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斧翅沙芥的大田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582185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斧翅沙芥的大田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进行整地、覆膜,筛选种子并进行处理,种子处理采用沙藏催芽处理方式,以打破种子休眠和催芽;播种时采取穴播方式,穴深1~2cm,每穴播2~3粒种子,播种后大水漫灌一次,出苗1个月时灌水1次,之后每个月灌溉一次;斧翅沙芥出苗后及时进行除草;苗高为30cm时,对外缘茎叶进行刈割,留下菜心,收获第一茬茎叶,一年收获2~3茬;第二年起苔后,收获嫩枝或种子;收获的斧翅沙芥茎叶置于3~4℃的环境中保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斧翅沙芥大田种植方法操作性强、出苗率高、生长速度快,有助于实现斧翅沙芥的速生丰产,为沙区特色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推广提供技术支持,推动沙产业的持续发展。推动沙产业的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斧翅沙芥的大田种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经济作物种植
,尤其涉及一种斧翅沙芥的大田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斧翅沙芥是十字花科沙芥属二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于荒漠及半荒漠地带的流动或半流动沙丘上,属于肉质多浆类旱生植物。斧翅沙芥体内薄壁组织发达,机械组织很少,叶、根的维生素C含量丰富,一年生的肉质根和叶及二年生的嫩茎、嫩叶均可食用,全草及根均能入药,具有行气、止痛、消食、解毒之功效,其集药用、保健、饲用、固沙等多功能于一体,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价值。
[0003]斧翅沙芥种群以种子繁殖,种子果翅含萌发抑制物质导致其具有10个月的休眠期,并且在不良环境下种子有进入二次休眠的趋势;种子存在较强生理活性的内源抑制物质,以0.2%的甲基磺酸乙酯浸种处理4h可提高斧翅沙芥种子的萌发能力;种子均具有较强的耐干性,含水量2.2%是种子发芽率和活力的转折点。土壤水分含量对沙芥属植物在沙地中的定居和适应具有重要影响,在生长季节的早期,沙芥属植物幼苗比较容易在沙丘上定居,但如果后续降雨不充分,萌发后的幼苗在沙丘顶部、背风坡中部和低部等地的定居比较困难。幼苗对沙埋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当幼苗遭受到沙埋后,延长了节间伸长和分配较多的生物量用于地上部分的生长。
[0004]目前,对于斧翅沙芥种子休眠与萌发、储藏与寿命及生态适应性方面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然而,大田种植技术还处于尝试阶段,尚未形成标准化的生产技术体系,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斧翅沙芥的大田种植方法,在推进特色沙生植物的开发利用与沙产业的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指出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斧翅沙芥的大田种植方法。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斧翅沙芥的大田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1)整地:选择透气性良好的沙性土壤,春季进行施底肥、翻耕、碾压;
[0009](2)覆膜:对待播地进行覆膜;
[0010](3)选种及处理:选择上一年种子,筛选去除不饱满残次种子;
[0011](4)播种:4月中下旬进行播种,在垄面边缘进行穴播,穴深1~2cm,每穴播2~3粒种子;
[0012](5)灌溉:播种后大水漫灌一次,出苗1个月时灌水1次,之后每个月灌溉一次;
[0013](6)田间管理:斧翅沙芥出苗后及时进行除草;
[0014](7)收获:斧翅沙芥出土后苗高为30cm时,对外缘茎叶进行刈割,留下菜心,收获第一茬茎叶,一年收获2~3茬;第二年起苔后,收获嫩枝或种子;
[0015](8)保存:收获的斧翅沙芥置于3~4℃的环境中保存。
[0016]优选地,步骤(1)中,整地时,苗地均匀施足底肥,翻耕之后,将苗地整为垄状,垄宽60cm,垄高30cm,垄间距30cm。
[0017]优选地,步骤(3)中,种子处理时,带果翅种子进行沙藏催芽处理,将待播种子与湿沙按1:3体积比例混合均匀,然后用棚膜覆盖并于高温天气下堆放至3-4天,以打破休眠和催芽。
[0018]优选地,步骤(4)中,播种时,穴内覆沙,且覆沙厚度为1~1.5cm,株间距15~20cm,行距20~30cm。
[0019]相比于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干旱荒漠区斧翅沙芥标准化生产的大田种植方法,操作性强,种子沙藏可提高出苗率,生长速度快,有助于实现斧翅沙芥速生丰产,垄状整地覆膜技术能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本专利技术对斧翅沙芥等特色沙生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持,有助于推动沙产业的持续发展。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斧翅沙芥播种完成后的田间照片。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斧翅沙芥出苗后45天的田间照片。
[0023]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斧翅沙芥出苗后62天的田间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5]实施例1
[0026]2020年4月-9月在甘肃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进行斧翅沙芥田间种植试验,试验地为透气性良好的沙性土壤,试验区域面积为0.5亩。
[0027]2020年4月6日进行试验区施肥,均匀施足底肥,底肥原料及用量如下:尿素2.5kg、磷二铵17.5kg、锌肥2.5kg、钾肥2kg;翻耕、碾压之后,将苗地整为垄状,垄间距30cm,垄宽60cm,垄高30cm,垄上覆黑色地膜。播种前选择上一年新种子,筛选去除不饱满残次种子,种子进行沙藏催芽处理,沙藏催芽处理方法为:将待播种子与湿沙按1:3的体积比例混合均匀,然后用棚膜覆盖并于25℃的高温天气下堆放3-4天,以打破种子休眠和催芽。
[0028]4月中下旬进行播种,在垄面边缘进行穴播,穴深1~2cm,穴内覆沙,且覆沙厚度为1~1.5cm,每穴播2~3粒种子,株间距15~20cm,行距20~30cm;播种完成后,大水漫灌一次,播种完成后的田间照片如图1所示。出苗1个月左右灌水1次,之后每个月灌溉一次;斧翅沙芥出苗后及时进行除草,出苗后45天的田间照片如图2所示,出苗后62天的田间照片如图3所示。
[0029]斧翅沙芥出土后2个月左右,苗高约为30cm时,对外缘茎叶进行刈割,留下菜心,收获第一茬茎叶,一年收获2~3茬;第二年起苔后,收获嫩枝或种子;收获的斧翅沙芥茎叶置于3~4℃的环境中保存。
[0030]本次试验地0.5亩,种子播种量约9.9kg,出苗率可达75%,该大田种植方法适用于
在干旱荒漠区气候土壤条件下实现斧翅沙芥的速生丰产。
[0031]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斧翅沙芥的大田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整地:选择透气性良好的沙性土壤,春季进行施底肥、翻耕、碾压;(2)覆膜:对待播地进行覆膜;(3)选种及处理:选择上一年种子,筛选去除不饱满残次种子;(4)播种:4月中下旬进行播种,在垄面边缘进行穴播,穴深1~2cm,每穴播2~3粒种子;(5)灌溉:播种后大水漫灌一次,出苗1个月时灌水1次,之后每个月灌溉一次;(6)田间管理:斧翅沙芥出苗后及时进行除草;(7)收获:斧翅沙芥出土后苗高为30cm时,对外缘茎叶进行刈割,留下菜心,收获第一茬茎叶,一年收获2~3茬;第二年起苔后,收获嫩枝或种子;(8)保存:收获的斧翅沙芥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鹏李昌龙刘光武徐高兴段晓峰赵赫然张裕年杜鹃姜生秀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