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59837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水路依次首尾连接形成冷却循环的电磁离合器水泵、发动机本体、调温装置和水箱;调温装置的两个出水口分别与水箱和电磁离合器水泵相连通,以分别形成发动机大循环和发动机小循环,调温装置包括壳体和容纳在壳体内的第一调温器和第二调温器,第一调温器和第二调温器并联设置在水路中,第一调温器和第二调温器的出口水路汇集成一路连接到水箱,电磁离合器水泵为设置为2个或3个工作档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两级或三级调温器和多级电磁离合器水泵结构配合,调节发动机循环流量,达到调节出水温度的目的,调节温度刚好拟补原来的缺陷,既能满足启动需要迅速提高出水温度提高的需要,又防止了过热产生。又防止了过热产生。又防止了过热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发动机
,尤其是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发动机节能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发动机保持适宜的工作温度。传统的发动机温度控制系统一般以调温器根据出水温度进行控制。
[0003]现有的单靠调温器可调节的温度范围不够宽广,特别是寒冷地区,暖车时间长。如中国专利CN109184895A公开的水空中冷系统,水空中冷系统包括发动机水泵、低温水箱、发动机内循环系统以及水空中冷器,其中,发动机内循环系统包括机油冷却器、机体及缸盖、节温器和发动机高温水箱,当进入所述节温器的水温高于所述节温器的开启温度时,打开所述发动机大循环,关闭所述发动机小循环,水直接流回到所述高温水箱,经高温水箱内散热器冷却后进入所述水泵,当进入所述节温器的水温低于所述节温器的开启温度时,则打开所述发动机小循环,关闭所述发动机大循环,水不经过所述高温水箱而直接进入所述水泵。
[0004]不能适应不同负荷的快速变化的要求。传统发动机水泵只能随着发动机转速变换而变化,不能随着负荷、水温变化而变化。
[0005]因此,现有技术中也有采用两个节温器方式的发动机冷却方式,如中国专利CN204627730U公开的防爆柴油机暖机冷却系统,曲轴箱右排缸和曲轴箱左排缸出来的水路汇集成一路并连接到节温器壳上;第三支路连接到水空中冷器,水空中冷器连接到节温器壳上;节温器中的两个节温阀通过水路连接冷却发动机本体用散热器。
[0006]又如中国专利CN206625887U公开的发动机的节温装置,包括一个节温器座、一个节温器盖、和两个节温器。节温器座形成有一个缸盖进水腔和一个低温水腔,其上开设有两个节温器孔;低温水腔具有两个出水孔和一个机体出水口。两个节温器分别安装于节温器孔,节温器具有关闭所述节温器孔且打开出水孔的第一位置,和打开节温器孔且关闭出水孔的第二位置。
[0007]又如中国专利CN107044332B公开的一种内燃机的冷却系统,采用双热交换器,分别布置在高温支路和低温支路中,内部冷却液经发动机本体加热后分成第一内部冷却液支路、第二内部冷却液支路:所述第一内部冷却液支路包括第一节温器、副热交换器、高温级中冷器;所述第二内部冷却液支路包括第二节温器、主热交换器、低温级中冷器;通过第一内部冷却液支路和第二内部冷却液支路的内部冷却液汇合后回到发动机本体形成闭合冷却回路。
[0008]上述现有技术虽然采用两个节温器结构,但仍然存在不足,采用两个节温器处于不同的状态时,水泵需要供给的流量是不同的,上述现有技术采用定量水泵,很难满足不同的发动机负荷工况下和节温器组合匹配工作,达到较好的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技术公开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采用两级调温器和多级电磁离合器水泵结构配合,调节发动机循环流量,达到调节出水温度的目的,调节温度刚好拟补原来的缺陷,既能满足启动需要迅速提高出水温度提高的需要,又能防止发动机大负荷时过热。
[0010]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1]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水路依次首尾连接形成冷却循环的电磁离合器水泵、发动机本体、调温装置和水箱;所述调温装置的两个出水口分别与所述水箱和所述电磁离合器水泵相连通,以分别形成发动机大循环和发动机小循环,所述调温装置包括壳体和容纳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调温器和第二调温器,所述第一调温器和所述第二调温器并联设置在水路中,所述第一调温器和所述第二调温器的出口水路汇集成一路连接到所述水箱,所述电磁离合器水泵为设置为2个或3个工作档位。
[0012]本技术采用多个档位的电磁离合器水泵,水泵能随着负荷、水温变化而变化,根据水温温度高低、发动机负载大小,分别控制离合器在一档、二挡、三挡工作;调节发动机循环流量,达到调节出水温度的目的;
[0013]本技术所述的第一调温器和第二调温器节为节温器结构,本技术采用两个组合的调温器,水温调节范围广,加大了温度调节范围,能适应更苛刻的发动机突变工况要求。
[0014]本技术的组合调温器技术,对调温器、对发动机改动少,成本变动也少,就能满足提高发动机出水温度进行节油降耗的需求,不会由此产生其它故障。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一调温器和所述第二调温器均为蜡式调温器。在蜡式调温器的各部件中,本体是调温器的核心部件,由它来感应水温。当温度升高时,本体内的感温蜡受热膨胀,推动推杆运动,由于推杆固定在阀座顶部,这样就反推本体运动,本体带动阀门运动,调温器开启。该结构简单,成本低。
[0016]优选的,本技术还包括发动机ECU和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入水口处的水温传感器,所述水温传感器和所述电磁离合器水泵均和所述发动机 ECU电线连接。水温传感器用于采集发动机本体出水温度,然后传输数据给发动机ECU进行处理后向电磁离合水泵发动指令,采用发动机ECU控制电磁离合器水泵换挡,能达到精确控制,保证冷却系统工作可靠性。
[0017]优选的,所述第一调温器的初开温度为83℃,所述第一调温器的全开温度为93℃,所述第二调温器的初开温度为88℃,所述第二调温器的全开温度为98℃。采取的主副两个不同开启温度的调温器组合设计,这样控制范围由10℃加大到15℃,加大了温度调节范围,能适应更苛刻的发动机突变工况要求。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采用多个档位的电磁离合器水泵1,水泵能随着负荷、水温变化而变化,根据水温温度高低、发动机负载大小,分别控制离合器在一档、二挡、三挡工作;调节发动机循环流量,达到调节出水温度的目的;
[0020]2、采用两个组合的调温器,水温调节范围广,加大了温度调节范围,能适应更苛刻的发动机突变工况要求。
[0021]3、对发动机改动少,成本变动也少,就能满足提高发动机出水温度进行节油降耗
的需求,不会由此产生其它故障。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结构简图。
[0023]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节温装置的结构简图。
[0024]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电磁离合器水泵在3个不同档位的输入转速和水泵转速的关系示意图。
[0025]图4是本技术所述的第一节温器和第二节温器的结构示意图,为蜡式节温器结构。
[0026]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节温器装置未打开时,小循环工作原理图。
[0027]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第一节温器开启时的工作原理图,此时处于大循环工况。
[0028]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第一节温和第二节温器都开启时的工作原理图,此时处于大循环工况。
[0029]图中:1-电磁离合器水泵,2-发动机本体,3-调温装置,301-壳体,302
-ꢀ
第一调温器,303-第二调温器,4-水箱,5-水温传感器,6-发动机ECU,7
-ꢀ
散热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路依次首尾连接形成冷却循环的电磁离合器水泵(1)、发动机本体(2)、调温装置(3)和水箱(4);所述调温装置(3)的两个出水口分别与所述水箱(4)和所述电磁离合器水泵(1)相连通,以分别形成发动机大循环和发动机小循环,所述调温装置(3)包括壳体(301)和容纳在所述壳体(301)内的第一调温器(302)和第二调温器(303),所述第一调温器(302)和所述第二调温器(303)并联设置在水路中,所述第一调温器(302)和所述第二调温器(303)的出口水路汇集成一路连接到所述水箱(4),所述电磁离合器水泵(1)为设置为2个或3个工作档位。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益军冉景旭毛龙归宋路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