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高站台门门体辅助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4419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半高站台门门体辅助支撑装置,包括支撑主体,支撑主体设有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和第三端面;第一端面平整设置并位于支撑主体的底部;第三端面设置在第一端面的上方与第一端面相平行,第一端面和第三端面的间距小于或等于门体底部与门槛之间的最大间隙;第二端面设置在第一端面和第三端面之间,第二端面与第一端面呈一夹角,第二端面的上端与第三端面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半高站台门门体辅助支撑装置,其能够较好的支撑玻璃门体,便于调整门体高度,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高站台门门体辅助支撑装置
本技术属于地铁维护辅助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半高站台门门体辅助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地铁高架车站通常采用半高站台门。半高站台门故障维修时有时需要拆下站台门玻璃门体的支撑部件,以进行维修,然而此时玻璃门体由于失去支撑会落地,为了防止玻璃门体落地,维修人员通常采用身边的工具来支撑玻璃门体,例如采用螺丝刀等工具支撑门体。但是螺丝刀这类工具毕竟不是专门的支撑部件,采用这类工具支撑时调整麻烦,工作效率较低,并且不方便调整门体高度,还有撞伤门体玻璃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半高站台门门体辅助支撑装置,其能够较好的支撑玻璃门体,便于调整门体高度,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风险。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半高站台门门体辅助支撑装置,包括支撑主体,所述支撑主体设有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和第三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平整设置并位于所述支撑主体的底部;所述第三端面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面的上方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平行,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三端面的间距小于或等于门体底部与门槛之间的最大间隙;所述第二端面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三端面之间,所述第二端面与第一端面呈一夹角,所述第二端面的上端与所述第三端面相连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主体的两侧还设有挡台,两所述挡台位于所述第三端面、第二端面的两侧并与第一端面、第二端面连接,并向上超出第二端面和第三端面;两所述挡台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所述门体的厚度。>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挡台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三端面的间距为8~12mm。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挡台和所述支撑主体一体成型。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端面的下端与所述第一端面的间距为2-6mm。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端面和所述第一端面的间距小于或等于10mm。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端面的上下两端在第一端面上的投影的间距为50~70mm。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主体的材质为非金属的固体材料。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主体的材质为尼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实验新型的半高站台门门体辅助支撑装置中,第一端面是平整的,可以稳固地放置在地板上,第三端面与第一端面相平行并且第一端面和第三端面的间距小于或等于门体底部与门槛之间的最大间隙,即第三端面可塞入到门体和门框之间,以在维修时塞入门体与门槛之间,支撑起门体,同时还设置了第二端面,其为倾斜的,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第二端面与门体的接触点,进而调整门体的高度,避免门体跌落,更加安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半高站台门门体辅助支撑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半高站台门门体辅助支撑装置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半高站台门门体辅助支撑装置使用时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支撑主体;11-第一端面;12-第二端面;13-第三端面;2-挡台;3-门体;4-地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附图中各处使用的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技术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技术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参照图1至图3,一种半高站台门门体辅助支撑装置,包括支撑主体1,所述支撑主体1设有第一端面11、第二端面12和第三端面13;所述第一端面11平整设置并位于所述支撑主体1的底部;所述第三端面13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面11的上方与所述第一端面11相平行,所述第一端面11和所述第三端面13的间距小于或等于门体3底部与门槛之间的最大间隙;所述第二端面12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面11和第三端面13之间,所述第二端面12与第一端面11呈一夹角,所述第二端面12的上端与所述第三端面13相连接。基于上述的结构,第一端面11是平整的,可以稳固地放置在地板4上,第三端面13与第一端面11相平行并且第一端面11和第三端面13的间距小于或等于门体3底部与门槛之间的最大间隙,即第三端面13可塞入到门体3和门框之间,以在维修时塞入门体3与门槛之间,支撑起门体3,同时还设置了第二端面12,其为倾斜的,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第二端面12与门体3的接触点,进而调整门体3的高度,避免门体3跌落,更加安全。为了避免门体3架在该支撑装置上时发生偏移滑落出第三端面13或第二端面12,所述支撑主体1的两侧还设有挡台2,两所述挡台2位于所述第三端面13、第二端面12的两侧并与第一端面11、第二端面12连接,并向上超出第二端面12和第三端面13;两所述挡台2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所述门体3的厚度。挡台2的设置,使得两挡台2之间形成了凹槽,能对门体3起到限位作用,避免门体3滑落,避免损伤门体3。两个挡台2之间的间距为81mm,可恰好供门体3放入。其中,所述挡台2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三端面13的间距为8~12mm,其需具备一定的高度以防止门体3滑落,优选地,所述挡台2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三端面13的间距为10mm。此外,所述挡台2和所述支撑主体1一体成型,所述支撑主体1和挡台2的材质为非金属的固体材料,可以是塑料或者尼龙,优选为尼龙。其中,所述第二端面12的下端与所述第一端面11的间距为2-6mm,优先为4mm。其中,所述第三端面13和所述第一端面11的间距小于或等于10mm,优选为10mm,因门体3底部与门槛之间的最大间隙的为10mm。所述第二端面12的上下两端在第一端面11上的投影的间距为50~70mm,优选为60mm。本技术所述的半高站台门门体辅助支撑装置的其它内容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高站台门门体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主体,所述支撑主体设有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和第三端面;/n所述第一端面平整设置并位于所述支撑主体的底部;/n所述第三端面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面的上方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平行,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三端面的间距小于或等于门体底部与门槛之间的最大间隙;/n所述第二端面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三端面之间,所述第二端面与第一端面呈一夹角,所述第二端面的上端与所述第三端面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高站台门门体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主体,所述支撑主体设有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和第三端面;
所述第一端面平整设置并位于所述支撑主体的底部;
所述第三端面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面的上方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平行,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三端面的间距小于或等于门体底部与门槛之间的最大间隙;
所述第二端面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三端面之间,所述第二端面与第一端面呈一夹角,所述第二端面的上端与所述第三端面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高站台门门体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主体的两侧还设有挡台,两所述挡台位于所述第三端面、第二端面的两侧并与第一端面、第二端面连接,并向上超出第二端面和第三端面;两所述挡台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所述门体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高站台门门体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台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三端面的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科赖胜波吴俊华黄灿炯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