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2407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便圈,属于生活电器领域,解决了快速加热导致温度变化过大导致用户体验下降的问题,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主要是电热丝的额定功率为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圈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活电器,特别是一种可以加热的便圈。
技术介绍
现有带加热的便圈,为了让用户能够在使用时,便圈可以快速加热到用户设定的目标温度,一般会在开始加热的阶段,让便圈的电热丝以全功率或较大功率方式加热,以求在较短时间内达到目标温度,因此存在便圈的瞬时温度超过目标温度的情况,然后再回落至目标温度,给用户带来的体感温度变化较大,特别是新用户第一次使用时可能因温度突变的情况而受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便圈,以更符合电热丝特性的方式输出功率,给用户带来更舒适的使用体验。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圈,包括上盖、发热层和下盖,上盖与下盖连接将发热层封装,发热层包括电热丝,电热丝的额定功率为P额,电热丝与控制电路电连接并由控制电路控制工作,控制电路电连接有检测上盖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便圈检测到用户着座后进入加热状态,根据用户设置的目标温度T,控制电路控制电热丝在t时间内以输出功率P0加热,P0<P额,使上盖温度上升ΔT,ΔT<T,计算电热丝的加热系数K=ΔT/t,控制电路控制电热丝再以输出功率P1将上盖加热至目标温度,P1=K×P额。进一步的,所述电热丝的额定功率不小于100W,便圈处于待机状态下,控制电路控制电热丝的输出功率为P保,P保/P额≤10%。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有检测环境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速热座便器处于待机状态下,控制电路根据环境温度T环控制电热丝的输出功率P保进行保温,P保与T环反相关。进一步的,所述速热座便器处于待机状态下,电热丝的输出功率为0。进一步的,所述电热丝由内向外包括金属线芯、第一耐热涂层、绝缘外套和第二耐热涂层,金属线芯为铜镍合金且直径为0.15mm~0.21mm。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耐热涂层为聚酯酰亚胺涂层且厚度为12μm~20μm;和/或,所述第二耐热涂层为氟化树脂涂层且厚度为60μm~80μm。进一步的,所述发热层粘贴附着于上盖的内壁,下盖包括中层板和底板,中层板与上盖连接将发热层封装,底板固定于中层板的底部。进一步的,所述上盖具有上凹的安装腔,发热层位于安装腔内,中层板设有伸入安装腔配合的凸起部,凸起部的顶面粘贴附着有保温垫片,保温垫片覆盖发热层的下表面。进一步的,所述中层板的内圈侧面、外圈侧面与凸起部之间形成定位台阶,上盖的内圈侧壁、外圈侧壁分别与凸起部的内圈侧面、外圈侧面贴合,上盖的内圈侧壁、外圈侧壁与定位台阶无缝焊接,中层板的下沿边缘与底板的边缘无缝焊接。进一步的,所述发热层还包括第一热均衡片、第二热均衡片和层压板,电热丝位于第一热均衡片与第二热均衡片之间,第一热均衡片朝向第二热均衡片的表面设有第一粘合层,第一热均衡片通过第一粘合层与第二热均衡片绝缘粘连并将电热丝固定,层压板位于第一热均衡片上背离第二热均衡片的一侧,层压板与第一热均衡片之间设有第一绝缘层,第二热均衡片背向第一热均衡片的一侧设有第二绝缘层,第二绝缘层与层压板连接将第一热均衡片、第二热均衡片封装,第二绝缘层粘贴附着于上盖。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在电热丝开始加热的初期阶段,通过加热的时间与温度变化关系来获取当前产品中电热丝的加热系数K,并在后续加热过程中以加热系数对输出功率进行修正,使得电热丝能够在当前加热过程中以最适合自身特性的输出功率来工作,能够让上盖的温度变化曲线更加接近于线性,避免温度上升过程中出现大的波动,以此提升用户使用的舒适度。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便圈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便圈在加热状态下的上盖温度、输出功率和时间的关系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发热层的断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圈,包括上盖1、发热层2和下盖3,上盖1与下盖3连接将发热层2封装,发热层2包括电热丝,电热丝2的额定功率为P额,电热丝2与控制电路电连接并由控制电路控制工作,控制电路电连接有检测上盖1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便圈检测到用户着座后进入加热状态,根据用户设置的目标温度T,控制电路控制电热丝在t时间内以输出功率P0加热,P0<P额,使上盖温度上升ΔT,ΔT<T,计算电热丝的加热系数K=ΔT/t,控制电路控制电热丝再以输出功率P1将上盖加热至目标温度,P1=K×P额。由于不同便圈中使用电热丝的物理特性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电热丝的物理特性也会有所变化,所以本专利技术在电热丝开始加热的初期阶段,通过加热的时间与温度变化关系来获取当前产品中电热丝的加热系数K,并在后续加热过程中以加热系数对输出功率进行修正,使得电热丝能够在当前加热过程中以最适合自身特性的输出功率来工作,能够让上盖的温度变化曲线更加接近于线性,避免温度上升过程中出现大的波动,以此提升用户使用的舒适度。如图2所示,在电热丝开始加热的初期阶段,上盖的温度变化有一定的波动,待改变成以输出功率P1加热之后,上盖的温度变化非常接近于直线,待上盖达到目标温度后,不会出现需要温度回落的情况,控制电热丝的输出功率让上盖保持在目标温度即可。在现有技术中,在用户不使用便圈时,加热丝一般会处于低于全功率的状态工作,一般是半功率,从而将便圈的温度保持在一个低于目标温度的温度下,可以称为待机状态,一旦检测到用户着座后,马上控制加热丝进行全功率加热,在短时间内将便圈加热到目标温度,特别是气温较低的季节时,能够很好地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但是为了实现快速加热到目标温度,就需要将保温状态下的温度设定得较高,导致电能浪费,增加用户的用电负担。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中,为减少电能浪费,要求电热丝的功率不小于100W,并且在待机状态下,控制电路控制电热丝的输出功率为P保,P保/P额≤10%。由于电热丝的功率较大,可以实现短时间内将便圈加热到较高温度,实现快速加热,在此基础上,要求输出功率P保远小于正常加热时的输出功率P额,因此在待机状态下,便圈可以保持在一个不高的温度,在不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情况下,使得便圈在待机状态下可以节约电能80%以上,大大减少能耗,降低用户的用电负担。在寒冷的季节,如果便圈在待机状态的温度较低,用户的使用体验不是很好,因此可以考虑和环境温度关联起来,控制电路电连接有检测环境温度的温度传感器,速热座便器处于待机状态下,控制电路根据环境温度T环控制电热丝的输出功率P保进行保温,P保与T环反相关,即环境温度T环越高,输出功率P保可以越小。而作为最为节能的控制方式,就是便圈处于待机状态下,电热丝的输出功率为0,即不需要保温。为实现大功率输出,见图3,电热丝21由内向外包括金属线芯211、第一耐热涂层212、绝缘外套213和第二耐热涂层214,金属线芯211为铜镍合金且直径为0.15mm~0.21mm。金属线芯211耐蚀性、耐软化性、硬度、电阻和热电性较好,而且选择的直径尺寸范围确定强度较好,比较容易曲折布线。为了在大功率输出的环境下,绝缘外套2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圈,包括上盖、发热层和下盖,上盖与下盖连接将发热层封装,发热层包括电热丝,电热丝的额定功率为P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圈,包括上盖、发热层和下盖,上盖与下盖连接将发热层封装,发热层包括电热丝,电热丝的额定功率为P额,电热丝与控制电路电连接并由控制电路控制工作,控制电路电连接有检测上盖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便圈检测到用户着座后进入加热状态,根据用户设置的目标温度T,控制电路控制电热丝在t时间内以输出功率P0加热,P0<P额,使上盖温度上升ΔT,ΔT<T,计算电热丝的加热系数K=ΔT/t,控制电路控制电热丝再以输出功率P1将上盖加热至目标温度,P1=K×P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丝的额定功率不小于100W,便圈处于待机状态下,控制电路控制电热丝的输出功率为P保,P保/P额≤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有检测环境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速热座便器处于待机状态下,控制电路根据环境温度T环控制电热丝的输出功率P保进行保温,P保与T环反相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便圈处于待机状态下,电热丝的输出功率为0。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丝由内向外包括金属线芯、第一耐热涂层、绝缘外套和第二耐热涂层,金属线芯为铜镍合金且直径为0.15mm~0.21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耐热涂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婕鲍江峰李建寅周斌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家电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