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0188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充电装置,所述的充电装置包括充电底座、定位孔和磁铁,所述的充电底座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充电凹槽;所述的定位孔设置在所述的充电凹槽的槽底的第一端上,且所述的定位孔供所述的第一定位件插入;所述的磁铁固定在所述的定位孔的下方,且所述的磁铁与所述的第一定位件磁吸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定位孔和磁铁来固定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设备,轻松一推即可将所述的穿戴电子设备从所述的充电底座内推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可穿戴电子设备与所述的充电底座不易分离,从而导致可穿戴电子设备从充电底座上取出不便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定位牢固、取出方便快捷、使用体验好的技术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充电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充电
,尤其涉及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可穿戴电子设备(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或健康监测仪),内置可充电电池为设备的系统电路供电,并可以利用外置的充电器为可充电电池充电蓄能。
[0003]目前的充电器一般采用充电底座,充电底座包括放置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台面,台面上设有充电柱,将可穿戴电子设备放置在台面上后,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充电电极会与充电柱接触导通,继而使充电电流通过充电柱和充电电极引入到可穿戴电子设备内部电路,从而为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可充电电池充电。
[0004]为了防止可穿戴电子设备与充电柱脱落,充电底座上需要设置定位结构,但现有的定位结构大都采用卡扣结构,这使得可穿戴电子设备与所述的充电底座不易分离,从而使得可穿戴电子设备从充电底座上取出不便。
[0005]因此,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0006]由于现有的可穿戴电子设备与所述的充电底座采用的定位结构使得可穿戴电子设备与所述的充电底座不易分离,从而导致可穿戴电子设备从充电底座上取出不便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充电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现有的可穿戴电子设备与所述的充电底座采用的定位结构使得可穿戴电子设备与所述的充电底座不易分离,从而导致可穿戴电子设备从充电底座上取出不便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可容纳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设备进行充电的充电凹槽,初步定位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设备,再通过设置定位所述的第一定位件的定位孔,并用磁铁固定,进一步定位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设备,从而以防止所充电时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设备从所述的充电底座内滑脱,当需要将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设备从所述的充电底座内取出时,用手指推动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设备向所述的定位孔方向滑动,即可将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设备从所述的充电凹槽内推出,实现了定位牢固、取出方便快捷、使用体验好的技术效果。
[000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充电装置,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设备的一面上间隔设有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和充电电极,且所述的第一定位件具有磁性,所述的充电装置包括:
[0009]充电底座,所述的充电底座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充电凹槽;
[0010]定位孔,所述的定位孔设置在所述的充电凹槽的槽底的第一端上,且所述的定位孔供所述的第一定位件插入;
[0011]磁铁,所述的磁铁固定在所述的定位孔的下方,且所述的磁铁与所述的第一定位件磁吸配合。
[0012]优选地,所述的充电装置还包括滑轨,所述的滑轨设置在所述的充电凹槽的槽底的第二端上,所述的滑轨自所述的第二端向所述的第一端延伸,且所述的滑轨用于供所述的第二定位件滑动。
[0013]优选地,所述的充电凹槽的第一端的槽底为平面底,第二端的槽底为坡面底,且所述的坡面底自所述的第二端向所述的第一端倾斜向上延伸,以在所述的第二定位件沿着所述的滑轨向所述定位孔方向滑动时,带动所述的第一定位件与所述的定位孔分离。
[0014]更优选地,所述的充电装置还包括导出斜面,所述的导出斜面设置在所述的充电凹槽的槽底上,所述的导出斜面的入口端与所述的滑轨连接,所述的导出斜面的出口端延伸至所述的平面底上,且所述的导出斜面自所述的入口端向所述的出口端倾斜向上延伸,以引导所述的第二定位件滑出所述的滑轨。
[0015]优选地,所述的充电装置还包括底板,所述的底板设置在所述的充电底座的底面上,所述的磁铁固定在所述的底板上,且所述的底板上设有防滑条。
[0016]优选地,所述的充电装置还包括充电模块,所述的充电模块设置在所述的充电底座内,所述的充电模块的一端通过外接于所述充电底座的导线与USB接口电连接,所述的充电模块的另一端与充电柱电连接,所述的充电柱固定在所述的底板上,所述的充电柱贯穿所述的充电凹槽的槽底并用于与所述的充电电极接触,以向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设备传送充电电流。
[0017]更优选地,所述的充电凹槽的槽底上设有供所述的充电柱贯穿的通孔,且所述的通孔位于所述的滑轨和所述的定位孔之间。
[0018]优选地,所述的底板与所述的充电底座卡扣配合,所述的底板的两侧分别设有竖直向所述的充电底座内延伸的弹片,所述的弹片上设有卡口,所述的充电底座内设有可与所述的卡口卡扣配合的卡头。
[0019]更优选地,所述的底板的一端还设有插头,所述的充电底座的一端内设有插槽,所述的插头与所述的插槽卡扣配合。
[0020]优选地,所述的底板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磁铁的固定台,所述的固定台将所述的磁铁顶紧在所述的定位孔下方。
[0021]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022]1、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可容纳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设备进行充电的充电凹槽,初步定位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设备,再通过设置定位所述的第一定位件的定位孔,并用磁铁固定,进一步定位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设备,从而以防止所充电时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设备从所述的充电底座内滑脱。在需要将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设备从所述的充电底座内取出时,用手指推动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设备向所述的定位孔方向滑动,克服所述的磁铁对所述第一定位件的磁力,驱动所述的第一定位件与所述的定位孔分离,即可使得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设备与所述的充电凹槽完全分离,轻松一推即可取出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设备,非常方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现有的可穿戴电子设备与所述的充电底座采用的定位结构使得可穿戴电子设备与所述的充电底座不易分离,从而导致可穿戴电子设备从充电底座上取出不便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定位牢固、取出方便快捷、使用体验好的技术效果。
[0023]2、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滑轨能辅助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设备滑动更加平稳,在需要将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设备从所述的充电底座内取出时,用手指推动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设备向所述的定位孔方向滑动,所述的第二定位件沿着所述的滑轨向所述的定位孔方向滑动,克服所述的磁铁对所述第一定位件的磁力,并带动所述的第一定位件与所述的定位孔分离,所述的第二定位件从所述的滑轨内滑出后,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设备即可与所述的充电凹槽完全分离,所述的滑轨使得推动更加轻松顺滑,使用体验好。
[0024]3、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充电凹槽的第二端的槽底为坡面底,在正常充电的情况下,所述的第二定位件未插入所述的滑轨中,在需要推出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设备时,所述的第二定位件会被压入所述的滑轨内并沿着所述的滑轨滑动,且由于所述的第二定位件的滑动轨迹是逐渐上升的,利于所述的第一定位件从所述的定位孔内抬起,从而与所述的定位孔分离。
[0025]4、本申请实施例设有引导斜面,当所述的第二定位件滑动至所述滑轨的末端时,所述的引导斜面能辅助所述的第二定位件脱离所述的滑轨,从而利于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设备整体与所述的充电底座顺滑分离。
[0026]5、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充电装置,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设备的一面上间隔设有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和充电电极,且所述的第一定位件具有磁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电装置包括:充电底座,所述的充电底座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充电凹槽;定位孔,所述的定位孔设置在所述的充电凹槽的槽底的第一端上,且所述的定位孔供所述的第一定位件插入;磁铁,所述的磁铁固定在所述的定位孔的下方,且所述的磁铁与所述的第一定位件磁吸配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电装置包括滑轨,所述的滑轨设置在所述的充电凹槽的槽底的第二端上,所述的滑轨自所述的第二端向所述的第一端延伸,且所述的滑轨用于供所述的第二定位件滑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电凹槽的第一端的槽底为平面底,所述的充电凹槽的第二端的槽底为坡面底,且所述的坡面底自所述的第二端向所述的第一端倾斜向上延伸,以在所述的第二定位件沿着所述的滑轨向所述定位孔方向滑动时,带动所述的第一定位件与所述的定位孔分离。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电装置还包括导出斜面,所述的导出斜面设置在所述的充电凹槽的槽底上,所述的导出斜面的入口端与所述的滑轨连接,所述的导出斜面的出口端延伸至所述的平面底上,且所述的导出斜面自所述的入口端向所述的出口端倾斜向上延伸,以引导所述的第二定位件滑出所述的滑轨。5.如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文理
申请(专利权)人:智纤至康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