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一体化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2596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一体化沉淀池,包括澄清段和沉淀段,澄清段上设置有进水管、中心导流管、斜管和反射板,澄清段侧壁旁侧紧贴设置有反冲洗水箱;原水从横向布置的进水管流经纵向布置于沉淀池的纵向中心线上的中心导流管连通,然后流落到位于中心导流管的正下方倾斜的反射板上,反射板改变水流方向,使得水流反弹倾斜向上,然后经过斜管,通过斜管聚集颗粒物等,清液达到一定高度流进反冲洗水箱,通过反冲洗水箱箱壁上端的出水口排出;当需要清洗澄清段内污物时,通过反冲洗水泵将反冲洗水箱内的水泵入到斜管上端,喷淋冲洗,冲洗后的污泥经过沉淀段的排污管道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一体化沉淀池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一体化沉淀池。
技术介绍
在水处理系统中,沉淀是必要的工艺环节,目前采用的沉淀池形式有很多,常用的有平流式沉淀池、辐射流沉淀池、竖流沉淀池、斜管(板)沉淀池等,目前工程应用的沉淀池类型种类繁多,但在使用效果上、占地尺寸及改造难易程度上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与缺憾。随着国家对环境的重视,水环境的治理任务日趋严重,而在水环境治理中,沉淀池的选型设计尤其是影响整个工艺系统的运行,尤其是如今全国范围内进行提标改造,沉淀池的沉淀效率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能利用原有的构筑物最大的提高沉淀池的沉淀效率,进而降低工程造价越来越受重视。如授权公告日为2019年11月01日,授权公告号为:CN209564649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斜管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本体和清洁装置,所述沉淀池本体中设置有斜管,所述清洁装置设置在所述沉淀池本体的顶部边缘;所述清洁装置包括多个去泥装置,所述去泥装置包括去泥器、扫泥器和转轴,所述去泥器包括第一转盘和钻头,所述第一转盘设置在所述转轴底部,且所述第一转盘下方设置有多个钻头;所述扫泥器包括第二转盘和毛刷,所述第二转盘设置在所述转轴中部,所述第二转盘的边缘安装有所述毛刷。本技术提出一种斜管沉淀池,通过对斜管进行清洁,防止沉淀物堵住斜管导致沉淀工作无法正常进行。上述现有技术中一种斜管沉淀池,斜管由于阳光的照射,容易滋生藻类,影响观感,仅靠机械性的去泥装置不能够将斜管底部沉淀清理干净,如果排泥不畅,常会引起反泥现象,影响出水水质。r>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一体化沉淀池,通过优化斜管沉淀池结构形式,增设中心导流管,后段集成反冲洗水箱,这样功能完整的一体化沉淀池极大的提高了沉淀效率,运行维护简单,出水水质更趋稳定。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效一体化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面的澄清段和下面的沉淀段;澄清段上设置有进水管、中心导流管、斜管和反射板,进水管穿过澄清段的池壁横向布置靠近于澄清段顶部,进水管的进口端连接输入原水,进水管的出口端与中心导流管连通,中心导流管纵向布置于沉淀池的纵向中心线上,反射板固定于池壁内侧并位于中心导流管的正下方;反射板的中心以中心导流管的中心线为基准线方向,反射板的边缘向下,形成倾斜角度;斜管围绕中心导流管均匀布置,用于进一步快速聚集水里面的颗粒物;为了调高沉淀效果,在澄清段池壁外侧设置有反冲洗水箱,反冲洗水箱的上端设置有出水口,底部设置有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通过反冲洗水泵连接反冲洗管道;所述反冲洗管道包括与反冲洗水泵连接段,沿澄清段池壁外的纵向段,以及穿过澄清段池壁的横向段,所述横向段位于斜管和进水管之间,横向段上均匀布置有若干喷淋出口。针对反射板,具体可以设计为:所述反射板至少包括对称的两块斜板,或者,所述反射板设计为锥面,通过相应的连接件固定于池壁上。所述反射板与水平面的夹角角度为18°。进一步的,所述斜管的倾斜角度为60°。更优的,所述斜管呈蜂窝状密集布置于中心导流管周围。进一步的,所述反冲洗水箱与澄清段池壁之间通过同一侧壁分隔,该侧壁上端布置有三角堰板,反冲洗水箱的其他侧壁与澄清段的其他侧壁同高。所述沉淀段呈漏斗状,底部为沉淀区域,沉淀段池壁的下部连接有排泥管,排泥管上设置有排泥阀门。进一步的,所述反冲洗管道的横向段可以设置若干喷淋头,配合反冲洗水泵一并实现智能开关,或者是直接设计为穿孔布水管。本技术的工作流程如下:1、原水通过进水管进入沉淀池的中心导流管;2、原水经中心导流管向下流,流至反射板上,经过反射板改变流向,反弹朝上斜向流动;3、澄清段内的液面逐渐上升时,经过反射板改变流向的水流会带动水流经过斜管,此时,水流中的颗粒物在此聚集,可以快速沉淀,澄清的清水则继续向上流动;4、当澄清段内的清水液面不断上涨后,可以经过不锈钢三角堰板溢流进入反冲洗水箱7,清水最终经过出水管流出;5、需要对澄清段内进行反冲洗时,开启反冲洗水泵,反冲洗水箱中的清水经过反冲洗管道喷射在斜管的表面,除去斜管表面的积泥和藻类;6、然后开启排泥阀门,反冲洗污水通过排泥管返回调节池;7、排泥阀门正常运行时定时开启进行排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的沉淀池采用优化斜管沉淀池结构形式,通过中心导流管、斜管和反射板的设计,可以大大提高沉淀效率,同时,后段集成反冲洗水箱和反冲洗水管,便于冲洗沉淀池内的沉淀物,不仅可以功能完整,而且还极大的提高了沉淀效率,运行维护简单,出水水质更趋稳定,尤其适用于部分施工场地有限的提标改造项目中,节约施工成本,快速提高沉淀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方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左视方向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进水管,2中心导流管,3反射板,4斜管,5三角堰板,6出水口,7反冲洗水箱,8反冲洗水泵,9反冲洗管道,10排泥阀门,11排泥管,12澄清段,13沉淀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高效一体化沉淀池,包括上面的澄清段12和下面的沉淀段13。所述澄清段12上设置有进水管1、中心导流管2、斜管4和反射板3,进水管1穿过澄清段12的池壁横向布置靠近于澄清段12顶部,进水管1的进口端连接输入原水,进水管1的出口端与中心导流管2连通,中心导流管2纵向布置于沉淀池的纵向中心线上,反射板3固定于池壁内侧并位于中心导流管2出口的正下方;反射板3的中心以中心导流管2的中心线为基准线方向,反射板3的边缘向下,形成倾斜角度;斜管4围绕中心导流管2均匀布置,用于进一步快速聚集水里面的颗粒物;为了调高沉淀效果,在澄清段12池壁外侧设置有反冲洗水箱7,反冲洗水箱7的上端设置有出水口6,底部设置有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通过反冲洗水泵8连接反冲洗管道9;所述反冲洗管道9包括与反冲洗水泵8连接段,沿澄清段12池壁外的纵向段,以及穿过澄清段12池壁的横向段,所述横向段位于斜管4和进水管1之间,横向段上均匀布置有若干喷淋出口。本实施例中,所述斜管4的倾斜角度为60°。更优的设计是,所述斜管4呈蜂窝状密集布置于中心导流管2周围。实施例2基于实施例1的基本结构,针对反射板3,具体可以设计为:所述反射板3至少包括对称的两块斜板,或者,所述反射板3设计为锥面,然后通过相应的连接件固定于池壁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射板3与水平面的夹角角度为18°。实施例3基于实施例1或2的基本结构,所述反冲洗水箱7与澄清段12池壁之间通过同一侧壁分隔,该侧壁上端布置有三角堰板5,反冲洗水箱7的其他侧壁与澄清段12的其他侧壁同高。实施例4基于实施例1-3任一基本结构,所述沉淀段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一体化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面的澄清段(12)和下面的沉淀段(13);澄清段(12)上设置有进水管(1)、中心导流管(2)、斜管(4)和反射板(3),进水管(1)穿过澄清段(12)的池壁横向布置靠近于澄清段(12)顶部,进水管(1)的进口端连接输入原水,进水管(1)的出口端与中心导流管(2)连通,中心导流管(2)纵向布置于沉淀池的纵向中心线上,反射板(3)固定于池壁内侧并位于中心导流管(2)的正下方;反射板(3)的中心以中心导流管(2)的中心线为基准线方向,反射板(3)的边缘向下,形成倾斜角度;斜管(4)围绕中心导流管(2)均匀布置;在澄清段(12)池壁外侧设置有反冲洗水箱(7),反冲洗水箱(7)的上端设置有出水口(6),底部设置有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通过反冲洗水泵(8)连接反冲洗管道(9);所述反冲洗管道(9)包括与反冲洗水泵(8)连接段,沿澄清段(12)池壁外的纵向段,以及穿过澄清段(12)池壁的横向段,所述横向段位于斜管(4)和进水管(1)之间,横向段上均匀布置有若干喷淋出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一体化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面的澄清段(12)和下面的沉淀段(13);澄清段(12)上设置有进水管(1)、中心导流管(2)、斜管(4)和反射板(3),进水管(1)穿过澄清段(12)的池壁横向布置靠近于澄清段(12)顶部,进水管(1)的进口端连接输入原水,进水管(1)的出口端与中心导流管(2)连通,中心导流管(2)纵向布置于沉淀池的纵向中心线上,反射板(3)固定于池壁内侧并位于中心导流管(2)的正下方;反射板(3)的中心以中心导流管(2)的中心线为基准线方向,反射板(3)的边缘向下,形成倾斜角度;斜管(4)围绕中心导流管(2)均匀布置;在澄清段(12)池壁外侧设置有反冲洗水箱(7),反冲洗水箱(7)的上端设置有出水口(6),底部设置有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通过反冲洗水泵(8)连接反冲洗管道(9);所述反冲洗管道(9)包括与反冲洗水泵(8)连接段,沿澄清段(12)池壁外的纵向段,以及穿过澄清段(12)池壁的横向段,所述横向段位于斜管(4)和进水管(1)之间,横向段上均匀布置有若干喷淋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一体化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板(3)至少包括对称的两块斜板,通过相应的连接件固定于池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一体化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立勇何鹏邹川戚新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零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