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造粒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3393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料造粒搅拌装置,包括:加热装置外壳、盖板、双联气缸和连接轴,所述加热装置外壳顶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顶部外壁一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双联气缸,所述盖板顶部外壁中央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驱动电机带动连接轴转动,连接轴带动螺旋搅拌轴以及框式搅拌器转动,螺旋搅拌轴在转动过程中,将顶部的熔融液通过螺旋叶片传输至下方,再通过框式搅拌器将混合的熔融液进行搅拌保证混合均匀,在搅拌完成以后启动双联气缸使得转轴连同叶片一同向下移动,使得位于顶层的熔融液处于流动状态,防止在出料过程中顶层的熔融液出现静止分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料造粒搅拌装置
本技术涉及塑料造粒设备
,具体为一种塑料造粒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塑料造粒机主要用于加工废旧塑料薄膜(工业包装膜、农业地膜、大棚膜、啤酒包、手提袋等)、编织袋、农用方便袋、盆、桶、饮料瓶、家具、日常用品等,适用于大部分常见的废旧塑料,是废旧塑料再生行业用途最广,使用最广泛,最受用户欢迎的塑料再生加工机械。采用特殊的螺杆设计及不同配置,适用于生产PP、PE、PS、ABS、PA、PVC、PC、POM、EVA、LCP、PET、PMMA等多种塑胶的再生及混色造粒,在造粒机对废旧塑料片进行加热熔融时,由于塑料片中材料不同,在熔融完成后容易出现分层现象,这时需要搅拌装置对熔融的塑料片进行搅拌混合均匀。但是,传统的塑料造粒搅拌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比如:1、传统的塑料造粒搅拌装置在搅拌熔融塑料时,由于熔融塑料粘度较大,流动性较差,在进行搅拌的过程中容易搅拌不均匀,对于分层的塑料搅拌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料造粒搅拌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塑料造粒搅拌装置,包括:加热装置外壳、盖板、双联气缸和连接轴,所述加热装置外壳顶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顶部外壁一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双联气缸,所述盖板顶部外壁中央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动力输出轴底部一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底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框式搅拌器。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装置外壳还包括:出料口,所述加热装置外壳一侧底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出料口。进一步的,所述盖板还包括:进料口,所述盖板顶部远离双联气缸一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进料口。进一步的,所述双联气缸还包括:双联活塞杆、转轴和叶片,所述双联气缸两侧内部通过卡接滑动连接有双联活塞杆,所述双联活塞杆底部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外壁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有叶片。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轴还包括:壁刮板、螺旋搅拌轴和支杆,所述框式搅拌器两侧以及底部外壁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壁刮板,所述连接轴底部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螺旋搅拌轴,所述螺旋搅拌轴中部外壁与框式搅拌器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支杆,使用时,通过驱动电机带动连接轴转动,连接轴带动螺旋搅拌轴以及框式搅拌器转动,螺旋搅拌轴在转动过程中,将顶部的熔融液通过螺旋叶片传输至下方,再通过框式搅拌器将混合的熔融液进行搅拌保证混合均匀,在搅拌完成以后,停下驱动电机,启动双联气缸使得双联活塞杆上下移动,使得转轴连同叶片一同向下移动,在叶片与熔融液接触的过程中受到压力的作用叶片带动转轴一同转动,使得位于顶层的熔融液处于流动状态,防止在出料过程中顶层的熔融液出现静止分层,此外双联活塞杆下降到最低点时,叶片最低端高于框式搅拌器最高点,防止叶片与框式搅拌器发生碰撞。进一步的,所述叶片有六个,六个所述叶片在转轴上呈度均匀排布,便于叶片对熔融塑料进行搅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设置的框式搅拌器、螺旋搅拌轴以及叶片,实现了在塑料造粒搅拌装置使用时,通过驱动电机带动连接轴转动,连接轴带动螺旋搅拌轴以及框式搅拌器转动,螺旋搅拌轴在转动过程中,将顶部的熔融液通过螺旋叶片传输至下方,再通过框式搅拌器将混合的熔融液进行搅拌保证混合均匀,在搅拌完成以后,停下驱动电机,启动双联气缸使得双联活塞杆上下移动,使得转轴连同叶片一同向下移动,在叶片与熔融液接触的过程中受到压力的作用叶片带动转轴一同转动,使得位于顶层的熔融液处于流动状态,防止在出料过程中顶层的熔融液出现静止分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主视结构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左视结构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整体俯视结构剖视示意图。图1-3中:1-加热装置外壳;101-出料口;2-盖板;201-进料口;202-驱动电机;3-双联气缸;301-双联活塞杆;302-转轴;303-叶片;4-连接轴;401-框式搅拌器;402-壁刮板;403-螺旋搅拌轴;404-支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塑料造粒搅拌装置,包括:加热装置外壳1、盖板2、双联气缸3和连接轴4,加热装置外壳1顶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盖板2,盖板2顶部外壁一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双联气缸3,盖板2顶部外壁中央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202,驱动电机202动力输出轴底部一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连接轴4,连接轴4底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框式搅拌器401,加热装置外壳1还包括:出料口101,加热装置外壳1一侧底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出料口101,盖板2还包括:进料口201,盖板2顶部远离双联气缸3一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进料口201,双联气缸3还包括:双联活塞杆301、转轴302和叶片303,双联气缸3两侧内部通过卡接滑动连接有双联活塞杆301,双联活塞杆301底部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轴302,转轴302外壁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有叶片303,连接轴4还包括:壁刮板402、螺旋搅拌轴403和支杆404,框式搅拌器401两侧以及底部外壁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壁刮板402,连接轴4底部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螺旋搅拌轴403,螺旋搅拌轴403中部外壁与框式搅拌器401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支杆404,使用时,通过驱动电机202带动连接轴4转动,连接轴4带动螺旋搅拌轴403以及框式搅拌器401转动,螺旋搅拌轴403在转动过程中,将顶部的熔融液通过螺旋叶片传输至下方,再通过框式搅拌器401将混合的熔融液进行搅拌保证混合均匀,在搅拌完成以后,停下驱动电机202,启动双联气缸3使得双联活塞杆301上下移动,使得转轴302连同叶片303一同向下移动,在叶片303与熔融液接触的过程中受到压力的作用叶片303带动转轴303一同转动,使得位于顶层的熔融液处于流动状态,防止在出料过程中顶层的熔融液出现静止分层,此外双联活塞杆301下降到最低点时,叶片303最低端高于框式搅拌器401最高点,防止叶片303与框式搅拌器401发生碰撞,叶片303有六个,六个叶片303在转轴302上呈60度均匀排布,便于叶片303对熔融塑料进行搅拌。工作原理:在塑料造粒搅拌装置使用时,通过驱动电机202带动连接轴4转动,连接轴4带动螺旋搅拌轴403以及框式搅拌器401转动,螺旋搅拌轴403在转动过程中,将顶部的熔融液通过螺旋叶片传输至下方,再通过框式搅拌器401将混合的熔融液进行搅拌保证混合均匀,在搅拌完成以后,停下驱动电机202,启动双联气缸3使得双联活塞杆301上下移动,使得转轴302连同叶片303一同向下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塑料造粒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加热装置外壳(1);/n盖板(2);/n双联气缸(3);/n连接轴(4),/n其中,所述加热装置外壳(1)顶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盖板(2),所述盖板(2)顶部外壁一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双联气缸(3),所述盖板(2)顶部外壁中央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202),所述驱动电机(202)动力输出轴底部一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连接轴(4),所述连接轴(4)底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框式搅拌器(40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料造粒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装置外壳(1);
盖板(2);
双联气缸(3);
连接轴(4),
其中,所述加热装置外壳(1)顶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盖板(2),所述盖板(2)顶部外壁一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双联气缸(3),所述盖板(2)顶部外壁中央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202),所述驱动电机(202)动力输出轴底部一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连接轴(4),所述连接轴(4)底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框式搅拌器(4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造粒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外壳(1)还包括:出料口(101),所述加热装置外壳(1)一侧底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出料口(1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造粒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2)还包括:进料口(201),所述盖板(2)顶部远离双联气缸(3)一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进料口(2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造粒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华豪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启腾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