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铜板高温压合防垢型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63414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覆铜板高温压合防垢型冷却系统,包括相连接的冷却水箱和纯水机,冷却水箱内设有换热管道,换热管道包括上下主管道、与上下主管道连接的进出油管道,上下主管道之间设有支管道,冷却水箱上设有水位计和温度传感器;冷却系统还包括通过隔热板分隔为第一和第二区域的处理箱,处理箱内上下排布有若干冷凝板,上下相邻的两块冷凝板左右布置在处理箱内壁上,冷凝板倾斜向下布置且最底端的冷凝板固定在第一区域上方并延伸至第二区域;上下相邻的两块冷凝板之间设有与第一区域连通的流通支管,流通支管上设有雾化喷头,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分别连接冷却水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避免管道结垢和损坏,冷却介质可循环利用,系统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覆铜板高温压合防垢型冷却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覆铜板高温压合防垢型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高频覆铜板是做PCB的基本材料,当它用于多层板生产时,也叫芯板。它是将增强材料浸以聚四氟乙烯乳液混合物,一面或两面覆以铜箔,经高温压合而成的一种板状材料。该产品在雷达、卫星、基站以及5G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覆铜板的生产包括胶水的混合、半成品胶片的含浸及烘烤、半成品的裁切叠制及组合、基板的压合、裁剪、检验和包装等。铜箔作为基板的导体,对其进行压合时有很高的要求。现有技术中,覆铜板压合使用的高温导热油需要通过冷却系统进行降温,而目前的冷却系统通常采用自来水作为冷却介质,长期使用会导致供高温导热油流通的管路外部积垢,影响换热效果,若加入除水垢剂又会腐蚀管路,此外,现有的冷却系统受自身结构影响,使用后的自来水无法循环再次使用,因此用水量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覆铜板高温压合防垢型冷却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冷却系统采用自来水作为冷却介质导致管路易积垢、自来水无法循环再次使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覆铜板高温压合防垢型冷却系统,包括冷却水箱、与所述冷却水箱连接的用于向冷却水箱输送冷却介质的纯水机,所述冷却水箱内设有供高温导热油流通并与冷却介质进行换热的换热管道,所述换热管道包括上主管道和下主管道,上主管道、下主管道分别连接有进油管道、出油管道,上主管道与下主管道之间连接有若干支管道,所述冷却水箱上设有水位计,冷却水箱内设有用于检测冷却介质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处理箱,所述处理箱的底部设有用于将处理箱下部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隔热板,处理箱内位于隔热板的上方上下排布有若干冷凝板,上下相邻的两块冷凝板分别左右布置在处理箱内壁上,若干冷凝板均倾斜向下布置且最底端的冷凝板固定在所述第一区域的上方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区域;上下相邻的两块冷凝板之间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区域连通的流通支管,所述流通支管上设有若干雾化喷头,所述处理箱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还分别与所述冷却水箱连接,冷却水箱内换热后的热水能够通入第一区域内通过流通支管抽取至上下相邻的两块冷凝板之间由雾化喷头以水雾的形式喷出与冷凝板接触液化,同时第一区域内的热水挥发的水蒸气可层层向上运动与冷凝板接触液化成液态水滴,液态水滴能够在冷凝板的引导下收集在第二区域内并回流至冷却水箱回用。进一步的,本技术中所述纯水机通过进水管与冷却水箱连接,所述进水管上设有进水阀。进一步的,本技术中若干支管道等间隔排布在上主管道与下主管道之间,且相邻的两根支管道分别为呈S型和反S型结构的弯管。进一步的,本技术中所述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分别通过出水管、回流管与冷却水箱连接,所述出水管、回流管上分别设有出水阀、回流阀。进一步的,本技术中所述第一区域内设有搅拌装置。进一步的,本技术中所述流通支管通过流通主管与所述第一区域连接,所述流通主管上设有流通阀。进一步的,本技术中所述冷却介质为电导率低于3us/cm的纯净水。进一步的,本技术中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冷却水箱的底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的冷却系统采用电导率低于3us/cm的高度纯净水代替普通自来水,能够有效避免管道结垢,且无需使用除垢剂从而不会对管道造成损害,延长了系统的使用寿命,且方便维护。2)本技术中,特定设计的温度传感器可对冷却水箱内冷却介质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在冷却介质达到一定温度后排至处理箱内,同时利用纯水机为冷却水箱进行补充,从而保证冷却介质与高温导热油之间的换热效率,有效提高换热效果。3)本技术中,换热后达到一定温度的冷却介质可通过特定设计的处理箱进行处理并循环利用,节水环保。4)本技术中,通过设计雾化喷头和冷凝板,换热后的热水能够以水雾的形式与冷凝板大面积接触,大大加速了热水的冷却速度。5)本技术中,液化形成的液态水滴能够在冷凝板的引导下收集在处理箱的第二区域内,第二区域通过隔热板与第一区域分隔,可有效避免传热,处理箱的结构紧凑且能够保证处理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高温导热油的流动方向)。其中:1、冷却水箱;2、纯水机;3、上主管道;4、下主管道;5、进油管道;6、出油管道;7、支管道;8、水位计;9、温度传感器;10、处理箱;101、第一区域;102、第二区域;11、隔热板;12、搅拌装置;13、冷凝板;14、雾化喷头;a1、进水管;a2、出水管;a3、回流管;a4、流通支管;a5、流通主管;b1、进水阀;b2、出水阀;b3、回流阀;b4、流通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具体说明。实施例:结合附图所示为本技术一种覆铜板高温压合防垢型冷却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主要包括冷却水箱1、通过进水管a1与冷却水箱1连接的用于向冷却水箱1输送冷却介质的纯水机2,进水管a1上设有进水阀b1,冷却介质为电导率低于3us/cm的纯净水。冷却水箱1内设有供高温导热油流通并与冷却介质进行换热的换热管道,换热管道包括上主管道3和下主管道4,上主管道3、下主管道4分别连接有进油管道5、出油管道6,上主管道3与下主管道4之间连接有若干支管道7。本实施例中,若干支管道7等间隔排布在上主管道3与下主管道4之间,且相邻的两根支管道7分别为呈S型和反S型结构的弯管。冷却水箱1上设有水位计8,冷却水箱1的底部设有用于检测冷却介质温度的温度传感器9。此外,该冷却系统还包括处理箱10,处理箱10的底部设有用于将处理箱10下部分为第一区域101和第二区域102的隔热板11,第一区域101内设有搅拌装置12。处理箱10内位于隔热板11的上方上下排布有三块冷凝板13,上下相邻的两块冷凝板13分别左右布置在处理箱10内壁上,三块冷凝板13均倾斜向下布置且最底端的冷凝板13固定在第一区域101的上方并延伸至第二区域102。上下相邻的两块冷凝板13之间还设有流通支管a4,每根流通支管a4上均设有四个雾化喷头14,两根流通支管a4通过一根流通主管a5与第一区域101连接,流通主管a5上设有流通阀b4。处理箱10的第一区域101、第二区域102还分别通过出水管a2、回流管a3与冷却水箱1连接,出水管a2、回流管a3上分别设有出水阀b2、回流阀b3。冷却水箱1内换热后的热水能够通入第一区域101内通过流通支管a4抽取至上下相邻的两块冷凝板13之间由雾化喷头14以水雾的形式喷出与冷凝板13接触液化,同时第一区域101内的热水挥发的水蒸气可层层向上运动与冷凝板13接触液化成液态水滴,液态水滴能够在冷凝板13的引导下收集在第二区域102内并回流至冷却水箱1回用。本实施例具体工作时,纯水机2内电导率低于3us/cm的高度纯净水通入冷却水箱1内作为冷却介质,高温导热油自进油管道5通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覆铜板高温压合防垢型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水箱(1)、与所述冷却水箱(1)连接的用于向冷却水箱(1)输送冷却介质的纯水机(2),所述冷却水箱(1)内设有供高温导热油流通并与冷却介质进行换热的换热管道,所述换热管道包括上主管道(3)和下主管道(4),上主管道(3)、下主管道(4)分别连接有进油管道(5)、出油管道(6),上主管道(3)与下主管道(4)之间连接有若干支管道(7),所述冷却水箱(1)上设有水位计(8),冷却水箱(1)内设有用于检测冷却介质温度的温度传感器(9);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处理箱(10),所述处理箱(10)的底部设有用于将处理箱(10)下部分为第一区域(101)和第二区域(102)的隔热板(11),处理箱(10)内位于隔热板(11)的上方上下排布有若干冷凝板(13),上下相邻的两块冷凝板(13)分别左右布置在处理箱(10)内壁上,若干冷凝板(13)均倾斜向下布置且最底端的冷凝板(13)固定在所述第一区域(101)的上方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区域(102);上下相邻的两块冷凝板(13)之间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区域(101)连通的流通支管(a4),所述流通支管(a4)上设有若干雾化喷头(14),所述处理箱(10)的第一区域(101)、第二区域(102)还分别与所述冷却水箱(1)连接,冷却水箱(1)内换热后的热水能够通入第一区域(101)内通过流通支管(a4)抽取至上下相邻的两块冷凝板(13)之间由雾化喷头(14)以水雾的形式喷出与冷凝板(13)接触液化,同时第一区域(101)内的热水挥发的水蒸气可层层向上运动与冷凝板(13)接触液化成液态水滴,液态水滴能够在冷凝板(13)的引导下收集在第二区域(102)内并回流至冷却水箱(1)回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覆铜板高温压合防垢型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水箱(1)、与所述冷却水箱(1)连接的用于向冷却水箱(1)输送冷却介质的纯水机(2),所述冷却水箱(1)内设有供高温导热油流通并与冷却介质进行换热的换热管道,所述换热管道包括上主管道(3)和下主管道(4),上主管道(3)、下主管道(4)分别连接有进油管道(5)、出油管道(6),上主管道(3)与下主管道(4)之间连接有若干支管道(7),所述冷却水箱(1)上设有水位计(8),冷却水箱(1)内设有用于检测冷却介质温度的温度传感器(9);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处理箱(10),所述处理箱(10)的底部设有用于将处理箱(10)下部分为第一区域(101)和第二区域(102)的隔热板(11),处理箱(10)内位于隔热板(11)的上方上下排布有若干冷凝板(13),上下相邻的两块冷凝板(13)分别左右布置在处理箱(10)内壁上,若干冷凝板(13)均倾斜向下布置且最底端的冷凝板(13)固定在所述第一区域(101)的上方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区域(102);上下相邻的两块冷凝板(13)之间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区域(101)连通的流通支管(a4),所述流通支管(a4)上设有若干雾化喷头(14),所述处理箱(10)的第一区域(101)、第二区域(102)还分别与所述冷却水箱(1)连接,冷却水箱(1)内换热后的热水能够通入第一区域(101)内通过流通支管(a4)抽取至上下相邻的两块冷凝板(13)之间由雾化喷头(14)以水雾的形式喷出与冷凝板(13)接触液化,同时第一区域(101)内的热水挥发的水蒸气可层层向上运动与冷凝板(13)接触液化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乾隆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睿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