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脱抗拉的电磁屏蔽元件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57732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脱抗拉的电磁屏蔽元件和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磁屏蔽元件具有纵向长度,包括由导电材料组成的第一部分和由非导电材料组成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沿纵向长度为封闭结构,包括顶部、底部以及对称设置的左腰部和右腰部,所述顶部的长度小于底部的长度;所述电磁屏蔽元件的顶部对称设置有弹性突起部,所述弹性突起部用于减弱固定在沟槽中的电磁屏蔽元件受到的接触压力,所述沟槽形成在第一部件和/或第二部件;所述电磁屏蔽元件的纵向长度的横截面中所述第一部分沿圆周方向至少部分地包围所述第二部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磁屏蔽元件能够在不使用粘合剂的情况下实现组装和紧固,保证屏蔽与密封的效果。保证屏蔽与密封的效果。保证屏蔽与密封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脱抗拉的电磁屏蔽元件和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到一种电磁屏蔽元件,具体涉及一种防脱抗拉的电磁屏蔽元件及包括这种元件的一种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为了能够使电气设备正常工作,不受其他信号干涉,一般情况下,使用具有导电性的壳体将电气设备包围起来,来实现屏蔽的目的。同时,在一些需要访问该电气设备的情况下,比如定期的维护和日常的维修等,是需要打开该壳体的,那么对于闭合时需要完全闭合实现屏蔽效果同时还可打开这种需求下,对于打开处既要求壳体与盖之间的接触表面可导电,又要求打开处可密封,若要两刚性材料在闭合处能够完全闭合,那么在二者的接触表面就需要使用弹性衬垫,所以具有弹性导电衬垫元件对于电气设备的屏蔽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0003]根据需求可知,该元件是由导电材料与非导电材料两大部分组成的,导电部分为开合处在闭合状态下面与面之间提供电接触;非导电材料部分为开合处提供环境密封作用以防止水分、灰尘等侵入到电气设备中。
[0004]为了使弹性导电衬垫能够固定在开合处的接触表面,一般情况下,行业内常预先将粘接剂涂覆在接触表面,衬垫元件则可通过粘接剂的粘接作用固定在开合处的接触表面,使其可长期保持位置不变。
[0005]一般情况下,粘合剂的耐温性与制造元件材料的耐温能力相比是比较差的,所以在应用环境中,尤其是在比较恶劣的应用环境,比如湿热环境、高温环境或者低温环境,粘合剂很容易发生软化或者玻璃化的现象以至于失效。另外当制造元件本身出现问题或者沟槽中有残留物质时,粘合剂的存在也会影响元件的拆卸和修理。
[0006]同时,在装配屏蔽元件时还会产生一个问题,就是人员操作时,会对弹性衬垫产生拉伸作用,使得元件发生形变,即会比规定长度更长,导致装配空间不足,衬垫形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脱抗拉的电磁屏蔽元件和系统。本技术的磁屏蔽元系统允许组件在不使用粘合剂的情况下进行屏蔽,本技术的电磁屏蔽元件简单并且更加可靠,电磁屏蔽元件上窄下宽的结构所显示的弹性,可以在没有粘合剂的情况下实现组装和紧固,保证屏蔽与密封的效果;非导电材料部分的B字形突起部可以使用高模量弹性材料,也是使用共挤出的方式形成元件,该设计可以减少安装时元件的变形量,确保元件形态的稳定。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脱抗拉的电磁屏蔽元件,所述电磁屏蔽元件具有纵向长度,包括由导电材料组成的第一部分和由非导电材料组成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沿纵向长度为封闭结构,包括顶部、底部以及对称设置的左腰部和右腰部,所述顶部的长度小于底部的长度;
[0009]所述电磁屏蔽元件的顶部对称设置有弹性突起部,所述弹性突起部用于减弱固定在沟槽中的电磁屏蔽元件受到的接触压力,所述沟槽形成在第一部件和/或第二部件;
[0010]所述电磁屏蔽元件的纵向长度的横截面中所述第一部分沿圆周方向至少部分地包围所述第二部分。
[0011]所述弹性突起部通过第一部分或第二部分共挤压形成,包括第一突起部和第二突起部,所述弹性突起部与顶部之间形成卧立的B字形结构。
[0012]所述电磁屏蔽元件沿纵向长度设置有连续孔。
[0013]所述顶部、底部与左腰部和右腰部之间通过外突的弧形结构过渡。
[0014]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混合有导电颗粒的弹性材料,所述弹性材料为包括硅橡胶或聚氨基甲酸酯在内的弹性材料。
[0015]所述第二部分是不导电的弹性材料,所述弹性材料包括硅酮或聚氨基甲酸酯。
[0016]所述电磁屏蔽元件的纵向长度的横截面中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并排布置,并且当所述电磁屏蔽元件装配在相对定位的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时,所述第一部分在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形成电连接,并且所述第二部分在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形成环境密封。
[0017]一种防脱抗拉的电磁屏蔽系统,包括电磁屏蔽元件、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在形成在一起的状态下在其接触表面中在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之间设置有沟槽;
[0018]所述电磁屏蔽元件的上表面设置的弹性突起部用于减弱固定在所述沟槽中的电磁屏蔽元件受到的接触压力,所述电磁屏蔽元件装配到所述沟槽中时,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形成电连接,并且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形成环境密封。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0](1)本技术的电磁屏蔽元件上窄下宽的设计能够在不使用粘合剂的情况下将电磁屏蔽元件固定在沟槽中,即可防止脱落,又可确保电磁屏蔽元件与沟槽充分接触,上窄下宽的结构所显示的弹性,可以在没有粘合剂的情况下实现组装和紧固,保证屏蔽与密封的效果。
[0021](2)本技术的电磁屏蔽元件顶部B字形突起部可使元件更加具有柔性并减小已安装状态下的接触压力。在第二部分,即非导电材料部分的B字形突起部处,可以根据需要使用高模量弹性材料,也是使用共挤出的方式形成元件,该设计可以减少安装时元件的变形量,确保元件形态的稳定,高模量弹性材料的加入,使得元件的抗拉性能提高,在装配衬垫元件时,元件不会因为承受人力进而发生形变影响装配。
[0022](3)本技术的电磁屏蔽元件在纵向方向上从底部到顶部均具有导电部分与非导电部分,所以在装配时可进一步确保接触压力始终存在并且能够沿着元件的整个纵向长度获得期望的屏蔽。
[0023](4)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基材均为弹性材料,可以起到环境密封作用,即防止诸如水分和灰尘等物质侵入到电气设备中。用于电磁屏蔽元件的第一部分包括容纳导电颗粒的弹性材料,第二部分包括弹性材料,当所述电磁屏蔽元件安装时,所述弹性允许第二部分变形,从而有助于在安装电磁屏蔽元件时固定所述元件。在横向于其纵向长度的横截面中观
察时所述电磁屏蔽元件还设置有连续孔,当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形成在一起时所述电磁屏蔽元件可以被进一步压缩。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防脱抗拉的电磁屏蔽元件的剖视图。
[0025]图2是本技术防脱抗拉的电磁屏蔽系统的剖视图。出于说明性的原因,两个组成部件没有充分形成在一起。
[0026]附图标记说明:1-电磁屏蔽元件;2-第一部分;3-第二部分; 4-弹性突起部;5-连续孔;6-沟槽;7-第一部件;8-第二部件;31-顶部;32-底部;33-左腰部;34-右腰部;41-第一突起部;42-第二突起部;9-高模量弹性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技术方案和附图详细叙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8]如图1所示,一种防脱抗拉的电磁屏蔽元件,所述电磁屏蔽元件1具有纵向长度,包括由导电材料组成的第一部分2和由非导电材料组成的第二部分3,所述第二部分3沿纵向长度为封闭结构,包括顶部31、底部32以及对称设置的左腰部33和右腰部34,所述顶部31的长度小于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脱抗拉的电磁屏蔽元件,所述电磁屏蔽元件(1)具有纵向长度,包括由导电材料组成的第一部分(2)和由非导电材料组成的第二部分(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3)沿纵向长度为封闭结构,包括顶部(31)、底部(32)以及对称设置的左腰部(33)和右腰部(34),所述顶部(31)的长度小于底部(32)的长度;所述电磁屏蔽元件(1)的顶部对称设置有弹性突起部(4),所述弹性突起部(4)用于减弱固定在沟槽(6)中的电磁屏蔽元件(1)受到的接触压力,所述沟槽(6)形成在第一部件(7)和/或第二部件(8);所述电磁屏蔽元件(1)的纵向长度的横截面中所述第一部分(2)沿圆周方向至少部分地包围所述第二部分(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脱抗拉的电磁屏蔽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突起部(4)通过第一部分(2)或第二部分(3)共挤压形成,包括第一突起部(41)和第二突起部(42),所述弹性突起部(4)与顶部(31)之间形成卧立的B字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脱抗拉的电磁屏蔽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屏蔽元件(1)沿纵向长度设置有连续孔(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脱抗拉的电磁屏蔽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31)、底部(32)与左腰部(33)和右腰部(34)之间通过外突的弧形结构过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脱抗拉的电磁屏蔽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曲吴晓宁骆雨萌王元卿王琰朱光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石伟业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