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连杆足踝关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8575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00
一种四连杆足踝关节,包括:第一组件、第二组件、第三组件与第四组件,该第一组件、第二组件、第三组件与第四组件枢接构成一四连杆结构,并且该第一组件用以连接义肢的脚底部,该第四组件用以连接义肢的小腿部;当该第一组件处于水平状态且该四连杆结构处于足踝的站立状态时,该第四组件的座体的下表面与该基座的水平面之间形成一角度,据此,当安装此足踝关节的义肢使用者在行走时可以更平顺地摆动与站立。站立。站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四连杆足踝关节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使用于义肢的足踝关节,特别是一种可以提供摆动、行走与站立时均十分平顺的足踝关节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一般的义肢用足踝关节较为笨重,并且不能提供模仿步行过程中正常脚部的运动范围。在人类的实际步行过程中,每只脚和脚踝都要经过站立和摆动阶段。在站立阶段,脚与地面接触,人的体重支撑在脚上。
[0003]在摆动阶段,脚离开地面并且整个腿和脚相对于人体重心从后方位置移动到前方位置。所述站立阶段,是在摆动阶段结束后开始,并且脚跟开始与地面撞击的阶段,其中,当身体从人体重心后方位置向前移动时,脚降低到地面。
[0004]脚跟撞击地面后,脚立即从背屈位置(脚尖向上的位置)移动到足底屈曲位置,其中脚或鞋的底部在地面上保持平坦,这在整个重量上都具有更大的稳定性。摆动阶段则在另一只脚的脚跟撞击地面后开始,在摆动阶段,脚离开地面,并且脚和腿向前摆动以准备进行到站立阶段,使脚再次处于背屈位置。
[0005]背屈对于正常的人类运动非常重要,因为必须背屈脚趾才能清空地板。如果脚在摆动阶段没有背屈,则很可能会卡在步行表面上并导致人跌倒和摔倒,从而可能导致严重伤害。
[0006]对于截肢者而言,通常使用的义肢比自然肢体短约3/8至1/2英寸,以便在摆动阶段为义肢提供足够的离地间隙。因此,截肢者会形成不自然的姿势,导致在行走时偏向一侧,这种不自然的姿势可能会导致臀部、骨盆、膝盖和背部出现问题。
[0007]另外,大多数义肢的脚和脚踝系统固定在90度。在义肢的脚后跟撞击地面时,人体的动量使脚向前旋转到行走表面上更稳定的平坦位置,但是,由于脚踝没有柔韧性,因此人体会向前倾斜。当人体的重心越过脚的中心线时,膝盖被迫弯曲以补偿不自然的运动。对于膝盖以上截肢者而言,义肢膝关节可能会变得不稳定,并导致不必要的或意外的膝盖弯曲,并可能导致人跌倒。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四连杆足踝关节来模仿步行过程中的自然踝关节运动,以克服习知技术的许多缺点。
[0009]本技术提供的四连杆足踝关节,较佳地包括:一第一组件,具有相互对称的二个第一侧壁;一第二组件,具有相互对称的二个第二侧壁,该二个第二侧壁的下侧枢接于该二个第一侧壁之间的前侧;一第三组件,具有相互对称的二个第三侧壁,所述第二侧壁的上侧枢接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的前侧;以及一第四组件,具有一连杆,该连杆的不同位置分别枢接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的后侧以及所述第三侧壁之间的后侧,其中,该第一组件、第二组件、第三组件与第四组件的枢接构成一四连杆结构,并且该第一组件用以连接义肢的脚底
部,该第四组件用以连接义肢的小腿部,据此,当安装具有此足踝关节的义肢的使用者在行走、摆动、站立时,通过此四连杆结构的自然连动,使得走路更为平顺,并且具有更自然的姿势,以避免臀部、骨盆、膝盖和背部出现问题。
[0010]较佳地,该第一组件可以具有一基座,所述第一侧壁可以一体形成在该基座的上表面,借由该基座可牢固地且平稳地安装在义肢的脚底部。
[0011]较佳地,该第二组件可以一体形成为U形状,以形成所述第二侧壁。
[0012]较佳地,该第三组件的所述第三侧壁之间可以形成有一缺口,该缺口可容纳该连杆在其中活动。
[0013]较佳地,该第四组件可以具有一座体,该连杆从该座体下面偏心地延伸一长度,该座体用以连接该义肢的小腿部。
[0014]较佳地,该第四组件的座体的下面相对于该连杆的位置设有一缓冲组件,并且该缓冲组件突出该座体的下面,据此,当行走致脚底撞击地面或足踝关节处于站立状态时,可以通过该缓冲组件提供第三组件与第四组件之间的缓冲作用,避免过大的冲击力产生噪音,以及避免使用者感到不舒适。
[0015]较佳地,本技术的足踝关节在当第一组件处于水平状态且该四连杆结构处于足踝的站立状态时,该第四组件的座体的下表面与该基座的水平面之间形成一角度,据此让使用者在下一阶段抬起脚时更为省力、容易。
[0016]较佳地,当第一组件处于水平状态且该四连杆结构处于足踝的站立状态时,该第四组件的座体的下表面与该基座的水平面之间的角度为3
°

[0017]本技术提供的前述四连杆足踝关节,可以借由自然的连杆连动关提供摆动、行走与站立时均十分平顺的效果,并且在行走时具有更自然的姿势,以避免臀部、骨盆、膝盖和背部出现问题。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显示本技术四连杆足踝关节整体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2为显示本技术四连杆足踝关节的主要组件组合关的立体分解图;
[0020]图3为显示本技术四连杆足踝关节整体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0021]图4为显示本技术四连杆足踝关节与义肢的小腿部与脚底部组合后使用的示意图;以及
[0022]图5为显示本技术的足踝关节所构成的四连杆结构的简单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第一组件
[0025]10:基座
[0026]11:第一侧壁
[0027]111:第一枢接孔
[0028]2:第二组件
[0029]21:第二侧壁
[0030]211:第二枢接孔
[0031]3:第三组件
[0032]31:第三侧壁
[0033]311:第三枢接孔
[0034]32:缺口
[0035]4:第四组件
[0036]41:座体
[0037]42:连杆
[0038]421:第四下枢接孔
[0039]422:第四上枢接孔
[0040]43:缓冲组件
[0041]44:螺孔
[0042]5A:枢轴
[0043]5B:帽头
[0044]6:义肢小腿部
[0045]7:义肢脚底部
[0046]θ: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以下配合图式及组件符号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俾使熟习该项技艺者在研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
[0048]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四连杆足踝关节,其较佳地包括有:一第一组件1、一第二组件2、一第三组件3与一第四组件4;该第一至第四组件较佳地使用铝合金金属制成,并经由活动枢接而构成一四连杆结构。
[0049]其中,第一组件1一体成型地形成有一扁平且具有适当厚度的基座10,基座10上表面的相对两侧形成往上方延伸适当高度且相互对称的第一侧壁11,该二个第一侧壁11的前侧直线对应地设有一对第一枢接孔111,并且二个第一侧壁11的后侧直线对应地设有另一对第一枢接孔111,该第一组件1借由基座 10可被牢固地且平稳地安装在义肢脚底部7(如图4所示)。
[0050]第二组件2形成为具有相互对称的二个第二侧壁21;较佳地,第二组件2 可以一体形成为U形状,以形成所述二个第二侧壁21,该二个第二侧壁21的上侧直线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连杆足踝关节,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组件,具有相互对称的二个第一侧壁;一第二组件,具有相互对称的二个第二侧壁,该二个第二侧壁的下侧枢接于该二个第一侧壁之间的前侧;一第三组件,具有相互对称的二个第三侧壁,所述第二侧壁的上侧枢接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的前侧;以及一第四组件,具有一连杆,该连杆的不同位置分别枢接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的后侧以及所述第三侧壁之间的后侧,其中,该第一组件、第二组件、第三组件与第四组件的枢接构成一四连杆结构,并且该第一组件用以连接义肢的脚底部,该第四组件用以连接义肢的小腿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连杆足踝关节,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组件具有一基座,所述第一侧壁一体形成在该基座的上表面。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四连杆足踝关节,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组件一体形成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宇崔恩浩
申请(专利权)人:爱思特美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