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车机器人、载车机器人组以及智能车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4397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载车机器人、载车机器人组以及智能车库,该载车机器人设置在用于对车辆的停放进行管理的智能车库中并对车辆进行承载,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平台,用于承载车辆;升降装置,设置在支撑平台的底面;以及驱动底盘,设置在升降装置的下端,其中,支撑平台的宽度与车辆的宽度相匹配,驱动底盘的宽度小于支撑平台的宽度,升降装置用于对支撑平台进行升降使该支撑平台在低位状态与高位状态之间切换,在将车辆停放在停车位后相邻两个支撑平台分别位于高位状态和低位状态,进而使其所承载的车辆在不同高度上交错叠放,相邻两个支撑平台之间有1/3至1/4的部分重叠。使得相同的停车面积下,可以停放更多的车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载车机器人、载车机器人组以及智能车库
本技术属于自动车库
,特指一种载车机器人、由该载车机器人组成的载车机器人组以及使用该载车机器人的智能车库。
技术介绍
车辆是人们居家出行常用的交通工具,随着城镇化的深入,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中的汽车保有量也在逐年增加。但是与此相伴的停车难的问题也一直在困扰着城市管理者,车主在日常出行中也经常因为车辆过多而难以找到相应的停车位。因此如何在现有的场地里增加车位,又不影响其他车辆的运行就变得至关重要。目前,一些大型商场中的车库通过将自身改造成立体车库的方式,提升空间利用率,从而使得同等规模的车库中可以停放更多的车辆,缓解停车位缺失的问题。但是,现有的立体车库结构复杂,需要对车库本身进行大规模的改造,耗时长久且成本较高,一般的车库使用方(例如小区、小型商场等)很难承担这样的改造成本。同时,这些立体车库也很难大规模的应用,也就无法在根本上解决城市的停车难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不用对场地进行改造并且能够提高车辆停放效率的载车机器人,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载车机器人,设置在用于对车辆的停放进行管理的智能车库中并对车辆进行承载,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平台,用于承载车辆;升降装置,设置在支撑平台的底面;以及驱动底盘,设置在升降装置的下端,其中,支撑平台的宽度与车辆的宽度相匹配,驱动底盘的宽度小于支撑平台的宽度,升降装置用于对支撑平台进行升降使该支撑平台在低位状态与高位状态之间切换,在将车辆停放在停车位后相邻两个支撑平台分别位于高位状态和低位状态,进而使其所承载的车辆在不同高度上交错叠放,相邻两个支撑平台之间有1/3至1/4的部分重叠。本技术提供的载车机器人,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还包括:距离传感器,设置在驱动底盘的前端部上,用于在将车辆停放在停车位时检测驱动底盘与停车位之间的距离,以及在载车机器人在智能车库中移动时与其他载车机器人之间的距离。本技术提供的载车机器人,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升降装置至少包括两组相互配合的剪叉杆组件以及用于对剪叉杆组件进行驱动从而实现支撑平台的升降作业的动力伸缩杆,剪叉杆组件包括铰接于驱动底座的铰接杆、铰接于支撑平台的滑动杆以及用于铰接铰接杆与滑动杆的第一连接杆,两组剪叉杆组件的滑动杆的下端之间至少通过一根第二连接杆连接,动力伸缩杆用于对第二连接杆进行推拉使得铰接杆与滑动杆能够配合进行支撑平台的升降作业。本技术提供的载车机器人,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铰接杆与滑动杆之间形成有铰接处,两组剪叉杆组件的铰接处之间通过一根第一连接杆铰接。本技术提供的载车机器人,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支撑平台与驱动底盘相对的面上成型有上凸条,铰接杆的下端与驱动底盘相铰接,上端设置有一个上滚轮,上滚轮的外缘成型有与上凸条相适配的上轮凹槽,使得上滚轮在动力伸缩杆推拉第二连接杆时能够沿上凸条进行滑动,驱动底盘与支撑平台相对的面上成型有下凸条,滑动杆的上端与支撑平台的下表面相铰接,下端设置有一个下滚轮,下滚轮的外缘成型有与下凸条相适配的下轮凹槽,使得下滚轮在动力伸缩杆推拉第二连接杆时能够沿下凸条进行滑动。本技术提供的载车机器人,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动力伸缩杆设置在两组剪叉杆组件之间,动力伸缩杆为液压缸,动力伸缩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杆相连接,另一端与驱动底盘相连接,驱动底盘内设置有用于容纳升降装置的置物腔,驱动底盘的底部设有多个驱动轮,驱动轮为轮毂电机。本技术提供的载车机器人,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支撑平台具有用于承载车辆的载板以及用于连接升降装置的支撑板,支撑板以及载板之间可拆卸连接。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载车机器人组,使用在智能车库中并对车辆进行承载,智能车库中设置有至少一列停车位,每列停车位具有N个停车位,N为大于1的整数,其特征在于,包括:2N-1个上述的载车机器人,其中,第n个载车机器人处于低位状态,第m个载车机器人处于高位状态,n为单数,m为双数。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智能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载车机器人,用于承载车辆;停车区,用于停放载车机器人;入库区,用于让载车机器人进行车辆的出入库;以及转运区,用于让载车机器人转运车辆,其中,载车机器人为上述的载车机器人,停车区中包括有若干个车位组,每个车位组中停放有三个将车辆在不同高度上呈品字形放置的载车机器人,转运区下方铺设有若干个用于标记行进路线的地磁装置,载车机器人设置有用于感应地磁装置的感应机构并通过与地磁装置的感应确定行进路线。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智能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载车机器人,用于承载车辆;停车区,用于停放载车机器人;入库区,用于让载车机器人进行车辆的出入库;以及转运区,用于让载车机器人转运车辆,其中,载车机器人为上述的载车机器人,停车区中包括有若干个车位组,每个车位组中停放有三个将车辆在不同高度上呈品字形放置的载车机器人,转运区包括有地面感应区和墙体感应区,地面感应区和墙体感应区均铺设有雷达感应装置,多层载车装置设置有与雷达感应装置相配套的雷达接收装置以及包括有摄像头的视频成像分析装置。技术作用与效果根据本技术的载车机器人设有承载车辆的支撑平台和用于对支撑平台进行升降的升降装置,在升降装置的底部设有驱动底盘,支撑平台的宽度与车辆相匹配,驱动底盘的宽度小于支撑平台的宽度,也就是说设置在驱动底盘上的升降装置的宽度也有小于支撑平台的宽度,支撑平台在升降装置的驱动下可以在低位状态可高位状态进行切换,因此,在相邻两个支撑平台处于低位状态的载车机器人之间可以设置一个支撑平台处于高位状态的机器人,使得处于高位状态的支撑平台可以覆盖其下方的处于低位状态的支撑平台,也就是说,使得不同载车机器人的支撑平台上承载的车辆在不同高度上交错叠放,在相同的停车面积下,可以停放更多的车辆,从而节省了停车空间。通过本技术的载车机器人,可以在不对场地进行任何改进的条件下,以较低的改造成本在间隔设置较窄的停车位,从而在原本两个车辆的停车位上停入三个车辆,提高车库的空间利用率。因此,该载车机器人可以简便地应用在各类车库中,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的停车难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智能车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升降车库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4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升降车库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之二;以及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支撑平台在低位状态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载车机器人作具体阐述。<实施例一>作为第一种实施形态,本实施例提供了升降车库机器人,包括用于承载车辆的支撑平台;支撑平台的下端通过升降装置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载车机器人,使用在智能车库中并对车辆进行承载,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撑平台,用于承载所述车辆;/n升降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的底面;以及/n驱动底盘,设置在所述升降装置的下端,/n其中,所述支撑平台的宽度与所述车辆的宽度相匹配,/n所述驱动底盘的宽度小于所述支撑平台的宽度,/n所述升降装置用于对所述支撑平台进行升降使该支撑平台在低位状态与高位状态之间切换,/n在将所述车辆停放在所述智能车库的停车位后相邻两个所述支撑平台分别位于高位状态和低位状态,进而使其所承载的车辆在不同高度上交错叠放,/n相邻两个所述支撑平台之间有1/3至1/4的部分重叠。/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829 CN 20191081081441.一种载车机器人,使用在智能车库中并对车辆进行承载,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平台,用于承载所述车辆;
升降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的底面;以及
驱动底盘,设置在所述升降装置的下端,
其中,所述支撑平台的宽度与所述车辆的宽度相匹配,
所述驱动底盘的宽度小于所述支撑平台的宽度,
所述升降装置用于对所述支撑平台进行升降使该支撑平台在低位状态与高位状态之间切换,
在将所述车辆停放在所述智能车库的停车位后相邻两个所述支撑平台分别位于高位状态和低位状态,进而使其所承载的车辆在不同高度上交错叠放,
相邻两个所述支撑平台之间有1/3至1/4的部分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车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距离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驱动底盘的前端部上,用于在将所述车辆停放在所述停车位时检测所述驱动底盘与所述停车位之间的距离,以及在所述载车机器人在所述智能车库中移动时与其他所述载车机器人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车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升降装置至少包括两组相互配合的剪叉杆组件以及用于对所述剪叉杆组件进行驱动从而实现所述支撑平台的升降作业的动力伸缩杆,
所述剪叉杆组件包括铰接于所述驱动底盘的铰接杆、铰接于所述支撑平台的滑动杆以及用于铰接所述铰接杆与所述滑动杆的第一连接杆,
两组所述剪叉杆组件的所述滑动杆的下端之间至少通过一根第二连接杆连接,
所述动力伸缩杆用于对所述第二连接杆进行推拉使得所述铰接杆与所述滑动杆能够配合进行所述支撑平台的升降作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载车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铰接杆与所述滑动杆之间形成有铰接处,
两组所述剪叉杆组件的所述铰接处之间通过一根所述第一连接杆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载车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支撑平台与所述驱动底盘相对的面上成型有上凸条,
所述铰接杆的下端与所述驱动底盘相铰接,上端设置有一个上滚轮,
所述上滚轮的外缘成型有与所述上凸条相适配的上轮凹槽,使得所述上滚轮在所述动力伸缩杆推拉所述第二连接杆时能够沿所述上凸条进行滑动,
所述驱动底盘与所述支撑平台相对的面上成型有下凸条,
所述滑动杆的上端与所述支撑平台的下表面相铰接,下端设置有一个下滚轮,
所述下滚轮的外缘成型有与所述下凸条相适配的下轮凹槽,使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华伟张加武王雄李方旺雷龙宝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尚摩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