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钛基钎料及用其制备纯钛多层结构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60131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钛基钎料及用其制备纯钛多层结构的方法,该技术属于焊接技术领域,采用低熔点、高韧性的多元非晶钛基箔状钎料,在短时保温条件下,接头化合物数量减少、接头晶粒细化,改善了接头冶金组织的均匀性;使用该钎料和特殊装配方法所获得的多层结构具有高焊合率、高强度的特点;适用于纯钛及钛合金的蜂窝夹层结构、波纹夹层结构、翅片式结构等。钎料的使用范围广、工艺窗口宽、多层结构的组装方法简便。方法简便。方法简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钛基钎料及用其制备纯钛多层结构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钛基钎料及使用其钎焊多层结构的方法,该技术属于焊接


技术介绍

[0002]钛材料已成为航空航天领域的重要材料,钛材料的夹层结构能够进一步发挥材料和结构优势,如钛材料的蜂窝夹层结构飞机壁板、列管式或翅片式结构的散热器,等等。与常规铝合金或复合材料的蜂窝夹层结构相比,钛的夹层结构的耐蚀性、耐温能力及结构强度均得到显著改善。这类结构一般采用精密钎焊技术,即基体材料不发生熔化和相变,仅连接部位所用钎料合金发生熔化,依靠毛细作用和元素扩散形成牢靠的冶金结合界面。
[0003]资料显示,含纯钛的夹层结构是列管式和翅片式散热器,采用的是纯钛

钛合金或纯钛

不锈钢异种材料组合。现有技术存在如下问题,1)钎焊接头强度低、韧性差。常规时采用Ag

Cu钎料,其熔点低、可以在低于纯钛相变温度885℃下实施钎焊,但界面析出大量TiCu和Ti2Cu化合物,随着保温时间自5~20min延长,Ti2Cu化合物成树枝状生长,导致结构强度进一步恶化、接头脆性失效。此外,Ag元素在钎料中含量较多(20%以上)、接头耐蚀性较差。若采用Ti基钎料,这类钎料与常规钛合金的冶金相容性较好,但其熔点高不能满足纯钛的钎焊要求,导致纯钛发生相变、晶粒粗化。其次,这类钎料不易成形为箔带,同时钎料合金元素的扩散能力不佳,薄壁钎角处钎料堆积引起薄壁溶蚀。2)薄壁夹层结构的变形控制和钎焊条件难以协调。对于薄壁(单元壁厚度0.05

0.10mm)、多单元、单元排列形式复杂的夹层结构,采用传统方法将钎料仅添置于上下蒙皮时,须采用工装施压方法对夹层和蒙皮间钎焊间隙进行严控,方可达到钎焊条件即产生毛细作用、使熔态钎料合金渗入到间隙,将夹层结构焊接成一个完整体。然而,纯钛韧性非常优异,导致纯钛薄壁变形,在工装施压情况下合理控制结构型面精度的难度较大。3)大高度情况下夹层结构件更容易失稳,同时钎料用量不易控制;用量多会导致结构的薄壁部位发生溶蚀,在交变载荷下界面易发生开裂;而用量过少会导致结构焊着率不足,不能达到产品交付的质量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钛基钎料以及用其制备纯钛多层结构的方法,适用于纯钛及纯钛与钛合金组合夹层结构的TiZrCuNiAgSn钎料和相应钎焊工艺,以及箔带钎料的装配方法,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此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钛基钎料,所述钛基钎料的成份及重量百分比为:Ni:10.0~13.0;Cu:10.0~13.0;Zr:10.0~14.0;Ag:1.0~5.0;Sn:0.01~0.1;余量为Ti。
[0007]进一步地,所述钛基钎料的成份及重量百分比为:Ni:10.0~11.0;Cu:10.0~11.0;Zr:11.0~13.0;Ag:2.2~4.2;Sn:0.01~0.1;余量为Ti。
[0008]所述钛基钎料制备方法如下:首先在惰性气体保护条件下将此合金原料熔炼成合
金锭;然后采用单辊急冷制带方法制备箔带钎料;
[0009](A)备料:钎料合金锭加工成块状,置于底部开有缝隙式喷嘴的石英坩埚中,喷嘴距离激冷辊约1~2


[0010](B)调试:进行“抽真空

充氩气”反复操作至炉体内真空度达到1.0
×
10

2Pa,而后充氩气至炉体内压力达到0.8个大气压;再通过感应线圈加热石英坩埚将合金锭熔化为熔体,同时调整激冷辊的转速至1800转/分钟;
[0011](C)甩带:目视观察合金锭完全熔化保持10秒钟,利用氩气产生的气压将熔体迅速喷出并附着在激冷辊上,并急冷凝固且沿轮辊切线方向离心甩出,得到钎料箔带;钎料厚度为25

60μm,宽度为18

25mm。
[0012]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利用所述钛基钎料制备纯钛多层结构的方法,所述多层结构由数个单层顺次排列并钎焊而成;排列方式为:相邻层间是相同方向或相互垂直交替。
[0013]每个单层的结构为上下薄板和中间夹芯;薄板材料为钛合金,夹芯材料为纯钛或者钛合金;夹芯结构形式可以为蜂窝、翅片等;待连接各组件的位置关系为,组件沿着垂直方向对中、自上而下依次为上薄板、夹芯、下薄板。
[0014]制备所述纯钛多层结构的方法为:
[0015]将钎料箔带定位且铺满夹芯内部;夹芯内部的波纹带与波纹带的贴合间隙不大于0.1mm;电阻点焊的焊点呈Z字形分布,焊点之间垂直距离为2.0

3.0mm、水平间距为5.0

6.0mm;当钎料箔厚度为30

40μm时其用量为双层;当钎料箔厚度大于40μm且不足60μm时其用量为单层;钎料箔带之间搭接、搭接宽度为钎料厚度的1/10

1/8。
[0016]所述钎料箔带定位采用电阻点焊或激光点焊的方法。
[0017]所述制备方法中钎焊工艺为:50℃/min升温到300℃

25℃/min升温到450℃

30℃/min升温到500℃

44℃/min升温到T、保温10

25min

随炉冷却至室温,在真空度满足1
×
10
‑3Pa条件;当待焊接材料包含纯钛时,T=860

875℃;当待焊接材料为钛合金时,T=900

950℃。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提出一种箔带成型性良好、低熔点并易扩散的多元非晶钛基钎料及相应低温短时保温工艺,确保焊后纯钛箔的显微组织得到维持及基本性能不会衰减;
[0020]2)针对多层结构优化出钎料厚度用量,能够避免溶蚀并满足结构焊着率要求;
[0021]3)提出了与单元结构高度成一定比例关系的、块状且中空布局的焊接工装,避免薄壁单元变形并满足钎焊条件要求,因此本专利技术拓宽了纯钛材料多层结构的制造工艺窗口、降低了结构制造技术难度。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实例中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解释。显而易见,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多层结构和结构单元及钎料位置示意图;
[0024]图2为钎料箔带定位示意图;
[0025]图3为焊接工装示意图;
[0026]其中,1

上薄板、钎料箔带、3

单元、4

下薄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钛基钎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钛基钎料的成份及重量百分比为:Ni:10.0~13.0;Cu:10.0~13.0;Zr:10.0~14.0;Ag:1.0~5.0;Sn:0.01~0.1;余量为Ti。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钛基钎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钛基钎料的成份及重量百分比为:Ni:10.0~11.0;Cu:10.0~11.0;Zr:11.0~13.0;Ag:2.2~4.2;Sn:0.01~0.1;余量为Ti。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钛基钎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钛基钎料制备方法如下:首先在惰性气体保护条件下将此合金原料熔炼成合金锭;然后采用单辊急冷制带方法制备箔带钎料;(A)备料:钎料合金锭加工成块状,置于底部开有缝隙式喷嘴的石英坩埚中,喷嘴距离激冷辊约1~2mm;(B)调试:进行“抽真空

充氩气”反复操作至炉体内真空度达到1.0
×
10
‑2Pa,而后充氩气至炉体内压力达到0.8个大气压;再通过感应线圈加热石英坩埚将合金锭熔化为熔体,同时调整激冷辊的转速至1800转/分钟;(C)甩带:急冷凝固且沿轮辊切线方向离心甩出得到钎料箔带;钎料厚度为25

60μm,宽度为18

25mm。4.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钛基钎料制备的纯钛多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结构由数个单层顺次排列并钎焊而成;每个单层的结构为上下薄板和中间夹芯;薄板材料为钛合金,夹芯材料为纯钛或者钛合金;夹芯结构形式为蜂窝、翅片;待连接各组件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静永娟任新宇李思思尚泳来程耀永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