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铜镍锌废料预处理工艺的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2024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铜镍锌废料预处理工艺的输送装置,铜镍锌废料预处理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a备料打浆,b中性浸出,c氧化除铁,d萃取,e洗镍,f反萃,g反铁,h洗油;所述输送装置包括多个输送泵,输送泵用于输送酸、碱或污水,输送泵的叶轮包括前盖板(1)、后盖板(2)、叶片(3)、第一导流叶片(4)、第二导流叶片(5),其特征在于:叶片、第一导流叶片、第二导流叶片的外径尺寸相等,内径尺寸不等,相邻的两叶片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一导流叶片、两个第二导流叶片,第一导流叶片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二导流叶片之间,第一导流叶片的内径小于第二导流叶片的内径。其通过第一导流叶片、第二导流叶片的设计,能够提高离心泵的抗汽蚀性能、防止叶轮出口流量的降低/防止泵堵塞,从而提高输送泵的性能及使用寿命,节约生产成本。节约生产成本。节约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铜镍锌废料预处理工艺的输送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铜镍锌废料预处理(回收再利用)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铜镍锌废料预处理工艺的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含铜镍锌的废料依据不同金属的品位进行分类预处理,将含铜锌高而镍低的料(低镍料Ni<1%)和含镍高而铜锌低的料(高镍料Ni>1%)分开,高镍料和低镍料分别分开处理。高镍料和低镍料预处理工艺中的备料、中性浸出、氧化除铁流程一致,高镍料在氧化除铁后增加萃取除杂工序,萃取除杂工序利用原萃取车间的萃取线改造而成。
[0003]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铜镍锌废料预处理工艺通常包括以下工艺步骤:a备料打浆,b中性浸出,c氧化除铁,d萃取,e洗镍,f反萃,g反铁,h洗油。其中,各种液体/混合液(如酸、碱、污水等)的输送通常用到大量的输送泵,输送泵的性能及寿命对各个工序的反应效率和生产成本具有不小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铜镍锌废料预处理工艺的输送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其通过第一导流叶片、第二导流叶片的设计,能够提高离心泵的抗汽蚀性能、防止叶轮出口流量的降低/防止泵堵塞,从而提高输送泵的性能及使用寿命,节约生产成本。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铜镍锌废料预处理工艺的输送装置,铜镍锌废料预处理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a备料打浆,b中性浸出,c氧化除铁,d萃取,e洗镍,f反萃,g反铁,h洗油;所述输送装置包括多个输送泵,输送泵用于输送酸、碱或污水,输送泵包括蜗壳、叶轮,叶轮包括前盖板(1)、后盖板(2)、叶片(3)、第一导流叶片(4)、第二导流叶片(5),多个叶片沿周向均匀分布连接于前盖板与后盖板之间,多个第一导流叶片、多个第二导流叶片沿周向分布,第一导流叶片、第二导流叶片、叶片沿周向交错间隔设置,相邻的两叶片之间设置有第一导流叶片、第二导流叶片,其特征在于:叶片、第一导流叶片、第二导流叶片的外径尺寸相等,内径尺寸不等,相邻的两叶片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一导流叶片、两个第二导流叶片,第一导流叶片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二导流叶片之间,第一导流叶片的内径小于第二导流叶片的内径。
[0006]进一步地,所述叶片(3)具有轴向高度H,第一导流叶片(4)具有轴向高度H2,第二导流叶片95具有轴向高度H1,H>H1>H2。
[0007]进一步地,所述H1=(0.15-0.35)H,H2=(0.075-0.175)H,H1=(1.5-2.5)H2。
[0008]进一步地,所述输送泵为耐腐防堵塞离心泵,其材料为不锈钢或耐酸碱高分子工程塑料。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叶片(4)具有内缘半径R2、第二导流叶片(5)具有内缘半径R1,叶片(3)具有内缘半径R,R1=(0.70-0.85)R,R2=(0.6-0.75)R。
[0010]进一步地,中性浸出工序中:投料后,加入水、硫酸、废酸、离心脱水母液和硫酸镍阴极铜系统除杂反萃液进行中性浸出;当中性浸出终点控制pH=4.0~4.5时,Fe
3+
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砷成为难溶的砷酸铁复盐,氢氧化铁胶体将其吸附凝聚沉降析出。
[0011]进一步地,氧化除铁工序中:中性浸出后的料液进入氧化除铁工序,把中性浸出工序未净化完全的Fe
2+
等杂质除干净;采用H2O2作氧化剂,利用石灰调节pH=4.0~4.5,Fe
3+
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压滤后的滤液为除铁后液,高镍除铁后液经萃取除杂后进入硫酸镍线;其中,操作条件和控制参数为:除铁前Fe
2+
:(500~1000)mg/L;除铁后Fe
2+
:<50mg/L;pH=4.0~4.5;加热温度:(55~60)℃。
[001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铜镍锌废料预处理工艺的输送装置(输送泵),相对于现有技术的输送泵,其通过第一导流叶片、第二导流叶片的设计,能够提高离心泵的抗汽蚀性能、防止叶轮出口流量的降低/防止泵堵塞,从而提高输送泵的性能及使用寿命,节约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3]图 1 为现有技术铜镍锌废料预处理工艺流程示意图;图 2为本专利技术用于铜镍锌废料预处理工艺的输送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用于铜镍锌废料预处理工艺的输送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前盖板1、后盖板2、叶片3、第一导流叶片4、第二导流叶片5。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7]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铜镍锌废料预处理工艺的输送装置,铜镍锌废料预处理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a备料打浆,b中性浸出,c氧化除铁,d萃取,e洗镍,f反萃,g反铁,h洗油。
[0018]a备料打浆:用行车将含铜锌镍废物送入密闭料斗,并由计量系统定量投入浸出反应釜。配料时,根据原料成分检测结果,高镍料控制镍含量在20%~30%,低镍料控制锌含量在25%~35%,分别开始投料。
[0019]b中性浸出:投料后,加入水、硫酸、废酸、离心脱水母液和硫酸镍阴极铜系统除杂反萃液进行中性浸出。中性浸出是铜镍锌系统湿法生产工艺中的重要环节,原料中的锌、镉、铜、镍、钴和铁等在此工序溶解。当浸出终点控制pH=4.0~4.5时,Fe
3+
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砷成为难溶的砷酸铁复盐,氢氧化铁胶体将其吸附凝聚沉降析出。由化学反应可知,水解时有酸产生,且随着水解进行酸度增加,要使反应继续必须不断中和除酸,才能使溶液保持Fe
3+
水解应有的pH值。本专利技术中,水解产生的酸被投加的原料溶解时消耗,不需加中和剂即可满足终点pH值控制需要。
[0020]c氧化除铁:中性浸出后的料液进入氧化除铁工序,把中浸工序未净化完全的Fe
2+
等杂质除干净。采用H2O2作氧化剂,利用石灰调节pH=4.0~4.5,Fe
3+
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压滤后的滤液为除铁后液;低镍除铁后液进入硫酸镍/阴极铜系统,高镍除铁后
液经萃取除杂后进入硫酸镍线。操作条件和控制参数:除铁前Fe
2+
:(500~1000)mg/L;除铁后Fe
2+
:<50mg/L;pH=4.0~4.5;温度:(55~60)℃(蒸汽间接加热)。
[0021]d萃取:除铁后液与转皂有机进行6级逆流萃取,使杂质与P507萃取剂生成萃合物进入有机相,澄清分层后的有机相为负载有机,水相为萃余液;萃余液为纯净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铜镍锌废料预处理工艺的输送装置,铜镍锌废料预处理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a备料打浆,b中性浸出,c氧化除铁,d萃取,e洗镍,f反萃,g反铁,h洗油;所述输送装置包括多个输送泵,输送泵用于输送酸、碱或污水,输送泵包括蜗壳、叶轮,叶轮包括前盖板(1)、后盖板(2)、叶片(3)、第一导流叶片(4)、第二导流叶片(5),多个叶片沿周向均匀分布连接于前盖板与后盖板之间,多个第一导流叶片、多个第二导流叶片沿周向分布,第一导流叶片、第二导流叶片、叶片沿周向交错间隔设置,相邻的两叶片之间设置有第一导流叶片、第二导流叶片,其特征在于:叶片、第一导流叶片、第二导流叶片的外径尺寸相等,内径尺寸不等,相邻的两叶片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一导流叶片、两个第二导流叶片,第一导流叶片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二导流叶片之间,第一导流叶片的内径小于第二导流叶片的内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铜镍锌废料预处理工艺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3)具有轴向高度H,第一导流叶片(4)具有轴向高度H2,第二导流叶片95具有轴向高度H1,H>H1>H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铜镍锌废料预处理工艺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H1=(0.15-0.35)H,H2=(0.075-0.175)H,H1=(1.5-2.5)H2。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铜镍锌废料预处理工艺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泵为耐腐防堵塞离心泵,其材料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森刘立瑞黄敏李冬华凌源魏银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睿锋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