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7683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成像装置,具有以下结构:双面成像机构,该双面成像机构在记录材料的两面上形成图像;带,该带利用经由其自身的热量加热所述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像,并且能够旋转;支承旋转体,该支承旋转体具有弹性层并支承所述带;加压旋转体,该加压旋转体经由所述带而压接支承旋转体,并形成夹持搬运所述记录材料的辊隙部;其中,所述加压旋转体的表面硬度大于所述支承旋转体的表面硬度,经由所述带的所述支承旋转体的表面硬度值范围为在所述加压旋转体的表面硬度的基础上变动+4~-8度的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像加热装置以及将该像加热装置用作定影装置的成像装置,所述像加热装置具有利用加热机构加热并移动的柔性带、支承前述带的背撑构件、以及具有将前述带夹持在中间并与前述背撑构件形成压接辊隙部的加压构件,其加热方式为,将被加热材料导入到前述压接辊隙部的前述带与前述加压构件之间并进行夹持搬运,用前述带进行加热。加热带式的加热装置,在电子照相式等成像装置(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等)中,作为以下装置的加热装置而采用,即,将形成在记录材料上的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加热并加压、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材料上的定影装置,将未定影图像暂时定影到记录材料上用的暂时定影装置,以及改变载置定影图像的记录材料的表面性质的表面改性装置等。
技术介绍
为方便起见,以配备在复印机、打印机等的成像装置上、将调色剂图像加热加压定影到记录材料上的定影装置为例进行说明。1)热辊式的定影装置在成像装置中,在电子照相处理、静电记录处理、磁记录处理等适当的成像处理机构部,作为将利用转印方式或直接方式在记录材料(转印材料片,电子传真复印纸,静电记录纸,OHP片,印刷纸,格式纸,信封等)上形成并载置的图像信息的未定影图像(调色剂图像)作为永久性的固定图像加热加压定影到记录材料上的定影装置,广泛采用热辊式定影装置。热辊式定影装置以内装作为加热源的卤素加热器等的作为加热体的定影辊,及作为压接于其上的加压体的加压辊为基本结构,使该辊对旋转,将载置未定影图像的记录材料夹持在辊对的压接辊隙(定影辊隙)部进行搬运,利用从定影辊来的热量和定影辊隙部的压力,将未定影的图像永久性地定影到记录材料上。热辊式定影装置,可以用于单色成像装置,也可以用于全色成像装置。但是,与单色图像时的情况下相比,全色图像在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层较厚,调色剂的附着量多,所以,需要尽可能地确保定影辊隙部在记录材料搬运方向的长度(定影辊隙宽度),在印刷时(定影工序时),最好是在尽可能低的温度下长时间加热形成在记录材料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使其定影到记录材料上。此外,为了确保记录材料的光泽及在作为记录材料的OHP上的透光的再现性,全色用定影装置中以下方式的热辊式定影装置成为主流,即,在定影辊及加压辊两者的表面层上设置高平滑性乃至镜面程度的耐热弹性层,以使调色剂面均匀地熔融平滑化、并能具有高光泽度。然而,在全色用的热辊式定影装置中,为了确保宽的辊隙宽度而加大辊径的话,存在着导致定影装置乃至整个成像装置大型化的问题。另一方面,在耐热弹性体表面层的厚比较厚的情况下,由于从加热源向定影辊的表面层的热传导不良,而降低供热速度,定影辊表面层的温度下降,会造成不能将未定影的调色剂固定到记录材料上的定影不良,所以,印刷速度降低,存在着生产率(单位时间的印刷张数)大时,同步能力降低的问题。在全色用定影装置中,为了将定影装置小型化,并且实现高速度和高生产率,在扩大辊隙宽度的同时不降低供热速度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但在热辊方式中作为扩大辊隙宽度的方法,只有上述的加大辊径及增加耐热弹性体的厚度,对于解决所述课题具有一定的限度。2)定影带式(加热带式)定影装置因此,为了打破热辊式产生的界限,提出了使定影带压接到加压辊上形成辊隙部的定影带式的定影装置。该定影带式的定影装置中,将加热源配置在定影辊以外的部位,使其可以缩短预热时间,设置架设于弹性定影辊和加热辊之间的环状的定影带,经由定影带使定影辊和加压辊压接,将载置未定影图像的记录材料穿过该压接辊隙(定影辊隙)部,利用从定影带来的热和定影辊隙部的压力,将未定影的图像永久性地定影到记录材料上。定影带式定影装置,通过降低弹性定影辊的硬度,与热辊式相比,能够容易确保宽的辊隙宽度,此外,由于利用加热辊加热热容量小的定影带,所以,能够快速地将定影带加热,进而,能够不降低供热速度地将记录材料加热,所以,可以缩短预热时间,具有能够小型化且高速印刷的优点。在采用上述定影带的方式的成像装置的定影装置中,过去,为了获得宽的定影辊隙,降低定影辊的弹性层的硬度,进而,为了加快加压辊的升高,将加压辊的弹性层减薄,提高其硬度。但是,由于加压辊表面硬度而使定影辊隙的截面形状成为凸形。因此,在将调色剂像定影到记录材料的两面上时,在一面(单面)印刷时,可以没有问题地进行定影带与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的分离,但进行第二面(两面)印刷时,加压辊与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分离困难,产生记录材料卷绕到加压辊上的问题。相反地,在提高定影辊弹性层硬度,降低加压辊弹性层硬度的情况下,定影辊隙的截面形成成凹形。在这种情况下,在使调色剂像定影到记录材料上时,在定影第二面时,加压辊与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像的分离可以毫无问题地进行,但在定影第一面时,定影带与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的分离困难,该记录材料适当调色剂与定影带的分离不良,发生记录材料卷绕到定影带上的问题。这样,已经发现,定影辊隙的截面形状不仅依赖于定影辊表面硬度和加压辊表面硬度,而且与定影带的结构也有很大的依赖关系。另一方面,作为分离不良的对策,还有在定影带和加压辊上配置接触分离爪、机械地将记录材料从定影带和加压辊上分离的结构。但是,这样虽然避免了记录材料卷绕到定影带和加压辊上的问题,但在发生分离不良的情况下,在定影辊隙加热熔融的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被分离爪强烈地摩擦,会产生光泽起伏及条痕,进而会将调色剂剥离等图像质量的降低等问题。因此,即使在设置分离爪的结构中,也要求记录材料具有不会产生这种问题的搬运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利用带的图像加热装置中,不设置分离爪即可防止分离不良的图像加热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在两面定影中,也能使定影后的记录材料的搬运性稳定的图像加热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成像装置,具有以下结构双面成像机构,该双面成像机构在记录材料的两面上形成图像;带,该带利用经由其自身的热量加热所述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像,并且能够旋转;支承旋转体,该支承旋转体具有弹性层并支承所述带;加压旋转体,该加压旋转体经由所述带而压接所述支承旋转体,并形成夹持搬运所述记录材料的辊隙部;其中,所述加压旋转体的表面硬度大于所述支承旋转体的表面硬度,经由所述带的所述支承旋转体的表面硬度值范围为在所述加压旋转体的表面硬度的基础上变动+4~-8度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目的,在下面的说明中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说明图1是成像装置例的简略结构模型图;图2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式1的定影装置的简略结构的示意剖面图;图3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式1的定影辊隙截面形状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剖面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式1的比较例的定影辊隙截面形状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剖面图; 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式1的另一个比较例的定影辊隙截面形状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剖面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式2的定影装置的简略结构的示意剖面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式2的另一种定影装置的简略结构的示意剖面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式3的定影装置的简略结构的示意剖面图;图9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式3的定影辊隙截面形状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第1实施方式)<实施形式1> (1)成像装置例图1是作为定影装置配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加热装置的成像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简略结构模型图。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成像装置,具有以下结构:双面成像机构,该双面成像机构在记录材料的两面上形成图像;带,该带利用经由其自身的热量加热所述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像,并且能够旋转;支承旋转体,该支承旋转体具有弹性层并支承所述带;加压 旋转体,该加压旋转体经由所述带而压接所述支承旋转体,并形成夹持搬运所述记录材料的辊隙部;其中,所述加压旋转体的表面硬度大于所述支承旋转体的表面硬度,经由所述带的所述支承旋转体的表面硬度值范围为在所述加压旋转体的表面硬度的基础 上变动+4~-8度的范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野和朗可知正义松浦大悟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