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柱的电池盖、动力电池及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1569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池生产制造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极柱的电池盖,包括盖板(1);极柱(2),设置在所述盖板(1);汇流件(3),设置在所述极柱(2)的端面,所述汇流件(3)包括过流部(31)、过渡部(32)及连接部(33),所述过流部(31)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过渡部(32)连接所述连接部(33)。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保证焊接面的接触面积,避免出现拉弧现象。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及电池模组。电池及电池模组。电池及电池模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极柱的电池盖、动力电池及电池模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池生产制造的
,具体涉及一种极柱的电池盖、动力电池及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0002]如今,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绿色、高效二次电池。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二次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大、工作电压高、重量轻、体积小、循环寿命长、安全性好、绿色环保等优点,在便携式电器、电动工具、大型贮能、电动交通动力电源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电池模组中,电芯与电芯之间存在极柱对焊的连接方式,焊接构成二元电芯组件,若采用极柱与极柱直接焊接方式会导致过流能力不足,模组中的每一个二元电芯组件焊接完成后,焊缝位于极柱的两侧,两焊接极柱中间有间隙,间隙中填充较薄一层空气,电池模组晃动时,极易出现拉弧现象,
[0003]在现有的电池模组中,电芯之间若采用极柱与极柱直接焊接的方式,这样焊接会存在以下问题:1)没有给电芯二元组件使用后期变形留下任何冗余空间;2)焊接空间较小,既不利于人工焊接,也不利于机器焊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极柱的电池盖,能够保证焊接面的接触面积,避免出现拉弧现象。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极柱的电池盖,包括盖板;极柱,设置在所述盖板;汇流件,设置在所述极柱的端面,所述汇流件包括过流部、过渡部及连接部,所述过流部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过渡部连接所述连接部。
[0007]优选的,所述过渡部的一端连接所述过流部,所述过渡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接部,所述过流部、所述过渡部及所述连接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0008]优选的,所述过流部和所述过渡部之间的夹角为α,90
°
≤α≤180
°

[0009]优选的,所述极柱的高度为h,所述过流部的厚度为t,所述过渡部的长度为l,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所述汇流件之间的焊接尺寸为w,满足关系式:w=2
·
[h+t+l
·
cos(α-90
°
)]。
[0010]优选的,所述过渡部包括若干个依次连接的圆弧。
[0011]优选的,所述圆弧为四分之一圆弧,两个所述圆弧与直线段两端分别相切,相邻的所述汇流件之间的焊接尺寸为w,满足关系式:w=h+t+m+2r,其中,r为所述圆弧的半径,m为所述直线段的长度,h为所述极柱的高度,t为所述过流部的厚度。
[0012]优选的,所述圆弧为二分之一圆弧,相邻的所述圆弧之间、所述圆弧和所述过流部之间、所述圆弧和连接部之间均设置有直线段,相邻的所述汇流件之间的焊接尺寸为w,满足关系式:w=h+t+(n+1)m+nd,其中,n为所述圆弧的个数,m为所述直线段的长度,d为所述
圆弧的直径,h为所述极柱的高度,t为所述过流部的厚度。
[0013]优选的,所述圆弧为二分之一圆弧,相邻的所述汇流件之间的焊接尺寸为w,满足关系式:w=h+t+nd,其中,n为所述圆弧的个数,d为所述圆弧的直径,h为所述极柱的高度,t为所述过流部的厚度。
[001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括壳体,两侧设置有开口,所述壳体设置有防爆阀;防爆阀,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如上述的极柱的电池盖,盖板盖接于所述开口。
[001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上述的动力电池,相邻的所述动力电池通过汇流件电连接。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包括盖板;极柱,设置在所述盖板;汇流件,设置在所述极柱的端面,所述汇流件包括过流部、过渡部及连接部,所述过流部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过渡部连接所述连接部。由于在现有的电池模组中,电芯之间若采用极柱与极柱直接焊接的方式,没有给电芯二元组件使用后期变形留下任何冗余空间;且焊接空间较小,既不利于人工焊接,也不利于机器焊接,因此,将汇流件设置在极柱的端面,满足电池与电池之间焊接后对过流能力的要求,并将极柱与极柱之间的焊接转化为汇流件与汇流件之间的焊接,即对过流部先与极柱预先进行焊接,使得相邻的极柱之间均具有汇流件,然后对两个汇流件进行焊接,即可实现相邻的极柱之间的电连接,避免相邻的极柱之间产生较大的缝隙,保证焊接面始终接触,避免发生拉弧现象,其中,汇流件包括过流部、过渡部及连接部,过流部的两端分别通过过渡部连接连接部,过流部设在极柱的端面,两个电池的连接部互相连接,相邻的两个电池的过流部之间形成有足够的变形空间,在车辆出现碰撞,挤压,冲击等工况后,提供用于变形的冗余空间,有助于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同时,还便于进行焊接操作,降低极柱与极柱之间的焊接难度,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过渡部起到电连接过流部和连接部的作用,确保过流部和连接部之间的稳固性,并与过流部和连接部围成足够的变形空间,有助于提高电池模组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能够保证焊接面的接触面积,避免出现拉弧现象。
附图说明
[0017]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一在焊接后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方式二在焊接后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方式三的过渡部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方式四的过渡部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方式五的过渡部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方式十一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方式十一的两个汇流件连接的示意图。
[0027]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方式十二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方式十二的两个汇流件连接的示意图。
[0029]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30]1-盖板;
[0031]2-极柱;
[0032]3-汇流件;31-过流部;32-过渡部;33-连接部;321-圆弧;322-直线段;
[0033]4-壳体;42-防爆阀;
[0034]Y-宽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35]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技术效果。
[003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7]在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柱的电池盖,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1);极柱(2),设置在所述盖板(1);汇流件(3),设置在所述极柱(2)的端面,所述汇流件(3)包括过流部(31)、过渡部(32)及连接部(33),所述过流部(31)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过渡部(32)连接所述连接部(3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柱的电池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部(32)的一端连接所述过流部(31),所述过渡部(3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接部(33),所述过流部(31)、所述过渡部(32)及所述连接部(33)为一体成型结构。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极柱的电池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部(31)和所述过渡部(32)之间的夹角为α,90
°
≤α≤180
°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极柱的电池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2)的高度为h,所述过流部(31)的厚度为t,所述过渡部(32)的长度为l,在宽度方向(Y)上,相邻的所述汇流件(3)之间的焊接尺寸为w,满足关系式:w=2
·
[h+t+l
·
cos(α-90
°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柱的电池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部(32)包括若干个依次连接的圆弧(321)。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极柱的电池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321)为四分之一圆弧,两个所述圆弧(321)与直线段(322)两端分别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江南邓月飞刘晨南吴问月姜斌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