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电机动力系统及电动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63553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动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电机动力系统及电动汽车。该双电机动力系统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差速器以及变速器;变速器包括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以及可控扭矩传递装置;变速器通过差速器连接汽车车轮;第一电机的驱动轴连接第一输入轴,且第一电机通过可控扭矩传递装置以空档、一档传动比或以二档传动比输出第一扭矩;第二电机的驱动轴连接第二输入轴,且第二电机以三档传动比输出第二扭矩;其中,一档传动比大于二档传动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提升了该双电机动力系统的动力性的同时,还加快了换档时间以及减小了换档过程中的而冲击,且该双电机动力系统集成度高,节约了安装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电机动力系统及电动汽车
本技术属于电动汽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双电机动力系统及电动汽车。
技术介绍
在电动汽车驱动
,为了兼顾动力性和经济性的需要,通常使用单电机两档动力系统输出动力。但是,单电机两档动力系统在换档时,通常都要求较大的档间比,从而换档时会导致换档元件的两端速差较大,导致换档难度增大,进而导致动力中断时间延长或换档元件磨损严重。现有技术中,双电机动力系统因其动力强劲,在高动力性纯电动汽车上的应用逐渐增加。但是,现有技术中双电机动力系统的不足之处在于:在满足高动力性要求的情况下,通常会存在经济性差、制动能量回收能力低、换档时间长、换档冲击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双电机动力系统存在着换档时间长、换档冲击大等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双电机动力系统和电动汽车。鉴于以上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电机动力系统,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差速器以及变速器;所述变速器包括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入轴上的可控扭矩传递装置;所述变速器通过所述差速器连接汽车车轮;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轴连接所述第一输入轴,且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所述可控扭矩传递装置以空档、一档传动比或以二档传动比输出第一扭矩;所述第二电机的驱动轴连接所述第二输入轴,且所述第二电机以三档传动比输出第二扭矩;其中,所述一档传动比大于所述二档传动比,且所述一档传动比与所述二档传动比之间的比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比值。可选地,所述变速器还包括中间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五齿轮以及第六齿轮;所述差速器包括与所述第五齿轮啮合的第六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啮合,所述第五齿轮与所述第六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轮套接在所述第一输入轴上,所述第二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以及所述第五齿轮均连接在所述中间轴上。可选地,所述可控扭矩传递装置包括第一结合部、第二结合部以及第三结合部;所述第一结合部位于所述第二结合部和所述第三结合部之间;所述第一结合部安装在所述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二结合部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齿轮上;所述第三结合部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齿轮上。可选地,所述第二输入轴套接在所述第一输入轴上,所述第三齿轮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输入轴上。可选地,所述第三齿轮套接在所述第一输入轴上;所述变速器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输入轴上且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的第七齿轮。可选地,所述第三齿轮套接在所述第一输入轴上;所述变速器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输入轴上且与所述第四齿轮啮合的第八齿轮。可选地,所述变速器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入轴上的单向离合器;所述第一齿轮通过所述单向离合器连接所述第一输入轴;或所述第二齿轮通过所述单向离合器连接所述第一输入轴。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位于所述变速器的同侧;或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位于所述变速器的相对两侧。可选地,所述双电机动力系统还包括控制器组件,所述控制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控制器、第二电机控制器、换档控制器以及与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器、第二电机控制器和换档控制器均通信连接的动力系统控制器;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机的转动;所述第二电机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并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电机的转动;所述换档控制器连接所述可控扭矩传递装置并用于控制所述可控扭矩传递装置切换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第一扭矩的档位。可选地,所述差速器的半轴从所述第二电机的定子中心穿过。本技术中,第一电机以一档传动比或二档传动比输出第一扭矩,同时第二电机以三档传动比输出第二扭矩,进而该双电机动力系统集成了第一电机输出的第一扭矩以及第二电机输出的第二扭矩,提升了该双电机动力系统的动力性。另外,一档传动比大于二档传动比,且三档传动比等于二档传动比,且一档传动比与二档传动比之间的比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比值(例如4、2.5等),进而保证了汽车在全速范围内的第一电机的单位切换,加快了换档时间以及减小了换档过程中的而冲击,同时且该双电机动力系统的集成度高,节约了安装空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的双电机动力系统。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机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机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机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机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五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机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六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机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六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机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第八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机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第九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机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第十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机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第十一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机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第十二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机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第十三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机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第十四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机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1、变速器;11、第一输入轴;12、第二输入轴;13、可控扭矩传递装置;131、第一结合部;132、第二结合部;133、第三结合部;14、中间轴;15、第一齿轮;16、第二齿轮;17、第三齿轮;18、第四齿轮;19、第五齿轮;100、第六齿轮;101、第七齿轮;102、第八齿轮;103、单向离合器;2、第一电机;3、第二电机;4、差速器;5、汽车车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中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至图1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电机动力系统,包括第一电机2、第二电机3、差速器4以及变速器1;所述变速器1包括第一输入轴11、第二输入轴12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入轴11上的可控扭矩传递装置13;所述变速器1通过所述差速器4连接汽车车轮5;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电机2和所述第二电机3均可通过所述差速器4将各自的动力传输给所述差速器4,再经过所述差速器4传递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电机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差速器以及变速器;所述变速器包括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入轴上的可控扭矩传递装置;所述变速器通过所述差速器连接汽车车轮;/n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轴连接所述第一输入轴,且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所述可控扭矩传递装置以空档、一档传动比或以二档传动比输出第一扭矩;所述第二电机的驱动轴连接所述第二输入轴,且所述第二电机以三档传动比输出第二扭矩;其中,所述一档传动比大于所述二档传动比,且所述一档传动比与所述二档传动比之间的比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比值。/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电机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差速器以及变速器;所述变速器包括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入轴上的可控扭矩传递装置;所述变速器通过所述差速器连接汽车车轮;
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轴连接所述第一输入轴,且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所述可控扭矩传递装置以空档、一档传动比或以二档传动比输出第一扭矩;所述第二电机的驱动轴连接所述第二输入轴,且所述第二电机以三档传动比输出第二扭矩;其中,所述一档传动比大于所述二档传动比,且所述一档传动比与所述二档传动比之间的比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比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机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还包括中间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五齿轮以及第六齿轮;所述差速器包括与所述第五齿轮啮合的第六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啮合,所述第五齿轮与所述第六齿轮啮合;
所述第一齿轮套接在所述第一输入轴上,所述第二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以及所述第五齿轮均连接在所述中间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电机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扭矩传递装置包括第一结合部、第二结合部以及第三结合部;所述第一结合部位于所述第二结合部和所述第三结合部之间;所述第一结合部安装在所述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二结合部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齿轮上;所述第三结合部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齿轮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电机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入轴套接在所述第一输入轴上,所述第三齿轮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输入轴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电机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祖国强喻皓毋存祥尚阳朱旭杨勇吴孝曦郭俊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