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污泥脱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0425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污泥脱水装置,包括压滤机,所述压滤机上设置有进料口以及压滤出泥口,所述压滤机内包括传送组件、下压滤网组件、上压滤网组件,所述传送组件包括水平运送的运送段以及倾斜设置的运送挤压段,所述下压滤网组件包括下滤网,所述下滤网配合所述运送挤压段设置有固定挤压段,所述上压滤网组件设置于所述传送组件与所述下压滤网组件之间,且所述上压滤网组件包括上滤网,且所述压滤机内设置有压滤调节机构,所述上滤网与所述下滤网贴合挤压通过所述压滤调节机构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可以进行压紧调节的压滤调节机构,完成对带式压滤机挤压区长度的调整,从而实现对脱水效果的灵活控制,提高污泥的脱水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污泥脱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污泥脱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我国目前市场上主要的污泥脱水设备以板框压滤机、带式压滤机、离心挤压脱水机三大污泥脱水设备为主流设备,而其中带式压滤机、离心挤压脱水机设备对我国现有的污水系统所产生的污泥含水率都在75

90%的范围内,含水率过高造成了我国污泥处置行业污泥后续处置难度大的问题。但目前的带式压滤机框架设计不够合理,而且不便于维修,接触水的部件使用一段时间以后容易生锈。压滤机污泥的处理量较小,滤网使用一段时间以后会堵塞。
[0003]针对上述问题,公布号为CN107088326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带式压滤机,包括脱水机架、减速机、主动转辊,脱水机架的前侧底部设置成斜面,脱水机架的两一侧上部高于脱水机架本体,且通过多条气缸推动有安装上网带转辊的摆臂,并在脱水机架的这端顶部安装减速机,减速机通过链条带动其底部的主动转辊转动,上网带经过各条上网带转辊以及主动转辊,下网带则经过各条下网带转辊和主动转辊,使下网带、上网带重叠的部位形成T形,进泥槽位于下网带上方的一端,进泥槽下方的下网带下方设置有第二接水盒,减速机下方的上网带转辊的上网带上,以及主动转辊上的下网带分别设置通过弹簧压紧的刮刀,上网带上部分之间的脱水机架上设置有朝向上网带的喷水管。污泥流入带式污泥压滤机,经进泥槽落到下网带的上部分,下网带、上网带同时经过第一接水盘上方的挤压网带转辊,此时下网带、上网带重叠的部位形成T形,且挤压网辊之间形成“S”压榨段,污泥进入“S”压榨段被进一步的压滤。
[0004]上述方案仍存在以下不足:带式压滤机挤压区的长度不够,脱水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污泥脱水装置,通过设置可以进行压紧调节的压滤调节机构,完成对带式压滤机挤压区长度的调整,从而实现对脱水效果的灵活控制,提高污泥的脱水效果。
[0006]本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一种高效污泥脱水装置,包括压滤机,所述压滤机上设置有进料口以及压滤出泥口,所述压滤机内包括传送组件、下压滤网组件、上压滤网组件,所述传送组件包括水平运送的运送段以及倾斜设置的运送挤压段,所述下压滤网组件包括下滤网,所述下滤网配合所述运送挤压段设置有固定挤压段,所述上压滤网组件设置于所述传送组件与所述下压滤网组件之间,且所述上压滤网组件包括上滤网,且所述压滤机内设置有压滤调节机构,所述上滤网与所述下滤网贴合挤压通过所述压滤调节机构设置。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送组件的水平运送段可以承接从预脱水出泥口排出的污泥并将污泥运送至运送挤压段,污泥在运送挤压段和固定挤压段的贴合挤压下实现在压
滤机中的第一次压滤脱水,之后污泥会进入上滤网和下滤网之间,并在上滤网和下滤网的压合下进入压滤调节机构中进行第二次压滤出水。通过两次出水压滤可以将污泥中未在预脱水装置中脱去的游离水以及附着在污泥表面的水分进一步除去,从而降低污泥的含水率。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滤调节机构包括与所述压滤机固定连接的调节架,所述调节架上间隔设置有若干调节辊,所述调节辊两端均连接有转动轴座,且所述调节架上对应所述转动轴座位置设置有主动调节液压缸,所述主动调节液压缸输出端与所述转动轴座固定连接,且所述上滤网与所述下滤网进入所述压滤调节机构时贴合为一体形成调节挤压段,所述调节挤压网段呈S形绕过若干所述调节辊侧壁设置。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辊在主动调节液压缸的带动下可以实现高度的自由调节,这就使得相邻调节辊之间的间距可以自由增大或减小,当相邻调节辊之间的间距增大时,由上滤网和下滤网贴合组成的调节挤压段会在调节辊的作用下张紧,并且由于相邻调节辊之间的距离增大导致调节挤压段的挤压路径变长,使污泥可以进行更长时间的挤压过滤,从而提高调节挤压段的除水效率,同时因为可以任意调节相邻调节辊之间的间距,从而使得可以自由控制挤压调节段的张紧度以及挤压路径的长度,从而使调节挤压段的除水效率可以自由控制。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压滤网组件与所述下压滤网组件均包括辅助张紧组件,所述辅助张紧组件包括与所述压滤机固定连接的承载架,所述调节架两端转动连接有固定辊,所述固定辊之间设置有用于收卷所述上滤网和所述下滤网的折叠架。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辅助张紧机构可以配合压滤调节机构对上滤网以及下滤网实现张紧和放松,压滤调节机构中的调节辊之间的间距增大时,上滤网与下滤网均处于张紧状态,并且需要向压滤调节机构中补充一定长度的上滤网和一定长度的下滤网用于弥补调节挤压段在相邻调节辊之间的长度,此时辅助张紧机构中的折叠架处于拉伸状态;当相邻调节辊之间的距离发生减小时,上滤网和下滤网处于松弛状态,此时折叠架收缩使上滤网和下滤网在相同位移的情况下增大了路径的长度,从而对上滤网和下滤网产生收缩拉紧,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折叠架包括若干张紧辊,任意相邻所述张紧辊同侧端部均转动连接有连接板,且靠近所述固定辊一侧的连接板与所述承载架之间设置有辅助调节液压缸,所述辅助调节液压缸输出端与靠近所述固定辊的连接板铰接设置。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张紧辊的设置可以使上滤网和下滤网进行S形绕行,方便了折叠架在收缩或伸长时对上滤网以及下滤网的长度调节,辅助调节液压缸的设置可以起到固定折叠架折叠位置的作用。
[001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载架上设置有滑移槽,所述连接板配合所述滑移槽设置有滑移块,所述滑移块与所述连接板转动连接。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移槽与滑移块的设置为承载架的移动提供了导向承载位置,避免了折叠架在移动过程中出现位置偏移的情况发生。
[001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滤网组件以及所述下滤网组件均包括挤水组件,所述挤水组件包括若干挤水辊,所述上滤网以及所述下滤网从若干所述挤水辊之间的缝隙穿过。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污泥脱水过程中,从污泥脱出的水分会被上滤网和下滤网部分吸收,集水组件通过挤水辊的挤压在上滤网和下滤网再次接触到污泥之前将上滤网和下滤网中的水分进行挤出。
[001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滤机内底壁设置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一端与设置有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穿过所述压滤机与外界联通设置。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水槽的设置可以方便对污泥压滤过程中挤出的水分进行收集,水分收集之后最终沿出水管道流至外界。
[002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压滤网组件的回转端部与所述压滤出泥口正对设置,且所述压滤出泥口处设置有刮泥板,所述刮泥板与所述下压滤网组件抵接设置。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刮泥板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将下压滤网上运输出来的污泥从下压滤网上刮掉,另一方面可以为污泥朝向送泥管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污泥脱水装置,包括压滤机(3),所述压滤机(3)上设置有进料口以及压滤出泥口(34),所述压滤机(3)内包括传送组件(31)、下压滤网组件(32)、上压滤网组件(33),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组件(31)包括水平运送的运送段(311)以及倾斜设置的运送挤压段(312),所述下压滤网组件(32)包括下滤网(321),所述下滤网(321)配合所述运送挤压段(312)设置有固定挤压段(322),所述上压滤网组件(33)设置于所述传送组件(31)与所述下压滤网组件(32)之间,且所述上压滤网组件(33)包括上滤网(331),且所述压滤机(3)内设置有压滤调节机构(4),所述上滤网(331)与所述下滤网(321)贴合挤压通过所述压滤调节机构(4)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污泥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滤调节机构(4)包括与所述压滤机(3)固定连接的调节架(41),所述调节架(41)上间隔设置有若干调节辊(42),所述调节辊(42)两端均连接有转动轴座(44),且所述调节架(41)上对应所述转动轴座(44)位置设置有主动调节液压缸(43),所述主动调节液压缸(43)输出端与所述转动轴座(44)固定连接,且所述上滤网(331)与所述下滤网(321)进入所述压滤调节机构(4)时贴合为一体形成调节挤压段(8),所述调节挤压网段呈S形绕过若干所述调节辊(42)侧壁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污泥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滤网组件(33)与所述下压滤网组件(32)均包括辅助张紧组件(9),所述辅助张紧组件(9)包括与所述压滤机(3)固定连接的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楚作冉楚二鹏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华中环保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