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检测布赫纳蝗螨的引物探针组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1513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动物卫生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布赫纳蝗螨的引物探针组及其应用,包括正向引物LO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检测布赫纳蝗螨的引物探针组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动物卫生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检测布赫纳蝗螨的引物探针组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人工繁育的熊蜂蜂群广泛应用于世界设施栽培果蔬生产中的授粉环节,其规模繁育的质量与效率是决定成功应用的重要基础。自然条件下,熊蜂蜂王的病虫害可导致蜂王死亡、推迟或不产卵,蜂群不发展,甚至无法成群而影响蜂群的质量。人工繁育熊蜂蜂群时,饲养室相对稳定的环境往往更适宜多种病原物的生长和繁殖。内寄生螨、微孢子虫具有强传染性,是诸多危害熊蜂蜂王及蜂群发育的病虫害中最严重的两类病原(寄生)物。
[0003]布赫纳蝗螨(Locustacurus buchneri,简称L.buchneri)是商业化生产的熊蜂体内经常发生的一种病害,因为商品化生产条件温暖高湿条件有利于该螨的繁殖,而且该螨寄生于熊蜂气囊和气管内,现场查验不易发现其寄生为害。布赫纳蝗螨寄生于熊蜂气囊和气管内,成螨在越冬熊蜂蜂王的气管内越冬,当春季蜂王出巢活动时,布赫纳蝗螨开始产卵发育繁殖。雌成螨可入侵到同巢工蜂气管内产卵为害。布赫纳蝗螨以雌若螨虫态完成寄主间转移行为。雌若螨发育成熟后,从寄主气孔迁出,转移至另一寄主。因此,可以通过被寄生的工蜂误入本地其它蜂群而传到另一蜂群内寄生为害。尤其是在夏季,经常发生工蜂误入其他蜂群内。同时,授粉时通过传染给花器也可传播扩散。该螨可以侵染25种熊蜂及其它种类的昆虫,不同熊蜂种类该螨的寄生率有差异,寄生率最高可达20%。在我国明亮熊蜂和小蜂熊蜂已有寄生报道。据研究表明,该螨是造成北美本地熊蜂数量大幅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该螨如果在我国大范围内定殖寄生为害,对我为本地熊蜂的种群和生物多样性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其潜在经济和生态影响为大。
[0004]目前对于布赫纳蝗螨最常用的检测方法就是光学显微镜观察,由于布赫纳蝗螨个体较大,在光学显微镜下就可以直接观察,简单易行,但是该方法对于初期和轻度的感染容易漏检,所需样本量较大,且容易受其他蜂螨的干扰,无法鉴别其种类,而且实际检测效果主要依靠检测人员的业务水平与经验,具有不稳定性,因此受到很大的局限。
[0005]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核糖体RNA为基础的各种PCR方法越来越多被用于蜂螨的种类鉴别。大部分研究者设计出了可以检测蜂螨的引物,但可以鉴别出蜂螨种类的特异性引物较少。实时荧光PCR方法通过利用荧光探针使特异性进一步增强,直接显示扩增结果,而无需电泳检测,更缩短了检测时间。目前,检测布赫纳蝗螨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布赫纳蝗螨的引物探针组及其应用,能将布赫纳蝗螨与其他熊蜂病原物区分出来,具有优异的特异性。
[0007]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布赫纳蝗螨的引物探针组,包括正向引物LOC-F、反向引物LOC-R和探针,所述正向引物LOC-F的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反向引物LOC-R的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所述探针的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
[0009]作为优选,所述探针的5

端和3

端均采用荧光基团进行修饰。
[0010]作为优选,所述探针的5

端采用荧光基团FAM进行修饰,3

端采用荧光基团BHQ1进行修饰。
[001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的用于检测布赫纳蝗螨的引物探针组在制备布赫纳蝗螨检测试剂盒中的应用。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含有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引物探针组的试剂盒。
[001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布赫纳蝗螨的引物探针组及其应用,包括正向引物LOC-F、反向引物LOC-R和探针,所述正向引物LOC-F的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反向引物LOC-R的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所述探针的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良好的稳定性和特异性:对布赫纳蝗螨的检测具有高度特异性,与其它蜂螨和蜂类病原物无交叉反应,且重复性好;(2)灵敏度高:灵敏度能达到10拷贝/μL;(3)操作简便、快速:整个反应可在1小时内完成。本专利技术可用于布赫纳蝗螨的检测及其熊蜂、蜜蜂的检疫,对该病的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申请的布赫纳蝗螨特异性目的片段PCR扩增后电泳结果;
[0015]图2为实施例4的布赫纳蝗螨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退火温度优化结果;
[0016]图3为实施例5的布赫纳蝗螨标准品荧光PCR的动力学曲线;
[0017]图4为实施例5的布赫纳蝗螨实时荧光PCR扩增的标准曲线;
[0018]图5为实施例6布赫纳蝗螨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特异性测定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布赫纳蝗螨的引物探针组,包括正向引物LOC-F、反向引物LOC-R和探针,所述正向引物LOC-F的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反向引物LOC-R的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所述探针的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
[0020]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探针的5

端和3

端优选均采用荧光基团进行修饰。
[0021]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探针的5

端优选采用荧光基团FAM进行修饰,3

端优选采用荧光基团BHQ1进行修饰。
[002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的用于检测布赫纳蝗螨的引物探针组在制备布赫纳蝗螨检测试剂盒中的应用。
[002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含有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引物探针组的试剂盒。
[002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布赫纳蝗螨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5](1)配置反应体系:2
×
PCRbuffer 9~11μL,24~26mmol/L MgCl21.8~2.2μL,2.4~2.6mmol/L dNTPs 1.4~1.6μL,8~12μmol/L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各0.48~0.52μL,8~12μmol/L探针0.48~0.52μL,4~6U/μL DNA聚合酶0.48~0.52μL,待测样品DNA 1.8~2.2μL,ddH2O 2.4~2.6μL;
[0026](2)反应程序:93~97℃预变性4~6min;然后93~97℃变性4~6s、58~60℃退火延伸28~32s,共35~45个循环,在58~60℃进行单点荧光检测。
[0027]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DNA聚合酶优选为Ex Taq DNA聚合酶。
[0028]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2
×
PCRbuffer的体积优选为10μL。
[0029]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MgCl2的浓度优选为25mmol/L。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检测布赫纳蝗螨的引物探针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正向引物LOC-F、反向引物LOC-R和探针,所述正向引物LOC-F的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反向引物LOC-R的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所述探针的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检测布赫纳蝗螨的引物探针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的5

端和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体银黄嫦娇郑腾田国宁王武军张志灯于师宇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海关技术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