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活性的单环刺螠多肽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9041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具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活性的单环刺螠多肽及其应用,所述单环刺螠多肽包括第一多肽和/或第二多肽;所述第一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第二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单环刺螠多肽F2、F7对HUVEC细胞的增殖没有抑制作用,能够拮抗去甲肾上腺素(NE)抑制细胞中NO释放的作用,能够抑制由于NE所引起的促进细胞释放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活性的单环刺螠多肽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
,尤其涉及具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活性的单环刺螠多肽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高血压病,是血管内压力持续升高的一种状况,该病大大增加了心脏、大脑、肾脏等器官患病的风险,也大大增加了患其他疾病的风险。
[000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通过将血管紧张素I转化为具有强血管收缩作用的八肽血管紧张素II,并通过血管舒张作用降解缓激肽,这一过程在调节血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ACE抑制肽也叫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肽,可与ACE的两个活性功能区产生竞争性结合,抑制ACE活性,抑制血管紧张素I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目前,已经从花生、大豆略蛋白、鱼类以及各种肉类的蛋白酶水解产物中分离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肽。这类ACE抑制肽由于其对正常人无降压作用,因此就大大降低了产生降压过度的副作用。它们一般是从食品中直接提取,或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通过食品级蛋白酶水解蛋白质而获得,安全性较高,而且,这些肽类除了有降压作用之外,还有抗氧化,促进消化,增强人体免疫力等重要生物活性功能。因此,近年来天然食品蛋白来源的ACE抑制肽备受关注,成为研制控制和治疗高血压药品的热点之一。但是目前,现有技术中还没有关于单环刺螠来源的ACE抑制肽的记载和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活性的单环刺螠多肽及其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单环刺螠多肽具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竞争性抑制活性。
[0005]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具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活性的单环刺螠多肽,所述单环刺螠多肽包括第一多肽和/或第二多肽;所述第一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第二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具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活性的单环刺螠多肽的制备方法
[000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方案所述单环刺螠多肽在制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竞争性抑制剂中的应用。
[000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方案单环刺螠多肽在制备降低血压的药物中的应用。
[0010]优选的,所述药物中单环刺螠多肽的含量为50~200μM。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具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活性的单环刺螠多肽,所述单环刺螠多肽包括第一多肽和/或第二多肽;所述第一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第二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单环刺螠多肽具有ACE竞争性抑制活性,其中第一多肽的ACE抑制活性IC
50
为0.47mg/mL;第二多肽的ACE抑制活性IC
50
为0.38mg/mL。本专利技术的单环刺螠多肽对HUVEC细胞的增殖没有抑制作用,能够
拮抗去甲肾上腺素(NE)抑制细胞中NO释放的作用,能够抑制由于NE所引起的促进细胞释放ET

1的作用,进而达到降压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单环刺螠多肽通过抑制ACE的活性,提高缓激肽含量,影响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处的磷酸化作用,从而提高eNOS活性,释放更多的NO,进而抑制ET

1,达到降血压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2条纯肽的ACE抑制活性
a

c
间字母相同无显著性(p>0.05);
[0013]图2为F2的ACE抑制模式Lineweaver

Burk图;
[0014]图3为F7的ACE抑制模式Lineweaver

Burk图;
[0015]图4为F2与ACE的结合方式分子模拟对接;
[0016]图5为F2肽结合模式的二维示意图,虚线表示在肽和结合位点的残基之间形成的相互作用力;
[0017]图6为F7与ACE的结合方式分子模拟对接;
[0018]图7为F7肽结合模式的二维示意图,虚线表示在肽和结合位点的残基之间形成的相互作用力;
[0019]图8为不同浓度多肽(F2和F7)对HUVEC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注:a~c间字母相同无显著性(p>0.05);
[0020]图9为BSA蛋白标准曲线;
[0021]图10为不同浓度多肽(F2和F7)对HUVEC细胞NO含量的影响,其中:##P<0.01,#P<0.05vs Control组;**P<0.01,*P<0.05vs NE组;
[0022]图11为ET

1标准曲线;
[0023]图12为不同浓度多肽(F2和F7)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T

1含量的影响;
[0024]图13为不同浓度多肽(F2和F7)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iNOS活性的影响;其中,##P<0.01,#P<0.05vs Control组;**P<0.01,*P<0.05vs NE组;
[0025]图14为不同浓度多肽(F2和F7)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NOS(B)活性的影响;其中,##P<0.01,#P<0.05vs Control组;**P<0.01,*P<0.05vs NE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2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具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活性的单环刺螠多肽,所述单环刺螠多肽包括第一多肽和/或第二多肽;所述第一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具体为Ile

Val

Lys

His

Phe;所述第二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具体为:Ile

Val

Met

Arg

Ile。
[002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方案所述单环刺螠多肽在制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竞争性抑制剂中的应用。
[002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方案单环刺螠多肽在制备降低血压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药物中单环刺螠多肽的含量优选为50~200μM,更优选为100~150μM。
[002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
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的单环刺螠多肽对血管内皮细胞中血压调控因子的影响
[0031]1、实验材料与仪器
[0032]1.1实验材料
[0033]F2:Ile

Val

Lys

His

Phe
[0034]F7:Ile

Val

Me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活性的单环刺螠多肽,所述单环刺螠多肽包括第一多肽和/或第二多肽;所述第一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第二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2.权利要求1或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坤来初雪梅陈荫李佩佩王斌赵玉勤王玉梅张译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