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圈图像识别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60303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圈图像识别检测系统,包括工作台、两组抓料组件、两组盛料组件及图像获取组件;抓料组件包括爪体及三维移动平台(9);爪体设于三维移动平台处;三维移动平台位于工作台上方;两组盛料组件分别位于两组抓料组件之下;盛料组件包括待检测料台、合格料台、不合格料台;图像获取组件包括托台直线移动滑台、线圈托台、顶面相机、两个底面相机及两个侧面相机;托台直线移动滑台位于两组盛料组件之间,且滑动方向为往返于两组盛料组件的方向;两个侧面相机分别位于托台直线移动滑台两侧处;顶面相机设于两个侧面相机之间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实现了机械化检测过程、成本低、效率高的优点。效率高的优点。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圈图像识别检测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线圈检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圈图像识别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工件在完成绕线工序形成成品线圈后,需要进行质量检测,观察成品线圈的绕线情况,将不合格的产品剔除,再将合格的产品销售。
[0003]目前对成品线圈的质量检测全程依靠人工,主要包括取件、人眼观察、分类,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及时间,成本较高,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需要提供一种线圈图像识别检测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线圈检测全过程都依靠人工,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专利技术人提供了一种线圈图像识别检测系统,包括工作台、两组抓料组件、两组盛料组件及图像获取组件;
[0006]两组抓料组件均设置于工作台处;抓料组件包括爪体及三维移动平台;所述爪体设置于三维移动平台处,用于拿取线圈;所述三维移动平台位于工作台上方,用于驱动爪体竖向移动以取放线圈,及平面移动以运送线圈;
[0007]两组盛料组件均设置于工作台处,且分别位于两组抓料组件之下;盛料组件包括待检测料台、合格料台、不合格料台;
[0008]所述图像获取组件包括托台直线移动滑台、线圈托台、顶面相机、两个底面相机及两个侧面相机;两个底面相机分别与两个盛料组件相邻设置,且底面相机的镜头朝上设置;托台直线移动滑台位于两组盛料组件之间,且滑动方向为往返于两组盛料组件的方向;两个侧面相机分别位于托台直线移动滑台滑动方向的两侧处,且两个侧面相机的镜头正对设置;顶面相机设置于两个侧面相机之间的上方,且顶面相机朝下设置;线圈托台设置于托台直线移动滑台处。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盛料组件还包括第一回转机构;所述待检测料台的两端分别放置有待检测料盘;待检测料台通过第一回转机构设置于工作台处,所述第一回转机构用于驱动待检测料台旋转,以更换供料的待检测料盘。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盛料组件还包括料台照明组件;所述待检测料台及待检测料盘的材料为透光材料;所述料台照明组件设置于待检测料台的一端之下,以照亮待检测料台及待检测料盘。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盛料组件还包括第二回转机构;所述合格料台的两端分别放置有合格料盘;合格料台通过第二回转机构设置于工作台处,所述第二回转机构用于驱动合格料台旋转,以更换用以盛料的合格料盘。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爪体为气爪,所述气爪包括气腔及四根气管;四根气管均竖向连接于气腔之下,四根气管均与气腔连通,且四根气管的气嘴平齐设
置,用于分别吸住线圈的四个夹角处。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抓料组件还包括旋转驱动机构;所述旋转驱动机构与爪体传动连接,用于驱动爪体旋转,以使四根气管分别对准线圈的四个夹角处。
[00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爪体通过爪架设置于三维移动平台处;所述爪体可竖向旋转地设置于爪架处;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设置于爪架处,且与爪体传动连接。
[001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线圈托台设置有两个,两个线圈托台均设置于托台直线移动滑台处,且两个线圈托台分别与两组盛料组件相邻,于托台直线移动滑台带动下交替移动至两个侧面相机之间。
[001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底面相机、顶面相机的镜头处均设置有相机照明组件。
[001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图像获取组件还包括两个料台相机及控制器;两个料台相机分别位于两个待检测料台之上,且料台相机的镜头朝向待检测料台,用以获取待检测料台所平放的线圈的图像;所述控制器与料台相机、抓料组件连接,用于根据料台相机获取的图像,控制三维移动平台驱动爪体移动至待检测料台所平放的某一个线圈之上,并抓取爪体之下的线圈。
[0018]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线圈图像识别检测系统,通过两组抓料组件的爪体先后拿取各自下方放置于待检测料台上的线圈,通过三维移动平台驱动爪体移动至底面相机之上,待底面相机拍摄图片后,且通过图片观察线圈是否合格,若合格,则托台直线移动滑台朝靠近先拿取线圈的爪体的所在方向,带动托台移离两个侧面相机之外,与此同时,继续通过三维移动平台驱动先拿取线圈的爪体移动,直至该爪体将线圈移至线圈托台之上,爪体松开线圈;托台直线移动滑台带动托台移至两个侧面相机之间,待顶面相机及两个侧面相机均拍摄完图片,则托台直线移动滑台再次朝靠近先拿取线圈的爪体的所在方向,带动托台移离两个侧面相机之外,先拿取线圈的爪体将线圈托台上的线圈取下,接着则托台直线移动滑台朝靠近后拿取线圈的爪体的所在方向,在此过程中,后拿取线圈的爪体的工作过程则和上述的先拿取线圈的工作过程一致。先后拿取线圈的爪体均在将线圈从线圈托台处取下后,根据线圈是否合格,将线圈放置到合格料台或不合格料台处,然后重新拿取新的待检测线圈以循环上述过程,则实现了通过机械来完成流水化的检测动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涉及的线圈图像识别检测系统的结构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涉及的盛料组件及图像获取组件的结构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涉及的盛料组件及部分图像获取组件的结构图;
[0022]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涉及的部分图像获取组件的结构图;
[0023]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涉及的顶面相机及料台相机的安装图;
[0024]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涉及的抓料组件的结构图;
[0025]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涉及的爪体及旋转驱动机构的连接结构图;
[0026]图8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涉及的爪体及竖向滑台的连接结构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1、工作台;
[0029]2、待检测料台;
[0030]3、第一回转机构;
[0031]4、料台照明组件;
[0032]5、合格料台;
[0033]6、第二回转机构;
[0034]7、不合格料台;
[0035]8、爪体;800、气腔;801、气管;
[0036]9、三维移动平台;900、横向滑台;901、纵向滑台;902、竖向滑台;
[0037]10、移动平台支架;
[0038]11、爪架;
[0039]12、旋转电机;
[0040]13、线圈托台;
[0041]14、托台直线移动滑台;
[0042]15、底面相机;
[0043]16、顶面相机;
[0044]17、侧面相机;
[0045]18、相机照明组件;
[0046]19、料台相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圈图像识别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两组抓料组件、两组盛料组件及图像获取组件;两组抓料组件均设置于工作台处;抓料组件包括爪体及三维移动平台;所述爪体设置于三维移动平台处,用于拿取线圈;所述三维移动平台位于工作台上方,用于驱动爪体竖向移动以取放线圈,及平面移动以运送线圈;两组盛料组件均设置于工作台处,且分别位于两组抓料组件之下;盛料组件包括待检测料台、合格料台、不合格料台;所述图像获取组件包括托台直线移动滑台、线圈托台、顶面相机、两个底面相机及两个侧面相机;两个底面相机分别与两个盛料组件相邻设置,且底面相机的镜头朝上设置;托台直线移动滑台位于两组盛料组件之间,且滑动方向为往返于两组盛料组件的方向;两个侧面相机分别位于托台直线移动滑台滑动方向的两侧处,且两个侧面相机的镜头正对设置;顶面相机设置于两个侧面相机之间的上方,且顶面相机朝下设置;线圈托台设置于托台直线移动滑台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图像识别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料组件还包括第一回转机构;所述待检测料台的两端分别放置有待检测料盘;待检测料台通过第一回转机构设置于工作台处,所述第一回转机构用于驱动待检测料台旋转,以更换供料的待检测料盘。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图像识别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料组件还包括料台照明组件;所述待检测料台及待检测料盘的材料为透光材料;所述料台照明组件设置于待检测料台的一端之下,以照亮待检测料台及待检测料盘。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图像识别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料组件还包括第二回转机构;所述合格料台的两端分别放置有合格料盘;合格料台通过第二回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霖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可源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