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侧防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3602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护效果更高的车辆侧防护。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辆侧防护,包括固定部、连接部和防护部,所述连接部连接固定在固定部与防护部之间,所述防护部包括沿前后方向设置的两个纵板,两个纵板上下间隔设置,且两个纵板通过若干竖向设置的竖板连接固定在一起,若干竖板前后间隔设置,所述连接部由沿左右方向设置的两个横板构成,两个横板上下间隔设置,一横板与一纵板对应,横板的两端分别与纵板及固定部连接固定,两横板之间连接有倾斜设置的倾斜板,所述纵板包括纵板本体,所述纵板本体上下两端均向固定部侧延伸以形成有加强板,并使纵板横截面呈C形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侧防护
本技术涉及车身
,具体涉及一种车辆侧防护。
技术介绍
现有运输车辆的侧防护都是由若干竖板和横板构成的网状结构,防护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护效果更高的车辆侧防护。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辆侧防护,包括固定部、连接部和防护部,所述连接部连接固定在固定部与防护部之间,所述防护部包括沿前后方向设置的两个纵板,两个纵板上下间隔设置,且两个纵板通过若干竖向设置的竖板连接固定在一起,若干竖板前后间隔设置,所述连接部由沿左右方向设置的两个横板构成,两个横板上下间隔设置,一横板与一纵板对应,横板的两端分别与纵板及固定部连接固定,两横板之间连接有倾斜设置的倾斜板,所述纵板包括纵板本体,所述纵板本体上下两端均向固定部侧延伸以形成有加强板,并使纵板横截面呈C形结构,所述倾斜板左右两端所在高度不同,所述倾斜板远离固定部的一端同时与一横板及一纵板固定,倾斜板远离固定部的一端及所述横板远离固定部的一端均伸入所述C形结构内。本技术使用时,将固定部与车身的下梁通过紧固件固定,以使防护部朝向车身侧面。本技术侧防护的纵板横截面呈C形,侧面撞击能量吸收效果更好;设置有倾斜板,力的传递效果更好,能将受撞击的力分散至车身下梁,以提高撞击防护效果;且倾斜板和横板端部均伸入纵板的开口内,连接固定效果更好,力的传递效果更好。作为优选,所述倾斜板远离固定部的一端与纵板本体及一加强板接触。上述设置以使纵板受撞击后,力能更好地传递给加强板,以提高能量吸收效果,以提高防护效果。作为优选,所述横板远离固定部的一端与纵板本体及一加强板接触。上述设置以使纵板受撞击后,力能更好地传递给横板,以提高能量吸收效果,以提高防护效果。作为优选,所述加强板与纵板本体一体成型设置,所述纵板的C形结构由一块板折弯得到。上述设置以使纵板的加工制造更为方便,同时以减少焊点,并使纵板各处的力传递效果更好。作为优选,两个纵板的前端分别与导向板上下两端的其中一端连接固定,所述导向板位于纵板前侧,所述导向板前端面由前至后逐渐向远离固定部侧延伸,并使导向板前端面横截面呈弧形;所述导向板后端与纵板前端连接,所述导向板前端横截面呈弧形设置,所述导向板前端位于纵板与固定部之间。上述设置以用于车辆前进时,能将位于侧防护前侧的物体向侧面推开,以避免侧防护向前撞到物体。作为优选,所述竖板呈盒型结构以具有朝向固定部的开口,所述竖板位于上方纵板的一加强板与下方纵板的一加强板之间。上述设置以使竖板与纵板的接触面更大,以提高竖板强度,以提高力的传递效果,以提高防护效果。作为优选,所述纵板本体前后两端均设有封板,以使纵板构成向固定部侧开口的盒型结构,所述封板均与纵板本体及两加强板连接。上述设置以使纵板的强度更高,防护效果更好。作为优选,所述固定部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竖向设置,且固定板上端面至下端面间的距离小于两纵板所构成防护部上端面至下端面间的距离,至少一横板倾斜设置。作为优选,所述横板和倾斜板均由角钢制成。角钢具有两个相互垂直的面,能增加接触面积以便于力的传递,同时提高自身强度。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板由角钢制成。本技术具有防护效果更高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由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车辆侧防护,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1、连接部2和防护部3,连接部2连接固定在固定部1与防护部3之间,防护部3包括沿前后方向设置的两个纵板31,两个纵板31上下间隔设置,且两个纵板31通过两个竖向设置的竖板32连接固定在一起,两个竖板32前后间隔设置,连接部2由沿左右方向设置的两个横板21构成,两个横板21上下间隔设置,一横板21与一纵板31对应,横板21的两端分别与纵板31及固定部1连接固定,两横板21之间连接有倾斜设置的倾斜板22,纵板31包括纵板本体311,纵板本体311上下两端均向固定部1侧延伸以形成有加强板312,并使纵板31横截面呈C形结构,倾斜板22左右两端所在高度不同,倾斜板22远离固定部1的一端同时与一横板21及一纵板31固定,倾斜板22远离固定部1的一端及横板21远离固定部1的一端均伸入所述C形结构内。其中,倾斜板22下端与下侧纵板的纵板本体接触,上方的横板远离固定部1的一端与上侧的纵板的纵板本体及该纵板的上方加强板接触,下方的横板远离固定部1的一端与下方的纵板的纵板本体及该纵板的下方加强板接触。加强板312与纵板本体311一体成型设置,纵板31的C形结构由一块板折弯得到。纵板本体311前后两端均设有封板313,以使纵板31构成向固定部1侧开口的盒型结构,封板313均与纵板本体311及两加强板312连接。竖板32呈盒型结构以具有朝向固定部1的开口,竖板32位于上方纵板的下侧加强板与下方纵板的上加强板之间。两个纵板31的前端分别与导向板4上下两端的其中一端连接固定,导向板4位于纵板31前侧,导向板4前端面由前至后逐渐向远离固定部1侧延伸,并使导向板4前端面横截面呈弧形;导向板4后端与纵板31前端连接,导向板4前端横截面呈弧形设置,导向板4前端位于纵板31与固定部1之间。固定部1包括固定板11,固定板11竖向设置,且固定板11上端面至下端面间的距离小于两纵板31所构成的防护部3上端面至下端面间的距离,上方的横板21倾斜设置。其中,横板21、倾斜板22、固定板11均由角钢制成。本技术具有防护效果更高的优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侧防护,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连接部和防护部,所述连接部连接固定在固定部与防护部之间,所述防护部包括沿前后方向设置的两个纵板,两个纵板上下间隔设置,且两个纵板通过若干竖向设置的竖板连接固定在一起,若干竖板前后间隔设置,所述连接部由沿左右方向设置的两个横板构成,两个横板上下间隔设置,一横板与一纵板对应,横板的两端分别与纵板及固定部连接固定,两横板之间连接有倾斜设置的倾斜板,所述纵板包括纵板本体,所述纵板本体上下两端均向固定部侧延伸以形成有加强板,并使纵板横截面呈C形结构,所述倾斜板左右两端所在高度不同,所述倾斜板远离固定部的一端同时与一横板及一纵板固定,倾斜板远离固定部的一端及所述横板远离固定部的一端均伸入所述C形结构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侧防护,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连接部和防护部,所述连接部连接固定在固定部与防护部之间,所述防护部包括沿前后方向设置的两个纵板,两个纵板上下间隔设置,且两个纵板通过若干竖向设置的竖板连接固定在一起,若干竖板前后间隔设置,所述连接部由沿左右方向设置的两个横板构成,两个横板上下间隔设置,一横板与一纵板对应,横板的两端分别与纵板及固定部连接固定,两横板之间连接有倾斜设置的倾斜板,所述纵板包括纵板本体,所述纵板本体上下两端均向固定部侧延伸以形成有加强板,并使纵板横截面呈C形结构,所述倾斜板左右两端所在高度不同,所述倾斜板远离固定部的一端同时与一横板及一纵板固定,倾斜板远离固定部的一端及所述横板远离固定部的一端均伸入所述C形结构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侧防护,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板远离固定部的一端与纵板本体及一加强板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侧防护,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远离固定部的一端与纵板本体及一加强板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侧防护,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与纵板本体一体成型设置,所述纵板的C形结构由一块板折弯得到。


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利国冯熔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金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