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体组件及具有其的流体机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1853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泵体组件及具有其的流体机械。其中,泵体组件包括气缸组件,气缸组件包括气缸,气缸具有进气部、内腔及滑片槽,进气部和滑片槽均与内腔连通,泵体组件还包括:法兰结构,位于气缸的上方和/或下方;连通部,连通部设置在法兰结构与气缸之间,以用于连通滑片槽和内腔;其中,沿气缸的周向,连通部在气缸上的正投影位于滑片槽靠近进气部的一侧。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泵体组件在吸气过程中存在抽真空现象的问题。程中存在抽真空现象的问题。程中存在抽真空现象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泵体组件及具有其的流体机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流体机械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泵体组件及具有其的流体机械。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常应用在空调系统中,随着新国标的能效升级及用户体验要求的提高,用户对压缩机和空调系统的能效及噪声的要求越来越高,提效降噪始终是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主要研究方向。具体地,滚动转子式压缩机通常采用以下三种吸气结构:1.气缸吸气孔与气缸内腔的连通孔为圆形孔;2.气缸吸气孔通过U型槽与气缸内腔连通;3.气缸吸气孔与气缸内腔的连通孔为圆形孔且具有倒角结构。其中,为了保证气缸吸气孔位置处的刚度,需要在气缸吸气孔与滑片槽之间预留一定的壁厚。
[0003]然而,在气缸进行吸气的过程中,存在吸气抽真空的现象,导致压缩机的无效功耗增加,滑片与气缸滑片槽之间的油膜失效,真空腔与滑片槽之间的压差增大而发生内泄漏。此外,当气缸真空腔与吸气孔连通瞬间会导致吸气局部膨胀而产生噪声,影响用户听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泵体组件及具有其的流体机械,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泵体组件在吸气过程中存在抽真空现象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泵体组件,包括气缸组件,气缸组件包括气缸,气缸具有进气部、内腔及滑片槽,进气部和滑片槽均与内腔连通,泵体组件还包括:法兰结构,位于气缸的上方和/或下方;连通部,连通部设置在法兰结构与气缸之间,以用于连通滑片槽和内腔;其中,沿气缸的周向,连通部在气缸上的正投影位于滑片槽靠近进气部的一侧。
[0006]进一步地,进气部包括第一子进气部和与第一子进气部连通的第二子进气部,第一子进气部通过第二子进气部与内腔连通;第一子进气部和第二子进气部均为径向孔;连通部包括设置在气缸上的连通孔和凹部,连通孔与凹部连通,凹部与滑片槽连通,连通孔与第二子进气部连通。
[0007]进一步地,进气部还包括第三子进气部和第一连通槽,第二子进气部通过第三子进气部与内腔连通,连通孔通过第一连通槽与凹部连通。
[0008]进一步地,凹部为弧形凹槽。
[0009]进一步地,进气部包括第一子进气部和与第一子进气部连通的第二子进气部,第一子进气部通过第二子进气部与内腔连通;第一子进气部为径向孔,第二子进气部为U形缺口;连通部包括设置在气缸上的凹部,凹部与滑片槽和U形缺口均连通。
[0010]进一步地,凹部为倒角或倒圆角结构。
[0011]进一步地,进气部还包括第三子进气部、第四子进气部及第二连通槽,第一子进气部通过第三子进气部与第二子进气部连通,第四子进气部为轴向通孔,第四子进气部通过
第二连通槽与凹部连通。
[0012]进一步地,法兰结构朝向气缸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三连通槽,进气部还包括第三子进气部和与第三子进气部连通的第四子进气部,第一子进气部通过第三子进气部与第二子进气部连通,第三连通槽通过第四子进气部与第三子进气部连通;其中,第三子进气部为径向孔,第四子进气部为轴向通孔;第三连通槽、第三子进气部及第四子进气部形成连通部。
[0013]进一步地,气缸组件为两个,泵体组件还包括:
[0014]隔板,设置在两个气缸组件之间,隔板上设置有连通凹部,第二子进气部通过连通凹部与第四子进气部连通。
[0015]进一步地,连通凹部为凹槽或通孔。
[0016]进一步地,进气部包括第一子进气部、第二子进气部及第三子进气部,第一子进气部通过第二子进气部与内腔连通,第三子进气部与第二子进气部连通;连通部包括设置在法兰结构上的法兰凹部,法兰凹部与滑片槽和第三子进气部均连通。
[0017]进一步地,法兰凹部包括第一子凹部和与第一子凹部连通的第二子凹部,第一子凹部与滑片槽连通,第二子凹部与第三子进气部连通,第一子凹部的连通面积小于第二子凹部的连通面积。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流体机械,包括上述的泵体组件。
[0019]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连通部设置在法兰结构与气缸之间,以用于连通滑片槽和内腔。这样,在泵体组件进行吸气的过程中,即滚子的转角由0
°
转动至a的过程中,位于滑片槽内的气体通过连通部进入进气部中并通过进气部进入至内腔中,以避免发生吸气抽真空的现象,以使泵体组件从0
°
开始吸气,减小了吸气截止角度,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泵体组件在吸气过程中存在抽真空现象的问题,提升了泵体组件的能效,降低无效功耗损失,消除真空腔噪声,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0020]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1]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流体机械的实施例的剖视图;
[0022]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泵体组件的实施例一的工作原理图;
[0023]图3示出了图2中的泵体组件的转角与泵体组件压力之间的关系图;
[0024]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泵体组件的实施例一的爆炸图;
[0025]图5示出了图4中的泵体组件的剖视图;
[0026]图6示出了图4中的泵体组件的气缸的俯视图;
[0027]图7示出了图6中的气缸的A-A向剖视图;
[0028]图8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泵体组件的实施例二的气缸的俯视图;
[0029]图9示出了图8中的泵体组件的气缸的B-B向剖视图;
[0030]图10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泵体组件的实施例三的爆炸图;
[0031]图11示出了图10中的泵体组件的剖视图;
[0032]图12示出了图10中的泵体组件的气缸的俯视图;
[0033]图13示出了图12中的气缸的C-C向剖视图;
[0034]图1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泵体组件的实施例四的气缸的俯视图;
[0035]图1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泵体组件的实施例五的泵体组件拆除上法兰结构后的俯视图;
[0036]图1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泵体组件的实施例五的泵体组件的上法兰结构的仰视图;
[0037]图17示出了图16中的上法兰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0038]图18示出了图15中的泵体组件的气缸的俯视图;
[0039]图19示出了图15中的泵体组件的隔板的俯视图;
[0040]图20示出了图19中的隔板的D-D向剖视图;
[0041]图2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泵体组件的实施例五的泵体组件的下法兰结构的俯视图;
[0042]图22示出了图21中的下法兰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0043]图2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泵体组件的实施例六的爆炸图;
[0044]图24示出了图23中的泵体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0045]图25示出了图24中的泵体组件的E-E向剖视图;
[0046]图26示出了图23中的泵体组件的上法兰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泵体组件,包括气缸组件,所述气缸组件包括气缸(10),所述气缸(10)具有进气部(11)、内腔(12)及滑片槽(13),所述进气部(11)和所述滑片槽(13)均与所述内腔(12)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组件还包括:法兰结构(60),位于所述气缸(10)的上方和/或下方;连通部,所述连通部设置在所述法兰结构(60)与所述气缸(10)之间,以用于连通所述滑片槽(13)和所述内腔(12);其中,沿所述气缸(10)的周向,所述连通部在所述气缸(1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滑片槽(13)靠近所述进气部(11)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部(11)包括第一子进气部(111)和与所述第一子进气部(111)连通的第二子进气部(112),所述第一子进气部(111)通过所述第二子进气部(112)与所述内腔(12)连通;所述第一子进气部(111)和所述第二子进气部(112)均为径向孔;所述连通部包括设置在所述气缸(10)上的连通孔(32)和凹部(31),所述连通孔(32)与所述凹部(31)连通,所述凹部(31)与所述滑片槽(13)连通,所述连通孔(32)与所述第二子进气部(112)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部(11)还包括第三子进气部(211)和第一连通槽(116),所述第二子进气部(112)通过所述第三子进气部(211)与所述内腔(12)连通,所述连通孔(32)通过所述第一连通槽(116)与所述凹部(31)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31)为弧形凹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部(11)包括第一子进气部(111)和与所述第一子进气部(111)连通的第二子进气部(112),所述第一子进气部(111)通过所述第二子进气部(112)与所述内腔(12)连通;所述第一子进气部(111)为径向孔,所述第二子进气部(112)为U形缺口;所述连通部包括设置在所述气缸(10)上的凹部(31),所述凹部(31)与所述滑片槽(13)和所述U形缺口均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31)为倒角或倒圆角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部(11)还包括第三子进气部(211)、第四子进气部(212)及第二连通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会军邓罡吴健罗惠芳柯达俊巩庆霞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