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车辆的车厢及轨道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36691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的车厢及轨道车辆,所述车厢包括:厢体组件、底架组件和锁定机构;所述厢体组件和所述底架组件自上而下连接构成车厢的主体;所述厢体组件用于实现所述车厢的装载功能;所述底架组件用于实现所述车厢的行走功能;其中,所述厢体组件和所述底架组件为可拆卸连接;所述锁定机构分别与所述厢体组件和所述底架组件连接,用于实现所述厢体组件与所述底架组件连接时的锁定。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的车厢及轨道车辆,通过将厢体和底架设置为分体结构,实现根据不同需求匹配不同类型的厢体或者底架,同时设置锁定机构,实现了分体设置的厢体和底架连接时的锁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道车辆的车厢及轨道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的车厢及轨道车辆。
技术介绍
现有轨道车辆车厢的厢体和底架为一体连接设置,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厢体的型号和种类多种多样,同时厢体和底架在应用中的损耗程度也有所不同,当厢体或者底架损坏时,以及需要某种类型的厢体或者底架时,需要更换整个车厢,因此将车厢的厢体和底架设置为分体结构,实现根据不同需求匹配不同类型的厢体或者底架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轨道车辆的车厢,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厢的厢体和底架为一体连接设置,当厢体或者底架损坏时,以及需要某种类型的车厢或者底架时,需要对整个车厢进行更换的缺陷,通过将厢体和底架设置为分体结构,实现根据不同需求匹配不同类型的厢体或者底架。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轨道车辆,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轨道车辆车厢的厢体和底架为一体连接设置,当厢体或者底架损坏时,以及需要某种类型的厢体或者底架时,需要更换整个车厢的缺陷,通过在轨道车辆中设置厢体和底架分体的车厢,实现了根据不同需求匹配不同类型的厢体或者底架。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的车厢,包括:厢体组件、底架组件和锁定机构;所述厢体组件和所述底架组件自上而下连接构成车厢的主体;所述厢体组件用于实现所述车厢的装载功能;所述底架组件用于实现所述车厢的行走功能;其中,所述厢体组件和所述底架组件为可拆卸连接;所述锁定机构分别与所述厢体组件和所述底架组件连接,用于实现所述厢体组件与所述底架组件连接时的锁定。需要说明的是,装载功能是指厢体组件内部形成用于装载乘客或者装载货物,行走功能是指在底架组件上设置相应的行走机构,例如转向架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厢体组件包括:厢体边梁、厢体横梁和厢体端梁;两个所述厢体边梁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厢体横梁间隔设置于两个所述厢体边梁之间,并分别与两个所述厢体边梁连接;两个所述厢体端梁设置于所述厢体边梁的两端;其中,所述厢体边梁、所述厢体横梁和所述厢体端梁连接形成所述厢体组件的底部梁体结构。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厢体组件的实施方式,通过设置厢体边梁、厢体端梁和厢体横梁实现了对厢体底部梁体结构的构造。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厢体组件还包括:壳体和端部骨架;所述壳体罩设于所述底部梁体结构的顶部;两个所述端部骨架与所述厢体端梁对应连接,形成用于支撑所述壳体的竖向梁体结构。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厢体组件的实施方式,通过设置端部骨架和壳体,实现了对厢体组件上部空间的构造,即实现对厢体组件的乘客空间或者物资装载空间的构造。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底架组件包括:底架边梁、底架横梁、底架端梁、安装座和纵梁骨架;两个所述底架边梁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底架横梁间隔设置于两个所述底架边梁之间,并分别与两个所述底架边梁连接;两个所述底架端梁设置于所述底架边梁的两端;至少两个所述安装座间隔设置于两个所述底架边梁之间,并分别与两个所述底架边梁连接,用于安装转向架;多个所述纵梁骨架沿所述底架边梁的延伸方向设置于两个所述底架边梁之间,并与相邻两个所述底架横梁连接。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底架组件的实施方式,通过设置底架边梁、底架横梁、底架端梁、安装座和纵梁骨架实现了对底架组件的构造。需要说明的是,安装座根据转向架的数量和位置进行设置,另外纵梁骨架是加工形成骨架之后与底架横梁和安装座进行焊接,纵梁骨架的设置目的在于增加底架组件的强度,增加安装座的强度,并为底架组件和厢体组件的连接提供定位的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两个所述安装座分别在所述底架边梁两端的所述底架端梁,以及与所述底架端梁相邻的所述底架横梁之间设置;所述纵梁骨架分别与所述安装座、所述底架端梁以及与所述底架端梁相邻的所述底架横梁连接。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底架组件的实施方式,通过将安装座在所述底架边梁两端的所述底架端梁,以及与所述底架端梁相邻的所述底架横梁之间设置,提供了对转向架的安装位置。进一步地,通过提供纵梁骨架与安装座和底架横梁之间位置关系的实施方式,增加了底架组件强度的同时,提供了一种厢体组件与底架组件之间定位位置的实施方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还包括: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用于实现所述厢体组件与所述底架组件的连接定位;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定位销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板与相邻两个所述厢体横梁连接;所述定位销在所述第一定位板上,朝向所述底架组件一侧设置;所述第二定位板与所述纵梁骨架连接;所述定位孔设置于所述第二定位板上;其中,所述定位销和所述定位孔对应配合,实现所述厢体组件与所述底架组件的连接定位。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定位机构的实施方式,通过设置定位机构,实现了厢体组件安装到底架组件上时的精准定位需求。需要说明的是,在厢体组件拆卸或安装的过程中,需要配合与厢体组件相应的升降机构,通过升降机构将厢体组件抬升,进而实现定位销与定位孔的脱离,此时底架组件通过驱动实现移动,进而实现厢体组件与底架组件的分离。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两个所述第二定位板沿所述底架边梁的延伸方向靠近所述底架边梁的两端设置。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二定位板在底架组件上设置的实施方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锁定机构包括:第一锁定板、第二锁定板、驱动单元、锁定杆和第一锁定部;所述第一锁定板与所述厢体边梁和/或所述厢体端梁连接;所述第二锁定板与所述底架边梁和/或所述底架端梁连接;所述锁定杆沿竖直方向穿过所述第二锁定板;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锁定杆相对于所述厢体组件的远端配合,并能够驱动所述锁定杆转动;所述第一锁定部设置于所述锁定杆朝向所述厢体组件的一端,所述第一锁定部与所述第二锁定板之间形成夹置所述第一锁定板的间隙;其中,所述第一锁定部沿所述锁定杆的径向方向至少部分为非对称结构;所述第一锁定板上设置有通过孔,所述通过孔的形状与所述第一锁定部的一个瞬时形状相对应。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锁定机构的实施方式,通过设置第一锁定板和第二锁定板,为厢体组件和底架组件的锁定连接提供了锁定位置。进一步地,驱动单元可以是驱动锁定杆的电机,并且驱动单元可以与底架边梁连接,或者通过转接结构与底架横梁、底架横梁、纵向骨架等结构进行连接,本专利技术没有对此进行过多的限制,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进一步地,第一锁定部可以理解为至少具有部分异形结构的锁定结构,驱动单元通过驱动锁定杆转动,实现带动第一锁定部转动,而第一锁定板上设置有通过孔,通过孔与第一锁定部转动到某一角度的形状相对应,当第一锁定部转动到该角度时,刚好穿过通过孔,实现对第一锁定板的夹持。在一个第一锁定部的应用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车辆的车厢,其特征在于,包括:厢体组件、底架组件和锁定机构;/n所述厢体组件和所述底架组件自上而下连接构成车厢的主体;/n所述厢体组件用于实现所述车厢的装载功能;/n所述底架组件用于实现所述车厢的行走功能;/n其中,所述厢体组件和所述底架组件为可拆卸连接;/n所述锁定机构分别与所述厢体组件和所述底架组件连接,用于实现所述厢体组件与所述底架组件连接时的锁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车辆的车厢,其特征在于,包括:厢体组件、底架组件和锁定机构;
所述厢体组件和所述底架组件自上而下连接构成车厢的主体;
所述厢体组件用于实现所述车厢的装载功能;
所述底架组件用于实现所述车厢的行走功能;
其中,所述厢体组件和所述底架组件为可拆卸连接;
所述锁定机构分别与所述厢体组件和所述底架组件连接,用于实现所述厢体组件与所述底架组件连接时的锁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厢体组件包括:厢体边梁、厢体横梁和厢体端梁;
两个所述厢体边梁间隔设置;
多个所述厢体横梁间隔设置于两个所述厢体边梁之间,并分别与两个所述厢体边梁连接;
两个所述厢体端梁设置于所述厢体边梁的两端;
其中,所述厢体边梁、所述厢体横梁和所述厢体端梁连接形成所述厢体组件的底部梁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厢体组件还包括:壳体和端部骨架;
所述壳体罩设于所述底部梁体结构的顶部;
两个所述端部骨架与所述厢体端梁对应连接,形成用于支撑所述壳体的竖向梁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组件包括:底架边梁、底架横梁、底架端梁、安装座和纵梁骨架;
两个所述底架边梁间隔设置;
多个所述底架横梁间隔设置于两个所述底架边梁之间,并分别与两个所述底架边梁连接;
两个所述底架端梁设置于所述底架边梁的两端;
至少两个所述安装座间隔设置于两个所述底架边梁之间,并分别与两个所述底架边梁连接,用于安装转向架;
至少两个所述安装座间隔设置于两个所述底架边梁之间,并分别与两个所述底架边梁连接,用于安装转向架;
多个所述纵梁骨架沿所述底架边梁的延伸方向设置于两个所述底架边梁之间,并与相邻两个所述底架横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的车厢,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安装座分别在所述底架端梁,以及与所述底架端梁相邻的所述底架横梁之间设置;
所述纵梁骨架分别与所述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特立刘超
申请(专利权)人: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