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1386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41
一种机壳,包含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连动组件以及活动板。枢接件包含第一组装部、第二组装部及第三组装部。第一组装部及第二组装部沿第一轴线彼此枢接。第三组装部固定第一组装部。连动组件包含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及推杆。第一连杆枢接第三组装部及第二连杆,且第一连杆沿第二轴线枢接第三组装部。第一轴线不重叠第二轴线。推杆枢接第二连杆。活动板包含板体及固定杆。推杆枢接第二连杆及固定杆。固定杆枢接推杆及固定板体。第一壳体相对第二壳体枢转而打开时,推杆通过固定杆带动活动板的板体分离于基座并使第二壳体的通风口暴露于外。离于基座并使第二壳体的通风口暴露于外。离于基座并使第二壳体的通风口暴露于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壳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机壳,尤其涉及一种包含枢接件的机壳。

技术介绍

[0002]由于目前可携式电脑朝轻薄化的趋势发产,因此可携式电脑中的散热空间往往会受到限制。一般来说,为了扩大可携式电脑的散热空间,传统的可携式电脑除了彼此相枢接的主机体及显示机体之外还会包含枢接式的罩体。这种枢接式的罩体具有彼此相对的活动侧及枢接侧,且枢接侧通过枢接件枢接于主机体远离显示机体的一侧。如此一来,活动测便能于可携式电脑运作时相对主机体枢转而打开,进而扩张可携式电脑的散热空间。
[0003]然而,为了维持罩体及主机体之间的枢接关系,罩体的枢接侧在罩体的活动侧相对主机体枢转而打开时仍须维持在原本的位置。也就是说,当罩体的活动侧相对主机体枢转而打开时,罩体的枢接侧并没有朝远离主机体的方向移动,这使得这种枢接式的罩体难以有效地扩张可携式电脑的散热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机壳,借以有效地扩张机壳的散热空间。
[0005]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公开的机壳包含一第一壳体、一第二壳体、一连动组件以及一活动板。第二壳体包含一基座及一止挡件。第一壳体叠设于基座。基座具有彼此相连通的一容置槽及一通风口。止挡件固定于基座并位于容置槽中。枢接件包含一第一组装部、一第二组装部及一第三组装部。第一组装部固定于第一壳体。第二组装部固定于第二壳体。第一组装部及第二组装部沿一第一轴线彼此枢接而使得第一壳体枢接于第二壳体的基座。第三组装部固定于第一组装部。连动组件包含一第一连杆、一第二连杆及一推杆。第一连杆的相异处分别枢接于第三组装部及第二连杆,且第一连杆沿一第二轴线枢接于第三组装部。第一轴线不重叠于第二轴线。第二连杆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二壳体的基座。推杆枢接于第二连杆。活动板包含一板体及一固定杆。推杆的相异处分别枢接于第二连杆及固定杆。固定杆的相异处分别枢接于推杆及固定于板体。当第一壳体通过枢接件相对第二壳体的基座枢转而打开时,第一壳体通过枢接件的第一组装部及第三组装部带动第一连杆活动,而使第一连杆通过第二连杆带动推杆受止挡件推抵,进而使推杆通过固定杆带动活动板的板体分离于基座并使通风口暴露于外。
[0006]根据本技术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该连动组件还包含一复位件,该复位件位于该第二壳体的该基座的该容置槽中并用以带动该推杆复位而使该活动板靠近该基座。
[0007]根据本技术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该复位件为伸缩弹簧,且该复位件的相对两端分别固定于该第二连杆及该推杆。
[0008]根据本技术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该复位件包含一第一磁体及一第二磁体,该第一磁体固定于该第二连杆且该第二磁体固定于该推杆,该第一磁体相邻于该第二磁体的一侧及该第二磁体相邻于该第一磁体的一侧具有彼此相异的极性,而使得该第二磁体用
以受该第一磁体吸引而带动该推杆复位,进而使该活动板的该板体靠近该基座。
[0009]根据本技术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该第一组装部包含一固定段及一枢接段,该固定段固定于该第一壳体及该枢接段,该枢接段枢接于该第二组装部,该第三组装部固定于该第一组装部的该枢接段。
[0010]根据本技术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该连动组件还包含一安装柱,该第二壳体还包含一安装架,该安装架设置于该基座并具有一滑槽,该安装柱固定于该第二连杆并可滑动地设置于该安装架的该滑槽。
[0011]根据本技术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还包含多个脚垫,该第二壳体的该基座还具有彼此相背对的一顶面及一底面,该第一壳体叠设于该第二壳体的该基座的该顶面,该通风口位于该底面,多个所述脚垫凸设于该基座的该底面并分离于该通风口。
[0012]根据本技术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当该第一壳体通过该枢接件相对该第二壳体的该基座枢转而打开时,该活动板的该板体及该基座的该底面彼此间隔一间隔距离,该脚垫以一凸出距离凸设于该基座的该底面,该凸出距离大于该间隔距离。
[0013]根据本技术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该第二壳体的该基座还具有一第一底面、一第一顶面及一凹槽,该第一底面及该第一顶面彼此背对,该第一壳体叠设于该第二壳体的该第一顶面,该通风口位于该第一底面,该凹槽位于该第一底面,该通风口位于该凹槽并通过该凹槽与该容置槽相连通,该活动板的该板体具有彼此背对的一第二顶面及一第二底面,该第二底面较该第二顶面远离该第一壳体,该活动板的该板体容置于该凹槽中且该第二底面齐平于该第一底面。
[0014]根据本技术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该止挡件介于该推杆及该枢接件的该第一组装部之间,且该推杆枢接于该固定杆之处较该推杆枢接于该第二连杆之处靠近该枢接件的该第一组装部,当该第一壳体通过该枢接件相对该第二壳体枢转而打开时,该推杆靠近该枢接件的一侧受该止挡件推抵。
[0015]根据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机壳,第一组装部及第二组装部沿第一轴线彼此枢接,第一连杆沿第二轴线枢接于固定在第一组装部的第三组装部,且第一轴线不重叠于第二轴线。因此,当第一壳体通过枢接件相对第二壳体的基座枢转而打开时,第一壳体得以通过枢接件的第一组装部及第三组装部带动第一连杆活动。此外,由于第一连杆枢接于第二连杆且推杆枢接于第二连杆,因此第一连杆得以通过第二连杆带动推杆,并得以使该推杆受止挡件推抵。再者,由于固定杆的相异处分别枢接于推杆及固定于活动板的板体,因此推杆得以通过固定杆带动活动板的板体分离于基座并使基座的通风口暴露于外。如此一来,活动板的整个板体便能间隔于基座而有效地扩大机壳的散热空间。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机壳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立体图。
[0017]图2为图1中的机壳的枢接件、连动组件及活动板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18]图3为图1中的机壳的侧剖示视图的局部放大图。
[0019]图4为图1中的机壳处于打开状态的侧剖示视图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5为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机壳处于打开状态的侧视图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6为根据本技术再另一实施例的机壳的侧剖示视图的局部放大图。
[0022]附图标记如下:
[0023]10

机壳
[0024]100

第一壳体
[0025]200

第二壳体
[0026]201

基座
[0027]2010

第一底面
[0028]2011

第一顶面
[0029]2012

容置槽
[0030]2013

凹槽
[0031]2014

通风口
[0032]202

止挡件
[0033]203

安装架
[0034]2030

滑槽
[0035]250

枢接件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壳,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壳体;一第二壳体,包含一基座及一止挡件,该第一壳体叠设于该基座,该基座具有彼此相连通的一容置槽及一通风口,该止挡件固定于该基座并位于该容置槽中;一枢接件,包含一第一组装部、一第二组装部及一第三组装部,该第一组装部固定于该第一壳体,该第二组装部固定于该第二壳体,该第一组装部及该第二组装部沿一第一轴线彼此枢接而使得该第一壳体枢接于该第二壳体的该基座,该第三组装部固定于该第一组装部;一连动组件,包含一第一连杆、一第二连杆及一推杆,该第一连杆的相异处分别枢接于该第三组装部及该第二连杆,且该第一连杆沿一第二轴线枢接于该第三组装部,该第一轴线不重叠于该第二轴线,该第二连杆可滑动地设置于该第二壳体的该基座,该推杆枢接于该第二连杆;以及一活动板,包含一板体及一固定杆,该推杆的相异处分别枢接于该第二连杆及该固定杆,该固定杆的相异处分别枢接于该推杆及固定于该板体;其中,当该第一壳体通过该枢接件相对该第二壳体的该基座枢转而打开时,该第一壳体通过该枢接件的该第一组装部及该第三组装部带动该第一连杆活动,而使该第一连杆通过该第二连杆带动该推杆并得以使该推杆受该止挡件推抵,进而使该推杆通过该固定杆带动该活动板的该板体分离于该基座并使该通风口暴露于外。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该连动组件还包含一复位件,该复位件位于该第二壳体的该基座的该容置槽中并用以带动该推杆复位而使该活动板靠近该基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该复位件为伸缩弹簧,且该复位件的相对两端分别固定于该第二连杆及该推杆。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该复位件包含一第一磁体及一第二磁体,该第一磁体固定于该第二连杆且该第二磁体固定于该推杆,该第一磁体相邻于该第二磁体的一侧及该第二磁体相邻于该第一磁体的一侧具有彼此相异的极性,而使得该第二磁体用以受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轩丞高伟恩
申请(专利权)人:微盟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