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两栖车的整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7905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两栖车的整流装置。该整流装置包括柔性整流帘组件(7)、卷收轴(6)、卷收马达(8)、钢丝马达(1)和2个限位导轨(3);柔性整流帘组件包括2个牵引钢丝(5)、整流帘布(11)、多个承力骨架(10)和多个限位器(9);每根承力骨架的两端上各固定1个限位杆,所有限位杆的另一端均滑动嵌入在限位导轨的滑槽内,整流帘布与所有承力骨架粘接,所有限位器等间距固定在2个牵引钢丝上,整流帘布的一端缠绕并固定在卷收轴上,2个牵引钢丝的一端分别缠绕并固定在钢丝马达的传动轴上,另一端均固定在卷收轴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对影响水上航行阻力的部分进行平滑遮盖,达到降低水中行驶阻力的目的。的目的。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两栖车的整流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陆两栖车辆水上行驶辅助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两栖车的整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水陆两栖车辆相关技术的发展,两栖车辆需兼顾陆上行驶功能,车首需布置轮舱、车灯、拖车钩等结构,而这些结构在水中行驶时会显著增大车辆行驶阻力,在高速水上航行时,这些外部结构对车辆水中行驶阻力的增加非常明显,给车辆动力系统选择和水上航速的提升带来困难。
[0003]为解决此问题,两栖车辆在水中航行时,一般将车轮等行动装置向上回收进入轮舱,尽量减少暴露在外的多余几何结构,以降低水中行驶阻力。但随着两栖车水中航速的提升,车体上不符合流体力学特征的几何开口(如轮舱等),给车辆带来的航行阻力同样不可忽视。
[0004]传统的方法是在影响水中阻力的部分设计活动盖板,在水中航行时对影响阻力的部分进行遮盖,以降低水中航行阻力。但这种结构需要附带一套复杂的作动和限位装置,重量增加大,覆盖面积和平滑效果一般。随着覆盖部位的增多,覆盖装置的重量和设计复杂程度急剧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适用于两栖车的整流装置,实现对影响水上航行阻力的部分进行平滑遮盖,通过较少的部件和重量达到降低水中行驶阻力的目的。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两栖车的整流装置包括柔性整流帘组件(7)、卷收轴(6)、卷收马达(8)、钢丝马达(1)和2个限位导轨(3);
[0007]柔性整流帘组件(7)包括2个牵引钢丝(5)、整流帘布(11)、多个承力骨架(10)和多个限位器(9);限位导轨(3)的下表面设置有滑槽,多个承力骨架(10)平行分布;
[0008]每根承力骨架(10)的两端上各固定1个限位杆(9),即2个限位杆 (9)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承力骨架(10)的两端上,所有限位杆(9)的另一端均滑动嵌入在限位导轨(3)的滑槽内,限位导轨(3)为折弯结构,2 个限位导轨(3)平行固定在车首两侧的2个钢板(12)上,整流帘布(11) 覆盖在所有承力骨架(10)的外周上方,并整流帘布(11)与所有承力骨架(10)粘接成为一体,所有限位器等间距固定在2个牵引钢丝(5)上,钢丝马达(1)的传动轴、卷收轴(6)和卷收马达(8)的传动轴均支撑在车体上,且钢丝马达(1)的传动轴、卷收轴(6)和卷收马达(8)的传动轴位于车体横截面上,卷收轴(6)与卷收马达(8)的传动轴固定连接,整流帘布(11)的一端缠绕并固定在卷收轴(6)上,2个牵引钢丝(5) 的一端分别缠绕并固定在钢丝马达(1)的传动轴上,2个牵引钢丝(5) 的另一端均固定在卷收轴(6)上,
[0009]所述整流装置还包括2个卷收限位轮(4)和多个滑轮(2);多个滑轮 (2)分别位于两个限位导轨(3)的折弯处,滑轮(2)的滑轮轴支撑在车体上,牵引钢丝(5)依次支撑在多个
滑轮(2)上,2个卷收限位轮(4) 的限位轮轴均支撑在车体上,整流帘布(11)一端两边分别支撑在2个卷收限位轮(4)上,整流帘布(11)在缠绕卷收轴(6)上之前,绕过2个卷收限位轮(4)。
[0010]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靠,体积小、重量轻,可快速收放,有效解决了降低高航速两栖车辆水中行驶阻力的问题。涉及到改善水陆两栖车辆外形降低水上行驶阻力技术方向。
[0011]本专利的关键是柔性整流帘的结构和柔性整流帘的收放和固定。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适用于两栖车的整流装置处于收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专利技术处于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图3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7]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适用于两栖车的整流装置包括柔性整流帘组件(7)、卷收轴(6)、卷收马达(8)、钢丝马达(1)、2个限位导轨(3)、2个卷收限位轮(4)和多个滑轮(2)。
[0018]柔性整流帘组件(7)包括2个牵引钢丝(5)、整流帘布(11)、多个承力骨架(10)和多个限位器(9)。限位导轨(3)的下表面设置有滑槽。多个承力骨架(10)平行分布。
[0019]柔性整流帘(7)是包含多个按一定间隔平行设置的承力骨架(10)和限位器(9)的复合结构。整流帘布(11)为金属/复合纤维加强橡胶帘布,具有较高的柔韧性和扯断强度,用于承受车辆水中行驶时水流冲击,并形成一定的整流外形;整流帘布(11)与多个承力骨架(10)(平行)硫化/ 粘接成为一体;承力骨架(10)为高强度铝合金管材,高强度、重量轻、耐腐蚀,用于保证整流帘布(11)受水流冲击时的刚度。
[0020]每根承力骨架(10)上装有两个间距相等的限位杆(9),每根承力骨架(10)的两端上各固定1个限位杆(9),即2个限位杆(9)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承力骨架(10)的两端上。所有限位杆(9)的另一端均滑动嵌入在限位导轨(3)的滑槽内。限位导轨(3)为折弯结构,2个限位导轨(3) 平行固定在车首两侧的2个钢板(12)上。整流帘布(11)覆盖在所有承力骨架(10)的外周上方,并整流帘布(11)与所有承力骨架(10)硫化或者粘接成为一体,随着承力骨架(10)的滑动实现整流帘布的折叠与展开。工作时,2个限位导轨(3)实现了对承力骨架(10)运动自由度的限制和导向作用。同时,所有限位器按照相同的间距分别固定在2个牵引钢丝(5)上,当牵引钢丝(5)张紧时,各个限位器(5)的位置被固定,从而将各个限位器(5)相连的每根承力骨架(10)和整流帘布(11)固定并张紧,即进入工作状态,用以承受水流冲击。钢丝马达(1)的传动轴、卷收轴(6)和卷收马达(8)的传动轴均支撑在车体上,且钢丝马达(1)的传动轴、卷收轴(6)和卷收马达(8)的传动轴位于车体横截面上。卷收轴(6)与卷收马达(8)的传动轴固定连接,整流帘布(11)的一端缠绕并固定在卷收轴(6)上。卷收轴(6)用于卷收柔性整流帘组件7,并在张紧时对柔性整流帘组件7实施张紧。2个牵引钢丝(5)的一端
分别缠绕并固定在钢丝马达(1)的传动轴上,2个牵引钢丝(5)的另一端均固定在卷收轴(6)上。钢丝马达(1)用于拖动卷收2个牵引钢丝(5),通过不同的拖动方向实现柔性整流帘组件7的收放和张紧。多个滑轮(2)分别位于两个限位导轨(3)的折弯处,滑轮(2)的滑轮轴支撑在车体上。牵引钢丝(5)依次支撑在多个滑轮(2)上,滑轮(2)用于改变牵引钢丝(5) 的方向,以满足车辆整流车首的需求。限位导轨(3)下表面的滑槽与限位器(9)的另一端配合,使每个限位器(9)能沿限位导轨(3)方向运动,达到限制柔性整流帘(7)的运动轨迹,并在张紧时提供位置固定的目的。
[0021]2个卷收限位轮(4)的限位轮轴均支撑在车体上,整流帘布(11)一端两边分别支撑在2个卷收限位轮(4)上,整流帘布(11)在缠绕卷收轴 (6)上之前,绕过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两栖车的整流装置,其特征是:该整流装置包括柔性整流帘组件(7)、卷收轴(6)、卷收马达(8)、钢丝马达(1)和2个限位导轨(3);柔性整流帘组件(7)包括2个牵引钢丝(5)、整流帘布(11)、多个承力骨架(10)和多个限位器(9);限位导轨(3)的下表面设置有滑槽,多个承力骨架(10)平行分布;每根承力骨架(10)的两端上各固定1个限位杆(9),即2个限位杆(9)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承力骨架(10)的两端上,所有限位杆(9)的另一端均滑动嵌入在限位导轨(3)的滑槽内,限位导轨(3)为折弯结构,2个限位导轨(3)平行固定在车首两侧的2个钢板(12)上,整流帘布(11)覆盖在所有承力骨架(10)的外周上方,并整流帘布(11)与所有承力骨架(10)粘接成为一体,所有限位器等间距固定在2个牵引钢丝(5)上,钢丝马达(1)的传动轴、卷收轴(6)和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蕊邢晓红王德海马文卿冯卫卫马智慧王瑞军郭德胜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