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垂直极化单极子笼形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0731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垂直极化单极子笼形天线,包括立柱、多个上拉杆、外圈和多个下拉杆,所述的外圈通过外圈拉杆垂直固定在立柱的外侧,且外圈与立柱同心设置;所述的多个上拉杆一端分别与立柱的一端固定连接,多个上拉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外圈固定连接,多个下拉杆的一端与立柱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多个下拉杆的另一端与外圈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使用立柱、多个上拉杆、外圈和多个下拉杆等结构轻巧的零部件,通过连接结构,形成等效的垂直极化单极子笼形天线,代替纯实心、全金属的垂直极化单极子笼形天线,大大减小了生产成本和安装成本,且外形美观。形成一种结构稳定、简单、电性能良好的垂直极化单极子笼形天线。能良好的垂直极化单极子笼形天线。能良好的垂直极化单极子笼形天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垂直极化单极子笼形天线


[0001]本技术涉及超视距探测及短波跟踪定位
,尤其涉及一种垂直极化单极子笼形天线。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超视距探测及短波距跟踪定位领域中使用的天线主要有以下几种结构形式:
[0003]一是菱形天线,菱形天线是通过4根单导线行波天线,同相叠加而形成最大辐射场在菱形长对角线方向上的单波束。
[0004]二是垂直单极对数周期天线,垂直单极对数周期天线使用对数周期天线对称轴一侧的振子,以垂直极化的形式安装在地面。
[0005]三是双柱天线,双柱天线为前后两个柱子,通过馈电相位差从而完成定向的波束。而在实际使用中,以上三种结构形式在结构性能上均存在某种不足。其中,第一种形式的天线结构不稳定,使用时会引起较大的噪声,从而会影响探测及定位的精度和效果;第二种形式的天线由于采用的振子多,轴线长,所以整体结构较大,且在俯仰面上的波束指向随频率的变化而变化并不明显;第三种天线的馈电网络涉及起来比较复杂,而且实际使用中相比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垂直极化单极子笼形天线,能够保证电性良好的同时,使结构更加稳定和简单。
[0007]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8]一种垂直极化单极子笼形天线,包括立柱、多个上拉杆、外圈和多个下拉杆,所述的外圈通过外圈拉杆垂直固定在立柱的外侧,且外圈与立柱同心设置;所述的多个上拉杆一端分别与立柱的一端固定连接,多个上拉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外圈固定连接,多个下拉杆的一端与立柱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多个下拉杆的另一端与外圈固定连接;所述的上拉杆与下拉杆一一对应设置,且对应上拉杆的另一端与外圈固定位置与对应下拉杆的另一端与外圈固定位置为同一位置。
[0009]所述立柱为金属圆柱体结构。
[0010]所述的立柱的上端、中端及下端的直径大于其它位置的直径,分别用于与上拉杆、下拉杆、外圈拉杆相固定。
[0011]所述外圈为金属圆环面结构。
[001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拉杆、外圈拉杆和下拉杆均为金属圆柱体结构,且末端均设置有便于固定的扁平结构。
[0013]所述的上拉杆和下拉杆各有12根,且均绕立柱外360度呈均匀分布。
[0014]本技术通过使用立柱、多个上拉杆、外圈和多个下拉杆等结构轻巧的零部件,
通过连接结构,形成等效的垂直极化单极子笼形天线,代替纯实心、全金属的垂直极化单极子笼形天线,大大减小了生产成本和安装成本,且外形美观。形成一种结构稳定、简单、电性能良好的垂直极化单极子笼形天线。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所述外圈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如图1、2和3所示,本技术包括立柱1、多个上拉杆3、外圈4和多个下拉杆8,所述的外圈4通过外圈拉杆6垂直固定在立柱1的外侧,且外圈4与立柱1同心设置;所述的多个上拉杆3一端分别与立柱1的一端固定连接,多个上拉杆3的另一端分别与外圈4固定连接,多个下拉杆8的一端与立柱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多个下拉杆8的另一端与外圈4固定连接;所述的上拉杆3与下拉杆8一一对应设置,且对应上拉杆3的另一端与外圈4固定位置与对应下拉杆8的另一端与外圈4固定位置为同一位置。
[0021]上拉杆3固定在立柱1的上端和外圈4上,下拉杆8固定在立柱1的下端和外圈4上,所述的立柱的上端、中端及下端的直径大于其它位置的直径,外圈4是最大外径圆。所述外圈4为金属圆环面结构,过圆心轴线为立柱1。所述上拉杆3、外圈拉杆6和下拉杆8均为金属圆柱体结构,且末端均为扁平结构,分别用于与上拉杆、下拉杆、外圈拉杆相固定。实际使用中可以与各个拉杆末端的扁平结构通过螺栓,连接如果没有这个外圈4,它就会作用晃动。
[0022]所述上拉杆3、外圈拉杆6和下拉杆8各有12根,绕立柱1外360度呈均匀分布。实际应用中也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选择根数,均匀设置即可,数量过少,可能影响效果,过多则增大了整体结构的复杂度。
[0023]所述立柱1上端连接结构2、外圈连接结构5、立柱中端连接结构7和立柱下端连接结构9,结构不相同各有12个,绕立柱1外360度呈均匀分布。
[0024]其中立柱1、上拉杆3、外圈4和下拉杆8,是本技术的基本组成结构。本技术中,立柱1有1个,上拉杆3共有12个,外圈4有1个,下拉杆8共有12个。短波频段天线尺寸大,如果采用纯实心、全金属结构,重量会非常大,安装维护困难。由于天线上的电磁波主要作用的地方在表面处,因此可以不采用实心结构,只采用天线的表面结构,降低天线重量和结构难度。而且短波频段波长较长,可以使用本技术这种较小间距排列布置在天线表
面的拉杆,模拟等效于天线本身。
[0025]上拉杆3和下拉杆8的主要作用是等效于笼形天线的外表面,为主要电性能工作部分。外圈4是本技术的最大外径圆,本技术可以看成是上下两个圆台组成,两个圆台底面相同,主要作用是支撑固定上拉杆3和下拉杆8,外圈4的过圆心轴线为立柱1。上拉杆3和下拉杆8,末端为扁平结构,便于与其他部件的连接,绕立柱1外360度呈均匀分布。立柱1是主要支撑结构,位于本技术的轴线处,其他所有部件均围绕立柱1安装。立柱1的上端、中端及下端尺寸较大,为其他部件的连接提供螺栓孔。
[0026]外圈拉杆6,是本技术的主要辅助支撑结构,末端为扁平结构,便于与其他部件的连接,各有12个, 绕立柱1外360度呈均匀分布。外圈拉杆6的主要作用是,支撑固定上拉杆3和下拉杆8,外圈拉杆6一端固定在外圈4上,一端固定在立柱1上。
[0027]如图所示,实际应用中还包括有立柱上端连接结构2、外圈连接结构5、立柱中端连接结构7、和立柱下端连接结构9,是本技术的主要连接结构,连接各个部件在一起形成本技术,所述的各个连接结构基本不传导电流,本装置中主要是上拉杆和下拉杆传导电流,其余结构主要起固定作用:立柱1为龙骨作用;大圆圈即外圈4起固定作用及定位作用,要不然各个拉杆会晃来晃去的,拉杆交点也会变化;其他斜拉杆均也为固定作用,抑制拉杆晃动,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适当的变化设置。具体的:
[0028]立柱上端连接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垂直极化单极子笼形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多个上拉杆、外圈和多个下拉杆,所述的外圈通过外圈拉杆垂直固定在立柱的外侧,且外圈与立柱同心设置;所述的多个上拉杆一端分别与立柱的一端固定连接,多个上拉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外圈固定连接,多个下拉杆的一端与立柱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多个下拉杆的另一端与外圈固定连接;所述的上拉杆与下拉杆一一对应设置,且对应上拉杆的另一端与外圈固定位置与对应下拉杆的另一端与外圈固定位置为同一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垂直极化单极子笼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为金属圆柱体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旭博买鹏关梦然刘茂全李会莲赵志华杜保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