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火服及其缝纫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9739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耐火服及其缝纫面料,该面料由阻燃层、隔热层和舒适层组成,所述的阻燃层中含有阻燃性能优良的陶瓷微粒;阻燃层中阻燃纤维条的主要成分及百分含量为:涤纶纤维条8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火服及其缝纫面料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服装面料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耐火服及其缝纫面料。

技术介绍

[0002]对于一些从事特殊工种的人员,例如:消防员、冶金操作工、冶炼操作工、高温电焊工等,他们的工作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环境温度都非常高,普通的耐热工作服虽然能起到耐火、防火的功能,但耐高温的时效和对于人体的保护远远不够,由于质量问题还经常会出现防护服的破损和表面材料的剥落,对人身安全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基于此问题,很多厂家都致力于研发新型的工作服,尽可能的在工作服的抗拉伸、耐磨损、耐高温和隔热性能等方面进行改善,但现行的工作服大多很难全面兼顾。有些工作服虽然在性能方面表现优异,但忽略了人们穿着的舒适度,面料透气性、吸汗性性能都比较差,人们穿着时经常会出现不适感,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工作,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的技术方案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火服及其缝纫面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各种缺陷。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耐火缝纫面料,该面料由阻燃层、隔热层和舒适层组成,所述的阻燃层中含有阻燃性能优良的陶瓷微粒;阻燃层中阻燃纤维条的主要成分及百分含量为:涤纶纤维条80%-90%,陶瓷微粒10%-20%;其中,陶瓷微粒的颗粒度为200目,阻燃纤维条采用共混纺织工艺进行制备;
[0006]所述隔热层由甲壳素纤维、聚氨酯纤维、以及陶瓷纤维混编而成;所述隔热层的平均纤维直径3-4μm,长度120-150mm,气孔率大于98%;
[0007]所述的舒适层的成分为天然棉和氨纶,该层面料的厚度约为0.6mm;
[0008]所述的阻燃层、隔热层和舒适层之间均采用针织工艺进行层叠制备,隔热层为中间面料层。
[0009]进一步的,所述隔热层的双表面喷涂一层阻燃薄膜层。
[0010]进一步的,所述阻燃层的平均纤维直径6-7μm,长度200-220mm,气孔率大于95%。
[0011]所述的耐火缝纫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0012]1)将由甲壳素纤维、聚氨酯纤维、以及陶瓷纤维混编的隔热层置于盛有处理液的水浴锅中,加热至75~78℃,并保温20~24h,随后取出;
[0013]2)制备阻燃层,将制得的阻燃纤维条通过针织工艺成型于隔热层面料层上,针织密度为260*220,厚度约为0.8mm;
[0014]3)将浸渍后的隔热层经过轧车浸轧,轧余率控制在85%,然后置于烘干箱中在65℃温度下烘干10~20min,随后升温至110℃继续烘干1min,取出,放置在蒸馏水中浸泡2~3h,并不断冲刷隔热层,随后置于室温下干燥;
[0015]4)在干燥后的隔热层双面喷涂阻燃剂,形成阻燃薄膜层;
[0016]5)将阻燃层与隔热层之间涂覆一层粘合剂,并将阻燃层与隔热层进行压合形成整体,随后将阻燃层与隔热层整体置于烘干箱中在45~50℃下风干成型;
[0017]6)采用针织工艺将阻燃层、隔热层和舒适层进行层叠制备成型,隔热层为中间面料层。
[0018]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处理液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二醇酯、甲苯二异氰酸酯、抗静电剂、平顺剂按照重量份配比10:8:1.2:1.1混合而成。
[0019]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采用的阻燃剂是采用有机硅改性酚醛树脂、氢氧化钠、聚甲基磷酸乙二醇酯按照5:2:3的重量份混合而成,随后阻燃剂与蒸馏水按照1:3的重量份配比混合。
[0020]一种耐火服,其利用上述的耐火缝纫面料制备而成。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阻燃面料采用双层设计,分别为隔热层和阻燃层,当阻燃层起到阻燃效果后,其相互贴合设置的隔热层,能起到隔绝热浪的导热作用,其导热率低,直接减少燃烧的热浪对使用者的灼伤,同时阻燃层的气孔率可有效实现透气。阻燃层经过盛有处理液的水浴锅中处理,且隔热层存在一定的孔隙,在加热较高的温度环境下,保证隔热层的纤维充分吸收足够的抗菌处理液,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易受到真菌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一种耐火缝纫面料,该面料由阻燃层、隔热层和舒适层组成,所述的阻燃层中含有阻燃性能优良的陶瓷微粒;阻燃层中阻燃纤维条的主要成分及百分含量为:涤纶纤维条80%-90%,陶瓷微粒10%-20%;其中,陶瓷微粒的颗粒度为200目,阻燃纤维条采用共混纺织工艺进行制备;
[0024]所述隔热层由甲壳素纤维、聚氨酯纤维、以及陶瓷纤维混编而成;所述隔热层的平均纤维直径3-4μm,长度120-150mm,气孔率大于98%;
[0025]所述的舒适层的成分为天然棉和氨纶,该层面料的厚度约为0.6mm;
[0026]所述的阻燃层、隔热层和舒适层之间均采用针织工艺进行层叠制备,隔热层为中间面料层。
[0027]实施例1
[0028]本实施例耐火缝纫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9]1)将由甲壳素纤维、聚氨酯纤维、以及陶瓷纤维混编的隔热层置于盛有处理液的水浴锅中,处理液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二醇酯、甲苯二异氰酸酯、抗静电剂、平顺剂按照重量份配比10:8:1.2:1.1混合而成,加热至75℃,并保温20h,随后取出;
[0030]2)制备阻燃层,将制得的阻燃纤维条通过针织工艺成型于隔热层面料层上,针织密度为260*220,厚度约为0.8mm;
[0031]3)将浸渍后的隔热层经过轧车浸轧,轧余率控制在85%,然后置于烘干箱中在65
℃温度下烘干10min,随后升温至110℃继续烘干1min,取出,放置在蒸馏水中浸泡2h,并不断冲刷隔热层,随后置于室温下干燥;
[0032]4)在干燥后的隔热层双面喷涂阻燃剂,形成阻燃薄膜层;阻燃剂是采用有机硅改性酚醛树脂、氢氧化钠、聚甲基磷酸乙二醇酯按照5:2:3的重量份混合而成,随后阻燃剂与蒸馏水按照1:3的重量份配比混合;
[0033]5)将阻燃层与隔热层之间涂覆一层粘合剂,并将阻燃层与隔热层进行压合形成整体,随后将阻燃层与隔热层整体置于烘干箱中在45℃下风干成型;
[0034]6)采用针织工艺将阻燃层、隔热层和舒适层进行层叠制备成型,隔热层为中间面料层。
[0035]面料的理化指标为:阻燃层的平均纤维直径6.3μm,长度212mm,气孔率96%;所述隔热层的平均纤维直径3.4μm,长度130mm,气孔率98%。
[0036]实施例2
[0037]本实施例耐火缝纫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8]1)将由甲壳素纤维、聚氨酯纤维、以及陶瓷纤维混编的隔热层置于盛有处理液的水浴锅中,处理液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二醇酯、甲苯二异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火缝纫面料,该面料由阻燃层、隔热层和舒适层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燃层中含有阻燃性能优良的陶瓷微粒;阻燃层中阻燃纤维条的主要成分及百分含量为:涤纶纤维条80%-90%,陶瓷微粒10%-20%;其中,陶瓷微粒的颗粒度为200目,阻燃纤维条采用共混纺织工艺进行制备;所述隔热层由甲壳素纤维、聚氨酯纤维、以及陶瓷纤维混编而成;所述隔热层的平均纤维直径3-4μm,长度120-150mm,气孔率大于98%;所述的舒适层的成分为天然棉和氨纶,该层面料的厚度约为0.6mm;所述的阻燃层、隔热层和舒适层之间均采用针织工艺进行层叠制备,隔热层为中间面料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火缝纫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的双表面喷涂一层阻燃薄膜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火缝纫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层的平均纤维直径6-7μm,长度200-220mm,气孔率大于9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火缝纫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步骤:1)将由甲壳素纤维、聚氨酯纤维、以及陶瓷纤维混编的隔热层置于盛有处理液的水浴锅中,加热至75~78℃,并保温20~24h,随后取出;2)制备阻燃层,将制得的阻燃纤维条通过针织工艺成型于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博宇刘畅
申请(专利权)人:阜阳美源服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