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系统和便携式电子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57522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25
光学成像系统包括:从物侧到成像面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其中,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中的至少一个透镜包括非球面表面,以及其中,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成像面的距离TTL与成像面的对角线长度的一半IMG_HT的比TTL/IMG_HT为11或更大。本申请还涉及包括三个或多个相机模块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中,相机模块中的第一相机模块包括上述光学成像系统。块包括上述光学成像系统。块包括上述光学成像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成像系统和便携式电子设备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于2019年8月30日提交至韩国知识产权局的第10-2019-0107669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权益,上述韩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出于所有目的通过引用并入本申请。


[0003]本申请涉及配置成折叠光路的光学成像系统。

技术介绍

[0004]在其中多个透镜沿光轴设置的光学系统中,光学系统的总长度通常随着透镜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例如,包括五个透镜的光学成像系统比包括三个透镜的光学成像系统更难以小型化。由于这个原因,可能无法在薄型便携式电子设备中安装具有长焦距的长焦光学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提供本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旨在以简要的形式介绍对专利技术构思的选择,而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将进一步描述这些专利技术构思。本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目的不在于确认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籍此帮助确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0006]在一个总的方面,光学成像系统包括:棱镜,配置成沿第一光轴接收来自物体的光,并且沿与第一光轴大致垂直的第二光轴反射光;第一透镜,具有屈光力;第二透镜,具有屈光力;以及间隔维持构件,设置在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并且配置成维持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的间距;其中,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沿第二光轴以数字升序顺序依序设置,其中,第一透镜最靠近棱镜,当在第二光轴的方向上观察时,第一透镜具有非圆形形状,并且第一透镜可包括表现第一透镜的透镜特性的光学部分,当在第二光轴的方向上观察时,间隔维持构件具有非圆形形状,并且间隔维持构件可包括具有与第一透镜的光学部分的尺寸和形状大致相同或相似的形状和尺寸的孔,以及孔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孔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并与第一光轴平行。
[0007]可以满足条件表达式0.8<SPY2/SPX2<1.0,其中,SPY2是孔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以及SPX2是孔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
[0008]第一透镜的光学部分的物侧面可具有在第一方向上的长轴有效半径L1S1el和在第二方向上的短轴有效半径L1S1es,长轴有效半径L1S1el可以大于短轴有效半径L1S1es,并且可以满足条件表达式0.65<L1S1es/L1S1el<1.0。
[0009]第一透镜的光学部分的像侧面可具有在第一方向上的长轴有效半径L1S2el和在第二方向上的短轴有效半径L1S2es,长轴有效半径L1S2el可以大于短轴有效半径L1S2es,并且可以满足条件表达式0.80<L1S2es/L1S2el<1.0。
[0010]第二透镜可包括表现第二透镜的透镜特性的光学部分,第二透镜的光学部分的物
侧面可具有在第一方向上的长轴有效半径L2S1el和在第二方向上的短轴有效半径L2S1es,长轴有效半径L2S1el可以大于短轴有效半径L2S1es,并且可以满足条件表达式0.85<L2S1es/L2S1el<1.0。
[0011]第二透镜可包括表现第二透镜的透镜特性的光学部分,第二透镜的光学部分的像侧面可具有在第一方向上的长轴有效半径L2S2el和在第二方向上的短轴有效半径L2S2es,长轴有效半径L2S2el可以大于短轴有效半径L2S2es,并且可以满足条件表达式0.65<L2S2es/L2S2el<1.0。
[0012]棱镜可包括反射面,反射面配置成沿第一光轴接收来自物体的光并且沿第二光轴反射光,第一透镜的光学部分的物侧面可具有在第一方向上的长轴有效半径L1S1el和在第二方向上的短轴有效半径L1S1es,长轴有效半径L1S1el可以大于短轴有效半径L1S1es,并且可以满足条件表达式0.09<L1S1el/PTTL<0.13,其中,PTTL是沿至少第二光轴从棱镜的反射面至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的距离。
[0013]棱镜可包括反射面,反射面被配置成沿第一光轴接收来自物体的光并且沿第二光轴反射光,第一透镜的光学部分的物侧面可具有在第一方向上的长轴有效半径L1S1el和在第二方向上的短轴有效半径L1S1es,长轴有效半径L1S1el可以大于短轴有效半径L1S1es,以及可以满足条件表达式0.07<L1S1es/PTTL<0.12,其中,PTTL是沿至少第二光轴从棱镜的反射面至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的距离。
[0014]棱镜可包括反射面,反射面配置成沿第一光轴接收来自物体的光并且沿第二光轴反射光,第二透镜可包括表现第二透镜的透镜特性的光学部分,第二透镜的光学部分的物侧面可具有在第一方向上的长轴有效半径L2S1el和在第二方向上的短轴有效半径L2S1es,长轴有效半径L2S1el可以大于短轴有效半径L2S1es,并且可以满足条件表达式0.06<L2S1el/PTTL<0.11,其中,PTTL是沿至少第二光轴从棱镜的反射面至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的距离。
[0015]棱镜可包括反射面,反射面配置成沿第一光轴接收来自物体的光并且沿第二光轴反射光,第二透镜可包括表现第二透镜的透镜特性的光学部分,第二透镜的光学部分的物侧面可具有在第一方向上的长轴有效半径L2S1el和在第二方向上的短轴有效半径L2S1es,长轴有效半径L2S1el可以大于短轴有效半径L2S1es,并且可以满足条件表达式0.06<L2S1es/PTTL<0.10,其中,PTTL是沿第二光轴从棱镜的反射面至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的距离。
[0016]第一透镜的光学部分的物侧面可具有在第一方向上的长轴有效半径L1S1el和在第二方向上的短轴有效半径L1S1es,长轴有效半径L1S1el可以大于短轴有效半径L1S1es,并且可以满足条件表达式1.5<L1S1el/IMG_HT<2.2,其中,IMG_HT是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的对角线长度的一半。
[0017]第一透镜的光学部分的物侧面可具有在第一方向上的长轴有效半径L1S1el和在第二方向上的短轴有效半径L1S1es,长轴有效半径L1S1el可以大于短轴有效半径L1S1es,第一透镜的光学部分的像侧面可具有在第一方向上的长轴有效半径L1S2el和在第二方向上的短轴有效半径L1S2es,长轴有效半径L1S2el可以大于短轴有效半径L1S2es,并且可以满足条件表达式0.8<L1R2eMax/L1R1eMax<1.0,其中,L1R1eMax是第一透镜的光学部分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并且等于长轴有效半径L1S1el,以及L1R2eMax是第一透镜的光学部分
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并且等于L1S2el。
[0018]第一透镜的光学部分的像侧面可具有在第一方向上的长轴有效半径L1S2el和在第二方向上的短轴有效半径L1S2es,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光学成像系统,包括:从物侧到成像面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其中,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五透镜中的至少一个透镜包括非球面表面,以及其中,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所述成像面的距离TTL与所述成像面的对角线长度的一半IMG_HT的比TTL/IMG_HT为11或更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上的第一棱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从所述第一棱镜的像侧面到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距离DPL1大于0.8mm且小于12.0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从所述第一棱镜的反射面到所述成像面的距离PTTL大于40mm且小于7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第四透镜具有凸出的像侧面。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还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五透镜与所述成像面之间的第六透镜。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第六透镜具有凹入的物侧面。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还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五透镜与所述成像面之间的第二棱镜。11.光学成像系统,包括:从物侧到成像面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其中,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五透镜中的至少一个透镜包括非球面表面,以及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短轴有效半径L1S2es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长轴有效半径L1S2el的比L1S2es/L1S2el大于0.8且小于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吉洙赵镛主朴一容黄孝真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