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子照相印刷机中防止污染纸张背面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59275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揭示了一种在电子照相印刷机中防止污染纸张背面的方法,在该方法中为了在光敏鼓表面上获得最小的电位差,在光束扫描单元预热期间主电机同时旋转,并且为了防止附着在光敏鼓上的调色剂在纸张到达转印辊之前附着到转印辊上将零电压或负电压施加到转印辊上,借此防止纸张背面受调色剂污染。(*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控制电子照相印刷机的方法,特别涉及。为了在光敏鼓表面上形成最小的电位差,在电子照相印刷机中让其光扫描单元(LSU)在主电机旋转时预热,并且为了阻止附着在光敏鼓上的调色剂在纸张到达转印辊之前附着到转印辊上,让转印辊处于零电位或负电位,借此防止纸张背面受调色剂污染。电子照相处理设备利用按照光敏鼓上的电位差形成的静电潜象吸附调色剂形成可视图象,然后再通过熔融该可视图象被固定在纸张上。这种电子照相工艺包括充电技术,用于为光敏鼓充电;曝光技术,在带电的光敏鼓表面上曝光形成静电潜象;显象技术,利用显影剂将光敏鼓上的静电潜象变成可视图象;转移技术,将光敏鼓上的图象转移到纸张上去。作为电子照相工艺的一个实例,下面介绍激光打印机。激光打印机的曝光技术包括发光二极管(LED)应用技术和激光扫描单元(LSU)的应用技术。本专利技术用于采用LSU的电子照相处理设备。图1是常规激光打印机的打印过程。参照图1,打印过程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A1)将存放在纸盒1中的纸张300通过取纸辊提供给打印机;第二步(A2)利用充电、曝光、显象和转移工艺将光敏鼓2上形成的静电潜象转移到纸张200上去;第三步(A3)利用热压辊加热并加压使调色剂在纸张上熔融固着;然后让纸张100送出打印机,完成打印。图2表示常规的电子照相处理设备上的图象转印部分。图象转印部分包括在其上形成图象的光敏鼓1;充电装置2,用于给光敏鼓1充电;扫描单元3,利用光敏鼓1的带电表面转移静电潜象;显象辊5,利用调色剂化合物4从静电潜象变成调色剂图象;搅拌器8,用于将调色剂料斗中的调色剂混合均匀;刮板9,它使调色剂均匀地涂在显象辊5上;清洁器10,从光敏鼓1上除去多余的调色剂;纸盒11,用于存放待印的纸张;取纸辊12,在收到预定信号时它将纸张从纸盒中取出然后送出;输纸传感器14,用于感受来自取纸辊12或人工送纸托架13的纸张;输送辊15,传送取纸辊12提供的纸张;定位调节辊16,用于调整输送辊15送过来的纸张前缘。充电装置2和转印装置7不与光敏鼓1接触。电子照相处理设备的图象转印过程说明如下。充电装置2利用高电压使光敏鼓1表面均匀带电(电晕充电)。扫描单元3将来自计算机的数值信号转变成光束,借助扫描单元3在光敏鼓1表面形成静电潜象。显象辊5与光敏鼓1的表面靠得很近,静电潜象与显象辊5上均匀分布的调色剂薄层接触,形成可视图象。这个可视图象借助于转印装置7的高压转印到纸张6上。纸张上的图象在固着装置的加热辊和挤压辊之间通过,由于加热和挤压作用图象融合在纸张6上。然后通过出口辊(图中未表示)从打印机上送出。在人工送纸时,纸张6从人工送纸托架13送入,传感器14感受到纸张之后,处理设备主电机运转,直至输送辊15捕捉到纸张后主电机停止运转。收到计算机开始打印的数据时,纸张在定位调节辊16处排好并等待到光敏鼓能够打印图象为止,然后定位调节辊16在中断器(未表示)控制下运行,借此在纸张上打印图象。当纸张从纸盒11中用取纸辊12取出送往光敏鼓1时,光敏鼓1至少旋转两次才能够达到打印状态,定位调节辊16除了排列纸张之外不作其他事情。但是,采用人工送纸时,因为纸张行进的距离短,光敏鼓没有足够的时间达到打印状态。因此,为了使光敏鼓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打印状态,定位调节辊与中断器连接,在延迟的时间内输送纸张。图3表示另一种图象转印装置,它利用与上述装置不同的充电、转印和输送纸张的机理。这种装置没有清洁器和定位传感器,充电和转印过程在光敏鼓与导电的充电辊21和转印辊22接触时完成。在这种没有定位传感器的系统中,没有办法中断纸张传送以满足光敏鼓进入打印状态所需要的时间。参照图3,开始打印时,纸张经取纸辊12输送到输送辊15上。输送传感器14探测纸张的位置,以便光敏鼓1的参数在预定的时序上起作用。也就是说,装置在传感器感受到纸张的前缘时开始运行,与图2所示系统不同,该系统是在定位调节辊的中断器开始运行时才开始运行。采用这个系统时,纸张从纸盒11中被送出时,光敏鼓旋转并在纸张到达之前达到打印状态。因此,能够正常地打印且不中断。但是,人工送纸时输送传感器14感受到纸张放在人工送纸托架上,主电机开始运转,直至输送辊15捕捉到纸张主电机停止运转。在收到来自计算机的数据之后开始打印时,主电机启动,同时传送纸张,以便再次接触输送传感器14。接下来是光敏鼓的参数对完成打印发挥作用。由于主电机运行与纸张传送同时发生,所以没有时间让光敏鼓进入打印状态。因此,调色剂在LSU预热期间附着在光敏鼓上,污染纸张。图4简要地表示LSU的通用结构。LSU包括激光发射源41,例如气体激光器或半导体激光器;旋转的多棱反射镜42,它以每分钟2000至5000转的速度旋转并且反射激光器41发出的光束;射束探测器43S和43E,探测多棱反射镜42反射的光束;以及光敏鼓1,在光敏鼓上,在多棱反射镜反射光束下曝光区域的表面电位不同于未曝光区域的表面电位。随着多棱反射镜42旋转,激光发射源41发射的激光束使光敏鼓1表面曝光,根据期望的图像使光敏鼓不同区域的表面电位不同。利用多棱反射镜42激光束扫描光敏鼓1,射束探测器43S和43E位于射束的起始点和终点,并且探测射束的开始与终结。在LSU预热期间,多棱反射镜42开始旋转向射束探测器43S和43E传送光束,直至反射镜以正常的速度旋转,打印开始正常运行。与此同时光敏鼓曝光。这次曝光持续60毫秒,这是LSU完成预热的最短时间。要求这个预热时间证实多棱反射镜和射束探测器达到正常速度,该时间是用激光发射源的预热予以判别的。打印期间光敏鼓上一条线曝光时间为0.9毫秒。因此,打印需要的曝光量与预热所需相比要超出60倍。因此,即使在打印作业之后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光敏鼓表面上仍然留下一些电荷。在预热完成并且正常的运行状态得到证实时,主电机开始使光敏鼓旋转,此时即使显象辊5未加偏压,由于边界效应也会有少量的调色剂附着到鼓面的曝光部分。当这部分调色剂与转印辊接触时,由于为了清除残留在光敏鼓上的调色剂而施加的电压的作用残留的调色剂将转移到转印辊上。当纸张在光敏鼓和转印辊之间通过时,调色剂附着在纸张的背面,污染纸张。如果有让光敏鼓旋转几次的时间,清除附着于转印辊上的调色剂是可能的。但是在人工送纸时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光敏鼓旋转。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法防止电子照相印刷机中的纸张污染,在该方法中扫描单元预热时主电机同时在运转,以便降低印刷机光敏鼓的局部光学耗损,并且控制给其转印辊施加电压的时机,借此防止纸张背面污染。为了完成本专利技术的这一目的,提供了在使用转印辊的电子照相印刷机中防止纸张背面受污染的方法,这种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在扫描单元预热时启动主电机,以使光敏鼓表面建立的电位差最小化,并且在光敏鼓的曝光区(调色剂附着其上)与转印辊接触前后让转印辊处于零电位或负电位,时间为△T+2α,其中△T是光敏鼓曝光需要的时间,α是预定的附加时间,因此阻止光敏鼓上的调色剂向转印辊转移。为了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将一些附图包括进来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并入本专利技术。这些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方案,并且与文字叙述一起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附图包括图1是常规的图象转移过程的工作状态图;图2说明具有纸张排列功能的激光打印机的结构;图3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利用转印辊的电子照相印刷机中防止纸张污染的方法,该方法由下述步骤组成: 在扫描单元预热时让主电机旋转起来,以使光敏鼓表面上形成的电位差最小;并且 在光敏鼓的曝光区(调色剂附着其上)与转印辊接触前和后,立即让转印辊处于零电位或负电位,时间为ΔT+2α,其中ΔT是光敏鼓曝光需要的时间,(α)是预定的附加时间,借此防止光敏鼓上的调色剂向转印辊转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容柏李文植田极泉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