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厦门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特种石墨炊具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61763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特种石墨炊具,包括锅底,所述锅低是由特种石墨锅底层上端镶装金属加热片组成,特种石墨锅底层是由低到高依次设置的锅底底层、锅底中层和锅底上层组成;特种石墨锅体,连接于锅底的外侧,所述特种石墨锅体包含连接于锅底外侧的锅体第一层,锅体第一层的外侧连接有锅体第二层,锅体第二层的外侧连接有锅体第三层;多个特种石墨导热薄片,均匀镶装于所述特种石墨锅体上;所述特种石墨导热薄片均设置成内窄外宽的扇形状,特种石墨导热薄片的两侧倾角不超过1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特种石墨炊具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炊具
,具体是指一种特种石墨炊具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炊具的锅体结构,分为“等壁锅”与“厚底薄壁”锅。“等壁锅”也就是锅底锅壁厚度基本相同。因生产成本低,所以市场上大部分锅都是等壁锅。但是,等壁锅因为锅底锅壁厚度相同,所以锅底锅壁厚度一般比较薄,否则会使整个锅的重量太重,等壁锅的使用缺陷在于锅体各处的温度相差较大,存在导热不均匀的问题。“厚底薄壁”就是锅底部厚而锅壁比较薄,因为锅底较厚,所以横向方向的导热能力比较强,因此锅体温度分布比较均匀。但是,锅底较厚也使得锅体的总重量相对较大,导致锅体使用便捷程度得不到保证。
[0003]因此,研发一款既能够有效大幅提升炊具的加热均匀程度,且能够有效降低炊具的整体重量,从而形成温差小、导热均匀,以及重量轻等有益效果的特种石墨炊具及其制备方法是本专利技术的研究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在于提供一种特种石墨炊具及其制备方法,该特种石墨炊具及其制备方法能够有效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特种石墨炊具,包括
[0007]锅底,所述锅低是由特种石墨锅底层上端镶装金属加热片组成,特种石墨锅底层是由低到高依次设置的锅底底层、锅底中层和锅底上层组成,所述锅底上层的导热系数>锅底中层的导热系数>锅底底层的导热系数;
[0008]特种石墨锅体,连接于锅底的外侧,所述特种石墨锅体包含连接于锅底外侧的锅体第一层,所述锅体第一层的外侧连接有锅体第二层,所述锅体第二层的外侧连接有锅体第三层,所述锅体第三层的导热系数>锅体第二层的导热系数>锅体第一层的导热系数;
[0009]多个特种石墨导热薄片,均匀镶装于所述特种石墨锅体上,特种石墨导热薄片的导热系数>所述锅体第三层的导热系数;
[0010]所述特种石墨导热薄片均设置成内窄外宽的扇形状,特种石墨导热薄片的两侧倾角不超过15
°
,多个特种石墨导热薄片的总体积为所述特种石墨锅体的体积的30%-70%。
[0011]所述特种石墨导热薄片的内端连接至所述锅底的边缘处,特种石墨导热薄片的外端延伸至特种石墨锅体锅体的外端部,多个特种石墨导热薄片的总体积为所述特种石墨锅体的体积的50%。
[0012]还包括不粘锅涂层,均匀涂布于所述锅底以及特种石墨锅体锅体的内侧壁上,所述不粘锅涂层采用GN—205A高温不粘瓷化纳米复合陶瓷涂料。
[0013]还包括锅柄,通过一组对锁螺栓锁紧连接于所述特种石墨锅体锅体的上端部,所述锅柄采用特种石墨加压成型。
[0014]所述锅底底层是由平均粒度为18-22um的特种石墨制成,其导热系数为600-900W/m-k
;所述锅底中层是由平均粒度为11-15um的特种石墨制成,其导热系数为900-1200W/m-k
;所述锅底上层是由平均粒度为6-10um的特种石墨制成,其导热系数为1200-1500W/m-k

[0015]所述锅体第一层是由平均粒度为18-22um的特种石墨制成,其导热系数为600-900W/m-k
;所述锅体第二层是由平均粒度为11-15um的特种石墨制成,其导热系数为900-1200W/m-k
;所述锅体第三层是由平均粒度为6-10um的特种石墨制成,其导热系数为1200-1500W/m-k

[0016]所述特种石墨导热薄片的导热系数为1500-2000W/m-k

[0017]所述金属加热片采用不锈钢加热片,金属加热片的厚度为2-4mm。
[0018]一种特种石墨炊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0019]S1:金属加热片制造,采用不锈钢制成加热片,制造工艺为现有炊具的制备工艺,金属加热片的厚度为2-4mm;
[0020]S2:定制多片导热系数为1500-2000W/m-k
的特种石墨导热薄片;
[0021]S3:于模具中进行特种石墨锅底层材料铺设,由下往上分别铺设锅底底层、锅底中层和锅底上层,锅底底层材料采用平均粒度为18-22um的特种石墨,锅底中层材料采用平均粒度为11-15um的特种石墨,锅底底层材料采用平均粒度为6-10um的特种石墨,铺平后压实;
[0022]S4:于特种石墨锅底层材料的上部进行金属加热片铺设,并于特种石墨锅底层材料的外侧进行多个特种石墨导热薄片铺设;
[0023]S5:于特种石墨锅底层材料的外侧进行特种石墨锅体材料铺设,将锅体第一层材料、锅体第二层材料和锅体第三层材料依次铺设于特种石墨锅底层材料的外侧,锅体第一层材料采用平均粒度为18-22um的特种石墨,锅体第二层材料采用平均粒度为11-15um的特种石墨,锅体第三层材料采用平均粒度为6-10um的特种石墨;
[0024]S6:采用加压成型方式进行加压,压力200Kg/cm,压制时间5min,制得特种石墨炊具。
[0025]还包含S7,于S6制得的特种石墨炊具的内侧壁涂上GN—205A高温不粘瓷化纳米复合陶瓷涂料,在温度250℃条件下固化30min,制得产品化的特种石墨炊具。
[0026]本专利技术的优点:
[0027]1)本专利技术利用特种石墨具有导热快,密度小,质量轻,高强度的特点,实现了炊具质量减轻,便于人员操作;并通过炊具结构设计优化,实现了炊具加热块,受热均匀的功能,有效解决了炊具温差大的问题。
[0028]2)本专利技术的锅底是由特种石墨锅底层上端镶装金属加热片组成,特种石墨锅底层是由低到高依次设置的锅底底层、锅底中层和锅底上层组成,锅底上层的导热系数>锅底中层的导热系数>锅底底层的导热系数。锅底是直接接触加热源的部分,现有的居家用加热源大多采用天然气灶等,其火焰呈均匀的点状直接对锅底进行加热,往往是与火焰直接接触的部分的加热速度快,而导致锅底加热不均。本专利技术通过导热系数递增的锅底底层、锅底中层和锅底上层的设置,有时使热能在不同层间进行传导时,能够形成辐射性热量扩散,从而使锅底底面的均匀点状加热在向上的传递过程中,逐步扩散,最终形成均匀的锅底加热,有效确保锅底的加热均匀程度。
[0029]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对特种石墨锅体进行设计改进,从内向外(从底到顶)将特种石墨锅体设置成锅体第一层、锅体第二层和锅体第三层,锅体第三层的导热系数>锅体第二层的导热系数>锅体第一层的导热系数。组成具有从内向外(从底到顶)的导热系数不断增加的锅体结构,使得锅底传导的热量能够在特种石墨锅体上形成比较均匀分布,所产生的温度差较小。
[0030]4)最主要的是本专利技术在特种石墨锅体上均匀镶装有多个特种石墨导热薄片,所采用的特种石墨导热薄片的导热系数>锅体第三层的导热系数。使用时,热量在特种石墨导热薄片上的传导速度更快,相比现有的从内向外(从底到顶)的热能传导方式,本专利技术明显能够加快将热量从底部传导到特种石墨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特种石墨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锅底(1),所述锅低(1)是由特种石墨锅底层(101)上端镶装金属加热片(102)组成,特种石墨锅底层(101)是由低到高依次设置的锅底底层(1011)、锅底中层(1012)和锅底上层(1013)组成,所述锅底上层(1013)的导热系数>锅底中层(1012)的导热系数>锅底底层(1011)的导热系数;特种石墨锅体(2),连接于锅底(1)的外侧,所述特种石墨锅体(2)包含连接于锅底(1)外侧的锅体第一层(201),所述锅体第一层(201)的外侧连接有锅体第二层(202),所述锅体第二层(202)的外侧连接有锅体第三层(203),所述锅体第三层(203)的导热系数>锅体第二层(202)的导热系数>锅体第一层(201)的导热系数;多个特种石墨导热薄片(3),均匀镶装于所述特种石墨锅体(2)上,特种石墨导热薄片(3)的导热系数>所述锅体第三层(203)的导热系数;所述特种石墨导热薄片(3)均设置成内窄外宽的扇形状,特种石墨导热薄片(3)的两侧倾角不超过15
°
,多个特种石墨导热薄片(3)的总体积为所述特种石墨锅体(2)的体积的30%-7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特种石墨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特种石墨导热薄片(3)的内端连接至所述锅底(1)的边缘处,特种石墨导热薄片(3)的外端延伸至特种石墨锅体锅体(2)的外端部,多个特种石墨导热薄片(3)的总体积为所述特种石墨锅体(2)的体积的5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特种石墨炊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不粘锅涂层(4),均匀涂布于所述锅底(1)以及特种石墨锅体锅体(2)的内侧壁上,所述不粘锅涂层采用GN—205A高温不粘瓷化纳米复合陶瓷涂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特种石墨炊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锅柄(5),通过一组对锁螺栓锁紧连接于所述特种石墨锅体锅体(2)的上端部,所述锅柄(5)采用特种石墨加压成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特种石墨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底底层(1011)是由平均粒度为18-22um的特种石墨制成,其导热系数为600-900W/m-k
;所述锅底中层(1012)是由平均粒度为11-15um的特种石墨制成,其导热系数为900-1200W/m-k
;所述锅底上层(1013)是由平均粒度为6-10um的特种石墨制成,其导热系数为1200-1500W/m-k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相福陈香萍田家利邓达琴范亚静洪文晶李海航李江标刘春根邓聪秀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