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卷扬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57866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压卷扬系统,包括油箱、负载敏感变量泵组件、电磁比例换向阀、平衡阀、定量泵、第一液控换向阀、液压马达和与油箱连通的系统泄油管路,油箱、负载敏感变量泵组件、电磁比例换向阀和液压马达的高压腔连通,平衡阀与高压腔和电磁比例换向阀均连通;油箱、定量泵和第一液控换向阀连通,第一液控换向阀与高压腔和低压腔均连通;第一液控换向阀与低压腔之间的管路以及第一液控换向阀与高压腔之间的管路均和系统泄油管路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能够对液压马达进行排气补油排气,以能够避免液压马达出现瞬间超速进而出现失速的情况,以此避免系统出现零件损坏。以此避免系统出现零件损坏。以此避免系统出现零件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卷扬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液压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压卷扬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液压卷扬系统,例如应用于船舶、海洋平台及港口码头的液压驱动卷扬起重机,其安全性、平稳性以及可靠性是必需指标。在日常卷扬控制中,经常出现起重机长时间放置后初次启动时有空气气蚀声、下放时出现液压马达吸空瞬间失速损坏。
[0003]为了使系统能够正常的下放,通常单一采用油压控制反向平衡阀予以实现,这种油压控制是有前提的,当系统长时间静置或下放时中途停滞后,马达与平衡阀之间的压力腔由于油液的渗漏会出现压力消失,进而使溶解在油液中的空气析出,占据封闭腔的一部分,进行卷扬系统的首次或再次下放操控时,液压马达开始是通过刹车刹住传动轴的,其不能自行运转压缩空气占有的封闭腔,为了减少刹车的磨损,一般匹配刹车优于平衡阀先打开,当平衡阀受到液压马达低压腔控制油的驱动而打开时,刹住马达传动轴的刹车早已开启,这时马达会在重物拖动下进行下放方向运转,马达运转首先压缩的不是油液而是空气,由于空气的高可压缩性,造成马达瞬间超速,进而出现失速,致使内部零部件瞬间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对液压马达进行排气补油排气,以能够避免液压马达出现瞬间超速进而出现失速的情况,以此避免系统出现零件损坏。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液压卷扬系统,包括油箱、负载敏感变量泵组件、电磁比例换向阀、平衡阀、定量泵、第一液控换向阀、液压马达和与所述油箱连通的系统泄油管路,所述油箱、所述负载敏感变量泵组件、所述电磁比例换向阀和所述液压马达的高压腔连通,所述平衡阀与所述高压腔和所述电磁比例换向阀均连通;所述油箱、所述定量泵和所述第一液控换向阀连通,所述第一液控换向阀与所述高压腔和低压腔均连通;所述第一液控换向阀与所述低压腔之间的管路以及所述第一液控换向阀与所述高压腔之间的管路均和所述系统泄油管路连通。
[0006]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定量泵对液压马达的高压腔和低压腔进行补油,以及在第一液控换向阀与液压马达的低压腔之间的管路以及第一液控换向阀与高压腔之间的管路连通系统泄油管路以进行排气,能够令高压腔和低压腔随时都充满油液,以此能够避免液压马达吸空或因压缩空气产生失速,进而也能避免液压马达受到损坏,以此,在系统长时间放置后初次启动时,可进行上述补油排气过程后,进行液压马达的提升、下放操作,以此避免吸空或失速,也可在系统暂时停机,进行补气和排气操作,确保液压马达的两腔一直自动存在一定的补油压力,避免了液压马达的两腔出现空气析出,以此便于再次启动,确保多次启动运行时更加安全。
[0007]进一步地,所述电磁比例换向阀与所述第一液控换向阀连通,当所述第一液控换向阀处于左位时,所述电磁比例换向阀、所述第一液控换向阀和所述低压腔连通;当所述第
一液控换向阀处于右位时,所述电磁比例换向阀、所述第一液控换向阀和所述低压腔连通,且所述电磁比例换向阀、所述第一液控换向阀和所述高压腔连通。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液控换向阀包括左位油口和右位油口,当所述第一液控换向阀处于左位时,所述电磁比例换向阀、所述左位油口和所述低压腔连通,当所述第一液控换向阀处于右位时,所述右位油口、所述第一液控换向阀和所述低压腔连通,且所述右位油口、所述第一液控换向阀和所述高压腔连通;所述平衡阀与所述高压腔之间的管路、所述左位油口与所述低压腔之间的管路、所述右位油口与所述低压腔之间的管路以及所述右位油口与所述高压腔之间的管路均和所述系统泄油管路连通。
[0009]进一步地,还包括梭阀,所述电磁比例换向阀包括第一工作口和第二工作口,所述第一工作口与所述梭阀的进油口、所述平衡阀、所述高压腔均连通,所述第二工作口与所述梭阀的进油口、所述平衡阀的控制口和所述第一液控换向阀均连通,所述梭阀的出油口与所述第一液控换向阀连通,当液压油自所述梭阀的出油口流入所述第一液控换向阀时,所述液压油令所述第一液控换向阀处于左位,以使所述第二工作口、所述第一液控换向阀和所述低压腔连通;当液压油自所述定量泵流入所述第一液控换向阀时,所述液压油令所述第一液控换向阀处于右位。
[0010]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溢流阀和第一节流咀,所述梭阀的出油口与所述第一液控换向阀之间的管路、所述第一溢流阀和所述系统泄油管路连通,且所述梭阀的出油口与所述第一液控换向阀之间的管路、所述第一节流咀和所述系统泄油管路连通。
[0011]进一步地,还包括压力补偿器,所述压力补偿器位于所述负载敏感变量泵组件与所述电磁比例换向阀之间的管路上,所述梭阀的出油口与所述第一液控换向阀之间的管路和所述压力补偿器连通。
[0012]进一步地,还包括刹车油缸和第二液控换向阀,所述刹车油缸用于对所述液压马达刹车,所述梭阀的出油口、所述第二液控换向阀和所述刹车油缸连通。
[0013]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油箱连通的手动泵组件,所述手动泵组件与所述第一液控换向阀连通,当液压油自所述手动泵组件流入所述第一液控换向阀时,所述液压油令所述第一液控换向阀处于右位,以使所述手动泵组件的液压油通过所述第一液控换向阀流入所述高压腔和所述低压腔。
[0014]进一步地,还包括节流阀和开关阀,所述低压腔、所述节流阀、所述开关阀和所述高压腔连通,所述手动泵组件与所述刹车油缸连通。
[0015]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溢流阀和与所述第二溢流阀连通的电磁换向阀,所述第二溢流阀与所述定量泵连通,且所述第二溢流阀与系统回油管路连通,所述电磁换向阀与所述系统泄油管路连通。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液压卷扬系统的电气结构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液压马达提升操作时液压卷扬系统的控制流程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液压马达下放操作时液压卷扬系统的控制流程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定量泵进行液压马达补油排气时液压卷扬系统的控制流程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手动泵组件进行液压马达补油排气,以及进行液压马达紧急释放时液压卷扬系统的控制流程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油箱;1a-第一支管;1b-第二支管;2-负载敏感变量泵组件;3-电磁比例换向阀;4-平衡阀;5-定量泵;6-第一液控换向阀;7-系统泄油管路;8-液压马达;9-梭阀;10-第一溢流阀;11-第一节流咀;12-压力补偿器;13-刹车油缸;14-第二液控换向阀;15-手动泵组件;16-节流阀;17-开关阀;18-第二溢流阀;19-电磁换向阀;20-系统回油管路;21-冷却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0024]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卷扬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1)、负载敏感变量泵组件(2)、电磁比例换向阀(3)、平衡阀(4)、定量泵(5)、第一液控换向阀(6)、液压马达(8)和与所述油箱(1)连通的系统泄油管路(7),所述油箱(1)、所述负载敏感变量泵组件(2)、所述电磁比例换向阀(3)和所述液压马达(8)的高压腔连通,所述平衡阀(4)与所述高压腔和所述电磁比例换向阀(3)均连通;所述油箱(1)、所述定量泵(5)和所述第一液控换向阀(6)连通,所述第一液控换向阀(6)与所述高压腔和低压腔均连通;所述第一液控换向阀(6)与所述低压腔之间的管路以及所述第一液控换向阀(6)与所述高压腔之间的管路均和所述系统泄油管路(7)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卷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比例换向阀(3)与所述第一液控换向阀(6)连通,当所述第一液控换向阀(6)处于左位时,所述电磁比例换向阀(3)、所述第一液控换向阀(6)和所述低压腔连通;当所述第一液控换向阀(6)处于右位时,所述电磁比例换向阀(3)、所述第一液控换向阀(6)和所述低压腔连通,且所述电磁比例换向阀(3)、所述第一液控换向阀(6)和所述高压腔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卷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控换向阀(6)包括左位油口和右位油口,当所述第一液控换向阀(6)处于左位时,所述电磁比例换向阀(3)、所述左位油口和所述低压腔连通;当所述第一液控换向阀(6)处于右位时,所述右位油口、所述第一液控换向阀(6)和所述低压腔连通,且所述右位油口、所述第一液控换向阀(6)和所述高压腔连通;所述平衡阀(4)与所述高压腔之间的管路、所述左位油口与所述低压腔之间的管路、所述右位油口与所述低压腔之间的管路以及所述右位油口与所述高压腔之间的管路均和所述系统泄油管路(7)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卷扬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梭阀(9),所述电磁比例换向阀(3)包括第一工作口和第二工作口,所述第一工作口与所述梭阀(9)的进油口、所述平衡阀(4)、所述高压腔均连通,所述第二工作口与所述梭阀(9)的进油口、所述平衡阀(4)的控制口和所述第一液控换向阀(6)均连通;所述梭阀(9)的出油口与所述第一液控换向阀(6)连通,当液压油自所述梭阀(9)的出油口流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建辉袁宏超陈忱王光平陈垚学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工程机械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