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分析仪器领域,公开了一种水样预处理器用液界面自动识别装置,包括液界面传感器、萃取瓶、端盖、升降支座、排废蠕动泵、取样蠕动泵、分离装置、废液瓶和比色池,液界面传感器包括第一钛合金管、第二钛合金管、控制器、第一直通穿板和第二直通穿板;排废蠕动泵的一端与所述萃取瓶连接,排废蠕动泵的另一端与废液瓶连接;取样蠕动泵的一端与萃取瓶连接,取样蠕动泵的另一端与分离装置的一端连接,分离装置的另一端分别与废液瓶和比色池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能自动识别萃取剂与水样的液界面,又可作为取样管以及排废管使用。结构简单,能直接将萃取剂抽至分离装置中,不会出现仪器进水的问题,大大提高了仪器的可靠性以及工作效率。工作效率。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样预处理器用液界面自动识别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分析仪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水样预处理器用液界面自动识别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紫外测油以及红外测油的过程中,需要向水样里面加入萃取剂(正己烷或四氯乙烯),将水样中的油萃取到萃取剂中,静置分层,然后将萃取剂除水后送到紫外测油主机或红外测油主机中进行检测。传统上采用玻璃分离管进行萃取剂与水样分离,将萃取剂以及萃取剂与水样界面处的水样抽至玻璃分离管中进行初次分离,再将萃取剂抽至分离装置中去除微量水分。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部件多、占地方、故障率高,由于仪器不能自动判断抽走的是萃取剂还是水样,会出现仪器进水,导致测量不准或整个试验无法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水样预处理器用液界面自动识别装置,从而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
[0004]一种水样预处理器用液界面自动识别装置,包括液界面传感器、萃取瓶(1)、端盖(4)、升降支座(5)、排废蠕动泵(6)、取样蠕动泵(7)、分离装置(9)、废液瓶(10)和比色池(11),液界面传感器包括第一钛合金管(2)、第二钛合金管(3)、控制器(8)、第一直通穿板(12)和第二直通穿板(13);排废蠕动泵(6)的一端与萃取瓶(1)连接,排废蠕动泵(6)的另一端与废液瓶(10) 连接;取样蠕动泵(7)的一端与萃取瓶(1)连接,取样蠕动泵(7)的另一端与分离装置(9)的一端连接,分离装置(9)的另一端分别与废液瓶(10)和比色池(11)连接。
[0005]进一步的,第一直通穿板(12)和第二直通穿板(13)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端盖(4)的中间;第一钛合金管(2)与第二直通穿板(13)连接,第二钛合金管(3)与第一直通穿板(12)连接;端盖(4)与升降支座(5)螺栓连接,升降支座(5)用于控制液界面传感器的升降。
[0006]进一步的,排废蠕动泵(6)通过第一氟橡胶管与第二直通穿板(13)连接,排废蠕动泵(6)用于将水样抽至废液瓶(10)中;取样蠕动泵(7)通过第二氟橡胶管与第一直通穿板(12)连接,取样蠕动泵(7)用于将萃取剂抽至分离装置(9)中;控制器(8)通过两根导线分别与第一钛合金管(2)、第二钛合金管(3)连接,控制器用于接收控制第一钛合金管(2)和第二钛合金管(3) 的信号;分离装置(9)用于将萃取液中的微量水分分离掉,分离装置(9)设有三个接头,三个接头包括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第一接头位于所述分离装置(9)的上端,第一接头用于进萃取剂,第一接头通过第三氟橡胶管与取样蠕动泵(7)连接,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分别位于分离装置(9)的下端;第二接头用于排水,第二接头通过第四氟橡胶管伸到废液瓶(10)中,第三接头通过第五氟橡胶管与比色池(11)连接,第三接头用于将除水后的萃取剂送到比色池(11)中进行样品测量。
[0007]进一步的,第一钛合金管(2)、第二钛合金管(3)分别为空心钛合金管。
[0008]进一步的,第二钛合金管(3)比第一钛合金管(2)长2~5mm,优选地, 3mm。
[0009]进一步的,端盖(4)为聚四氟乙烯材料。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液界面传感器,由两根一长一短的空心钛合金管组成,配合控制器以及蠕动泵使用,既能自动识别萃取剂与水样的液界面,又可作为取样管以及排废管使用。结构简单,与传统玻璃分离管相比,本技术能够直接将萃取剂抽至分离装置中。另外,由于液界面传感器可以自动识别萃取剂与水样的液界面,不会出现仪器进水的问题,大大提高了仪器的可靠性以及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为本实施例一提供的水样预处理器用液界面自动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3]1、萃取瓶,2、第一钛合金管,3、第二钛合金管,4、端盖,5、升降支座, 6、排废蠕动泵,7、取样蠕动泵,8、控制器,9、分离装置,10、废液瓶,11、比色池,12、第一直通穿板,13、第二直通穿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来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这仅仅是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对相同属性的对象在描述时所采用的区分方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以便一系列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那些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单元。
[0015]实施例一,一种水样预处理器用液界面自动识别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液界面传感器、萃取瓶1、端盖4、升降支座5、排废蠕动泵6、取样蠕动泵7、分离装置9、废液瓶10和比色池11,液界面传感器包括第一钛合金管2、第二钛合金管3、控制器8、第一直通穿板12和第二直通穿板13;排废蠕动泵6的一端与萃取瓶1连接,排废蠕动泵6的另一端与废液瓶10连接;取样蠕动泵7 的一端与萃取瓶1连接,取样蠕动泵7的另一端与分离装置9的一端连接,分离装置9的另一端分别与废液瓶10和比色池11连接。端盖4为聚四氟乙烯材料。
[0016]第一直通穿板12和第二直通穿板13分别固定设置于端盖4的中间;第一钛合金管2与第二直通穿板13连接,第二钛合金管3与第一直通穿板12连接;端盖4与升降支座5螺栓连接,升降支座5用于控制液界面传感器的升降,升降支座5为铝材料。
[0017]排废蠕动泵6通过第一氟橡胶管与第二直通穿板13连接,排废蠕动泵6用于将水样抽至废液瓶10中;取样蠕动泵7通过第二氟橡胶管与第一直通穿板12 连接,取样蠕动泵7用于将萃取剂抽至分离装置9中;控制器8通过两根导线分别与第一钛合金管2、第二钛合金管
3连接,控制器用于接收控制第一钛合金管2和第二钛合金管3的信号;分离装置9用于将萃取液中的微量水分分离掉,分离装置9具有三个接头,三个接头包括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第一接头位于所述分离装置9的上端,第一接头用于进萃取剂,第一接头通过第三氟橡胶管与取样蠕动泵7连接,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分别位于分离装置9的下端;第二接头用于排水,第二接头通过第四氟橡胶管伸到废液瓶10中,第三接头通过第五氟橡胶管与比色池11连接,第三接头用于将除水后的萃取剂送到比色池11中进行样品测量。
[0018]第一钛合金管2、第二钛合金管3分别为空心钛合金管。
[0019]第二钛合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样预处理器用液界面自动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界面传感器、萃取瓶(1)、端盖(4)、升降支座(5)、排废蠕动泵(6)、取样蠕动泵(7)、分离装置(9)、废液瓶(10)和比色池(11),所述液界面传感器包括第一钛合金管(2)、第二钛合金管(3)、控制器(8)、第一直通穿板(12)和第二直通穿板(13);所述排废蠕动泵(6)的一端与所述萃取瓶(1)连接,所述排废蠕动泵(6)的另一端与所述废液瓶(10)连接;所述取样蠕动泵(7)的一端与所述萃取瓶(1)连接,所述取样蠕动泵(7)的另一端与所述分离装置(9)的一端连接,所述分离装置(9)的另一端分别与废液瓶(10)和比色池(1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样预处理器用液界面自动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通穿板(12)和第二直通穿板(13)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端盖(4)的中间;所述第一钛合金管(2)与第二直通穿板(13)连接,所述第二钛合金管(3)与第一直通穿板(12)连接;所述端盖(4)与升降支座(5)螺栓连接,所述升降支座(5)用于控制液界面传感器的升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样预处理器用液界面自动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废蠕动泵(6)通过第一氟橡胶管与第二直通穿板(13)连接,所述排废蠕动泵(6)用于将水样抽至废液瓶(10)中;所述取样蠕动泵(7)通过第二氟橡胶管与第一直通穿板(12)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龙,党亚婷,戴学利,曲月,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欧伊尔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