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多个板材连接用的连接机构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58456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0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多个板材连接用的连接机构及方法,其中连接机构包括:第一扣件装置,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的内侧具有第一嵌设腔;第二扣件装置,包括第三本体,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三本体内侧的第二嵌设腔;所述第一扣件装置能相对第二扣件装置移动,从而使第三本体与第二本体抵触,所述第二本体在断裂部断裂后流动至第一嵌设腔和第二嵌设腔内,并且与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三本体固定;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三本体在所述断裂部断裂后发生流动固定在多个所述板材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优点:采用压铆工艺使得第一扣件装置断裂后在连接方向上产生让位高度,且使得所述两个扣件装置能够相对固定连接,进而对外部板材起到连接作用。部板材起到连接作用。部板材起到连接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多个板材连接用的连接机构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了连接件
,具体的是一种用于多个板材连接用的连接机构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专利技术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0003]在现有技术中,目前的连接件可以将两个或三个甚至更多个板材固定连接在一起。
[0004]但是,为了连接更加牢固,在两个板材中需要设置弹性系数较大(即连接后厚度变小较多)的板材。
[0005]对于传统的连接件而言,不能够适配于这种尺寸变化较大的板材。
[0006]此外,还希望适配于这种尺寸变化较大的连接件还具有传统连接件的一些必要性能,例如,具有一定的连接强度,较为容易拆卸等。
[0007]连接件作为一种辅助件,用于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板材固定连接在一起。现在通常采用的是螺栓、螺钉等螺纹连接的方式,或者采用铆接件对两个板材进行相互固定连接。上述的连接方式,不能改变连接机构的整体长度,这样在连接弹性件时,若需调整弹性件的厚度需要被压缩时,则上述螺栓、螺钉、铆接件等均不太适用,且强行压缩连接,人工劳动强度大,且连接件承受的应力大,非常难实现。为了满足需连接的材料其厚度在连接前和连接后差异很大的场合和应用,现有的连接技术和连接件是拉铆工艺和使用断颈拉铆钉。即,拉铆后把拉铆钉上长度多余的部分通过机械的方法去除而实现连接后紧固件两端不高出需连接的板材平面。
[0008]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介绍
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多个板材连接用的连接机构及方法,采用压铆工艺使得第一扣件装置断裂后在连接方向上产生让位高度,且使得所述两个扣件装置能够相对固定连接,进而对外部板材起到连接作用。
[0010]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多个板材连接用的连接机构,其中,多个所述板材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板材、第二板材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之间的至少一个的第三板材;
[0011]多个所述板材上对应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三板材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弹性;
[0012]所述连接机构包括:
[0013]第一扣件装置,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的内侧具有第一嵌设腔,所述第一本体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压紧部,所述第二本体的一端通过断裂部与所述第一本体
能断裂地连接,所述第二本体的另一端具有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二本体能在所述断裂部断裂后插入所述第一本体的嵌设腔内并与所述第一本体固定连接;
[0014]第二扣件装置,包括第三本体,所述第三本体具有第二抵接部、形成在所述第三本体内侧的第二嵌设腔、设置在所述第三本体的外侧的第二压紧部,所述第二抵接部用于与第一抵接部抵触,从而使断裂部断裂;
[0015]所述第一扣件装置能相对所述第二扣件装置移动,从而使所述第三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抵触,所述第二本体在所述断裂部断裂后流动至所述第一嵌设腔和所述第二嵌设腔内,并且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三本体固定;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三本体在所述断裂部断裂后发生流动固定在多个所述板材上。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板材可采用具有弹性的高分子材料制成。
[0017]进一步地,所述断裂部的强度小于所述第一本体的强度。
[001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本体的外侧壁在所述断裂部断裂前位于所述第一本体的外侧壁的内侧。
[001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本体的另一端具有台阶部,所述台阶部在所述第二本体插入所述第一本体的嵌设腔内后位于所述嵌设腔的外部;或,所述台阶部在所述第二本体插入所述第一本体的嵌设腔内后与所述第一本体的端面齐平。
[0020]进一步地,所述扣件装置由具有塑性的金属材料制成。
[002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本体的内侧壁在所述断裂部断裂前位于所述第一本体的内侧壁的外侧。
[0022]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本体具有沿所述第二嵌设腔延伸方向相对的两个端面,其中一个所述端面凸出于所述第二压紧部。
[0023]本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多个板材连接用的连接机构,其中,多个所述板材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板材、第二板材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板材和所述第二板材之间的至少一个的第三板材;
[0024]多个板材上对应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三板材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弹性;
[0025]所述连接机构包括:
[0026]设置在所述通孔内的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的外侧壁与多个所述板材中的至少两个铆接,所述第一本体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第一板材进行压紧的第一压紧部;所述第一本体的内侧形成有第一嵌设腔;
[0027]设置在所述通孔内的第三本体,所述第三本体的外侧壁与多个所述板材中的至少一个铆接,所述第三本体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第二板材进行压紧的第二压紧部;所述第二本体的内侧形成有第二嵌设腔;
[0028]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在和所述第一本体断裂后分别铆接在所述第一本体用于形成所述第一嵌设腔的内侧壁和所述第三本体用于形成所述第二嵌设腔的内侧壁上。
[0029]本实施方式中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多个板材的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0]将第一扣件装置,从第一板材的第一侧插入通孔中;
[0031]将第二扣件装置从第二板材的第二侧插入通孔中,其中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背离;
[0032]对所述第一扣件装置和所述第二扣件装置施压,从而使断裂部在所述第三本体与
所述第二本体抵触后断裂,由此使第二本体在所述断裂部断裂后流动至第一嵌设腔和第二嵌设腔内,以使所述第二本体分别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三本体固定,并且使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三本体在所述断裂部断裂后发生流动固定在多个所述板材上。
[0033]借由以上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34]1、本申请中通过设置的第一扣件装置和第二扣件装置,所述第一扣件装置能相对所述第二扣件装置移动,从而使所述第三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抵触,所述第二本体在所述断裂部断裂后流动至所述第一嵌设腔和所述第二嵌设腔内,并且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三本体固定;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三本体在所述断裂部断裂后发生流动固定在多个所述板材上;
[0035]2、本申请通过设置的断裂部和具有弹性的第三板材,采用冲压工艺使得第一扣件装置断裂后在连接方向上产生让位高度,且使得所述两个扣件装置能够相对固定连接,进而对外部板材起到连接作用。
[0036]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3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多个板材连接用的连接机构,其中,多个所述板材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板材、第二板材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之间的至少一个的第三板材;多个所述板材上对应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三板材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弹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扣件装置,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的内侧具有第一嵌设腔,所述第一本体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压紧部,所述第二本体的一端通过断裂部与所述第一本体能断裂地连接,所述第二本体的另一端具有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二本体能在所述断裂部断裂后插入所述第一本体的嵌设腔内并与所述第一本体固定连接;第二扣件装置,包括第三本体,所述第三本体具有第二抵接部、形成在所述第三本体内侧的第二嵌设腔、设置在所述第三本体的外侧的第二压紧部,所述第二抵接部用于与第一抵接部抵触,从而使断裂部断裂;所述第一扣件装置能相对所述第二扣件装置移动,从而使所述第三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抵触,所述第二本体在所述断裂部断裂后流动至所述第一嵌设腔和所述第二嵌设腔内,并且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三本体固定;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三本体在所述断裂部断裂后发生流动固定在多个所述板材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多个板材连接用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板材可采用具有弹性的高分子材料制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多个板材连接用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裂部的强度小于所述第一本体的强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多个板材连接用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的外侧壁在所述断裂部断裂前位于所述第一本体的外侧壁的内侧。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多个板材连接用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的另一端具有台阶部,所述台阶部在所述第二本体插入所述第一本体的嵌设腔内后位于所述嵌设腔的外部;或,所述台阶部在所述第二本体插入所述第一本体的嵌设腔内后与所述第一本体的端面齐平。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多个板材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明布莱恩加德纳本特里姆段大鹏
申请(专利权)人:宾科精密部件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