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Zn-Co-W合金的钢板电镀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9664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表面处理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Z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Zn-Co-W合金的钢板电镀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表面处理
,具体的说是一种Zn-Co-W合金的钢板电镀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产品外观的追求越来越高,更趋于多元化发展,产品的外观会直接影响市场竞争力,因此,产品外观装饰越来越受到重视。锌钴钨合金的性能优良,通过对该合金钢板的表面进行电镀处理,进一步提升钢板的性能以及钢板的外观美观程度,提升使用锌钴钨合金制造的产品的美观程度,增加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0003]现有技术中也存在部分技术方案,如申请号为CN201910975528.3的中国专利,包括以下步骤:S1、对待电镀产品进行清洗、除油;S2、对清洗、除油后的待电镀产品进行酸洗;S3、第一次电镀;S4、在产品表面喷涂液态保护膜;S5、在产品表面镭雕图案,镭雕掉保护膜和第一次电镀的电镀层;S6、第二次电镀,第二次电镀的工艺有别于第一次电镀;S7、撕掉PET保护膜,产品上呈现两种电镀效果;该方案中在对产品进行电镀过程中,并未考虑到产品上电镀得到的镀层的质量,得到的镀层中可能出现镀层与产品之间的结合强度不足,影响到镀层的使用寿命,同时,在电镀过程中,产品表面的镀层可能存在结合不紧密导致的镀层疏松,使镀层表面不平整,影响到产品电镀后的镀层效果,同时,在使用过程中,镀层较容易在疏松处开始剥脱,导致镀层损坏,影响产品的美观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升电镀后镀层的质量,延长镀层使用寿命,同时,提升电镀得到的镀层效果,使产品美观,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Zn-Co-W合金的钢板电镀工艺。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Zn-Co-W合金的钢板电镀工艺,所述电镀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钢板预处理;将待电镀的Zn-Co-W合金钢板表面抛光,抛光完成后,使用依次使用碱性清洗剂与酸性清洗剂对Zn-Co-W合金钢板表面进行清洗与除油,清洗完成后,将钢板用清水冲洗干净,之后,将钢板作为阳极,放入到电解槽中进行阳极电解抛光处理,处理时间为30-60s,处理完成后,取出Zn-Co-W合金钢板并对钢板进行酸洗活化处理;
[0007]其中,在待加工的钢板进行清洗后,将钢板进行短时间的电解抛光处理,能够有效的去除钢板表面的毛刺缺陷,避免在电镀过程中,镀层在毛刺处不平整,影响到镀层与钢板之间的结合强度,导致钢板在后续使用过程中,钢板上的镀层从表面毛刺处开始脱落,导致钢板上的镀层失效,以及加速剥离,同时,在电解过程中,钢板表面出现微量的电解导致的凹槽,便于在电镀过程中,镀层金属原子沉积到凹槽中,两者之间形成相互交错咬合,提升镀层与钢板之间的结合强度,提升钢板使用时,镀层的有效寿命,同时,在镀层金属镶嵌到钢板表面的微小凹槽中后,镀层金属原子与钢板上的金属原子之间的距离更近,增强镀层与钢板之间的范德华力强度,从而提升镀层与钢板之间的结合强度,降低电镀后镀层脱落的可能性;
[0008]S2:钢板电镀处理;将经过S1步骤处理的Zn-Co-W合金钢板作为阴极,放入到电镀装置中,使用直流电源进行电镀;
[0009]S3:钢板后处理;在完成S2步骤的处理后,将电镀后的Zn-Co-W合金钢板放入到后处理炉中,保持温度为200-220℃,时间为1.5h,对电镀后钢材进行热处理,处理完成后自然降温至室温,得到成品的经过电镀的Zn-Co-W合金钢板;
[0010]其中,对电镀后的钢板进行后处理,保持钢板处于一定温度一段时间后,能够有效的去除钢板上镀层中吸附的氢以及消除镀层内应力,从而提升镀层的强度以及镀层与钢板之间的结合强度,降低镀层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脱落的可能性,提升钢板电镀后的效果与质量;
[0011]其中,S2步骤的电镀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内部中空,其中填充有电镀液;所述主体上安装有提升柱;所述提升柱共有两个,对称安装在主体长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所述提升柱上相对的侧面上安装有导轨,且导轨的下端与主体内的底面接触;所述提升柱上端安装有卷绕杆;所述提升柱的侧面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卷绕杆相互连接;所述主体内的两端安装有电镀极板;所述的电镀极板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接;所述电镀极板之间的连线与主体长度方向平行;所述主体内安装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共有多个,在主体内均匀分布;所述承载板上设置有电极接触点,且电极接触点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接;所述承载板上放置待镀钢板,且待镀钢板与电极接触点相互接触并导通;所述承载板滑动安装在导轨上;所述承载板上安装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共有多个,分别位于承载板的四角处;所述承载板在主体内从上到下依次分布,且各承载板之间互不接触;所述固定柱的下端与主体内最下方的承载板之间固连在一起;所述主体内位于最下方的承载板上方的承载板均安装在固定柱上,能够随固定柱同步上下运动;所述承载板上均匀开设有贯通孔;所述固定柱的上端均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的另一端固连在卷绕杆上;所述位于长度方向上同一侧的两根拉绳中的一根通过导向杆改变方向;所述同一侧的两根拉绳在卷绕杆上的卷绕方向相同;
[0012]工作时,启动电机,通过电机带动卷绕杆转动,使拉绳卷绕到卷绕杆上,从而通过拉绳将固定柱向上拉起,由于承载板2能够随固定柱同步上下运动,因此,在拉绳13卷绕到卷绕杆12上后承载板2被拉起,便于工作人员将待镀钢板放置到承载板上,同时,在工作人员将待镀钢板放置完成后,控制电机反向运转,使承载板进入到主体内的电镀液液面下方,同时,在承载板进入到主体内之后,接通直流电源,开始对钢板进行电镀,同时,在电镀过程中,电机间歇的往复运转,带动承载板在主体内小幅度的上下移动,通过承载板上下运动,搅动主体内的电镀液,使电镀液各处的有效成分浓度一致,提升钢板的电镀效果,保证电镀后钢板上的镀层厚度一致,避免钢板上的镀层存在薄弱处,导致后续使用过程中,镀层从薄弱处开始脱落,影响到镀层的使用寿命。
[0013]优选的,所述固定柱包括导向柱与调节柱;所述导向柱与调节柱的数量相等;所述导向柱在承载板上对角安装;所述调节柱在承载板上对角安装;所述导向柱与调节柱的下端均与主体内最下方的承载板相固连;所述导向柱之间的连线与调节柱之间的连线相互垂直;所述导向柱内安装有光轴;所述光轴上滑动安装有连接块二;所述连接块二固连在承载板上;所述调节柱内转动安装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上端位于调节柱上方;所述螺杆上通过螺纹安装有连接块一;所述连接块一固连在承载板上;所述螺杆上的螺纹从下至上分成多段,
且各区段螺纹连接处平滑过渡;所述螺杆上的不同区段的螺纹的螺距不相同,且各区段螺纹的螺距从下至上逐渐增大;所述螺杆上的多个连接块一分别位于不同的螺纹区段上;
[0014]工作时,当承载板之间的距离相对较小,不便于工作人员操作时,工作人员能够通过转动调节柱上的螺杆,通过螺杆带动位于调节柱内的连接块发生上下移动,由于与承载板固连的连接块一均通过螺纹安装在螺杆上,因此,在螺杆转动时,位于螺杆上不同螺纹区段的连接块一移动距离不同,使相邻两个连接块一之间的距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Zn-Co-W合金的钢板电镀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镀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钢板预处理;将待电镀的Zn-Co-W合金钢板表面抛光,抛光完成后,使用依次使用碱性清洗剂与酸性清洗剂对Zn-Co-W合金钢板表面进行清洗与除油,清洗完成后,将钢板用清水冲洗干净,之后,将钢板作为阳极,放入到电解槽中进行阳极电解抛光处理,处理时间为30-60s,处理完成后,取出Zn-Co-W合金钢板并对钢板进行酸洗活化处理;S2:钢板电镀处理;将经过S1步骤处理的Zn-Co-W合金钢板作为阴极,放入到电镀装置中,使用直流电源进行电镀;S3:钢板后处理;在完成S2步骤的处理后,将电镀后的Zn-Co-W合金钢板放入到后处理炉中,保持温度为200-220℃,时间为1.5h,对电镀后钢材进行热处理,处理完成后自然降温至室温,得到成品的经过电镀的Zn-Co-W合金钢板;其中,S2步骤的电镀装置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内部中空,其中填充有电镀液;所述主体(1)上安装有提升柱(11);所述提升柱(11)共有两个,对称安装在主体(1)长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所述提升柱(11)上相对的侧面上安装有导轨(111),且导轨(111)的下端与主体(1)内的底面接触;所述提升柱(11)上端安装有卷绕杆(12);所述提升柱(11)的侧面安装有电机(14);所述电机(14)的输出轴与卷绕杆(12)相互连接;所述主体(1)内的两端安装有电镀极板(3);所述的电镀极板(3)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接;所述电镀极板(3)之间的连线与主体(1)长度方向平行;所述主体(1)内安装有承载板(2);所述承载板(2)共有多个,在主体内均匀分布;所述承载板(2)上设置有电极接触点,且电极接触点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接;所述承载板(2)上放置待镀钢板,且待镀钢板与电极接触点相互接触并导通;所述承载板(2)滑动安装在导轨(111)上;所述承载板(2)上安装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共有多个,分别位于承载板(2)的四角处;所述承载板(2)在主体(1)内从上到下依次分布,且各承载板(2)之间互不接触;所述固定柱的下端与主体(1)内最下方的承载板(2)之间固连在一起;所述主体(1)内位于最下方的承载板(2)上方的承载板(2)均安装在固定柱上,能够随固定柱同步上下运动;所述承载板(2)上均匀开设有贯通孔(25);所述固定柱的上端均连接有拉绳(13);所述拉绳(13)的另一端固连在卷绕杆(12)上;所述位于长度方向上同一侧的两根拉绳(13)中的一根通过导向杆(121)改变方向;所述同一侧的两根拉绳(13)在卷绕杆(12)上的卷绕方向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Zn-Co-W合金的钢板电镀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包括导向柱(21)与调节柱(22);所述导向柱(21)与调节柱(22)的数量相等;所述导向柱(21)在承载板(2)上对角安装;所述调节柱(22)在承载板(2)上对角安装;所述导向柱(21)与调节柱(22)的下端均与主体(1)内最下方的承载板(2)相固连;所述导向柱(21)之间的连线与调节柱(22)之间的连线相互垂直;所述导向柱(21)内安装有光轴;所述光轴上滑动安装有连接块二(223);所述连接块二(223)固连在承载板(2)上;所述调节柱(22)内转动安装有螺杆(221);所述螺杆(221)的上端位于调节柱(22)上方;所述螺杆(221)上通过螺纹安装有连接块一(222);所述连接块一(222)固连在承载板(2)上;所述螺杆(221)上的螺纹从下至上分成多段,且各区段螺纹连接处平滑过渡;所述螺杆(221)上的不同区段的螺纹的螺距不相同,且各区段螺纹的螺距从下至上逐渐增大;所述螺杆(221)上的多个连接块一(222)分别位于不同的螺纹区段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Zn-Co-W合金的钢板电镀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2)
上的贯通孔(25)中安装有安装板(252);所述安装板(252)上转动安装有叶轮二(251);所述叶轮为整体位于贯通孔(25)内部,且叶轮的上端与下端均超出承载板(2)的上下表面;所述承载板(2)上垂直与主体(1)长度方向的相邻的两列贯通孔(25)中安装的叶轮二(251)的叶片方向恰好相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Zn-Co-W合金的钢板电镀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底面上安装有缓冲柱(4);所述缓冲柱(4)共有多个,均匀分布在主体(1)的底面上;所述缓冲柱(4)包括安装座(42)与伸出柱(4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敏陈冠群王艳军
申请(专利权)人:淮南纳创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