可随环球时盘(26)从动和任意拨位,针颈部有窥视窗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箭飞,
申请(专利权)人:徐箭飞,徐乃隽,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5[中国|新疆]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