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挡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4271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挡墙,包括:挡墙单元和第一连接筋;所述挡墙单元具有纵向和横向,所述挡墙单元包括墙本体、具有第一浇筑槽的第一连接部、具有第二浇筑槽的第二连接部、连接卯部以及与所述连接卯部相适配的连接榫部;所述第一连接筋贯穿于所述墙本体,所述第一连接筋的两端伸出所述墙本体,所述第一连接筋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浇筑槽和所述第二浇筑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挡墙单元和第一连接筋,解决了传统挡土墙施工效率低且施工周期长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挡墙
本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挡墙。
技术介绍
混凝土挡墙是土木工程中应用广泛的支挡结构,用于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构造物。工程建设中,经常会使用到现场浇筑混凝土挡土墙,用于边坡治理、引桥支挡或高差支护等工程中。相关技术中,边坡支挡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挡土墙,按照绑扎钢筋、支模、浇筑的工艺循环分段浇筑,其经常互受限于地形难以施工,且整个修建周期长、效率低下,由于现场浇筑,对环境污染较大。基于此,一种修建工期短、效率高的预制装配式挡墙的出现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挡墙,以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挡墙,包括:挡墙单元和第一连接筋;所述挡墙单元具有纵向和横向,所述挡墙单元包括墙本体、具有第一浇筑槽的第一连接部、具有第二浇筑槽的第二连接部、连接卯部以及与所述连接卯部相适配的连接榫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设于所述墙本体的相对两侧,所述连接卯部和所述连接榫部设于所述墙本体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连接卯部和所述连接榫部围合于所述墙本体的周缘;所述第一浇筑槽和所述第二浇筑槽背向设置,且所述第一浇筑槽与所述第二浇筑槽均沿所述纵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接筋贯穿于所述墙本体,所述第一连接筋的两端伸出所述墙本体,所述第一连接筋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浇筑槽和所述第二浇筑槽;所述第一连接部与另一挡墙单元的第二连接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浇筑槽与另一挡墙单元的第二浇筑槽围合形成浇筑空间,以实现两横向装配的挡墙单元的连接;所述连接卯部和另一挡墙单元的连接榫部连接,以实现两纵向装配的挡墙单元的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围合臂和第二围合臂;所述第一围合臂凸设于所述墙本体的周缘,所述第一围合臂的墙体面与所述墙本体的正面齐平;所述第二围合臂凸设于所述墙本体的周缘,所述第二围合臂的墙体面与所述墙本体的背面齐平;所述第一围合臂、所述墙本体以及所述第二围合臂围合形成所述第一浇筑槽;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三围合臂和第四围合臂;所述第三围合臂凸设于所述墙本体的周缘,所述第三围合臂的墙体面与所述墙本体的正面齐平;所述第四围合臂凸设于所述墙本体的周缘,所述第四围合臂的墙体面与所述墙本体的背面齐平;所述第三围合臂、所述墙本体以及所述第四围合臂围合形成所述第二浇筑槽。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倾斜设置的第一围合面和第二围合面,所述第一围合面设于所述第一围合臂相对所述第一围合臂的墙体面的一侧,所述第二围合臂设于所述第二围合臂相对所述第二围合臂的墙体面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倾斜设置的第三围合面和第四围合面,所述第三围合面设于所述第三围合臂相对所述第三围合臂的墙体面的一侧,所述第四围合臂设于所述第四围合臂相对所述第四围合臂的墙体面的一侧。可选地,所述第一围合面沿所述横向倾斜的角度为15~45°;和/或,所述第二围合面沿所述横向倾斜的角度为15~45°;和/或,所述第三围合面沿所述横向倾斜的角度为15~45°;和/或,所述第三围合面沿所述横向倾斜的角度为15~45°。可选地,所述连接卯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凸设于所述墙本体的周缘,且所述第一夹持臂的墙体面与所述墙本体的正面齐平;所述第二夹持臂凸设于所述墙本体的周缘,且所述第二夹持臂的墙体面与所述墙本体的背面齐平;所述第一夹持臂、所述墙本体及所述第二夹持臂围合形成榫部连接槽;所述连接榫部凸设于所述墙本体。可选地,所述装配式挡墙还包括第二连接筋,所述第二连接筋设于所述连接榫部,且所述第二连接筋贯穿所述连接榫部的横向,所述第二连接筋的两端分别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筋的两端,或者所述第二连接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筋的两端齐平。可选地,所述墙本体、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连接卯部以及所述连接榫部一体成型;和/或,所述挡墙单元的材料为混凝土;和/或,所述挡墙单元的尺寸为12~20:5~9:6~12。可选地,所述装配式挡墙还包括加强筋结构,所述加强筋结构设于所述挡墙单元的内部,所述加强筋结构用于加强所述挡墙单元的强度。可选地,所述加强筋结构包括加强主筋、横向加强筋及固定环筋;所述加强主筋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加强主筋平行间隔设置;所述加强主筋沿所述纵向设于所述挡墙单元的内部;两所述加强主筋的间距为195~205cm;所述横向加强筋沿所述横向设于所述挡墙单元内部,每一所述横向加强筋与多个所述加强主筋连接,并用于固定多个所述加强主筋在所述横向上的位置;所述横向加强筋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横向加强筋平行间隔设置;所述固定环筋沿所述横向设于所述墙本体的内部,所述固定环筋用于固定多个所述加强主筋的位置。可选地,所述横向加强筋包括加强区和非加强区,所述加强区中的所述横向加强筋设置的密度大于所述非加强区中的所述横向加强筋的密度;所述加强区位于所述连接卯部,所述非加强区位于所述墙本体和/或所述非加强区位于所述连接榫部。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技术中,通过设置预制式的挡墙单元,提高了挡墙的施工效率,在施工现场可直接通过对预制的挡墙单元的装配,以实现对挡墙的高效施工;且整个装配式施工操作简便,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同时,通过设置第一连接筋,加强了两横向装配的挡墙单元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提高了装配式墙体的整体结构的强度。由于本技术技术中没有采取钢筋混凝土现场浇筑挡土墙的传统施工方式,减少了施工垃圾,减小了环境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两挡墙单元横向装配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两挡墙单元纵向装配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挡墙单元的侧视图;图4位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挡墙单元的俯视透视图。附图标号说明: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见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挡墙,包括:挡墙单元100和第一连接筋200;所述挡墙单元100具有纵向和横向,所述挡墙单元100包括墙本体110、具有第一浇筑槽的第一连接部120、具有第二浇筑槽的第二连接部130、连接卯部140以及与所述连接卯部140相适配的连接榫部150;所述第一连接部120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30设于所述墙本体110的相对两侧,所述连接卯部140和所述连接榫部150设于所述墙本体110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一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挡墙,其特征在于,包括:挡墙单元和第一连接筋;/n所述挡墙单元具有纵向和横向,所述挡墙单元包括墙本体、具有第一浇筑槽的第一连接部、具有第二浇筑槽的第二连接部、连接卯部以及与所述连接卯部相适配的连接榫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设于所述墙本体的相对两侧,所述连接卯部和所述连接榫部设于所述墙本体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连接卯部和所述连接榫部围合于所述墙本体的周缘;所述第一浇筑槽和所述第二浇筑槽背向设置,且所述第一浇筑槽与所述第二浇筑槽均沿所述纵向延伸;/n所述第一连接筋贯穿于所述墙本体,所述第一连接筋的两端伸出所述墙本体,所述第一连接筋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浇筑槽和所述第二浇筑槽;/n所述第一连接部与另一挡墙单元的第二连接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浇筑槽与另一挡墙单元的第二浇筑槽围合形成浇筑空间,以实现两横向装配的挡墙单元的连接;所述连接卯部和另一挡墙单元的连接榫部连接,以实现两纵向装配的挡墙单元的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挡墙,其特征在于,包括:挡墙单元和第一连接筋;
所述挡墙单元具有纵向和横向,所述挡墙单元包括墙本体、具有第一浇筑槽的第一连接部、具有第二浇筑槽的第二连接部、连接卯部以及与所述连接卯部相适配的连接榫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设于所述墙本体的相对两侧,所述连接卯部和所述连接榫部设于所述墙本体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连接卯部和所述连接榫部围合于所述墙本体的周缘;所述第一浇筑槽和所述第二浇筑槽背向设置,且所述第一浇筑槽与所述第二浇筑槽均沿所述纵向延伸;
所述第一连接筋贯穿于所述墙本体,所述第一连接筋的两端伸出所述墙本体,所述第一连接筋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浇筑槽和所述第二浇筑槽;
所述第一连接部与另一挡墙单元的第二连接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浇筑槽与另一挡墙单元的第二浇筑槽围合形成浇筑空间,以实现两横向装配的挡墙单元的连接;所述连接卯部和另一挡墙单元的连接榫部连接,以实现两纵向装配的挡墙单元的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围合臂和第二围合臂;所述第一围合臂凸设于所述墙本体的周缘,所述第一围合臂的墙体面与所述墙本体的正面齐平;所述第二围合臂凸设于所述墙本体的周缘,所述第二围合臂的墙体面与所述墙本体的背面齐平;所述第一围合臂、所述墙本体以及所述第二围合臂围合形成所述第一浇筑槽;和/或,
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三围合臂和第四围合臂;所述第三围合臂凸设于所述墙本体的周缘,所述第三围合臂的墙体面与所述墙本体的正面齐平;所述第四围合臂凸设于所述墙本体的周缘,所述第四围合臂的墙体面与所述墙本体的背面齐平;所述第三围合臂、所述墙本体以及所述第四围合臂围合形成所述第二浇筑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倾斜设置的第一围合面和第二围合面,所述第一围合面设于所述第一围合臂相对所述第一围合臂的墙体面的一侧,所述第二围合臂设于所述第二围合臂相对所述第二围合臂的墙体面的一侧;和/或,
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倾斜设置的第三围合面和第四围合面,所述第三围合面设于所述第三围合臂相对所述第三围合臂的墙体面的一侧,所述第四围合臂设于所述第四围合臂相对所述第四围合臂的墙体面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围合面沿所述横向倾斜的角度为15~45°;和/或,
所述第二围合面沿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经纬姚大伟侯军罗富中蒋龙谭鹏飞周述炜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中建海龙两江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