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印机自动控制图象黑度的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0290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复印机自动控制图象黑度的方法及装置,其中:当调色剂的微粒在显影期间从显影滚筒被传动到感光鼓时引起电流流动,检测其电流值,并利用所检测的电流值来控制调色剂的供给量.(*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论及了复印机自动控制图象黑度的方法。二元型干式显影剂静电复印机在工作过程中,要消耗显影剂中的调色剂。因此,为了要使复印图象的黑度始终保持恒定,必须检测显影剂中调色剂的量是否符合规定值。当显影剂中的调色剂的量低于规定值时,需添加调色剂。 本
已有控制复印机调色剂剂量的几种方法。 常规方法的典型一例是,让形成潜象的斑点形显影区靠近感光鼓,或者靠近显影滚筒。显影区被显影时,同时也就利用光学法检测了所显影的显影区的反射光密度。然后,利用所测定的值,按照使反射光密度始终保持恒定的方法来控制调色剂的供给量。 在另一实例中,在显影装置中装一个检测导磁率的检测器,用以检测显影剂的导磁率。调色剂的供给量就按照使检测的导磁率一直保持恒定值的方法进行控制。 再一个实例中,通过检测感光鼓表面的电位变化量、光学系统的光量变化量和复印纸基本黑度,利用检测的值和放电电流来控制调色剂的供给量。这种方法一般都用于某些高级复印机。 上述任何一种常规方法,都不检测显影期间调色剂的实际消耗量,因此,调色剂的供给量容易多于调色剂的消耗量或者少于调色剂的消耗量,这样就不可能非常精确地控制图象的黑度。此外,因为常规方法所用的检测装置比较复杂,而且制造成本高,所以,用常规方法控制调色剂的供给量是不利的。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消除上述用常规方法控制调色剂供给量所存在的问题。 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和其它目的已通过设计复印机自动控制图象黑度的方法达到。根据本专利技术,这种方法就是,通过曝光,在感光鼓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象被显影滚筒(显影偏压源将显影偏压加到该滚筒上)显影之前,先利用装在显影偏压供给电路中的电流检测电路检测感光鼓无图象区和显影滚筒之间的漏泄电流,将其作为基准值。然后,用电流检测电路检测在显影滚筒对感光鼓的图象区进行显象时引起的漏泄电流,从而,获得第一个电流值。为了检测调色剂的消耗量,从所获得的第一个电流值中减去基准电流值,将其所得的结果作为第二个电流值,调色剂的供给量就利用这种第二个电流值进行控制。 通过阅读下列详细的说明及附图,就可清楚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原理和效用。 在本文的几个附图中,图1是一幅说明性的附图,它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复印机采用自动控制图象黑度的方法时,其构件的配置情况。 图2也是一幅说明性的附图,它是方块图的一部分,示出了复印机的显影装置和控制显影装置的控制系统。 图3是一幅说明复印机工作的流程图。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将参照附图加以说明。 图1表示一台按照本专利技术,使用自动控制图象黑度方法的复印机。在该图中,参考数字1标示一个感光鼓;参考数字2标示一个充电装置,该充电装置用来给感光鼓1的表面充电;参考数字3标示一个在感光鼓1表面上形成潜象的光学系统,例如聚光纤维透镜SELFOC lens。潜象由显影装置4显影。传递装置5将显影的图象传递到由复印机供给装置(图上未示出)供给的复印纸6上。复印纸6由传输装置7传送到定影装置,在此,将复印纸6上的调色剂图象定影在复印纸6的表面上。然后,用清除装置8除去感光鼓1表面上剩余的调色剂。 另一方面,显影装置4还有一个外罩4a,罩内,在靠近感光鼓1的位置装一个显影滚筒10,该显影滚筒的结构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它含有一个里面排列磁极的磁性滚筒10a和一个套筒10b,该套筒按箭头所示的方向,绕着磁性滚筒10a转动。在磁性滚筒10a的磁作用下,附着在套筒10b表面上的显影剂在用调整杆11将其高度调到预定的高度之后,可接触到感光鼓1,这样,就能对感光鼓表面上的潜象进行显影。 混合辊14装在外罩4a中,它适合于把从套筒10b上清除下的显影剂与外罩4a中的显影剂混合,以及适合把外罩4a中的显影剂与调色剂进行混合,该调色剂是由调色剂的螺旋送料器13从调色剂瓶12中新供给的。显影剂中含有调色剂和铁粉,调色剂经显影滚筒10传送在感光鼓1上。铁粉仍留在外罩4a中。经过几次显影之后,外罩4内的显影剂中的调色剂比率降低。为了把调色剂从调色剂瓶12供给到外罩4a中,将调色剂螺旋供料器连接到驱动电机13a(例如步进电机)上,调色剂的供给量按下述方法控制调色剂供给量的控制方法也按照图3的流程图加以说明。 正象图2所示的那样,利用显影偏压源15将显影偏压加到显影滚筒10上。电流检测电路17设置在线16上,显影偏压源15通过线16连接到显影滚筒上。在显影期间,电流检测电路17工作,检测由于调色剂从显影滚筒10传送到感光鼓1产生的电流。一般来说,在光敏滚筒1和显影滚筒10之间有一个大小为1.0~1.5毫米的间隙,如图2所示。显影期间,该间隙之间充满显影剂。该显影剂由足够高绝缘电阻的载体和足够高绝缘电阻的调色剂组成。调色剂通过与载体摩擦产生静电电荷,被吸附到充有电荷的载体上。在此情况下,调色剂和载体都按上述的摩擦方式充电,并处于电平衡状态。但是,当显影剂与已形成静电潜象的感光鼓1表面接触时,便把潜象充电量对应数量的上色剂从显影剂传送到感光鼓1上。结果,显影滚筒10的电荷减少,其减少的量跟所传送的调色剂电荷量一样多。为了补充这种减少的电荷量,电流从显影偏压源15流到显影滚筒10上,同时利用电流检测电路17检测此电流。 在一般情况下,加到显影滚筒10上的显影偏压的量值为200伏~500伏,感光鼓1和显影滚筒10之间间隙充满的显影剂电阻为109~1010欧姆或者更高些。因此,在加显影偏压时,漏泄电流的量值大约为0.2微安~0.05微安。然而,即便在感光鼓1还没有被显影的情况下,因为剩余电位(或者感光鼓1的基本电位)和显影偏压(或者感光层特殊电阻和感光鼓1与显影滚筒10电极区之间显影剂特殊电阻的混合电阻,其量值为几百兆欧~几千兆欧)之间存在电位差,于是,产生一个小的漏泄电流从显影滚筒10流到感光鼓1上。不过调整显影偏压可以改变这种漏泄电流。上面介绍的漏泄电流以及由于显影剂引起的漏泄电流都由电流检测电路17检测。因为调色剂不断消耗,因此,为了只检测由调色剂流动而引起的电流,必须减去漏泄电流。 当按起动按钮来进行复印操作时,第一步需起动感光鼓1的驱动系统;第二步使无图象区充电和用光学方法放电;第三步,起动显影装置4,并将显影装置4的“接通”信号加到电流检测电路17上,以便使其处于无载工作状态。 第4步,当无图象区进入显影范围时,电流检测电路17就检测小的漏泄电压(该漏泄电压由已经过光学放电的感光鼓1表面的剩余电位和加到显影滚筒10上的显影偏压之间的电位差感应引起),并自动调整零位,以便使小的漏泄电压等于基准值。 第5步,图象区进入显影范围,进行设定基准值,将基准值(零电平)加入运算电路19。 第6步,电流检测电路17检测图象区的电流,用电压转换电路18将检测的电流值转换为电压信号,并将该电压信号加到运算电路19上。因为在显影过程中要消耗调色剂,所以,计算从检测值中减去基准值后的剩余值,将此作为所提供的电流值,然后,将该电流值加给调色剂供给控制电路20。调色剂供给控制电路20将控制信号加给驱动电动机13a,以便从调色剂瓶12中把与所加电流值对应的调色剂加给显影装置4。结果,驱动马达13a驱动调色剂的螺旋供料器13,以便把跟显影期间消耗的调色剂量对应的调色剂加给显影装置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印机自动控制图象黑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曝光在感光鼓1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象用显影滚筒10显影之前,显影偏压源15在该滚筒上加显影偏压,先用位于显影偏压供给电路中的电流检测电路17检测检测上述感光鼓1的无图象区和上述显影滚筒10之 间的漏泄电流,将其作为基准值,通过用上述电流检测电路17检测上述显影滚筒10对上述感光鼓1的图象区进行显影过程中引起的漏泄电流,来获得第一个电流值,为了检测调色剂的真实消耗量,从上述的第一个电流值中减去上述的基准电流值,将所得的值作 为第二个电流,调色剂的供给量就利用这种第二个电流进行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85-1-8 446/19851.一种复印机自动控制图象黑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曝光在感光鼓1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象用显影滚筒10显影之前,显影偏压源15在该滚筒上加显影偏压,先用位于显影偏压供给电路中的电流检测电路17检测上述感光鼓1的无图象区和上述显影滚筒10之间的漏泄电流,将其作为基准值,通过用上述电流检测电路17检测上述显影滚筒10对上述感光鼓1的图象区进行显影过程中引起的漏泄电流,来获得第一个电流值,为了检测调色剂的真实消耗量,从上述的第一个电流值中减去上述的基准电流值,将所得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新井明雄荻田雄辅田村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全碌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